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物卸载及传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4-07-05  73


本实用新型属于物流技术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货物卸载及传送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商务迅猛发展,我国物流业高速发展,物流网络遍布全国,根据文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12年全国物流业增加值为3.5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9.1%。

但我国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明显不足,特别是汽车运送快递或者货物到达快递中心、中小型商店后,由于快递中心、中小型商店店面比较狭小,现有的货物卸载及传送装置的体型比较大,不可适用于快递中心、中小型商店进行卸载、搬运货物,同时,占地面积大,整体厚重,不便于存放。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货物卸载及传送装置,该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可分段折叠存放,节省存放空间。

其技术方案如下:

货物卸载及传送装置,至少包括第一传送段、第二传送段以及可折叠支架,所述第一传送段与第二传送段之间转动连接,所述可折叠支架包括支撑底板、支撑框架以及第一伸缩支撑杆,所述支撑框架的其中一端与第二传送段靠近第一传送段的一端可拆卸连接,另一端与支撑底板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伸缩支撑杆与第二传送段靠近第一传送段的一端转动连接。

在装置工作时,通过第一传送段与第二传送段之间转动连接,调节第一伸缩支撑杆的高度,可实现调节第一传送段与第二传送段之间的角度,使装置可适用于不同高度的货车;在装置工作完成时,通过拆卸并折叠可折叠支架,并折叠第一传送段与第二传送段,从而实现分段折叠,便于存放同时节省存放空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三传送段,所述第三传送段与第一传送段之间转动连接,所述第三传送段位于第一传送段远离第二传送段的一端,所述第三传送段的长度小于第一传送段。在装置工作时,通过将第三传送段挂置在货车的尾部,以实现定位装置;通过第三传送段与第一传送段之间转动连接,可调节第三传送段与第一传送段之间的角度,使装置可适用于不同高度的货车,同时可实现分段折叠,节省存放空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缓冲段,所述缓冲段与第二传送段之间转动连接,所述缓冲段位于第二传送段远离第一传送段的一端,所述缓冲段的长度小于第二传送段。货物经第二传送段传送至缓冲段,在缓冲段的缓冲作用下速度逐渐下降,防止货物在传送至地面时速度过快,导致货物容易碰撞损坏;缓冲段与第二传送段之间转动连接,可实现分段折叠,节省存放空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传送段、第二传送段、第三传送段以及缓冲段上均具有传送带,所述第一传送段的传送带与第三传送段的传送带一体设置形成第一传送带,所述第二传送段的传送带与缓冲段的传送带一体设置形成第二传送带。将第一传送段的传送带与第三传送段的传送带一体设置、第二传送段的传送带与缓冲段的传送带一体设置,可降低材料成本;第一传送带与第二传送带的设置便于装置分段折叠存放,同时便于调节第一传送段与第二传送段之间的角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传送段、第二传送段以及第三传送段上均转动连接有多个主动辊,所述第一传送段以及第三传送段上的多个主动辊均与第一传送带的内侧抵接,所述第二传送段上的多个主动辊均与与第二传送带的内侧抵接。通过主动辊转动带动传送带运动,为第一传送段、第二传送段以及第三传送段提供运转动力。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缓冲段上固定有多个从动辊,多个所述从动辊的外侧均套设有滚筒,多个所述滚筒均与第二传送带的内侧抵接。第二传送带在传动过程中,带动滚筒转动,相比第二传送段,缓冲段的加速度更小,且缓冲段的摩擦力更大,防止货物传送至地面时速度过快,导致货物容易碰撞损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传送段与第二传送段之间设有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一传送段通过第一连接板与第二传送段转动连接,所述第二传送段与缓冲段之间设有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二传送段通过第二连接板与缓冲段转动连接,所述第一传送段与第三传送段之间设有第三连接板,所述第一传送段通过第三连接板与第三传送段转动连接。设置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以及第三连接板,从而实现第一传送段、第二传送段、第三传送段以及缓冲段之间的分层折叠。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传送段与第三传送段之间还设有第二伸缩支撑杆,所述第二伸缩支撑杆与第三连接板远离第三传送段的一侧转动连接。将第二伸缩支撑杆连接在第三连接板上,可防止伸缩支撑杆与传送段之间互相干扰。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卸货段,所述卸货段上设有多个减速轴,多个所述减速轴表面均设有橡胶层,所述卸货段与缓冲段之间转动连接。减速轴表面设置橡胶层,增大货物与减速轴之间的摩擦力,容易使货物停止在卸货段,便于集中卸货,同时防止货物传送至地面时速度过快,导致货物容易碰撞损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伸缩支撑杆包括连接杆以及支撑杆,所述支撑杆内部中空,所述连接杆的其中一端与第二传送段转动连接,另一端插置于支撑杆的内部,所述连接杆与支撑杆之间设有定位件。连接杆可沿支撑杆内部中空活动实现伸缩,将连接杆调节至合适的高度,通过定位件定位,保持装置的稳定性并提供装置的承受力。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货物卸载及传送装置,在装置工作时,通过第一传送段与第二传送段之间转动连接,调节第一伸缩支撑杆的高度,可实现调节第一传送段与第二传送段之间的角度,使装置可适用于不同高度的货车;在装置工作完成时,通过拆卸并折叠可折叠支架,并折叠第一传送段与第二传送段,从而实现分段折叠,便于存放同时节省存放空间,该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所述技术方案的具体实例,并与具体实施方式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原理及效果。

除非特别说明或另有定义,不同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代表相同或相似的技术特征,对于相同或相似的技术特征,也可能会采用不同的附图标记进行表示。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货物卸载及传送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货物卸载及传送装置的侧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货物卸载及传送装置折叠状态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货物卸载及传送装置折叠状态的侧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货物卸载及传送装置的第一连接板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货物卸载及传送装置动力系统连接线路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第一传送段;20、第二传送段;30、第三传送段;40、缓冲段;50、卸货段;51、减速轴;60、支撑底板;61、支撑框架;62、第一伸缩支撑杆;63、第二伸缩支撑杆;70、第一传送带;71、第二传送带;80、主动辊;81、从动辊;90、第一连接板;91、第二连接板;92、第三连接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进行更详细的描述。

除非特别说明或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在结合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以现实的场景的情况下,本文所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也可以具有与实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目的相对应的含义。

除非特别说明或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第一、第二…”仅仅是用于对名称的区分,不代表具体的数量或顺序。

除非特别说明或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认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固定在另一个元件上,也可以是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也可以是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安装在”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安装在另一个元件,也可以是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设在”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设在另一个元件,也可以是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除非特别说明或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述”、“该”为相应位置之前所提及或描述的技术特征或技术内容,该技术特征或技术内容与其所提及的技术特征或技术内容可以是相同的,也可以是相似的。

毫无疑义,与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相违背,或者明显矛盾的技术内容或技术特征,应被排除在外。

如图1至图4所示,货物卸载及传送装置,包括第一传送段10、第二传送段20、第三传送段30、缓冲段40以及可折叠支架,所述第一传送段10与第二传送段20之间铰接,所述可折叠支架包括支撑底板60、支撑框架61以及第一伸缩支撑杆62,所述支撑框架61的其中一端与第二传送段20靠近第一传送段10的一端可拆卸连接,另一端与支撑底板60可拆卸连接,在本实施例中,采用螺纹连接实现可拆卸,所述第一伸缩支撑杆62与第二传送段20靠近第一传送段10的一端铰接,第一伸缩支撑杆62设有两个,对称连接在第二传送段20的两侧,所述第三传送段30与第一传送段10之间铰接,所述第三传送段30位于第一传送段10远离第二传送段20的一端,所述第三传送段30的长度小于第一传送段10,缓冲段40与第二传送段20之间铰接,所述缓冲段40位于第二传送段20远离第一传送段10的一端,所述缓冲段40的长度小于第二传送段20。

装置工作时,通过第一传送段10与第二传送段20之间铰接,调节第一伸缩支撑杆62的高度,可实现调节第一传送段10与第二传送段20之间的角度,使装置可适用于不同高度的货车;采用螺纹连接实现拆卸,使得拆卸与安装的操作更简单,同时便于调节支架的形态,在装置工作时,支撑框架61相对与支撑底板60倾斜,第一伸缩支撑杆62立于支撑底板60上,用于支持装置承受力,支撑底板60、支撑框架61以及第一伸缩支撑杆62形成截面呈三角形的支架,加强了固定强度,提高承受能力;在装置工作完成时,通过拆卸并折叠可折叠支架,并折叠第一传送段10、第二传送段20、第三传送段30、缓冲段40从而实现分段折叠,便于存放同时节省存放空间;且该装置结构简单,折叠与展开操作方便,更加轻便。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传送段10、第二传送段20、第三传送段30以及缓冲段40每一段上具有对应的传送框架,第一传送段10、第二传送段20、第三传送段30的传送框架内转动连接有多个主动辊80,所述第一传送段10以及第三传送段30上的多个主动辊80均与第一传送带70的内侧抵接,所述第二传送段20上的多个主动辊80均与与第二传送带71的内侧抵接,所述缓冲段40的传送框架上固定有多个从动辊81,多个所述从动辊81的外侧均套设有滚筒,多个所述滚筒均与第二传送带71的内侧抵接。所述第一传送段10、第二传送段20、第三传送段30以及缓冲段40上均具有传送带,所述第一传送段10的传送带与第三传送段30的传送带一体设置形成第一传送带70,第一传送带70张紧并架在第一传送段10与第三传送段30上,所述第二传送段20的传送带与缓冲段40的传送带一体设置形成第二传送带71,第一传送带70与第二传送带71等宽不等长。传送框架、辊体、传送带构成对应的传送段。将第一传送段10的传送带与第三传送段30的传送带一体设置、第二传送段20的传送带与缓冲段40的传送带一体设置,可降低材料成本;第一传送带70与第二传送带71的设置便于装置分段折叠存放,同时便于调节第一传送段10与第二传送段20之间的角度;第二传送带71在传动过程中,带动滚筒转动,相比第二传送段20,缓冲段40的加速度更小,且缓冲段40的摩擦力更大,防止货物传送至地面时速度过快,导致货物容易碰撞损坏。

在本实施例中,采用步进电机系统为装置提供动力(图中未示出电机系统结构),该系统主要由步进电机、驱动器、控制器、以及配套电源组成。步进电机顺延固定在传送框架上,因此电机产生的动力方向是辊子的径向,而主动辊80需要轴向的力带动,因此电机输出轴与主动辊80的连接通过一对锥齿轮啮合,实现为传送带提供动力的作用。装置的动力系统为设计选用步进电机提供动力来源,步进电机相可以实现开环控制,即通过驱动器信号输入端输入的脉冲数量和频率实现步进电机的角度和速度控制,无需反馈信号。步进电机配合驱动器使用,很多驱动器都支持细分功能,以实现本发明所需的很小步进角。动力系统等选择标准部件即可。动力系统连接线路图如图6所示。

动力驱动系统电机选择计算过程:

(1)经调研得皮带轮机构各项参数:皮带与工作物的总重量m1=60kg;滑动面的摩擦系数μ=0.3;滚轮的直径d=32mm;滚轮的重量m2=2kg;皮带滚轮的效率η=0.9;皮带的速度v=80mm/s±10%;电机电源:单向220v50hz;工作时间:8小时/每天;

(2)决定减速箱的减速比:减速比输出轴转速:ng=(60v)/пd=(80±8)x60/(пx40)=34~42;减速箱减速比:i=750/ng=17.8~22.1;因电机(40极)在50hz时的额定转速为750r/min左右,所以应该选择在此范围内的减速比i=20;

(3)计算必要的转矩:输送带起动时所需的转矩为最大,先计算起动时的必要转矩。

滑动部的摩擦力f=μmg=0.3x60x9.807x(1/cos30`)=204;负载转矩tl=f·d/2·η=204x40x0.003/(2x0.9)=4.5n·m;此负载转矩为减速箱输出轴的数值,因此需要换算成电机输出轴的数值。电机输出轴的必要转矩tm,tm=tl/iηg=4.5/(20x0.66)=0.34n·m;按使用电源电压波动(220v±10%)等角度考虑,设安全率为2倍,tm=0.34x2=0.78n·m;机所需的功率pm=(1.5~2.5)tlp·nlp;取系数为2,则pm=2t·2пn=2x0.78x2xпx750/60=122.5w。根据tm=0.78n·m=78n·cm,pm=122.5w选42hs6315a4步进电机;

(4)确认负载惯性惯量:皮带·工作物的惯性惯量,jm1=m1x(пd/2п)2=60x(0.04/2)2=0.024kg·m;滚轮的惯性惯量,jm=2x(0.04)2=0.0032kg·m2;减速箱输出轴的全负载惯性惯量j=0.024+0.0032=0.0272kg·m2;jg=jm·i2=0.0032x20x20=1.28kg·m2;因j<jg,负载惯性惯量为容许值以下,该电机可以使用。

装置还包括位于沿卸货方向最末端的卸货段50,所述卸货段50上固定有多个减速轴51,多个所述减速轴51表面均设有橡胶层,所述卸货段50与缓冲段40远离第二传送段20的一端铰接。减速轴51表面设置橡胶层,增大货物与减速轴51之间的摩擦力,容易使货物停止在卸货段50,便于集中卸货,同时防止货物传送至地面时速度过快,导致货物容易碰撞损坏。

所述第一传送段10与第二传送段20之间铰接有第一连接板90,所述第一传送段10通过第一连接板90与第二传送段20铰接,所述第二传送段20与缓冲段40之间铰接有第二连接板91,所述第二传送段20通过第二连接板91与缓冲段40铰接,所述第一传送段10与第三传送段30之间铰接有第三连接板92,所述第一传送段10通过第三连接板92与第三传送段30铰接,第二传送段20与支撑框架61螺纹连接,其中,第一连接板90的长度长于第二连接板91以及第三连接板92,用于增加第一传送段10与第二传送段20之间的折叠距离,以便于将缓冲段40折叠存放与第一传送段10与第二传送段20之间,且如图5所示,第一连接板90上还开有用于转动连接转动轴的圆孔。如图3至图4所示(图3未示出传送带),在本实施例中,完成折叠后的装置是第三传送段30位于由上至下的第一层,第一传送段10位于第二层,缓冲段40以及卸货段50位于第三层,第二传送段20位于第四层,可折叠支架位于最底层。设置第一连接板90、第二连接板91以及第三连接板92,从而实现整个装置的分层折叠,节省存放空间,便于存放。

所述第一伸缩支撑杆62包括连接杆以及支撑杆,所述支撑杆内部中空,所述连接杆的其中一端与第二传送段20转动连接,另一端插置于支撑杆的内部,所述连接杆与支撑杆之间设有定位件,在本实施例中,定位件为平行螺钉。连接杆可沿支撑杆内部中空活动实现伸缩,将连接杆调节至合适的高度,通过定位件定位,保持装置的稳定性并提供装置的承受力。

所述第一传送段10与第三传送段30之间还设有第二伸缩支撑杆63,第二伸缩支撑杆63与第一伸缩支撑杆62结构一致,所述第二伸缩支撑杆63与第三连接板92远离第三传送段30的一侧铰接。设置第二伸缩支撑杆63,加强装置的承重力,便于调节装置高度,调节第三传送段30与第一传送段10之间的角度,使装置可适用于不同高度的货车,将第二伸缩支撑杆63连接在第三连接板92上,可防止伸缩支撑杆与传送段之间互相干扰。

本实施例提供的货物卸载及传送装置的具体工作过程如下:

装置在工作时,先将卸货段50放置在货架或仓库的地面上;

将第三传送段30挂置在货车的尾部,定位装置,从第三传送段30开始卸货;

货物在第三传送段30的传动下运送到第一传送段10;

第一传送段10继续将货物运送到第二传送段20;

第二传送段20将货物运送到缓冲段40时,货物的速度在缓冲段40的摩擦力作用下逐渐下降;

直到货物到达卸货段50,货物收卸货段50摩擦力的影响,在卸货段50停止(因货物不同,会发生主动和被动停止)。

本实施例提供的货物卸载及传送装置,可分段折叠,便于存放同时节省存放空间,该装置结构简单,使装置轻便化;伸缩支撑杆实现传送带使用角度多种变化,以及使装置可适用于不同高度的货车,降低货物在传送带的受力,结构简单,节约产品制造成本。

以上实施例的目的,是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示例性的再现与推导,并以此完整的描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目的及效果,其目的是使公众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并不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以上实施例也并非是基于本实用新型的穷尽性列举,在此之外,还可以存在多个未列出的其他实施方式。在不违反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基础上所作的任何替换与改进,均属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货物卸载及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第一传送段、第二传送段以及可折叠支架,所述第一传送段与第二传送段之间转动连接,所述可折叠支架包括支撑底板、支撑框架以及第一伸缩支撑杆,所述支撑框架的其中一端与第二传送段靠近第一传送段的一端可拆卸连接,另一端与支撑底板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伸缩支撑杆与第二传送段靠近第一传送段的一端转动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货物卸载及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三传送段,所述第三传送段与第一传送段之间转动连接,所述第三传送段位于第一传送段远离第二传送段的一端,所述第三传送段的长度小于第一传送段。

3.如权利要求2所述货物卸载及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缓冲段,所述缓冲段与第二传送段之间转动连接,所述缓冲段位于第二传送段远离第一传送段的一端,所述缓冲段的长度小于第二传送段。

4.如权利要求3所述货物卸载及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送段、第二传送段、第三传送段以及缓冲段上均具有传送带,所述第一传送段的传送带与第三传送段的传送带一体设置形成第一传送带,所述第二传送段的传送带与缓冲段的传送带一体设置形成第二传送带。

5.如权利要求4所述货物卸载及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送段、第二传送段以及第三传送段上均转动连接有多个主动辊,所述第一传送段以及第三传送段上的多个主动辊均与第一传送带的内侧抵接,所述第二传送段上的多个主动辊均与第二传送带的内侧抵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货物卸载及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段上固定有多个从动辊,所述从动辊的直径小于主动辊,多个所述从动辊的外侧均套设有滚筒,多个所述滚筒均与第二传送带的内侧抵接。

7.如权利要求3所述货物卸载及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送段与第二传送段之间设有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一传送段通过第一连接板与第二传送段转动连接,所述第二传送段与缓冲段之间设有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二传送段通过第二连接板与缓冲段转动连接,所述第一传送段与第三传送段之间设有第三连接板,所述第一传送段通过第三连接板与第三传送段转动连接。

8.如权利要求7所述货物卸载及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送段与第三传送段之间还设有第二伸缩支撑杆,所述第二伸缩支撑杆与第三连接板远离第三传送段的一侧转动连接。

9.如权利要求3至8任一项所述货物卸载及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卸货段,所述卸货段上设有多个减速轴,多个所述减速轴表面均设有橡胶层,所述卸货段与缓冲段之间转动连接。

10.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货物卸载及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伸缩支撑杆包括连接杆以及支撑杆,所述支撑杆内部中空,所述连接杆的其中一端与第二传送段转动连接,另一端插置于支撑杆的内部,所述连接杆与支撑杆之间设有定位件。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货物卸载及传送装置,至少包括第一传送段、第二传送段以及可折叠支架,所述第一传送段与第二传送段之间转动连接,所述可折叠支架包括支撑底板、支撑框架以及第一伸缩支撑杆,所述支撑框架的其中一端与第二传送段靠近第一传送段的一端可拆卸连接,另一端与支撑底板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伸缩支撑杆与第二传送段靠近第一传送段的一端转动连接。该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可分段折叠存放,节省存放空间。

技术研发人员:齐新霞;贾琦;贺元;钟胜兵;邱文杰;唐晓涵;李誉耀;彭聪辉;李德鸿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
技术研发日:2020.07.30
技术公布日:2021.04.0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xbbs.6miu.com/read-201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