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用车上安全气囊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4-07-05  65


本发明涉及乘用车被动安全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乘用车上安全气囊装置。



背景技术:

在侧面碰撞中,撞击侧的乘员受到巨大的冲击力向乘用车的另一侧移动,撞击到远离碰撞侧的其他乘员,造成乘员二次伤害。现有21版cncap评价中,增加了侧面碰撞工况中对远离碰撞侧乘员的数据采集。

目前国内的侧面碰撞仅考虑靠近碰撞侧乘员的安全保护,而忽视车内同一排的两个乘员受到冲击力而相互撞击,对乘员头部、胸部造成的伤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乘用车上安全气囊装置,能够在侧面碰撞发生时防止乘用车同排的乘员受到冲击力而相互撞击,及时为远离碰撞侧的乘员提供有效的安全保护。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乘用车上安全气囊装置,包括:

气袋;

气体发生器,所述气体发生器用于向所述气袋充气,以使所述气袋充气后形成的气囊位于同排的两个座椅之间;

侧碰传感器,所述侧碰传感器布置在所述乘用车的左侧和右侧,用于采集所述乘用车的碰撞侧的碰撞加速度信息;

检测器,所述检测器用于检测所述乘用车内的各座椅占用状态;

安全气囊控制器,所述安全气囊控制器分别与所述气体发生器、所述侧碰传感器和所述检测器相连;所述安全气囊控制器用于接收所述侧碰传感器采集的所述碰撞加速度信息并进行计算,判断计算的结果是否达到设定的点爆阈值;

当所述计算的结果未达到所述点爆阈值时,所述安全气囊控制器控制所述气体发生器不对任何所述气袋充气;

当所述计算的结果达到所述点爆阈值时,所述安全气囊控制器根据所述检测器检测到的各座椅占用状态来判断同排的两个座椅是否都有乘员;当同排的两个座椅都有乘员时,所述安全气囊控制器控制所述气体发生器对与该排相配套的所述气袋充气,以使充气后的所述气袋形成的气囊位于该排的两个座椅上的乘员之间,以隔离该排的两个座椅上的乘员。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乘用车上安全气囊装置,侧碰传感器和检测器通过硬线与安全气囊控制器,在乘用车发生侧面碰撞时,车辆碰撞侧的侧碰传感器采集乘用车的碰撞侧的碰撞加速度信息并将碰撞加速度信息传递到安全气囊控制器,检测器检测乘用车内的各座椅的占用状态并将各座椅占用状态信息传递至安全气囊控制器,安全气囊控制器通过侧碰传感器采集的碰撞加速度信息并进行计算,当计算的结果未达到点爆阈值时,安全气囊控制器控制气体发生器不对任何气袋充气,当计算的结果达到点爆阈值时,安全气囊控制器根据检测器检测到的各座椅占用状态来判断同排的两个座椅是否都有乘员,当同排的两个座椅都有乘员时,同排两个乘员在侧面碰撞时会靠近碰撞侧的乘员会撞击到远离碰撞侧的乘员,安全气囊控制器控制气体发生器对与该排相配套的气袋充气,以使充气后的气袋形成的气囊位于该排的两个座椅上的乘员之间,以隔离该排的两个座椅上的乘员,为同排的两个乘员提供安全保护。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乘用车上安全气囊装置,能够在侧面碰撞发生时防止乘用车同排的乘员受到冲击力而相互撞击,及时为远离碰撞侧的乘员提供有效的安全保护。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当所述计算的结果达到所述点爆阈值时,且当同排的两个座椅均无乘员或同排的两个座椅中的一个座椅无乘员时,所述安全气囊控制器控制所述气体发生器不对与该排相配套的所述气袋充气。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乘用车内设置有前排两个座椅和后排两个座椅,所述气袋包括前气袋和后气袋,所述前气袋充气后形成的气囊位于所述前排两个座椅之间,所述后气袋充气后形成的气囊位于所述后面两个座椅之间。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前气袋和所述后气袋设置在所述前排两个座椅中的一个座椅的靠背的里侧,当所述前气袋充气时向前伸展,当所述后气袋充气时向后伸展。

根据本发明进一步的实施例,所述前气袋设置在所述前排两个座椅中的一个座椅的靠背的里侧,当所述前气袋充气时向前伸张;所述后气袋设置在所述后排两个座椅中的一个座椅的靠背的里侧,当所述后气袋充气时向后伸展。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气体发生器为双级气体发生器。

根据本发明进一步的实施例,所述侧碰传感器安装在所述乘用车的b柱下端和c柱下端。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检测器为第一坐垫传感器,所述第一坐垫传感器一一对应地设置在所述乘用车内各座椅上。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检测器为安全带锁扣开关检测电路和第二坐垫传感器,其中,所述安全带锁扣开关检测电路配置在驾驶座安全带上,用于检测所述驾驶座安全带的锁扣信息,所述第二坐垫传感器一一对应地设置在所述乘用车内除驾驶座以外的其余座椅上。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乘用车上安全气囊装置的前气袋和后气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乘用车上安全气囊装置的一个原理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乘用车上安全气囊装置的另一个原理图。

附图标记:

气袋1前气袋11后气袋12

侧碰传感器2

检测器3第一坐垫传感器31安全带锁扣开关检测电路32第二坐垫传感器33

安全气囊控制器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下面结合图1至图3来描述本发明实施例的乘用车上安全气囊装置。

如图1至图3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乘用车上安全气囊装置,包括气袋1、气体发生器、侧碰传感器2、检测器3和安全气囊控制器4;气体发生器用于向气袋1充气,以使气袋1充气后形成的气囊位于同排的两个座椅之间;侧碰传感器2布置在乘用车的左侧和右侧,用于采集乘用车的碰撞侧的碰撞加速度信息;检测器3用于检测乘用车内的各座椅占用状态;安全气囊控制器4分别与气体发生器、侧碰传感器2和检测器3相连;安全气囊控制器4用于接收侧碰传感器2采集的碰撞加速度信息并进行计算,判断计算的结果是否达到设定的点爆阈值;当计算的结果未达到点爆阈值时,安全气囊控制器4控制气体发生器不对任何气袋1充气;当计算的结果达到点爆阈值时,安全气囊控制器4根据检测器3检测到的各座椅占用状态来判断同排的两个座椅是否都有乘员;当同排的两个座椅都有乘员时,安全气囊控制器4控制气体发生器对与该排相配套的气袋1充气,以使充气后的气袋1形成的气囊位于该排的两个座椅上的乘员之间,以隔离该排的两个座椅上的乘员。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乘用车上安全气囊装置,侧碰传感器2和检测器3通过硬线与安全气囊控制器4,在乘用车发生侧面碰撞时,车辆碰撞侧的侧碰传感器2采集乘用车的碰撞侧的碰撞加速度信息并将碰撞加速度信息传递到安全气囊控制器4,检测器3检测乘用车内的各座椅的占用状态并将各座椅占用状态信息传递至安全气囊控制器4,安全气囊控制器4通过侧碰传感器2采集的碰撞加速度信息并进行计算,当计算的结果未达到点爆阈值时,安全气囊控制器4控制气体发生器不对任何气袋1充气,当计算的结果达到点爆阈值时,安全气囊控制器4根据检测器3检测到的各座椅占用状态来判断同排的两个座椅是否都有乘员,当同排的两个座椅都有乘员时,同排两个乘员在侧面碰撞时靠近碰撞侧的乘员会撞击到远离碰撞侧的乘员,安全气囊控制器4控制气体发生器对与该排相配套的气袋1充气,以使充气后的气袋1形成的气囊位于该排的两个座椅上的乘员之间,以隔离该排的两个座椅上的乘员,为同排的两个乘员提供安全保护。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乘用车上安全气囊装置,能够在侧面碰撞发生时防止乘用车同排的乘员受到冲击力而相互撞击,及时为远离碰撞侧的乘员提供有效的安全保护。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当计算的结果达到点爆阈值时,且当同排的两个座椅均无乘员或同排的两个座椅中的一个座椅无乘员时,安全气囊控制器4控制气体发生器不对与该排相配套的气袋1充气。可以理解的是,当同排的两个座椅均无乘员或同排的两个座椅中的一个座椅无乘员时,由于靠近撞击侧的乘客不会与远离撞击侧的乘客相撞,因此不需要打开两个座椅之间的安全气囊,避免增加维修成本。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乘用车内设置有前排两个座椅和后排两个座椅,气袋1包括前气袋11和后气袋12,前气袋11充气后形成的气囊位于前排两个座椅之间,后气袋12充气后形成的气囊位于后面两个座椅之间。这样,当计算的结果达到点爆阈值时,前排的两个座椅都有乘员,安全气囊控制器4控制气体发生器对前气袋11充气,以使充气后的前气袋11形成的气囊位于前排的两个座椅上的乘员之间,以隔离前排的两个座椅上的乘员;当计算的结果达到点爆阈值时,且前排的两个座椅均无乘员或后排的两个座椅中的一个座椅无乘员,安全气囊控制器4控制气体发生器不对前气袋11充气;当计算的结果达到点爆阈值时且后排的两个座椅都有乘员,安全气囊控制器4控制气体发生器对后气袋12充气,以使充气后的后气袋12形成的气囊位于后排的两个座椅上的乘员之间,以隔离后排的两个座椅上的乘员;当计算的结果达到点爆阈值时且后排的两个座椅均无乘员或后排的两个座椅中的一个座椅无乘员,安全气囊控制器4控制气体发生器不对后气袋12充气;这样,可以在靠近撞击侧的乘客并不会与远离撞击侧的乘客相撞时不打开安全气囊,以降低维修成本。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前气袋11和后气袋12设置在前排两个座椅中的一个座椅的靠背的里侧,当前气袋11充气时向前伸展,当后气袋12充气时向后伸展。这样,前气袋11和后气袋12设置的位置合理,前气袋11向前伸展而保护前座乘客,后气袋12向后伸展而保护后座乘客。

根据本发明进一步的实施例,前气袋11设置在前排两个座椅中的一个座椅的靠背的里侧,当前气袋11充气时向前伸张;后气袋12设置在后排两个座椅中的一个座椅的靠背的里侧,当后气袋12充气时向后伸展。这样,前气袋11和后气袋12设置的位置合理,前气袋11向前伸展而保护前座乘客,后气袋12向后伸展而保护后座乘客。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气体发生器为双级气体发生器。可以理解的是,通过设置双级气体发生器,安全气囊装置能在不同速度的碰撞下更好的保护乘员。

根据本发明进一步的实施例,侧碰传感器2安装在乘用车的b柱下端和c柱下端。可以理解的是,乘用车被撞击的位置不同,侧碰传感器2检测到的碰撞侧的碰撞加速度信息存在误差,因此,在乘用车的b柱和c柱下端均设置侧碰传感器2,可以保证侧碰传感器2的检测范围和准确性,安装位置合理。

如图2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检测器3为第一坐垫传感器31,第一坐垫传感器31一一对应地设置在乘用车内各座椅上。这样,通过第一坐垫传感器31可以方便地检测到乘用车内各座椅的占用情况。

如图3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检测器3为安全带锁扣开关检测电路32和第二坐垫传感器33,其中,安全带锁扣开关检测电路32配置在驾驶座安全带上,用于检测驾驶座安全带的锁扣信息,第二坐垫传感器33一一对应地设置在乘用车内除驾驶座以外的其余座椅上。这样,当驾驶员系上安全带时,安全带锁扣扣紧,安全带锁扣开关检测电路32状态改变,通过安全带锁扣开关检测电路32可以方便地检测到驾驶座的占用情况,通过第二坐垫传感器33可以方便地检测到乘用车内除驾驶座以外其余座椅的占用情况。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技术特征:

1.一种乘用车上安全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气袋;

气体发生器,所述气体发生器用于向所述气袋充气,以使所述气袋充气后形成的气囊位于同排的两个座椅之间;

侧碰传感器,所述侧碰传感器布置在所述乘用车的左侧和右侧,用于采集所述乘用车的碰撞侧的碰撞加速度信息;

检测器,所述检测器用于检测所述乘用车内的各座椅占用状态;

安全气囊控制器,所述安全气囊控制器分别与所述气体发生器、所述侧碰传感器和所述检测器相连;所述安全气囊控制器用于接收所述侧碰传感器采集的所述碰撞加速度信息并进行计算,判断计算的结果是否达到设定的点爆阈值;

当所述计算的结果未达到所述点爆阈值时,所述安全气囊控制器控制所述气体发生器不对任何所述气袋充气;

当所述计算的结果达到所述点爆阈值时,所述安全气囊控制器根据所述检测器检测到的各座椅占用状态来判断同排的两个座椅是否都有乘员;当同排的两个座椅都有乘员时,所述安全气囊控制器控制所述气体发生器对与该排相配套的所述气袋充气,以使充气后的所述气袋形成的气囊位于该排的两个座椅上的乘员之间,以隔离该排的两个座椅上的乘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乘用车上安全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计算的结果达到所述点爆阈值时,且当同排的两个座椅均无乘员或同排的两个座椅中的一个座椅无乘员时,所述安全气囊控制器控制所述气体发生器不对与该排相配套的所述气袋充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乘用车上安全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乘用车内设置有前排两个座椅和后排两个座椅,所述气袋包括前气袋和后气袋,所述前气袋充气后形成的气囊位于所述前排两个座椅之间,所述后气袋充气后形成的气囊位于所述后面两个座椅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乘用车上安全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气袋和所述后气袋设置在所述前排两个座椅中的一个座椅的靠背的里侧,当所述前气袋充气时向前伸展,当所述后气袋充气时向后伸展。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乘用车上安全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气袋设置在所述前排两个座椅中的一个座椅的靠背的里侧,当所述前气袋充气时向前伸张;所述后气袋设置在所述后排两个座椅中的一个座椅的靠背的里侧,当所述后气袋充气时向后伸展。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的乘用车上安全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发生器为双级气体发生器。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乘用车上安全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侧碰传感器安装在所述乘用车的b柱下端和c柱下端。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乘用车上安全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器为第一坐垫传感器,所述第一坐垫传感器一一对应地设置在所述乘用车内各座椅上。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乘用车上安全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器为安全带锁扣开关检测电路和第二坐垫传感器,其中,所述安全带锁扣开关检测电路配置在驾驶座安全带上,用于检测所述驾驶座安全带的锁扣信息,所述第二坐垫传感器一一对应地设置在所述乘用车内除驾驶座以外的其余座椅上。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乘用车上安全气囊装置,包括气袋、气体发生器、侧碰传感器、检测器和安全气囊控制器;侧碰传感器采集乘用车的碰撞侧的碰撞加速度信息;检测器检测乘用车内的各座椅占用状态;安全气囊控制器接收侧碰传感器采集的碰撞加速度信息并进行计算,当计算的结果达到点爆阈值时,安全气囊控制器根据各座椅占用状态来判断同排的两个座椅都有乘员时,安全气囊控制器控制气体发生器对与该排相配套的气袋充气,形成的气囊位于该排的两个座椅上的乘员之间,以隔离该排的两个座椅上的乘员。本发明能够在侧面碰撞发生时防止乘用车同排的乘员受到冲击力而相互撞击,及时为远离碰撞侧的乘员提供有效的安全保护。

技术研发人员:袁介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宝能(广州)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12.10
技术公布日:2021.04.0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xbbs.6miu.com/read-201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