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拉模施工桁架抗浮专用工具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12-25  106


本实用新型涉及土建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拉模施工桁架抗浮专用工具。



背景技术:

拉模施工技术是我国现浇曲面型、坡道式溢流面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中机械化程度高、施工速度快、现场场地占用少、结构整体性强的施工技术。拉模技术最突出特点就是取消了固定模板,变固定死模板为滑移式活动钢模,从而不需要准备大量的固定模板。但在拉模过程,因混凝土自有浮托力超出拉模桁架模板自重,往往需要在桁架上增加配重,但此方法施工不便、操作繁复且具有极大的安全质量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拉模施工桁架抗浮专用工具,小巧灵活、方便实用,在拉模桁架爬升行走过程中功能效果好,避免了在拉模桁架沿拉模轨道爬升过程中的脱轨情况。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拉模施工桁架抗浮专用工具,包括顶板、上行走机构和下行走机构,所述上行走机构固定设置在所述顶板下方,所述下行走机构固定设置在所述上行走机构下方,所述上行走机构设置有上行走轮,所述下行走机构设置有下行走轮,所述上行走轮接触连接在拉模轨道上端面的上方,所述下行走轮接触连接在所述拉模轨道上端面的下方,所述拉模轨道的断面形状为工字型。

在上述的用于拉模施工桁架抗浮专用工具中,作为优选方案,所述下行走机构有两个,每个所述下行走机构均包括有一个下行走轮,两个下行走轮分别接触连接在所述拉模轨道的上端面下方两侧,所述拉模轨道设置在两个所述下行走机构之间。

在上述的用于拉模施工桁架抗浮专用工具中,作为优选方案,所述上行走机构包括有两个第一腹板和至少两个第一肋板,所述第一肋板和所述第一腹板垂直固定焊接在所述顶板的下表面上,所述第一肋板与所述第一腹板相互垂直,两个所述第一腹板相互平行,且通过上轮轴连接,所述上行走轮转动连接在所述上轮轴上。

在上述的用于拉模施工桁架抗浮专用工具中,作为优选方案,所述上行走机构还包括有上连接板,所述上连接板固定焊接在所述第一腹板和所述第一肋板的下方,所述上连接板与所述顶板相互平行。

在上述的用于拉模施工桁架抗浮专用工具中,作为优选方案,所述上行走机构还包括有两个定位板,两个所述定位板分别固定设置在两个所述第一腹板上,所述上轮轴的两端分别穿过两个所述第一腹板,并通过两个所述定位板固定。

在上述的用于拉模施工桁架抗浮专用工具中,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肋板的数量为四个,每个所述第一腹板均连接有两个所述第一肋板。

在上述的用于拉模施工桁架抗浮专用工具中,作为优选方案,所述下行走机构包括有下连接板、第二腹板和两个第二肋板,所述下连接板平行且可拆卸的连接在所述上连接板下方,两个所述第二肋板固定垂直焊接在所述下连接板下方,两个所述第二肋板相互平行,所述第二腹板垂直固定连接在两个所述第二肋板的侧边。

在上述的用于拉模施工桁架抗浮专用工具中,作为优选方案,所述上连接板与所述下连接板通过螺栓可拆卸连接。

在上述的用于拉模施工桁架抗浮专用工具中,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二腹板上垂直固定设置有下轮轴,所述下轮轴朝向另一所述下行走机构的第二腹板设置,所述下行走轮转动连接在所述下轮轴上,两个所述下行走轮之间间隔一定距离。

在上述的用于拉模施工桁架抗浮专用工具中,作为优选方案,所述下行走轮为锥形轮,两个所述下行走轮的小端相向设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拉模施工桁架抗浮专用工具,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拉模施工桁架抗浮专用工具,在拉模过程中,辅助桁架抵抗混凝土自有浮托力,保证桁架能够安全稳定的沿拉模轨道稳定上升;

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拉模施工桁架抗浮专用工具,代替了传统的增加配重的方式提高桁架模板自重,避免混凝土浮托力超桁架自重荷载而影响拉模的正常施工,相对与传统增加配重的方式来讲,本实用新型适用性更强,能够灵活运用在各种溢流曲线的拉模施工中,且其更具备了占用空间小、施工便捷高效等特点,极大的提高了拉模桁架安全稳定的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用于拉模施工桁架抗浮专用工具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a剖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顶板,2-上连接板,3-第一腹板,4-第一肋板,5-第二腹板,6-第二肋板,7-定位板,8-上行走轮,9-上轮轴,10-下行走轮,11-下轮轴,12-螺栓,13-拉模轨道,14-下连接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以下结合具体情况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

请参考图1和图2,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用于拉模施工桁架抗浮专用工具的正视结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拉模施工桁架抗浮专用工具,包括顶板1、上行走机构和下行走机构,上行走机构固定设置在顶板1下方,下行走机构固定设置在上行走机构下方,上行走机构设置有上行走轮8,下行走机构设置有下行走轮10,上行走轮8接触连接在拉模轨道13上端面的上方,下行走轮10接触连接在拉模轨道13上端面的下方,拉模轨道13的断面形状为工字型。

在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中,当桁架放置在拉模轨道13上后,可用螺栓12自由栓接下行走机构,下行走机构及下行走轮10栓接完毕,拉模轨道13为工字钢轨道,此后在桁架沿拉模轨道13行走爬升过程中,由于上行走轮8和下行走轮10呈夹轨式抱在拉模工字钢轨道上翼缘板上,成功的抵抗力混凝土浮托力。

在上述的用于拉模施工桁架抗浮专用工具中,作为优选方案,下行走机构有两个,每个下行走机构均包括有一个下行走轮10,两个下行走轮10分别接触连接在拉模轨道13的上端面下方两侧,拉模轨道13设置在两个下行走机构之间。

在上述的用于拉模施工桁架抗浮专用工具中,作为优选方案,上行走机构包括有两个第一腹板3和至少两个第一肋板4,第一肋板4和第一腹板3垂直固定焊接在顶板1的下表面上,第一肋板4与第一腹板3相互垂直,两个第一腹板3相互平行,且通过上轮轴9连接,上行走轮8转动连接在上轮轴9上。

在上述的用于拉模施工桁架抗浮专用工具中,作为优选方案,上行走机构还包括有上连接板2,上连接板2固定焊接在第一腹板3和第一肋板4的下方,上连接板2与顶板1相互平行。

在上述的用于拉模施工桁架抗浮专用工具中,作为优选方案,上行走机构还包括有两个定位板7,两个定位板7分别固定设置在两个第一腹板3上,上轮轴9的两端分别穿过两个第一腹板3,并通过两个定位板7固定。

在上述的用于拉模施工桁架抗浮专用工具中,作为优选方案,第一肋板4的数量为四个,每个第一腹板3均连接有两个第一肋板4。

在上述的用于拉模施工桁架抗浮专用工具中,作为优选方案,下行走机构包括有下连接板14、第二腹板5和两个第二肋板6,下连接板14平行且可拆卸的连接在上连接板2下方,两个第二肋板6固定垂直焊接在下连接板14下方,两个第二肋板6相互平行,第二腹板5垂直固定连接在两个第二肋板6的侧边。

在上述的用于拉模施工桁架抗浮专用工具中,作为优选方案,上连接板2与下连接板14通过螺栓12可拆卸连接。

在上述的用于拉模施工桁架抗浮专用工具中,作为优选方案,第二腹板5上垂直固定设置有下轮轴11,下轮轴11朝向另一下行走机构的第二腹板5设置,下行走轮10转动连接在下轮轴11上,两个下行走轮10之间间隔一定距离。

在上述的用于拉模施工桁架抗浮专用工具中,作为优选方案,下行走轮10为锥形轮,两个下行走轮10的小端相向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在制作时,首先,上行走机构包括顶板1,两块第一腹板3焊接在顶板1的两侧,顶板1采用16*300*300mm的钢板,第一腹板3采用16*158*216mm的钢板,第一腹板3钻50mm的轴孔,用以穿插固定上轮轴9,四块第一肋板4分别与两侧第一腹板3和顶板1焊接用以加固第一腹板3,两侧第一肋板4下焊接四角钻有14mm螺栓12孔的上连接板2,上连接板2采用10*120*240mm的钢板,上连接板2栓接下行走机构。上轮轴9两端打9mm宽、7.87mm高的定位板7卡槽,待上行走轮8安装就位后将上轮轴9穿孔固定,将定位板7安装在上轮轴9的卡槽上与第一腹板3焊接,定位板7采用8*30*99mm的钢板,保证上行走轮8稳固,就此上行走主轮制作完毕。

其次,下行走机构包括下连接板14,下连接板14下焊接两块第二肋板6,第二腹板5焊接在第二肋板6上,第二腹板5采用10*70*158mm的钢板,将下轮轴11焊接固定在第二腹板5上,将梯形圆台状下行走轮10穿在下轮轴11上,就此下行走机构制作完毕。

再者,将焊接在拉模桁架的上行走轮8放置在轨道上后,左右两侧的下行走轮10使用螺栓12栓接在上行走机构上,就此本实用新型的桁架抗浮专用工具制作安装完毕。

最后,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拉模施工桁架抗浮专用工具,其特征在于,包括顶板、上行走机构和下行走机构,所述上行走机构固定设置在所述顶板下方,所述下行走机构固定设置在所述上行走机构下方,所述上行走机构设置有上行走轮,所述下行走机构设置有下行走轮,所述上行走轮接触连接在拉模轨道上端面的上方,所述下行走轮接触连接在所述拉模轨道上端面的下方,所述拉模轨道的断面形状为工字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拉模施工桁架抗浮专用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行走机构有两个,每个所述下行走机构均包括有一个下行走轮,两个下行走轮分别接触连接在所述拉模轨道的上端面下方两侧,所述拉模轨道设置在两个所述下行走机构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拉模施工桁架抗浮专用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行走机构包括有两个第一腹板和至少两个第一肋板,所述第一肋板和所述第一腹板垂直固定焊接在所述顶板的下表面上,所述第一肋板与所述第一腹板相互垂直,两个所述第一腹板相互平行,且通过上轮轴连接,所述上行走轮转动连接在所述上轮轴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拉模施工桁架抗浮专用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行走机构还包括有上连接板,所述上连接板固定焊接在所述第一腹板和所述第一肋板的下方,所述上连接板与所述顶板相互平行。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拉模施工桁架抗浮专用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行走机构还包括有两个定位板,两个所述定位板分别固定设置在两个所述第一腹板上,所述上轮轴的两端分别穿过两个所述第一腹板,并通过两个所述定位板固定。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拉模施工桁架抗浮专用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肋板的数量为四个,每个所述第一腹板均连接有两个所述第一肋板。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拉模施工桁架抗浮专用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行走机构包括有下连接板、第二腹板和两个第二肋板,所述下连接板平行且可拆卸的连接在所述上连接板下方,两个所述第二肋板固定垂直焊接在所述下连接板下方,两个所述第二肋板相互平行,所述第二腹板垂直固定连接在两个所述第二肋板的侧边。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拉模施工桁架抗浮专用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连接板与所述下连接板通过螺栓可拆卸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拉模施工桁架抗浮专用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腹板上垂直固定设置有下轮轴,所述下轮轴朝向另一所述下行走机构的第二腹板设置,所述下行走轮转动连接在所述下轮轴上,两个所述下行走轮之间间隔一定距离。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用于拉模施工桁架抗浮专用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行走轮为锥形轮,两个所述下行走轮的小端相向设置。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土建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拉模施工桁架抗浮专用工具,包括顶板、上行走机构和下行走机构,所述上行走机构固定设置在所述顶板下方,所述下行走机构固定设置在所述上行走机构下方,所述上行走机构设置有上行走轮,所述下行走机构设置有下行走轮,所述上行走轮接触连接在拉模轨道上端面的上方,所述下行走轮接触连接在所述拉模轨道上端面的下方,所述拉模轨道的断面形状为工字型。本实用新型小巧灵活、方便实用,在拉模桁架爬升行走过程中功能效果好,避免了在拉模桁架沿拉模轨道爬升过程中的脱轨情况。

技术研发人员:江杰;范银鹏;何彩云;刘建军;刘进喜;余春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电建十一局工程有限公司;中国水利水电第十一工程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5.20
技术公布日:2021.04.0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xbbs.6miu.com/read-100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