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pcb运输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收放板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传统的pcb运输一般采用平台周转车进行运输,通过平台周转车承载多块堆叠pcb板,从而运输到各个不同的机构进行加工。但目前通过平台周转车运输存在以下问题:经平台周转车运输后,需要由输送线将pcb板放置逐一进行输送,但目前仍由人工进行收放板,缺少自动收放板的机构,导致收放板的速度较慢。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取放板机构,解决了收放板速度较慢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收放板设备,包括机架,所述机架设有第一工位以及第二工位,所述第一工位装设有第一收放板设备,所述第二工位装设有输送拍板机构;位于第一工位与第二工位之间,所述机架设有第一取放料机构,所述第一取放料机构用于将物料从第一收放板设备输送至输送拍板机构或用于将物料从输送拍板机构输送至第一收放板设备。
其中,所述第一收放板设备包括升降平台以及升降驱动机构,所述升降驱动机构设于机架,所述升降平台设于升降驱动机构的输出端。
其中,所述升降驱动机构包括升降电机、第一同步轮、第一同步带、第二同步轮、丝杠、螺母、滑块、滑轨以及连接板,所述滑轨以及升降电机的缸体均设于机架,所述第一同步轮设于升降电机的输出端,所述第二同步轮装设于丝杠的一端,所述丝杠的另一端转动设置于机架;所述螺母螺接于丝杠,所述滑块以及螺母均设于连接板,所述滑块滑动设置于滑轨,所述升降平台设于连接板的顶端。
其中,位于滑轨的一侧,所述机架还设有位置感应器。
其中,所述机架还设有第三工位、第四工位以及第二取放料机构,所述第三工位装设有第二收放板设备,所述第四工位装设有胶片上料机构,所述第二取放料机构设于第一取放料机构的一侧;所述第二收放板设备的结构和胶片上料机构的结构均与第一收放板设备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二取放料机构的结构与第一取放料机构的结构相同。
其中,所述第一工位、第二工位、第三工位以及第四工位呈矩阵设置。
其中,所述第一工位、第二工位以及第三工位的下端均设有两个转动件以及两个间隔设置的导轨,两个转动件分别设置于两个导轨的外端。
其中,所述第一取放料机构包括机器人底座、第一转动杆以及机器人主体,所述机器人底座设于机架,所述第一转动杆的一端设于机器人底座的输出端,所述第一转动杆的另一端设于机器人主体的输入端,所述机器人主体的输出端装设有取放料吸盘。
其中,所述第四工位还装设有调整机构,所述调整机构包括第一调节气缸、第二调节气缸、第一挡板以及第二挡板,所述第一调节气缸和第二调节气缸均设于第一工位,所述第一调节气缸和第二调节气缸的输出方向相反;所述第一挡板设于第一调节气缸的输出端,所述第二挡板设于第二调节气缸的输出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解决了收放板速度较慢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收放板设备,通过第一取放料机构将第一收放板设备上的pcb板夹取并转移至输送拍板机构,再由输送拍板机构将pcb板输送至外部的输送带,从而完成放板;或由外部的输送带将pcb板输送至输送拍板机构,第一取放料机构将输送拍板机构上的pcb板夹取并转移至第一收放板设备,从而完成收板。相较于人工进行收放板,本实用新型的收放板可随时切换,效率更高。
附图说明
利用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附图中的实施例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以下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升降驱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第一取放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调整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机架--1,第一工位--11,第二工位--12,第三工位--13,第四工位--14,第一收放板设备--2,升降平台--21,升降驱动机构--22,升降电机--221,第一同步轮--222,第一同步带--223,第二同步轮--224,丝杠--225,螺母--226,滑块--227,滑轨--228,连接板--229,位置感应器--220,输送拍板机构--3,第一取放料机构--4,机器人底座--41,第一转动杆--42,机器人主体--43,取放料吸盘--44,第二取放料机构--5,导轨--61,转动件--62,调整机构--7,第一调节气缸--71,第二调节气缸--72,第一挡板--73,第二挡板--74,平台周转车--8,第二收放板设备--91,胶片上料机构--92。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
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附图所绘示的结构,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或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
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收放板设备,包括机架1,所述机架1设有第一工位11以及第二工位12,所述第一工位11装设有第一收放板设备2,所述第二工位12装设有输送拍板机构3;位于第一工位11与第二工位12之间,所述机架1设有第一取放料机构4,所述第一取放料机构4用于将物料从第一收放板设备2输送至输送拍板机构3或用于将物料从输送拍板机构3输送至第一收放板设备2。
具体的,本实施例的一种收放板设备,通过第一取放料机构4将第一收放板设备2上的pcb板夹取并转移至输送拍板机构3,再由输送拍板机构3将pcb板输送至外部的输送带,从而完成放板;或由外部的输送带将pcb板输送至输送拍板机构3,第一取放料机构4将输送拍板机构3上的pcb板夹取并转移至第一收放板设备2,从而完成收板。相较于人工进行收放板,本实用新型的收放板可随时切换,效率更高。
在本实施例中,机架1还设有第三工位13、第四工位14以及第二取放料机构5,所述第三工位13装设有第二收放板设备91,所述第四工位14装设有胶片上料机构92,所述第二取放料机构5设于第一取放料机构4的一侧;所述第二收放板设备91的结构和胶片上料机构92的结构均与第一收放板设备2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二取放料机构5的结构与第一取放料机构4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一工位11、第二工位12、第三工位13以及第四工位14呈矩阵设置。通过另外设置第三工位13,从而使得本实施例可同时对两个平台周转车8上的pcb板进行收放板,从而提升收放板效率。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第四工位14,第四工位14上的胶片上料机构92可上下料胶片,当本实用新型进行放板操作时,通过第二取放料机构5夹取胶片覆盖在第一收放板设备2或第二收放板设备91中已放置好的pcb板上面,胶片的作用是保护pcb板不受损伤,第一取放料机构4去输送拍板机构3取板时,第二取放料机构5放胶片,二者交替动作,胶片和pcb板就间隔地放置;当本实用新型进行收板操作时,第一取放料机构4去第一收放板设备2或第二收放板设备91中取板时,第二取放料机构5取走因已取板而剩下的胶片,并将胶片叠放于胶片上料机构92上。
具体的,所述第一收放板设备2包括升降平台21以及升降驱动机构22,所述升降驱动机构22设于机架1,所述升降平台21设于升降驱动机构22的输出端。在本实施例中,升降平台21上设置有定位孔,平台周转车8上设置有与定位孔对应的定位柱,在升降平台21升降过程中可与平台周转车8实现精准定位。
具体的,所述升降驱动机构22包括升降电机221、第一同步轮222、第一同步带223、第二同步轮224、丝杠225、螺母226、滑块227、滑轨228以及连接板229,所述滑轨228以及升降电机221的缸体均设于机架1,所述第一同步轮222设于升降电机221的输出端,所述第二同步轮224装设于丝杠225的一端,所述丝杠225的另一端转动设置于机架1;所述螺母226螺接于丝杠225,所述滑块227以及螺母226均设于连接板229,所述滑块227滑动设置于滑轨228,所述升降平台21设于连接板229的顶端。通过升降电机221的转动,从而带动螺母226在丝杠225上的升降,从而对升降平台21实现升降控制。
具体的,所述第一工位11、第二工位12以及第三工位13的下端均设有两个转动件62以及两个间隔设置的导轨61,两个转动件62分别设置于两个导轨61的外端,两个导轨61可对平台周转车8进行导向作用,当平台周转车8进入第一工位11、第三工位13或第四工位14时,可转动转动件62使得转动件62抵触于平台周转车8,从而完成对平台周转车8的固定。
具体的,所述第一取放料机构4包括机器人底座41、第一转动杆42以及机器人主体43,所述机器人底座41设于机架1,所述第一转动杆42的一端设于机器人底座41的输出端,所述第一转动杆42的另一端设于机器人主体43的输入端,所述机器人主体43的输出端装设有取放料吸盘44。本实施例的机器人底座41与机器人主体43均属于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具体的,所述第四工位14还装设有调整机构7,所述调整机构7包括第一调节气缸71、第二调节气缸72、第一挡板73以及第二挡板74,所述第一调节气缸71和第二调节气缸72均设于第一工位11,所述第一调节气缸71和第二调节气缸72的输出方向相反;所述第一挡板73设于第一调节气缸71的输出端,所述第二挡板74设于第二调节气缸72的输出端。通过设置调整机构7,可对位于胶片上料机构92上的胶片进行整理。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细地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1.一种收放板设备,包括机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1)设有第一工位(11)以及第二工位(12),所述第一工位(11)装设有第一收放板设备(2),所述第二工位(12)装设有输送拍板机构(3);位于第一工位(11)与第二工位(12)之间,所述机架(1)设有第一取放料机构(4),所述第一取放料机构(4)用于将物料从第一收放板设备(2)输送至输送拍板机构(3)或用于将物料从输送拍板机构(3)输送至第一收放板设备(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收放板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收放板设备(2)包括升降平台(21)以及升降驱动机构(22),所述升降驱动机构(22)设于机架(1),所述升降平台(21)设于升降驱动机构(22)的输出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收放板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驱动机构(22)包括升降电机(221)、第一同步轮(222)、第一同步带(223)、第二同步轮(224)、丝杠(225)、螺母(226)、滑块(227)、滑轨(228)以及连接板(229),所述滑轨(228)以及升降电机(221)的缸体均设于机架(1),所述第一同步轮(222)设于升降电机(221)的输出端,所述第二同步轮(224)装设于丝杠(225)的一端,所述丝杠(225)的另一端转动设置于机架(1);所述螺母(226)螺接于丝杠(225),所述滑块(227)以及螺母(226)均设于连接板(229),所述滑块(227)滑动设置于滑轨(228),所述升降平台(21)设于连接板(229)的顶端。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收放板设备,其特征在于:位于滑轨(228)的一侧,所述机架(1)还设有位置感应器(22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收放板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1)还设有第三工位(13)、第四工位(14)以及第二取放料机构(5),所述第三工位(13)装设有第二收放板设备(91),所述第四工位(14)装设有胶片上料机构(92),所述第二取放料机构(5)设于第一取放料机构(4)的一侧;所述第二收放板设备(91)的结构和胶片上料机构(92)的结构均与第一收放板设备(2)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二取放料机构(5)的结构与第一取放料机构(4)的结构相同。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收放板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工位(11)、第二工位(12)、第三工位(13)以及第四工位(14)呈矩阵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收放板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工位(11)、第二工位(12)以及第三工位(13)的下端均设有两个转动件(62)以及两个间隔设置的导轨(61),两个转动件(62)分别设置于两个导轨(61)的外端。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收放板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工位(14)还装设有调整机构(7),所述调整机构(7)包括第一调节气缸(71)、第二调节气缸(72)、第一挡板(73)以及第二挡板(74),所述第一调节气缸(71)和第二调节气缸(72)均设于第一工位(11),所述第一调节气缸(71)和第二调节气缸(72)的输出方向相反;所述第一挡板(73)设于第一调节气缸(71)的输出端,所述第二挡板(74)设于第二调节气缸(72)的输出端。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收放板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取放料机构(4)包括机器人底座(41)、第一转动杆(42)以及机器人主体(43),所述机器人底座(41)设于机架(1),所述第一转动杆(42)的一端设于机器人底座(41)的输出端,所述第一转动杆(42)的另一端设于机器人主体(43)的输入端,所述机器人主体(43)的输出端装设有取放料吸盘(44)。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