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属于果酒制作,具体涉及一种杨梅酒的增色方法。
背景技术:
1、杨梅(myrica rubra sieb et zucc.)是我国特色水果之一。杨梅果实的成熟期主要集中在6月中旬至7月初的高温高湿梅雨季节。杨梅果实由肉柱聚合而成,柔软多汁,无外果皮保护,易受机械损伤,采后呼吸作用旺盛,极易变质,保鲜期极短。因此,研究开发杨梅深加工技术、丰富杨梅深加工产品以增加其加工比例尤为重要。
2、杨梅在深加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色泽极易劣变,如由杨梅中花色苷不稳定引起的货架期内杨梅酒失去诱人的鲜艳红色,出现褐变,降低消费者购买欲望。杨梅除了富含糖、有机酸和多种维生素等营养成分外,还含有大量的花色苷和类黄酮等活性成分。但杨梅中的花色苷极不稳定,易受ph、温度、光照等影响而降解,生成无色的查耳酮或其同分异构体α-二酮,致使杨梅在贮藏加工过程中发生褐变,失去杨梅应有的诱人色泽。这也是目前杨梅深加工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难题。以杨梅酒为例,极易在销售货架期内色泽发生劣变,变成棕黄色,失去杨梅诱人鲜艳的红色。
3、专利文献cn107267335中公开了一种杨梅酒的制作方法,将火龙果皮与杨梅汁混合发酵得到杨梅酒,但是火龙果皮产生的色泽偏粉红,与杨梅紫红色泽相差较远,且无法解决杨梅浸泡酒色泽劣变的问题。
4、专利文献cn107118926中公开了一种杨梅酒和杨梅汁的护色方法,将配制好的氯化铝和琥珀酸的混合溶液加入到发酵后的杨梅果酒或杨梅汁进行护色反应,再添加单宁酸,提高杨梅果酒和果汁的色泽稳定性,方法通过添加食品添加剂达到这一目的,采用食品添加剂解决这一问题有更好的方法如添加人工合成着色剂,稳定性更高,但是不能做到绿色无添加的,并不符合现今人们越来越追求绿色健康的大背景。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缺点,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利用黑玉米花色苷对杨梅酒增色的方法,能够有效地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3、本发明为一种利用黑玉米花色苷对杨梅酒发酵的增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4、(1)将杨梅和黑玉米清洗干净,沥干水分;
5、(2)将步骤1的杨梅去核破碎,压榨取汁,加纤维素酶和果胶酶酶解,过滤得到杨梅汁;
6、(3)将步骤2处理好的杨梅汁,加10%~15%的白砂糖,搅拌溶解,水浴保持30℃,加入1%~2%的红曲,加入0.2%~0.5%的活化好的果酒酵母,发酵15~20d,过滤得到杨梅酒,酒精度为12%~15%vol;
7、(4)将步骤3的黑玉米破碎后装入200目尼龙网袋中,扎进袋口,将网袋压入杨梅酒中,利用杨梅酒中的乙醇可将花色苷浸提出来,对杨梅酒起到增色效果;
8、(5)将杨梅酒过滤,去除固形物,再经杀菌、灌装,得到色泽艳丽且富含花色苷的杨梅酒。
9、作为优选方案,步骤4中所述黑玉米的比例为2.5%~10%浸提。
10、作为优选方案,步骤3的所述果酒酵母提前用10倍量的35℃温水活化20min得到。
11、作为优选方案,步骤3所述杨梅酒的酒精度为12%~15%vol。
12、一种利用黑玉米花色苷对杨梅酒浸泡的增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3、(1)将杨梅和黑玉米清洗干净,沥干水分;
14、(2)将步骤1的杨梅不破碎,黑玉米进行破碎装入200目尼龙网袋中,扎进袋口;
15、(3)将步骤2的杨梅和白酒按1:2~1:4比例混合进行浸泡,将黑玉米浸泡入白酒中,浸泡1~6个月;
16、(4)将杨梅酒过滤,去除固形物,再经杀菌、灌装,得到色泽艳丽且富含花色苷的杨梅酒。
17、作为优选方案,步骤2所述的黑玉米添加比例为2.5%~10%。
18、本发明专利的创新点:本工艺通过采用杨梅酒浸提黑玉米中的花色苷,在绿色无添加的前提下,得到的杨梅酒色泽艳丽,可以还原杨梅本真颜色,大大提升市场竞争力;黑玉米中所含花色苷与杨梅花色苷组成接近,色泽极为相近,所以用一定配比的黑玉米可以调出更接近杨梅本身色泽的酒;杨梅发酵酒和杨梅浸泡酒除了出现褪色褐变现象之外,还会出现沉淀,黑玉米粉碎后加入对杨梅酒还有一定絮凝作用,可减少杨梅发酵酒和浸泡酒的沉淀产生。
1.一种利用黑玉米花色苷对杨梅酒发酵的增色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黑玉米花色苷对杨梅酒发酵的增色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所述黑玉米的比例为2.5%-10%浸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黑玉米花色苷对杨梅酒发酵的增色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的所述果酒酵母提前用10倍量的35℃温水活化20min得到。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黑玉米花色苷对杨梅酒发酵的增色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所述杨梅酒的酒精度为12%~15%vol。
5.一种利用黑玉米花色苷对杨梅酒浸泡的增色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一种利用黑玉米花色苷对杨梅酒浸泡的增色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所述的黑玉米添加比例为2.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