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矿用套筒式永磁电机钢铜双金属复合导体筒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11-16  119


本实用新型涉及导体筒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矿用套筒式永磁电机钢铜双金属复合导体筒。



背景技术:

永磁电动机以永磁体提供励磁,使电动机结构较为简单,降低了加工和装配费用,且省去了容易出问题的集电环和电刷,提高了电动机运行的可靠性,又因无需励磁电流,没有励磁损耗,提高了电动机的效率和功率密度,永磁电动机由定子、转子和端盖等部件构成,定子与普通感应电动机基本相同,采用叠片结构以减小电动机运行时的铁耗,转子可做成实心,也可用叠片叠压,电枢绕组可采用集中整距绕组的,也可采用分布短距绕组和非常规绕组,由于采用了永磁材料磁极,特别是采用了稀土金属永磁体,其磁能积高,可得到较高的气隙磁通密度,因此在容量相同时,电机的体积小、重量轻,转子没有铜损和铁损,也没有集电环和电刷的摩擦损耗,运行效率高。

永磁电机工作时导体转子高速旋转,而为了保证工作稳定性通常需要对其导体筒内部的永磁体进行保护,通常工作人员的做法是将永磁体装进导体筒的内部,而这样对永磁体并没有起到很好的固定效果,可能会出现永磁体松动,引起不必要的麻烦,因此需要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用导体筒内部的永磁体固定效果不佳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矿用套筒式永磁电机钢铜双金属复合导体筒。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矿用套筒式永磁电机钢铜双金属复合导体筒,包括筒体和端盖,所述筒体的内壁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的外表面转动连接有转杆,所述转杆的一端开设有滑孔,所述转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杆,所述筒体的内底壁固定连接有底座,所述底座的上表面开设有置物槽,所述筒体的顶部开设有卡槽,所述端盖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卡台。

优选的,所述滑块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所述滑块的形状为圆柱形。

优选的,所述固定杆的外表面套接有橡胶套,所述橡胶套的外表面开设有防滑纹。

优选的,所述筒体的外表面开设有散热孔,所述散热孔的形状为圆形。

优选的,所述筒体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片,所述连接片的数量为四个。

优选的,四个所述连接片的内部均开设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的数量为两个。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矿用套筒式永磁电机钢铜双金属复合导体筒,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筒体、筒盖、滑槽、滑块、转杆、固定杆、底座、置物槽、卡槽和卡台的配合设置,能够使得本装置在使用时,工作人员将永磁体放入筒体底部的置物槽上,由于滑块的外表面转动连接有转杆,转动固定杆,然后利用滑块在滑槽的内部滑动,带动固定杆上下移动,将固定杆的下表面与永磁体上表面接触,接触越紧密则固定效果越好,固定完成后,工作人员使用端盖上的卡台与筒体顶部的卡槽卡接起来,将筒体的一端密封,进而再次起到一定的固定效果,若需要取出永磁体时,工作人员可将固定杆旋转九十度,使固定杆可以竖直的放置在滑槽的一侧,这样方便工作人员的拿取。

2、本实用新型,通过散热孔的设置,能够使得本装置在使用时,由于高速旋转会产生高温,当外界温度过高时,则会对永磁电机工作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通过开设散热孔,可以帮助装置进行快速散热,使得导体筒内部温度不会过高而影响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筒体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2中a处放大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筒体;2、端盖;3、滑槽;4、滑块;5、转杆;6、固定杆;7、底座;8、置物槽;9、卡槽;10、卡台;11、橡胶套;12、散热孔;13、连接片;14、螺纹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参照图1-3,一种矿用套筒式永磁电机钢铜双金属复合导体筒,包括筒体1和端盖2,筒体1的内壁开设有滑槽3,滑槽3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滑块4,滑块4的外表面转动连接有转杆5,转杆5的一端开设有滑孔,转杆5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杆6,筒体1的内底壁固定连接有底座7,底座7的上表面开设有置物槽8,筒体1的顶部开设有卡槽9,端盖2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卡台10,工作人员将永磁体放入筒体1底部的置物槽8上,由于滑块4的外表面转动连接有转杆5,转动固定杆6,然后利用滑块4在滑槽3的内部滑动,带动固定杆6上下移动,将固定杆6的下表面与永磁体上表面接触,接触越紧密则固定效果越好,固定完成后,工作人员使用端盖2上的卡台10与筒体顶部的卡槽9卡接起来,将筒体1的一端密封,进而再次起到一定的固定效果,若需要取出永磁体时,工作人员可将固定杆6旋转九十度,使固定杆6可以竖直的放置在滑槽3的一侧,这样方便工作人员的拿取,滑块4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滑块4的形状为圆柱形,固定杆6的外表面套接有橡胶套11,橡胶套11的外表面开设有防滑纹,通过设置有橡胶套11,可以帮助固定杆6对永磁体进行固定,防止固定杆6与永磁体直接接触,对其造成损伤,筒体1的外表面开设有散热孔12,散热孔12的形状为圆形,由于高速旋转会产生高温,当外界温度过高时,则会对永磁电机工作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通过开设散热孔12,可以帮助装置进行快速散热,使得筒体1内部温度不会过高而影响工作效率,筒体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片13,连接片13的数量为四个,四个连接片13的内部均开设有螺纹孔14,螺纹孔14的数量为两个,通过连接片13和螺纹孔14的设置,可以帮助对筒体1的固定,方便工作人员的后续的操作。

本实用新型中,工作人员将永磁体放入筒体1底部的置物槽8上,由于滑块4的外表面转动连接有转杆5,转动固定杆6,然后利用滑块4在滑槽3的内部滑动,带动固定杆6上下移动,将固定杆6的下表面与永磁体上表面接触,接触越紧密则固定效果越好,固定完成后,工作人员使用端盖2上的卡台10与筒体顶部的卡槽9卡接起来,将筒体1的一端密封,进而再次起到一定的固定效果,若需要取出永磁体时,工作人员可将固定杆6旋转九十度,使固定杆6可以竖直的放置在滑槽3的一侧,这样方便工作人员的拿取。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矿用套筒式永磁电机钢铜双金属复合导体筒,包括筒体(1)和端盖(2),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1)的内壁开设有滑槽(3),所述滑槽(3)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滑块(4),所述滑块(4)的外表面转动连接有转杆(5),所述转杆(5)的一端开设有滑孔,所述转杆(5)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杆(6),所述筒体(1)的内底壁固定连接有底座(7),所述底座(7)的上表面开设有置物槽(8),所述筒体(1)的顶部开设有卡槽(9),所述端盖(2)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卡台(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矿用套筒式永磁电机钢铜双金属复合导体筒,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块(4)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所述滑块(4)的形状为圆柱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矿用套筒式永磁电机钢铜双金属复合导体筒,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杆(6)的外表面套接有橡胶套(11),所述橡胶套(11)的外表面开设有防滑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矿用套筒式永磁电机钢铜双金属复合导体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1)的外表面开设有散热孔(12),所述散热孔(12)的形状为圆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矿用套筒式永磁电机钢铜双金属复合导体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片(13),所述连接片(13)的数量为四个。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矿用套筒式永磁电机钢铜双金属复合导体筒,其特征在于,四个所述连接片(13)的内部均开设有螺纹孔(14),所述螺纹孔(14)的数量为两个。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矿用套筒式永磁电机钢铜双金属复合导体筒,属于导体筒技术领域。一种矿用套筒式永磁电机钢铜双金属复合导体筒,包括筒体和端盖,所述筒体的内壁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的外表面转动连接有转杆,所述转杆的一端开设有滑孔,所述转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杆;本实用新型,工作人员将永磁体放入筒体底部的置物槽上,转动固定杆,然后利用滑块在滑槽的内部滑动,带动固定杆上下移动,将固定杆的下表面与永磁体上表面接触,接触越紧密则固定效果越好,固定完成后,工作人员使用端盖上的卡台与筒体顶部的卡槽卡接起来,将筒体的一端密封,进而再次起到一定的固定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徐灿军;徐银梦;徐银杰;朱玉棋;俞丁月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海马传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8.25
技术公布日:2021.04.0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xbbs.6miu.com/read-35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