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利工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利工程施工防水排水装置。
背景技术:
水利工程是用于控制和调配自然界的地表水和地下水,达到除害兴利目的而修建的工程。也称为水工程。水是人类生产和生活必不可少的宝贵资源,但其自然存在的状态并不完全符合人类的需要。只有修建水利工程,才能控制水流,防止洪涝灾害,并进行水量的调节和分配,以满足人民生活和生产对水资源的需要。
现有技术存在以下问题:
1、水利工程在进行排水的过程中,排水管一端的滤网在滤除杂质的过程中易被杂质堵塞滤网孔,杂质在水压的作用下与滤网相互挤压,难以在水流的冲刷下被去除,使杂质不断的堆积,使排水管被堵塞难以进行排水。
2、清理块在对滤网上堆积的杂质进行清理的过程中,传动带与转轮之间的通过摩擦力相互带动转动,使传动带与转轮之间的连接在外界阻力较大时,易发生相互打滑的情况,使清理块难以在转盘的带动下上下活动对滤网上的杂质进行清理。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中提出一种水利工程施工防水排水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一)实用新型目的
为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水利工程施工防水排水装置,具有防止滤网堵塞影响排水和防止传动带打滑的特点。
(二)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水利工程施工防水排水装置,包括水坝,所述水坝内部连接有排水管,所述排水管外侧壁一侧连接有滤网,所述排水管内部设有防堵机构,所述防堵机构包括支撑杆、叶轮板、第一传动带、第一转轮、连接套、第二传动带、第一转动座、转盘、连接杆、第二转动座、清理块、滑轨和第二转轮,所述排水管内侧壁连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内侧壁连接有叶轮板,所述排水管外侧壁对应所述支撑杆位置处连接有连接套,所述连接套内侧壁连接有第一转轮,所述第一转轮内侧壁前方连接有第二传动带,所述第一转轮内侧壁后方连接有第一传动带,所述连接套外侧壁远离所述第一转轮的一侧连接有转盘,所述转盘前表面连接有第一转动座,所述第一转动座外侧壁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下端连接有第二转动座,所述第二转动座下端连接有清理块,所述排水管外侧壁靠近所述滤网一侧连接有滑轨,所述连接套内侧壁对应所述转盘位置处连接有第二转轮,所述第一传动带内侧壁设有防滑机构。
优选的,排水管内侧壁靠近所述支撑杆一侧连接有挡板。
优选的,滑轨内部空间的宽度大小与所述清理块的宽度大小相同。
优选的,防滑机构包括凸齿,所述第一传动带内侧壁连接有凸齿。
优选的,防滑机构还包括凹槽,所述第一转轮外侧壁开设有凹槽。
优选的,凸齿的数量为多个,多个凸齿在所述第一传动带内侧壁上均匀分布。
优选的,凹槽的形状和大小与凸齿的形状和大小相同。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1、通过叶轮板、转盘和连接杆的设置,使水利工程在进行排水的过程中,排水管中的水流在流动过程中给予叶轮板作用力,使叶轮板在支撑杆上转轴的作用下进行转动,使与叶轮板通过第一传动带进行传动连接的第一转轮转动,第一转轮的转动使转盘在第二传动带的作用下进行转动,转盘的转动使转盘上的连接杆在第一转动座和第二转动座的作用下带动清理块在滑轨的限制下作往复运动,对滤网上堆积的杂质进行清理,防止因杂质的堆积影响排水管的正常排水。
2、通过凸齿和凹槽的设置,使清理块在对滤网上堆积的杂质进行清理的过程中,第一传动带内侧的凸齿与第一转轮上开设的凹槽相互嵌合,使第一传动带与第一转轮之间的连接在受到外界阻力较大时,因凹槽和凸齿在第一传动带张力的作用下相互限制,难以发生打滑的情况,不影响清理块在转盘的带动下上下活动对滤网上的杂质进行清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防堵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转轮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防滑机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水坝;2、排水管;3、防堵机构;301、挡板;302、支撑杆;303、叶轮板;304、第一传动带;305、第一转轮;306、连接套;307、第二传动带;308、第一转动座;309、转盘;310、连接杆;311、第二转动座;312、清理块;313、滑轨;314、第二转轮;4、防滑机构;41、凸齿;42、凹槽;5、滤网。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实用新型的概念。
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水利工程施工防水排水装置,包括水坝1,水坝1内部连接有排水管2,排水管2外侧壁一侧连接有滤网5,排水管2内部设有防堵机构3,防堵机构3包括支撑杆302、叶轮板303、第一传动带304、第一转轮305、连接套306、第二传动带307、第一转动座308、转盘309、连接杆310、第二转动座311、清理块312、滑轨313和第二转轮314,排水管2内侧壁连接有支撑杆302,支撑杆302内侧壁连接有叶轮板303,排水管2外侧壁对应支撑杆302位置处连接有连接套306,连接套306内侧壁连接有第一转轮305,第一转轮305内侧壁前方连接有第二传动带307,第一转轮305内侧壁后方连接有第一传动带304,连接套306外侧壁远离第一转轮305的一侧连接有转盘309,转盘309前表面连接有第一转动座308,第一转动座308外侧壁连接有连接杆310,连接杆310下端连接有第二转动座311,第二转动座311下端连接有清理块312,排水管2外侧壁靠近滤网5一侧连接有滑轨313,连接套306内侧壁对应转盘309位置处连接有第二转轮314,第一传动带304内侧壁设有防滑机构4。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解决排水管2一端的滤网5在滤除杂质的过程中易被杂质堵塞滤网5孔,杂质在水压的作用下与滤网5相互挤压,难以在水流的冲刷下被去除,使杂质不断的堆积,使排水管2被堵塞难以进行排水的问题。
如图2-3所示,水利工程在进行排水的过程中,排水管2中的水流在流动过程中给予叶轮板303作用力,使叶轮板303在支撑杆302上转轴的作用下进行转动,使与叶轮板303通过第一传动带304进行传动连接的第一转轮305转动,第一转轮305的转动使转盘309在第二传动带307的作用下进行转动,转盘309的转动使转盘309上的连接杆310在第一转动座308和第二转动座311的作用下带动清理块312在滑轨313的限制下作往复运动,对滤网5上堆积的杂质进行清理,防止因杂质的堆积影响排水管2的正常排水。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转动座308和第二转动座311在转盘309进行转动时,分别调节连接杆310与转盘309和清理块312之间的倾斜角度,挡板301阻隔一部分的水流,防止排水管2的水流较多影响叶轮板303围绕转轴进行转动,滑轨313的两端为封闭结构,使清理块312在滑轨313内进行滑动时不会发生脱离滑轨313的情况。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解决传动带与转轮之间的通过摩擦力相互带动转动,使传动带与转轮之间的连接在外界阻力较大时,易发生相互打滑的情况,使清理块312难以在转盘309的带动下上下活动对滤网5上的杂质进行清理的问题。
如图4所示,清理块312在对滤网5上堆积的杂质进行清理的过程中,第一传动带304内侧的凸齿41与第一转轮305上开设的凹槽42相互嵌合,使第一传动带304与第一转轮305之间的连接在受到外界阻力较大时,因凹槽42和凸齿41在第一传动带304张力的作用下相互限制,难以发生打滑的情况,不影响清理块312在转盘309的带动下上下活动对滤网5上的杂质进行清理。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传动带304上凸齿41之间的间距大小与第一转轮305上凹槽42之间的间距大小相同,使凸齿41与第一转轮305之间的结合等同于齿轮之间的啮合,第二传动带307和第二转轮314的结构分别与第一传动带304和第一转轮305相同,防止传动带与转轮在进行传动的过程中发生打滑的情况。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使得水流不会阻碍叶轮板303的转动,进一步的是排水管2内侧壁靠近支撑杆302一侧连接有挡板301。
为了使得清理块312可在滑轨313的限制下进行移动,进一步的是滑轨313内部空间的宽度大小与清理块312的宽度大小相同。
为了使得第一传动带304在进行传动时不发生滑动,进一步的是防滑机构4包括凸齿41,第一传动带304内侧壁连接有凸齿41。
为了使得第一传动带304在进行传动时不发生滑动,进一步的是防滑机构4还包括凹槽42,第一转轮305外侧壁开设有凹槽42。
为了使得第一传动带304在进行传动时可与凸齿41相互嵌合,进一步的是凸齿41的数量为多个,多个凸齿41在第一传动带304内侧壁上均匀分布。
为了使得第一传动带304在进行传动时可与凸齿41相互嵌合,进一步的是凹槽42的形状和大小与凸齿41的形状和大小相同。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水利工程在进行排水的过程中,排水管2中的水流在流动过程中给予叶轮板303作用力,使叶轮板303在支撑杆302上转轴的作用下进行转动,使与叶轮板303通过第一传动带304进行传动连接的第一转轮305转动,第一转轮305的转动使转盘309在第二传动带307的作用下进行转动,转盘309的转动使转盘309上的连接杆310在第一转动座308和第二转动座311的作用下带动清理块312在滑轨313的限制下作往复运动,对滤网5上堆积的杂质进行清理,防止因杂质的堆积影响排水管2的正常排水,清理块312在对滤网5上堆积的杂质进行清理的过程中,第一传动带304内侧的凸齿41与第一转轮305上开设的凹槽42相互嵌合,使第一传动带304与第一转轮305之间的连接在受到外界阻力较大时,因凹槽42和凸齿41在第一传动带304张力的作用下相互限制,难以发生打滑的情况,不影响清理块312在转盘309的带动下上下活动对滤网5上的杂质进行清理。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仅仅用于示例性说明或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因此,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此外,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旨在涵盖落入所附权利要求范围和边界、或者这种范围和边界的等同形式内的全部变化和修改例。
1.一种水利工程施工防水排水装置,包括水坝(1),所述水坝(1)内部连接有排水管(2),所述排水管(2)外侧壁一侧连接有滤网(5),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管(2)内部设有防堵机构(3),所述防堵机构(3)包括支撑杆(302)、叶轮板(303)、第一传动带(304)、第一转轮(305)、连接套(306)、第二传动带(307)、第一转动座(308)、转盘(309)、连接杆(310)、第二转动座(311)、清理块(312)、滑轨(313)和第二转轮(314),所述排水管(2)内侧壁连接有支撑杆(302),所述支撑杆(302)内侧壁连接有叶轮板(303),所述排水管(2)外侧壁对应所述支撑杆(302)位置处连接有连接套(306),所述连接套(306)内侧壁连接有第一转轮(305),所述第一转轮(305)内侧壁前方连接有第二传动带(307),所述第一转轮(305)内侧壁后方连接有第一传动带(304),所述连接套(306)外侧壁远离所述第一转轮(305)的一侧连接有转盘(309),所述转盘(309)前表面连接有第一转动座(308),所述第一转动座(308)外侧壁连接有连接杆(310),所述连接杆(310)下端连接有第二转动座(311),所述第二转动座(311)下端连接有清理块(312),所述排水管(2)外侧壁靠近所述滤网(5)一侧连接有滑轨(313),所述连接套(306)内侧壁对应所述转盘(309)位置处连接有第二转轮(314),所述第一传动带(304)内侧壁设有防滑机构(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利工程施工防水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管(2)内侧壁靠近所述支撑杆(302)一侧连接有挡板(30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利工程施工防水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轨(313)内部空间的宽度大小与所述清理块(312)的宽度大小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利工程施工防水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滑机构(4)包括凸齿(41),所述第一传动带(304)内侧壁连接有凸齿(4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利工程施工防水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滑机构(4)还包括凹槽(42),所述第一转轮(305)外侧壁开设有凹槽(42)。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水利工程施工防水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凸齿(41)的数量为多个,多个凸齿(41)在所述第一传动带(304)内侧壁上均匀分布。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水利工程施工防水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42)的形状和大小与凸齿(41)的形状和大小相同。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