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半轴成型聚料模具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12-18  106


本实用新型涉及成型模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半轴成型聚料模具。



背景技术:

半轴锻造中主要采用200t立式预镦机挤压预镦聚料,具体由模具结构的设计上模筒进行挤压聚料。然而,因上模筒长时间接触高温工件,使用一段时间后型腔磨损变大,但是上模筒为整体式结构,无法进行返修,造成模具材料浪费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模筒型腔磨损、变形,无法返修造成的模具材料浪费的问题,提供一种半轴成型聚料模具,在原有模具结构基础上进行改进,增加了联接垫圈以弥补预镦上模筒返修的尺寸变化,从而使得预镦上模筒可以重复多次使用,延长了预镦上模筒的使用寿命,避免模具材料浪费。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半轴成型聚料模具,包括

模筒连接筒,具有容置腔;

上模连接筒,具有第一型腔,固定安装在所述容置腔内;

联接垫圈,安装在所述容置腔内;所述联接垫圈的一侧环形表面与所述上模连接筒的一端端面接触;以及

预镦上模筒,具有第二型腔和第三型腔,卡持安装在所述容置腔内;所述预镦上模筒的一端端面与所述联接垫圈的另一侧环形表面接触;

其中,所述第二型腔靠近所述联接垫圈;所述第一型腔的直径、所述联接垫圈的内径与所述第二型腔的直径一致;所述联接垫圈的厚度与所述预镦上模筒返修后的轴向长度减小量一致。

进一步地,所述上模连接筒外壁与对应的所述容置腔内壁之间采用螺纹连接。

进一步地,在所述模筒连接筒的一端外安装有模筒压紧块,所述模筒压紧块与所述上模连接筒和所述联接垫圈配合夹紧所述预镦上模筒。

进一步地,所述模筒压紧块具有第四型腔和第五型腔,所述预镦上模筒邻近所述模筒压紧块的一端外缘具有卡持台阶,所述模筒压紧块内侧边缘压住所述卡持台阶实现其与所述上模连接筒和所述联接垫圈配合夹紧所述预镦上模筒。

进一步地,所述模筒压紧块与所述模筒连接筒之前采用螺栓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模筒连接筒开设有盲孔,所述模筒压紧块上开始有与所述盲孔对应的台阶通孔配设置配合第一螺栓,所述第一螺栓穿过所述台阶通孔与所述盲孔螺纹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预镦上模筒对应的所述模筒连接筒侧壁上开设有螺纹通孔,并设置配合的第二螺栓,所述第二螺栓旋入所述螺纹通孔内,抵住所述预镦上模筒外壁。

进一步地,所述第四型腔的直径与所述卡持台阶的直径一致,所述第四型腔的长度与所述卡持台阶的高度一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为解决预镦上模筒损坏、变形后只能整体更换,造成了模具材料浪费较为严重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在原有模具的结构基础上进行改进,设计了一种半轴成型聚料模具。该半轴成型聚料模具包括模筒连接筒、上模连接筒、预镦上模筒和联接垫圈。其中,上模连接筒和预镦上模筒安装在模筒连接筒的容置腔内。联接垫圈位于容置腔内,其两侧圆环表面分别与上模连接筒和预镦上模筒接触。采用本实用新型中的半轴成型聚料模具,将预镦上模筒卸下并对磨损、变形部位进行返修如切割、打磨等,同时更换另一联接垫圈,使得预镦上模筒重新安装后,由模筒压紧块同上模连接筒和新的联接垫圈配合重新夹紧预镦上模筒。采用联接垫圈和预镦上模筒的组合结构后,可利用联接垫圈来弥补预镦上模筒返修后的轴向长度减小量,增加了预镦上模筒的使用寿命,节约了模具材料。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有现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技术中,聚料模具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现有技术中,聚料模具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3为图2中a-a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中,半轴成型聚料模具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5为实施例中,半轴成型聚料模具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6为实施例中,半轴成型聚料模具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5中b-b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仅简单地描述了某些示例性实施例。正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可认识到的那样,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可通过各种不同方式修改所描述的实施例。因此,附图和描述被认为本质上是示例性的而非限制性的。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方式或例子用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实用新型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现有技术中,聚料模具的结构如附图1~3所示。该聚料模具结构包括模筒连接筒1、上模连接筒2、预镦上模筒3和模筒压紧块4。上模连接筒2和预镦上模筒3安装在模筒连接筒1的中空内侧。模筒压紧块4位于预镦上模筒3所在的模筒连接筒1一端外,其与模筒连接筒1连接固定夹紧预镦上模筒3。

上述聚料模具结构中,预镦上模筒3内腔在长时间与高温工件接触,磨损比较严重。而预镦上模筒3损坏后只能整体更换,才能继续使用,加工出符合要求的半轴零件,这也就造成了模具材料浪费较为严重。

为解决预镦上模筒3损坏后只能整体更换,造成了模具材料浪费较为严重的问题,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半轴成型聚料模具,其结构如附图4~7所示。该半轴成型聚料模具包括模筒连接筒1、上模连接筒2、预镦上模筒3和联接垫圈5。其中,上模连接筒2和预镦上模筒3安装在模筒连接筒1的中空内侧。联接垫圈5位于模筒连接筒1内,其两侧圆环表面分别与上模连接筒2和预镦上模筒3接触。

采用本实施方式中半轴成型聚料模具,预镦上模筒3朝向上模连接筒2的一端端面及该端附近内腔磨损变形后,可对预镦上模筒3内腔进行整形加工,同时更换另一不同的联接垫圈5,从而使得预镦上模筒3可以重复多次使用,避免模具材料浪费。联接垫圈5的更换包括改变其厚度,或者相同尺寸替换等。

具体的,模筒连接筒1,其内为柱形的容置腔11。容置腔11上年贯通。在模筒连接筒1两端端面上均匀开设有盲孔12,盲孔12内壁开设内螺纹,以供安装其他部件或者与其他部件连接。

上模连接筒2,固定安装在容置腔11一端内,外壁与容置腔11内壁接触。上模连接筒2内部为柱形的第一型腔21。

联接垫圈5,安装在容置腔11内,其一侧圆环表面与上模连接筒2端面接触,其圆弧侧壁与容置腔内壁接触。联接垫圈5环内侧直径与第一型腔2121直径一致。进一步地,上模连接筒2外壁与对应的容置腔11内壁之间采用螺纹连接。

预镦上模筒3,卡持安装在容置腔11另一端内,其端面与联接垫圈5另一侧圆环表面接触,其侧壁与容置腔11内壁接触。预镦上模筒3内部为柱形的第二型腔31和锥台状的第三型腔32。第二型腔31靠近第一型腔21,两者直径相等。第二型腔31和第三型腔32的轴向中心重合,第三型腔32的窄端即直径较小的一端与第二型腔31导通,且第三型腔32的窄端直径略大于第二型腔31的直径。在半轴镦造过程中,第三型腔32与高温工件接触,也是模具内壁变形较为严重的位置。为了能够使得预镦上模筒3继续使用,则需要对第三型腔32进进行整形加工,即截去第三型腔32宽端部分,然后车铣加工出第三型腔32的初始尺寸,包括宽端直径、窄端直径、高度和锥角等,加工后,第二型腔31的轴向长度减少,预镦上模筒3整体的轴向长度也减少。为了能安装到初始位置,由联接垫圈5进行调节,联接垫圈5的厚度等于预镦上模筒3整体的轴向长度减少量。进一步地,为了固定预镦上模筒3,在预镦上模筒3所在的模筒连接筒1一端外安装有模筒压紧块4。模筒压紧块4与模筒连接筒1连接后,与上模连接筒2和联接垫圈5配合夹紧预镦上模筒3。

进一步地,第三型腔32的宽端所在预镦上模筒3一端外侧边缘开设有环形的卡持台阶33。模筒压紧块4内部为柱形的第四型腔41和锥台状的第五型腔42。第四型腔41的直径与卡持台阶33的直径一致,第四型腔41的长度与卡持台阶33的高度一致。第五型腔42和第四型腔41的轴向中心重合,第五型腔42的窄端即直径较小的一端与第四型腔41导通,且第五型腔42的窄端直径大于第四型腔41的直径。模筒压紧块4边缘开设有与盲孔11的对应的台阶通孔43。组装时,模筒压紧块4内侧边缘压住卡持台阶33,采用第一螺栓(图中未示出)穿过台阶通孔43旋入盲孔12内,即实现模筒压紧块4与模筒连接筒1连接后,与上模连接筒2和联接垫圈5配合夹紧预镦上模筒3。

进一步地,为了更好的固定预镦上模筒3,防止其在容置腔11内轴向移动或者转动,在预镦上模筒3对应的模筒连接筒1侧壁上均匀开设有若干螺纹通孔13,并设置配合的第二螺栓(图中未示出)。第二螺栓旋入螺纹通孔13内抵住预镦上模筒3,锁定预镦上模筒3的位置。

本实施例中的半轴成型聚料模具,其使用时将模筒连接筒1、上模连接筒2、联接垫圈5和预镦上模筒3组装后即可使用,高温工件在预镦上模筒3的第三型腔32内进行镦造加工。第三型腔32区域受压磨损、变形后,将预镦上模筒3卸下并对磨损、变形部位进行返修如切割、打磨等,同时更换另一联接垫圈5,使得预镦上模筒3重新安装后,由模筒压紧块4同上模连接筒2和新的联接垫圈5配合重新夹紧预镦上模筒3。采用联接垫圈5和预镦上模筒3的组合结构后,可利用联接垫圈5来弥补预镦上模筒3返修后的轴向长度减小量,增加了预镦上模筒3的使用寿命,节约了模具材料。


技术特征:

1.一种半轴成型聚料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模筒连接筒,具有容置腔;

上模连接筒,具有第一型腔,固定安装在所述容置腔内;

联接垫圈,安装在所述容置腔内;所述联接垫圈的一侧环形表面与所述上模连接筒的一端端面接触;以及

预镦上模筒,具有第二型腔和第三型腔,卡持安装在所述容置腔内;所述预镦上模筒的一端端面与所述联接垫圈的另一侧环形表面接触;

其中,所述第二型腔靠近所述联接垫圈;所述第一型腔的直径、所述联接垫圈的内径与所述第二型腔的直径一致;所述联接垫圈的厚度与所述预镦上模筒返修后的轴向长度减小量一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轴成型聚料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连接筒外壁与对应的所述容置腔内壁之间采用螺纹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轴成型聚料模具,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模筒连接筒的一端外安装有模筒压紧块,所述模筒压紧块与所述上模连接筒和所述联接垫圈配合夹紧所述预镦上模筒。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半轴成型聚料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模筒压紧块具有第四型腔和第五型腔,所述预镦上模筒邻近所述模筒压紧块的一端外缘具有卡持台阶,所述模筒压紧块内侧边缘压住所述卡持台阶实现其与所述上模连接筒和所述联接垫圈配合夹紧所述预镦上模筒。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半轴成型聚料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模筒压紧块与所述模筒连接筒之前采用螺栓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半轴成型聚料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模筒连接筒开设有盲孔,所述模筒压紧块上开始有与所述盲孔对应的台阶通孔配设置配合第一螺栓,所述第一螺栓穿过所述台阶通孔与所述盲孔螺纹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3、4或6所述的半轴成型聚料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预镦上模筒对应的所述模筒连接筒侧壁上开设有螺纹通孔,并设置配合的第二螺栓,所述第二螺栓旋入所述螺纹通孔内,抵住所述预镦上模筒外壁。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半轴成型聚料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型腔的直径与所述卡持台阶的直径一致,所述第四型腔的长度与所述卡持台阶的高度一致。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为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模筒型腔变形,无法返修造成的模具材料浪费的问题,提供一种半轴成型聚料模具,包括模筒连接筒,具有容置腔;上模连接筒,具有第一型腔,固定安装在所述容置腔内;联接垫圈,安装在所述容置腔内;所述联接垫圈的一侧环形表面与所述上模连接筒的一端端面接触;预镦上模筒,具有第二型腔和第三型腔,卡持安装在所述容置腔内;所述预镦上模筒的一端端面与所述联接垫圈的另一侧环形表面接触。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半轴成型聚料模具,在原有模具结构基础上进行改进,增加了联接垫圈以弥补预镦上模筒返修的尺寸变化,从而使得预镦上模筒可以重复多次使用,延长了预镦上模筒的使用寿命,避免模具材料浪费。

技术研发人员:胡晓勇;张德健;郑树林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四川联茂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7.22
技术公布日:2021.04.0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xbbs.6miu.com/read-99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