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搓牙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搓牙机送料装置。
背景技术:
加工螺栓、螺钉等螺纹紧固件时,通常利用下料轨道将具有螺母和光轴的工料01移动至搓牙机的入料口内,令前述工料01的光轴在搓牙机内加工形成外螺纹,这一过程即搓牙。
由于工料01以特定角度进入下料轨道并沿下料轨道向搓牙机的入料口移动,只有当工料01以特定角度进入搓牙机的入料口时,工料01才能被入料口处的牙板定位和夹紧。
现有技术通常采用一块整板03推动工料01向搓牙机的入料口移动,推动过程中整板03向工料01施加的作用力容易导致工料01因重心不稳而偏转,进而导致工料01无法准确进入牙板,影响后续的加工作业。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搓牙机送料装置,可以避免工料在以特定角度移动时发生偏转,影响后续的生产加工。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搓牙机送料装置,包括用以推动工料移动的送料件;所述送料件包括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所述第一定位部和所述第二定位部在工料的径向前后相错、用以分别抵贴工料的螺杆部和螺母部。
优选地,所述第一定位部和所述第二定位部之间设有间隙部;所述间隙部向背离工料的方向凹陷。
优选地,所述间隙部沿螺杆部长度方向的尺寸不大于螺杆部长度的二分之一;所述第一定位部沿螺杆部长度方向的尺寸不小于螺杆部长度的二分之一。
优选地,所述送料件呈板状;所述第一定位部、所述第二定位部和所述间隙部设置于所述送料件的同一侧边。
优选地,所述第一定位部沿螺杆部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二定位部沿螺母部的长度方向延伸。
优选地,所述第一定位部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定位部的长度。
优选地,所述第一定位部用以抵贴螺杆部的端面和所述第二定位部用以抵贴螺母部的端面均设置为平面。
优选地,还包括用以带动所述送料件移动的动力设备;所述送料件具有用以固定连接所述动力设备的连接部。
优选地,所述连接部具体为多个连接孔;全部所述连接孔均设置于远离所述第一定位部和所述第二定位部的一端。
相对于上述背景技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搓牙机送料装置包括用以推动工料移动的送料件;所述送料件包括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所述第一定位部和所述第二定位部在工料的径向前后相错、用以分别抵贴工料的螺杆部和螺母部。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搓牙机送料装置利用具有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的送料件同时向工料的螺杆部和螺母部施加作用力,确保工料移动过程中维持原有角度,不会因重心不稳而发生偏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技术所提供的搓牙机送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搓牙机送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搓牙机送料装置和工料的装配示意图。
其中,01-工料、011-螺杆部、012-螺母部、03-整板、1-送料件、11-第一定位部、12-第二定位部、13-间隙部、2-连接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请参考图1至图3,图1为现有技术所提供的搓牙机送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搓牙机送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搓牙机送料装置和工料的装配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搓牙机送料装置,包括用以抵贴于工料01的一侧以推动工料01移动的送料件1;送料件1包括第一定位部11和第二定位部12;第一定位部11和第二定位部12在工料01的径向前后相错、用以分别抵贴工料01的螺杆部011和螺母部012。
第一定位部11和第二定位部12在工料01的径向前后相错的距离匹配于工料01的螺杆部011和螺母部012在径向上的尺寸差,以实现第一定位部11和螺杆部011、第二定位部12和螺母部012的同时抵贴。
根据第一定位部11的不同尺寸和形状,第一定位部11可以与螺杆部011以点接触、线接触或面接触等方式实现抵贴。其中,第一定位部11和螺杆部011以线接触、面接触的方式实现抵贴时,接触线或接触面可以连续,也可不连续。第二定位部12同理。
该搓牙机送料装置应用于螺纹加工,送料件1紧邻下料轨道的出口和搓牙机入料口设置,用于将自下料轨道移出的工料01推入搓牙机入料口处的牙板。其中,前述牙板包括活动牙板和固定牙板,工料01被送料件1推入活动牙板和固定牙板之间,由活动牙板和固定牙板带动工料01在搓牙机内加工出螺纹。基于这一结构关系,该实施例中的工料01在下料轨道的出口处通常以螺母部012朝上、螺杆部011朝下的角度移出并移入牙板,简而言之,工料01垂向分布且沿径向移动。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送料件1采用第一定位部11和第二定位部12分别抵贴工料01的螺杆部011和螺母部012,实现第一定位部11和第二定位部12向工料01的螺杆部011和螺母部012同时施加作用力,确保工料01在轴线方向的各处受力均匀,从而避免工料01偏离原始角度以致无法进入牙板。
显然,同一送料件1可实现具有相同规格的若干个工料01的移动。至于具有相同径向尺寸而螺杆部011长度不同的工料01而言,同一送料件1可通过调节第一定位部11、第二定位部12与工料01的相对位置来实现前述多个工料01的移动。至于具有不同径向尺寸的工料01而言,则需要根据不同工料01在径向上的尺寸差对应设置多个送料件1,前述多个送料1的第一定位部11和第二定位部12在工料01的径向前后相错的距离不等。
其中,送料件1可连接动力设备,动力设备驱动送料件1移动,从而实现送料件1推动工料01移动。动力设备的具体结构需结合工料01在下料轨道的出口和搓牙机入料口之间的移动路径,例如,工料01在下料轨道的出口和搓牙机入料口之间沿直线路径移动,则动力设备可设置为伸缩杆或直线滑轨。工料01在下料轨道的出口和搓牙机入料口之间沿非直线移动时,则动力设备可设置为连杆结构。
综上,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搓牙机送料装置采用具有第一定位部11和第二定位部12的送料件1实现工料01的移动,实现第一定位部11向螺杆部011、第二定位部12向螺母部012同时施加作用力,避免工料01在移动过程中发生角度偏移。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搓牙机送料装置做更进一步的说明。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第一定位部11和第二定位部12之间设有间隙部13,第一定位部11抵贴螺杆部011且第二定位部12抵贴螺母部012时,间隙部13向背离工料01的方向凹陷,间隙部13不与工料01接触。
该实施例中,间隙部13位于第一定位部11和第二定位部12之间,用于在送料件1抵贴工料01时调节第一定位部11相对于螺杆部011、第二定位部12相对于螺母部012的位置,降低了第一定位部11和第二定位部12的定位难度,有利于提高工料01移动时的稳定性,令该送料件1适用于具有不同长度的螺杆部011的工料01。
为了确保送料件1推动工料01移动时工料01不发生偏移,上述实施例中,间隙部13沿螺杆部011长度方向的尺寸不大于螺杆部011长度的二分之一,且第一定位部11沿螺杆部011长度方向的尺寸不小于螺杆部011长度的二分之一。基于上述结构,第一定位部11与至少二分之一长度的螺杆部011接触。
针对送料件1,可设置为板状。第一定位部11、第二定位部12和间隙部13设置于送料件1的同一侧边。第一定位部11与螺杆部011的抵贴处呈线接触或面接触,第二定位部12与螺母部012抵贴处呈线接触或面接触,且接触线的长度或接触面的长度取决于送料件1的侧边的长度。
以第一定位部11和螺杆部011的抵贴处为面接触为例,螺杆部011的外周呈柱状曲面,因此,第一定位部11用以抵贴螺杆部011的端面呈与螺杆部011的柱状曲面曲率匹配的凹曲面。第一定位部11可以与螺杆部011的二分之一的柱状曲面相贴合。
显然,当第一定位部11用以抵贴路螺杆部011的端面呈平面或呈与螺杆部011的柱状曲面曲率不匹配的凹曲面时,第一定位部11和螺杆部011的抵贴处为线接触。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为了提高第一定位部11和螺杆部011的接触面积,第一定位部11沿螺杆部011的长度方向延伸;同理,为了提高第二定位部12与螺母部012的接触面积,第二定位部12沿螺母部012的长度方向延伸。
结合工料01的螺杆部011的长度大于螺母部012的长度这一结构特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各个实施例中,第一定位部11的长度大于第二定位部12的长度。
为了简化送料件1,第一定位部11用以抵贴螺杆部011的端面和第二定位部12用以抵贴螺母部012的端面均设置为平面。
针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搓牙机送料装置,还包括用以带动送料件移动的动力设备;送料件1具有用以固定连接动力设备的连接部。
动力设备可通过螺纹连接、夹持、吸附、卡嵌等方式与送料件1的连接部实现固定连接。根据具体连接方式的不同,连接部在螺纹连接中设置为螺纹孔,在卡嵌连接中设置为用以供动力设备的输出端嵌入的孔或用以嵌入动力设备的输出端的销轴。
以动力设备和送料件1螺纹连接为例。送料件1的连接部具体为多个连接孔2,且全部连接孔2优先设置于送料件1远离第一定位部11和第二定位部12的一端。连接孔2可设置为螺纹孔,也可设置为内壁光滑的通孔,针对后者而言,动力设备采用带有螺母的紧定连接件将送料件1压紧于动力设备的输出端,从而约束送料件1与动力设备之间的相对运动。
结合工料01的移动轨迹,动力设备可设置为电动推杆、直线滑轨等。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搓牙机送料装置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1.一种搓牙机送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以推动工料(01)移动的送料件(1);所述送料件(1)包括第一定位部(11)和第二定位部(12);所述第一定位部(11)和所述第二定位部(12)在工料(01)的径向前后相错、用以分别抵贴工料(01)的螺杆部(011)和螺母部(0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搓牙机送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部(11)和所述第二定位部(12)之间设有间隙部(13);所述间隙部(13)向背离工料(01)的方向凹陷。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搓牙机送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隙部(13)沿螺杆部(011)长度方向的尺寸不大于螺杆部(011)长度的二分之一;所述第一定位部(11)沿螺杆部(011)长度方向的尺寸不小于螺杆部(011)长度的二分之一。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搓牙机送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送料件(1)呈板状;所述第一定位部(11)、所述第二定位部(12)和所述间隙部(13)设置于所述送料件(1)的同一侧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搓牙机送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部(11)沿螺杆部(011)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二定位部(12)沿螺母部(012)的长度方向延伸。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搓牙机送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部(11)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定位部(12)的长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搓牙机送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部(11)用以抵贴螺杆部(011)的端面和所述第二定位部(12)用以抵贴螺母部(012)的端面均设置为平面。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搓牙机送料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以带动所述送料件(1)移动的动力设备;所述送料件(1)具有用以固定连接所述动力设备的连接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搓牙机送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具体为多个连接孔(2);全部所述连接孔(2)均设置于远离所述第一定位部(11)和所述第二定位部(12)的一端。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