本实用新型属于空气过滤技术领域,特指一种高效无隔板过滤器。
背景技术:
在医院或无尘净化的车间的空调末端送风出均会设置过滤器,然而现有的过滤器需在更换滤网时一同更换,这样大大提高了维护成本,且现有的过滤器的过滤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且高效无隔板过滤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效无隔板过滤器,包括外框、过滤网与护网,所述的外框包括呈矩形的带过滤通道的框架,所述的护网设置在框架的过滤通道两侧,并在所述的框架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与框架固定连接的呈矩形的外盖,所述的过滤网设置在外盖与框架之间。
通过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通过将框架和外盖分离式设计,能便于拆卸与更换过滤网。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框架的四个边的截面均呈冖形,所述外盖的四个边的截面均呈l形;所述的外盖与框架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外盖与框架通过螺栓,从而能便于拆卸,从而有利于后期的维护。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过滤网包括滤网本体,所述的滤网本体包括依次连接的防尘网布层、支撑层、吸附层及加强层;所述的防尘网布层由涤纶和导电纤维混纺制成的第一纱线及由天然纤维制成的第二纱线交错编织而成,且在所述的天然纤维内同轴设置有加强筋,所述的加强筋材质为记忆合金;所述的吸附层由活性炭纤维制成,所述的加强层由活性炭纤维与聚氨酯纤维缠绕而成的纤维丝编织而成,并在所述的聚氨酯纤维内填充有防静电微粒;所述的支撑层为由活性炭过滤棉制成。
通过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防尘网布层由涤纶和导电纤维混纺制成的第一纱线及由天然纤维制成的第二纱线交错编织而成,从而能起到良好的防尘的效果,能防止风道内的灰尘进入室内,加强筋的设置能提高提高防尘网布层的结构强度;吸附层能进一步提高滤网本体的过滤及吸附效果;加强层能进一步确保滤网本体的强度,活性炭过滤棉既能对防尘网布层其支撑作用,也能确保滤网本体的过滤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在所述的滤网本体外沿一体成型有呈矩形的支撑筋条,所述的支撑筋条的两侧端面均设置有呈矩形的固定槽,在所述的外盖及框架上均设置有与固定槽相适配的固定筋;且固定外盖的螺栓穿过支撑筋条。
通过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支撑筋条的设置能便于滤网的安装与固定;固定槽与固定筋的配合能确保过滤网固定的强度与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在所述支撑筋条的两侧均覆有一层密封层。
通过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支撑筋条的两侧均覆有一层密封层,从而能确保外盖与框架之间连接的密封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图3是图1中a-a处的剖视图;
图4是图3中ⅰ处的局部放大图;
附图中标记及相应的部件名称:1-护网、2-框架、3-外盖、4-滤网本体、4a-防尘网布层、4b支撑层、4c-吸附层、4d-加强层、5-支撑筋条、6-固定筋、7-密封层。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4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做进一步说明。
一种高效无隔板过滤器,包括外框、过滤网与护网1,所述的外框包括呈矩形的带过滤通道的框架2,所述的护网1设置在框架2的过滤通道两侧,并在所述的框架2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与框架2固定连接的呈矩形的外盖3,所述的过滤网设置在外盖3与框架2之间。
通过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通过将框架2和外盖3分离式设计,能便于拆卸与更换过滤网。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框架2的四个边的截面均呈冖形,所述外盖3的四个边的截面均呈l形;所述的外盖3与框架2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外盖3与框架2通过螺栓,从而能便于拆卸,从而有利于后期的维护。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过滤网包括滤网本体4,所述的滤网本体4包括依次连接的防尘网布层4a、支撑层4b、吸附层4c及加强层4d;所述的防尘网布层4a由涤纶和导电纤维混纺制成的第一纱线及由天然纤维制成的第二纱线交错编织而成,且在所述的天然纤维内同轴设置有加强筋,所述的加强筋材质为记忆合金;所述的吸附层4c由活性炭纤维制成,所述的加强层4d由活性炭纤维与聚氨酯纤维缠绕而成的纤维丝编织而成,并在所述的聚氨酯纤维内填充有防静电微粒;所述的支撑层4b为由活性炭过滤棉制成。
通过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防尘网布层4a由涤纶和导电纤维混纺制成的第一纱线及由天然纤维制成的第二纱线交错编织而成,从而能起到良好的防尘的效果,能防止风道内的灰尘进入室内,加强筋的设置能提高提高防尘网布层4a的结构强度;吸附层4c能进一步提高滤网本体4的过滤及吸附效果;加强层4d能进一步确保滤网本体4的强度,活性炭过滤棉既能对防尘网布层4a其支撑作用,也能确保滤网本体4的过滤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在所述的滤网本体4外沿一体成型有呈矩形的支撑筋条5,所述的支撑筋条5的两侧端面均设置有呈矩形的固定槽,在所述的外盖3及框架2上均设置有与固定槽相适配的固定筋6;且固定外盖3的螺栓穿过支撑筋条5。
通过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支撑筋条5的设置能便于滤网的安装与固定;固定槽与固定筋6的配合能确保过滤网固定的强度与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在所述支撑筋条5的两侧均覆有一层密封层7。
通过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支撑筋条5的两侧均覆有一层密封层7,从而能确保外盖3与框架2之间连接的密封性能。
上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1.一种高效无隔板过滤器,包括外框、过滤网与护网(1),其特征是:所述的外框包括呈矩形的带过滤通道的框架(2),所述的护网(1)设置在框架(2)的过滤通道两侧,并在所述的框架(2)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与框架(2)固定连接的呈矩形的外盖(3),所述的过滤网设置在外盖(3)与框架(2)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无隔板过滤器,其特征是:所述框架(2)的四个边的截面均呈冖形,所述外盖(3)的四个边的截面均呈l形;所述的外盖(3)与框架(2)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效无隔板过滤器,其特征是:所述的过滤网包括滤网本体(4),所述的滤网本体(4)包括依次连接的防尘网布层(4a)、支撑层(4b)、吸附层(4c)及加强层(4d);所述的防尘网布层(4a)由涤纶和导电纤维混纺制成的第一纱线及由天然纤维制成的第二纱线交错编织而成,且在所述的天然纤维内同轴设置有加强筋,所述的加强筋材质为记忆合金;所述的吸附层(4c)由活性炭纤维制成,所述的加强层(4d)由活性炭纤维与聚氨酯纤维缠绕而成的纤维丝编织而成,并在所述的聚氨酯纤维内填充有防静电微粒;所述的支撑层(4b)为由活性炭过滤棉制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高效无隔板过滤器,其特征是:在所述的滤网本体(4)外沿一体成型有呈矩形的支撑筋条(5),所述的支撑筋条(5)的两侧端面均设置有呈矩形的固定槽,在所述的外盖(3)及框架(2)上均设置有与固定槽相适配的固定筋(6)。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高效无隔板过滤器,其特征是:在所述支撑筋条(5)的两侧均覆有一层密封层(7)。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