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生态改造护坡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河道挡墙生态改造护坡结构。
背景技术:
长期以来,人们对河道作用的认识仅局限于“防洪、排涝、航运、灌溉、养殖”等功能,忽视了河道的生态功能,造成目前我国河岸生态系统受损严重。河岸生态系统受损原因之一就是在水利工程设计上只考虑工程结构的安全性及耐久性,材料主要是施工性好、耐久性强的混凝土甚至钢筋混凝土;没有考虑人工构造物对生物及生态环境的影响。由此产生的结果是自然河流形态的直线或渠道化和河岸的混凝土化,其必然导致河流的生态作用越来越小、水质恶化、生境的丧失或被阻断、物种减少等河流生态系统的退化。
现有的生态护坡大多数都是直接在护坡上种植一层植被层,从而避免河流生态系统的退化,但是在护坡长时间的使用当中,河流对护坡和对植被层的长期冲刷下,可能会造成植被层根系的损坏,而植被层的根系一旦损坏就很难再次长出植被,而现有的生态护坡大多无法对植物的根系进行保护,为此,提出一种河道挡墙生态改造护坡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河道挡墙生态改造护坡结构。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河道挡墙生态改造护坡结构,包括河堤,所述河堤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挡墙,所述河堤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石笼网,所述石笼网靠近所述河堤的一侧固定连接于所述固定挡墙的一侧,所述石笼网靠近所述河堤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聚合物防冲刷层,所述聚合物防冲刷层远离所述石笼网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反滤土工织物层,所述反滤土工织物层远离所述聚合物防冲刷层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干砌石层,所述干砌石层远离所述反滤土工织物层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混凝土层,所述混凝土层的上表面均匀固定连接有防冲刷固定块,所述防冲刷固定块的一侧连通有蓄水盒,所述蓄水盒的内侧壁均匀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的内侧壁粘接有滤网,所述防冲刷固定块的内侧壁开设有种植槽,所述蓄水盒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块,所述第一固定块的一侧和下表面均固定连接有加强筋,所述加强筋的一端分别贯穿所述石笼网、所述聚合物防冲刷层、所述反滤土工织物层、所述干砌石层和所述混凝土层的内侧壁。
优选的,所述固定挡墙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三固定架。
优选的,所述混凝土层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二支撑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架。
优选的,所述防冲刷固定块的内侧壁对称开设有四个限位孔,所述限位孔的内侧壁插接有第一固定架。
优选的,所述混凝土层的内侧壁设有楼梯。
优选的,所述第二支撑板的前表面和所述第二固定架的外侧壁均设有刻度尺。
(三)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河道挡墙生态改造护坡结构,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一、在本装置的使用当中,通过种植槽和蓄水盒的设置,使用者可以在种植槽的内部放入泥土和植物的种子进行种植,同时蓄水盒可以在下雨天时对雨水进行收集,为植物提供所需要的水源,同时防冲刷固定块和避免植被层的根系被水流直接冲刷,改善了护坡植被层根系被冲刷的现象;
二、同时通过固定块、加强筋、聚合物防冲刷层等部件之间的组合使用,可以加强本装置的防冲刷能力,提高护坡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防冲刷固定块和蓄水盒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河堤;2、固定挡墙;3、石笼网;4、聚合物防冲刷层;5、反滤土工织物层;6、干砌石层;7、混凝土层;8、加强筋;9、防冲刷固定块;10、第一固定架;11、蓄水盒;12、第一固定块;13、通孔;14、滤网;15、限位孔;16、种植槽;17、第二支撑板;18、第二固定架;19、第三固定架;20、楼梯;21、刻度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河道挡墙生态改造护坡结构,包括河堤1,河堤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挡墙2,河堤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石笼网3,石笼网3靠近河堤1的一侧固定连接于固定挡墙2的一侧,石笼网3靠近河堤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聚合物防冲刷层4,聚合物防冲刷层4远离石笼网3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反滤土工织物层5,反滤土工织物层5远离聚合物防冲刷层4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干砌石层6,干砌石层6远离反滤土工织物层5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混凝土层7,混凝土层7的上表面均匀固定连接有防冲刷固定块9,防冲刷固定块9的一侧连通有蓄水盒11,蓄水盒11的内侧壁均匀开设有通孔13,通孔13的内侧壁粘接有滤网14,防冲刷固定块9的内侧壁开设有种植槽16,蓄水盒1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块12,第一固定块12的一侧和下表面均固定连接有加强筋8,加强筋8的一端分别贯穿石笼网3、聚合物防冲刷层4、反滤土工织物层5、干砌石层6和混凝土层7的内侧壁。
本实施例中,具体的:固定挡墙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三固定架19;通过第三固定架19的设置,可以避免工作人员在固定挡墙2上走动时发生跌落的情况。
本实施例中,具体的:混凝土层7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撑板17,第二支撑板17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架18;通过第二支撑板17的设置,工作人员可以在第二支撑板17上移动,从而观察河道和植物的情况,同时通过第二固定架18的设置,可以避免工作人员不慎跌落入河流当中,对工作人员进行阻拦。
本实施例中,具体的:防冲刷固定块9的内侧壁对称开设有四个限位孔15,限位孔15的内侧壁插接有第一固定架10;使用者可以将第一固定架10插接入限位孔15的内部,从而可以为藤本植物类的农作物提供支撑,同时在不使用时可以将第一固定架10拔出限位孔15的内部即可,方便工作人员的安装和拆卸。
本实施例中,具体的:混凝土层7的内侧壁设有楼梯20;通过楼梯20的设置,可以为工作人员提供巡逻的通道,方便工作人员对河道和植物的观察。
本实施例中,具体的:第二支撑板17的前表面和第二固定架18的外侧壁均设有刻度尺21;通过刻度尺21的设置,工作人员可以随时看到河道内的水位情况,方便工作人员的观察。
综上,该一种河道挡墙生态改造护坡结构的工作原理和工作过程为,在使用时,首先使用者可以通过楼梯20走向蓄水盒11的上表面,从而将植物的种子放入种植槽16的内部,并且通过通孔13的设置,在下雨天或者涨潮时,水流会通过通孔13进入蓄水盒11的内部,从而储存植被生长所需要的水,而通过滤网14的设置,可以避免一些杂物通过通孔13进入蓄水盒11的内部,造成堵塞的情况,同时通过第一固定块12的设置,可以为蓄水盒11提供支撑,同时蓄水盒11的一侧和蓄水盒11的下表面均固定连接有加强筋8,加强筋8的设置,可以加强本装置的稳定性,同时加强本装置防止水流冲刷的能力,而通过反滤土工织物层5的设置,可以对各类源污染物进行吸附和精华,同时石笼网3和聚合物防冲刷层4的设置,可以面对高强度的河道冲刷,加强本装置的使用寿命。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1.一种河道挡墙生态改造护坡结构,包括河堤(1),其特征在于:所述河堤(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挡墙(2),所述河堤(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石笼网(3),所述石笼网(3)靠近所述河堤(1)的一侧固定连接于所述固定挡墙(2)的一侧,所述石笼网(3)靠近所述河堤(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聚合物防冲刷层(4),所述聚合物防冲刷层(4)远离所述石笼网(3)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反滤土工织物层(5),所述反滤土工织物层(5)远离所述聚合物防冲刷层(4)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干砌石层(6),所述干砌石层(6)远离所述反滤土工织物层(5)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混凝土层(7),所述混凝土层(7)的上表面均匀固定连接有防冲刷固定块(9),所述防冲刷固定块(9)的一侧连通有蓄水盒(11),所述蓄水盒(11)的内侧壁均匀开设有通孔(13),所述通孔(13)的内侧壁粘接有滤网(14),所述防冲刷固定块(9)的内侧壁开设有种植槽(16),所述蓄水盒(1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块(12),所述第一固定块(12)的一侧和下表面均固定连接有加强筋(8),所述加强筋(8)的一端分别贯穿所述石笼网(3)、所述聚合物防冲刷层(4)、所述反滤土工织物层(5)、所述干砌石层(6)和所述混凝土层(7)的内侧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河道挡墙生态改造护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挡墙(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三固定架(19)。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河道挡墙生态改造护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层(7)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撑板(17),所述第二支撑板(17)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架(18)。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河道挡墙生态改造护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冲刷固定块(9)的内侧壁对称开设有四个限位孔(15),所述限位孔(15)的内侧壁插接有第一固定架(1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河道挡墙生态改造护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层(7)的内侧壁设有楼梯(20)。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河道挡墙生态改造护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板(17)的前表面和所述第二固定架(18)的外侧壁均设有刻度尺(21)。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