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属于海上油井维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海上油井维修非常规钢丝作业的钢结构承重架。
背景技术:
对于海上油井的日常维修,通常需要平台吊机或者修井机进行油井维修钢丝作业,而在平台吊机覆盖不到的区域,油井维修作业一直都是海上油井的维保难题;而且,随着近年来井口平台的设计越来越趋向于无人化、小型化,使得修井机及平台吊机等大型设备由于平台限制将无法安装使用。因此,如出现管柱漏失情况,而平台不具备修井机设备时,一旦平台吊机作业半径无法覆盖到油井区,则无法开展修井作业,从而使得故障油井需一直处于关井状态,降低作业效率并会直接造成经营损失。
现有技术中,以往常规采用的是通过搭设脚手架进行钢丝作业,以进行油井钻杆转运。但是脚手架的搭设面积较大,并且对工人施工的经验依赖度高;同时,相对于油井维修钢丝作业而言,脚手架的安全性能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海上油井维修非常规钢丝作业的钢结构承重架,灵活性好,可实现在平台吊机作业范围外替代修井机对油井进行钢丝作业,并且搭设简单方便。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用于海上油井维修非常规钢丝作业的钢结构承重架,包括:
底部框架和顶部框架,所述底部框架与所述顶部框架之间可拆卸地设置有至少三根支撑柱,相邻两所述支撑柱之间形成架体侧面,且至少一所述架体侧面的中部中空设置;
每一所述支撑柱包括若干连接柱,所述连接柱的连接端、所述底部框架的顶部连接端以及所述顶部框架的底部连接端处均设置有连接件;所述顶部框架和所述支撑柱由钢管构成,所述钢管的壁厚大于等于5mm。
作为优选,沿俯视状态下,所述底部框架与所述顶部框架的形状相似,且所述顶部框架落入所述底部框架的覆盖范围内。
作为优选,所述底部框架包括第一框条和第二框条;
所述第一框条的至少其一侧面上设置有容纳腔,所述第二框条的端部伸出设置有搭接部,安装状态下时,所述搭接部伸入设置在所述容纳腔内。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框条、第二框条均包括基础框条,以及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基础框条端部的功能框条,所述容纳腔及所述搭接部即设置在所述功能框条上。
作为优选,除中空设置的所述架体侧面之外,至少其一所述架体侧面上可拆卸地设置有加强柱结构。
作为优选,所述加强柱结构包括若干呈倾斜设置的第一加强柱,以及若干呈水平设置的第二加强柱;
所述第一加强柱的两端分别连接设置在不同的所述连接柱上;
所述第二加强柱设置在所述第一加强柱的两端,并与所述第一加强柱形成“z”形支撑结构。
作为优选,所述加强柱结构还包括若干设置在所述底部框架、顶部框架以及所述连接柱上的连接接头;
所述连接接头的连接端,以及所述第一加强柱、第二加强柱的连接端均设置有所述连接件。
作为优选,所述支撑柱均呈倾斜设置,且组成中空设置的所述架体侧面的所述支撑柱的倾斜坡度一致并小于剩余所述支撑柱的倾斜坡度。
作为优选,所述连接件为连接法兰。
作为优选,所述支撑柱上或所述顶部框架上还设置有固定缆绳。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方案中将承重架巧妙地设置为底部框架、顶部框架以及支撑柱三个部分,并且支撑柱所围成的架体侧面之中的一个为中空设置,以便于钻杆移运;同时,支撑柱由若干连接柱首尾连接组成,并且连接柱、底部框架与顶部框架之间均通过连接件进行连接,使得承重架的整体架构可以预先设计,然后再通过拼装的形式实现组装,相对于传统技术中应用脚手架的形式,可以有效确保承重架的强度,并且对工人施工的经验依赖度低,大大提高了作业灵活性,并且搭设简单方便,适于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框条与第二框条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其一功能框条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加强柱结构的设置示意图。
其中:
1-底部框架,11-第一框条,111-容纳腔,12-第二框条,121-搭接部,13-基础框条,131-功能框条;
2-支撑柱,21-第一加强柱,22-第二加强柱,23-连接接头,24-连接柱;
3-顶部框架,31-固定缆绳;
4-连接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及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如图1-5所示,本实施例中提供一种用于海上油井维修非常规钢丝作业的钢结构承重架,主要包括底部框架1、支撑柱2以及顶部框架3,所述底部框架1与所述顶部框架3之间可拆卸地设置有至少三根所述支撑柱2,相邻两所述支撑柱2之间形成架体侧面,且至少其中一个所述架体侧面的中部为中空设置,以便于维修操作,如钻杆移运。
本实施例中,以具有四根所述支撑柱2的承重架作为示例,并且沿俯视状态下,所述底部框架1与所述顶部框架3的形状相似,均为呈矩形设置,且所述顶部框架3完全落入所述底部框架1的覆盖范围内,以形成自上而下的锥度式设置,进一步降低整体搭设难度。
所述底部框架1包括第一框条11和第二框条12;所述第一框条11的至少其一侧面上设置有容纳腔111,所述第二框条12的端部伸出设置有搭接部121,安装状态下时,所述搭接部121伸入设置在所述容纳腔111内。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第一框条11、第二框条12均包括基础框条13,以及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基础框条13端部的功能框条131,所述容纳腔111及所述搭接部121即设置在所述功能框条131上;基础框条13与功能框条131的设计,可以进一步增大底部框架1的搭建容错率,便于损耗后的维修更换及成本控制;同时,第一框条11、第二框条12设置为拼装的形式,还可以对所述底部框架1的形状,以及所述底部框架1的长度、宽度进行调控,进一步提高了整个承重架的搭设灵活性。
此外,除中空设置的所述架体侧面之外,至少其一所述架体侧面上还可拆卸地设置有加强柱结构,以优化所述架体侧面的整体受力情况;本实施例中,除中空设置的所述架体侧面外,其余所有的所述架体侧面上均设置有所述加强柱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加强柱结构包括若干呈倾斜设置的第一加强柱21,以及若干呈水平设置的第二加强柱22;所述第一加强柱21的两端分别连接设置在不同的所述支撑柱2上,以形成以三角形为基础的支撑体系;而所述第二加强柱22则设置在所述第一加强柱21的两端,并与所述第一加强柱21形成“z”形支撑结构,以进一步优化三角形支撑体系并加强相邻所述支撑柱2之间的整体性。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加强柱结构还包括若干设置在所述底部框架1、顶部框架3以及所述支撑柱2上的连接接头23,所述连接接头23的连接端,以及所述第一加强柱21、第二加强柱22的连接端均设置有连接件4,通过所述连接件4进行相互间的可拆卸连接,进一步提高所用零部件的统一性,降低投入成本。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件4优选设置为连接法兰,操作更为简单、方便。
同时,每一所述支撑柱2均包括若干连接柱24,所述连接柱24的连接端、所述底部框架1的顶部连接端以及所述顶部框架3的底部连接端处均设置有所述连接件4。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本实施例中的所述支撑柱2均呈倾斜设置,且组成中空设置的所述架体侧面的两所述支撑柱2的倾斜坡度一致并小于剩余两所述支撑柱2的倾斜坡度,以提高所述承重架在工作状态下的抗倾覆能力。
本实施例中,所述顶部框架3为一体式设计,如通过若干钢管焊接为一体,并且在所述顶部框架3上,或者是靠近所述顶部框架3的所述支撑柱2上还设置有若干固定缆绳31,以进一步提高承重架的作业稳定性。
此外,所述顶部框架3和所述支撑柱2均由钢管构成,所述钢管的壁厚大于等于5mm,相比现有技术中的脚手架的形式,具有更好的受力性能,并且自重不大,便于施工转运。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故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1.一种用于海上油井维修非常规钢丝作业的钢结构承重架,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部框架和顶部框架,所述底部框架与所述顶部框架之间可拆卸地设置有至少三根支撑柱,相邻两所述支撑柱之间形成架体侧面,且至少一所述架体侧面的中部中空设置;
每一所述支撑柱包括若干连接柱,所述连接柱的连接端、所述底部框架的顶部连接端以及所述顶部框架的底部连接端处均设置有连接件;所述顶部框架和所述支撑柱由钢管构成,所述钢管的壁厚大于等于5m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海上油井维修非常规钢丝作业的钢结构承重架,其特征在于,沿俯视状态下,所述底部框架与所述顶部框架的形状相似,且所述顶部框架落入所述底部框架的覆盖范围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用于海上油井维修非常规钢丝作业的钢结构承重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框架包括第一框条和第二框条;
所述第一框条的至少其一侧面上设置有容纳腔,所述第二框条的端部伸出设置有搭接部,安装状态下时,所述搭接部伸入设置在所述容纳腔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海上油井维修非常规钢丝作业的钢结构承重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框条、第二框条均包括基础框条,以及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基础框条端部的功能框条,所述容纳腔及所述搭接部即设置在所述功能框条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一种用于海上油井维修非常规钢丝作业的钢结构承重架,其特征在于,除中空设置的所述架体侧面之外,至少其一所述架体侧面上可拆卸地设置有加强柱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用于海上油井维修非常规钢丝作业的钢结构承重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柱结构包括若干呈倾斜设置的第一加强柱,以及若干呈水平设置的第二加强柱;
所述第一加强柱的两端分别连接设置在不同的所述连接柱上;
所述第二加强柱设置在所述第一加强柱的两端,并与所述第一加强柱形成“z”形支撑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用于海上油井维修非常规钢丝作业的钢结构承重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柱结构还包括若干设置在所述底部框架、顶部框架以及所述连接柱上的连接接头;
所述连接接头的连接端,以及所述第一加强柱、第二加强柱的连接端均设置有所述连接件。
8.根据权利要求1或7所述的一种用于海上油井维修非常规钢丝作业的钢结构承重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柱均呈倾斜设置,且组成中空设置的所述架体侧面的所述支撑柱的倾斜坡度一致并小于剩余所述支撑柱的倾斜坡度。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用于海上油井维修非常规钢丝作业的钢结构承重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为连接法兰。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9所述的一种用于海上油井维修非常规钢丝作业的钢结构承重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柱上或所述顶部框架上还设置有固定缆绳。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