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输电线巡检无人机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5-05-04  28


本发明属于无人机,尤其涉及一种输电线巡检无人机。


背景技术:

1、无人机在输电线路巡检中应用广泛,在无人机巡检作业中,输电线路所处位置自然环境复杂,存在高山、河流、田野、森林等复杂环境,因此在无人机进行输电线路巡检时,会通过无人机起降舱进行起飞和回收,以起到定期巡检的效果。

2、在现有技术(公开号为cn111196373b,专利名称为一种输电线路无人机巡检起降平台及使用方法的专利申请)中,起降平台的侧面垂直设有伸缩杆,伸缩杆通过旋转结构与固定装置连接,起降平台通过固定装置紧固在杆塔的角铁上。在实现该技术方案的过程中,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

3、在无人机进行定期巡检时,为提高巡检效率,会将无人机配合起降平台进行起飞和回收,然而在上述专利中,由于无人机为定期无人现场操作起飞。而且在一些林区边缘飞行时,其无人机下方的巡检摄像头会被一些污渍所影响,进而在被起降平台回收后不能对其进行清理,影响后续的输电线路巡检。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起降平台不能对无人机下方摄像头进行清理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申请提出一种输电线巡检无人机。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输电线巡检无人机,包括无人机起降舱,以及无人机起降舱内部放置的无人机,所述无人机起降舱的内部设置有能够升降位移的升降平台,该升降平台通过下方设有的电动升降器进行升降活动,同时位于升降平台上方一侧设置有喷雾头,该喷雾头与无人机下方设有的巡检摄像头表面呈相对设置,同时在无人机起降舱的外表面两侧还分别设有清洁液箱,而在喷雾头的外表面两侧与清洁液箱底面之间通过软管实现相通,与巡检摄像头表面相对的喷雾头表面开设有喷雾口,无人机起降舱的上方设有两个能够位移的舱盖,舱盖的底面一侧边缘处固定有推板,同时位于推板表面一侧与加压管一同轴心相对设置有活塞杆一,舱盖的底面边缘处固定有螺纹管,该螺纹管与无人机起降舱内部两侧设有的正反螺纹杆形成螺纹连接,同时正反螺纹杆的两端贯穿于无人机起降舱表面,正反螺纹杆的一侧端部一体化连接有电机,清洁液箱的内部呈中空状结构设置,同时在清洁液箱的内壁一侧固定有加压管二,而在加压管二的表面上还设置有单向阀一,无人机起降舱表面固定有与加压管二同轴相对的加压管一,该加压管一与加压管二形成相通,正反螺纹杆的中部固定有凸轮轴,而在凸轮轴上铰接有连杆,该连杆的另一端铰接有活塞杆二,而位于无人机起降舱的内腔表面一侧固定有加压管三,其活塞杆二的一端同轴插入加压管三的内部,加压管三的外周面设置有单向阀二,在无人机起降舱的内腔底面一侧固定有底座,同时位于底座的上方固定有顶管,该顶管的末端与加压管三底面之间设置有气管,通过该气管即可使顶管与加压管三之间形成相通。

3、优选的,所述升降平台的上方一侧固定有气舱,该气舱的表面与喷雾头表面另一侧形成固定相连,而位于气舱的底面贯穿开设有升降口,该升降口可供顶管所插入,并且靠近顶管的外周面上部开设有气口。

4、优选的,所述升降口的开口处上方相对设置有挡板一,而在气舱的内腔底面两侧分别固定有限位柱,该限位柱的一端贯穿挡板一,并在挡板一上方的限位柱外周面套接有弹簧件。

5、优选的,所述气舱表面开设有吹风口,在挡板一上方一侧固定有挡板二,喷雾头的圆心处贯穿开设有风道,通过其风道即可使吹风口吹出的气流能够通过。

6、优选的,所述无人机的腹部两侧分别对称有一对用于支撑的起降架,同时在升降平台的上方两侧分别设有能够位移夹持的夹板。

7、本发明的一种输电线巡检无人机具有以下优点:

8、1.该一种输电线巡检无人机,无人机起飞巡检时,电机驱动正反螺纹杆,使舱盖打开。活塞杆一随之进入加压管一,将压缩气体送入清洁液箱,增加箱内压力。增压后的清洁液通过软管和喷雾头从喷雾口喷出,以一定压力清洁巡检摄像头表面。

9、2.该一种输电线巡检无人机,当舱盖通过正反螺纹杆打开时,活塞杆二压缩加压管三,使气体经气管和顶管进入气舱,增加其内部压力。随着舱盖打开及升降平台上移,顶管抽出,挡板一封闭升降口,同时挡板二下降,打开吹风口。气舱内的压缩气体通过吹风口吹向巡检摄像头表面,去除水渍,提高清晰度。

10、3.该一种输电线巡检无人机,无人机完成巡检返回起降舱时,降落在升起的升降平台上。平稳降落之后,升降平台通过电动升降器下降。在下降过程中,升降平台两侧的齿轮一与齿条一啮合,带动螺纹杆转动,使夹板相向移动,从而推动并固定无人机的起降架,确保巡检摄像头对准喷雾头,以便清洁。

11、4.该一种输电线巡检无人机,当无人机在起降舱内准备起飞时,舱盖向两侧移动。舱盖一侧的齿轮三通过皮带带动另一侧的齿轮三旋转,进而通过转轴和冠状齿轮驱动转杆转动,使驱鸟镜旋转,起到驱鸟效果。



技术特征:

1.一种输电线巡检无人机,包括无人机起降舱(1),以及无人机起降舱(1)内部放置的无人机(3),其特征在于:所述无人机起降舱(1)的内部设置有能够升降位移的升降平台(5),该升降平台(5)通过下方设有的电动升降器(51)进行升降活动,同时位于升降平台(5)上方一侧设置有喷雾头(44),该喷雾头(44)与无人机(3)下方设有的巡检摄像头(32)表面呈相对设置,同时在无人机起降舱(1)的外表面两侧还分别设有清洁液箱(4),而在喷雾头(44)的外表面两侧与清洁液箱(4)底面之间通过软管(41)实现相通,与巡检摄像头(32)表面相对的喷雾头(44)表面开设有喷雾口(441),无人机起降舱(1)的上方设有两个能够位移的舱盖(2),舱盖(2)的底面一侧边缘处固定有推板(21),同时位于推板(21)表面一侧与加压管一(14)同轴心相对设置有活塞杆一(22),舱盖(2)的底面边缘处固定有螺纹管(23),该螺纹管(23)与无人机起降舱(1)内部两侧设有的正反螺纹杆(11)形成螺纹连接,同时正反螺纹杆(11)的两端贯穿于无人机起降舱(1)表面,正反螺纹杆(11)的一侧端部一体化连接有电机(12),清洁液箱(4)的内部呈中空状结构设置,同时在清洁液箱(4)的内壁一侧固定有加压管二(42),而在加压管二(42)的表面上还设置有单向阀一(421),无人机起降舱(1)表面固定有与加压管二(42)同轴相对的加压管一(14),该加压管一(14)与加压管二(42)形成相通,正反螺纹杆(11)的中部固定有凸轮轴(111),而在凸轮轴(111)上铰接有连杆(13),该连杆(13)的另一端铰接有活塞杆二(152),而位于无人机起降舱(1)的内腔表面一侧固定有加压管三(15),其活塞杆二(152)的一端同轴插入加压管三(15)的内部,加压管三(15)的外周面设置有单向阀二(151),在无人机起降舱(1)的内腔底面一侧固定有底座(154),同时位于底座(154)的上方固定有顶管(155),该顶管(155)的末端与加压管三(15)底面之间设置有气管(153),通过该气管(153)即可使顶管(155)与加压管三(15)之间形成相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电线巡检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平台(5)的上方一侧固定有气舱(52),该气舱(52)的表面与喷雾头(44)表面另一侧形成固定相连,而位于气舱(52)的底面贯穿开设有升降口(522),该升降口(522)可供顶管(155)所插入,并且靠近顶管(155)的外周面上部开设有气口(156)。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输电线巡检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口(522)的开口处上方相对设置有挡板一(53),而在气舱(52)的内腔底面两侧分别固定有限位柱(54),该限位柱(54)的一端贯穿挡板一(53),并在挡板一(53)上方的限位柱(54)外周面套接有弹簧件(5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输电线巡检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气舱(52)表面开设有吹风口(521),在挡板一(53)上方一侧固定有挡板二(56),喷雾头(44)的圆心处贯穿开设有风道(442),通过其风道(442)即可使吹风口(521)吹出的气流能够通过。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输电线巡检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无人机(3)的腹部两侧分别对称有一对用于支撑的起降架(31),同时在升降平台(5)的上方两侧分别设有能够位移夹持的夹板(58)。


技术总结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输电线巡检无人机,涉及无人机技术领域。一种输电线巡检无人机,包括无人机起降舱,以及无人机起降舱内部放置的无人机,无人机起降舱的内部设置有能够升降位移的升降平台,位于升降平台上方一侧设置有喷雾头,同时在无人机起降舱的外表面两侧还分别设有清洁液箱,而在喷雾头的外表面两侧与清洁液箱底面之间通过软管实现相通,与巡检摄像头表面相对的喷雾头表面开设有喷雾口,无人机起飞巡检时,电机驱动正反螺纹杆,使舱盖打开。活塞杆一随之进入加压管一,将压缩气体送入清洁液箱,增加箱内压力。增压后的清洁液通过软管和喷雾头从喷雾口喷出,以一定压力清洁巡检摄像头表面。

技术研发人员:周健,滕方园,李斌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苏州墨仁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2/17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xbbs.6miu.com/read-241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