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线材裁编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动裁上编织装置。
背景技术:
现阶段常用的校位线材方向措施:
1、手工裁切,人工裁切是人工提前将需要裁切编织准备好,然后用剪刀将需要裁切掉的编织剪掉。
缺点:耗费人力、速度慢、效果有限;需要大量的时间去工作,大大提高生产成本。并且在质量方面偏差比较大,可能会有裁切不到位或者有多裁的可能性,导致后面不良的连锁反应,不能保证达到理想效果,大大降低工作效率,降低收益。人工长期使用剪刀、小刀具会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2、手工治具裁切,手工治具裁切的原理和人工裁切的差不多,只是在纯人工的基础上加上辅助治具,这种要比纯手工规范,裁出来的效果统一性比较好。
缺点:加辅助治具这种方法也需要大量的人工才能完成,首先要将线材在辅助治具里面引入导正,然后对比裁切。明显这种方法速度比纯手工的速度还要慢,步骤更繁琐。严重影响生产的周期,工作的进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裁上编织装置,其可以解决背景技术中涉及的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自动裁上编织装置,包括设备安装底板、裁切编织移位组件、裁切护线组件、升降组件以及裁切组件,所述安装底板固定于工作台面上,所述裁切编织移位组件安装于所述安装底板上,所述裁切护线组件、所述升降组件以及所述裁切组件安装于所述裁切编织移位组件上,其中,
所述裁切编织移位组件包括安装主板、微调组件、移位气缸、第一导向滑轨以及限位组件,所述安装主板固定于所述安装底板上,所述微调组件、所述移位气缸、所述第一导向滑轨以及所述限位组件布置于所述安装主板上;
升降组件包括裁切升降主板、升降气缸、导柱以及第二导向滑轨,所述裁切升降主板安装于所述裁切编织移位组件上,所述升降气缸、所述导柱以及所述第二导向滑轨分别安装于所述裁切升降主板上,且所述升降气缸通过所述导柱和所述第二导向滑轨升降;
所述裁切护线组件包括移动气缸、第三导向滑轨、第一卡线组件、第二卡线组件以及收集废编织钣金,所述移动气缸安装于所述第三导向滑轨上,所述第一卡线组件和所述第二卡线组件分别安装于所述第三导向滑轨顶端,所述收集废编织钣金环绕所述第一卡线组件和所述第二卡线组件设置;
所述裁切组件包括底板、导套、裁切气缸、滑槽、滑块、固定裁切刀以及移动裁切刀,所述导套、所述裁切气缸、所述滑槽、所述滑块、所述固定裁切刀以及所述移动裁切刀布置于所述底板上,所述裁切气缸驱动所述滑块移动,进而带动所述移动裁切刀移位,使得与所述固定裁切刀相结合,实现裁切。
与相关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自动裁上编织装置具有如下优点:可以做到不需要人工作业,操作非常方便,机器运行速度非常快、动作流畅,生产效率非常之高,而且该发明带有精准的裁切位置,能保证每一次的需要裁切位置在同一个方向,生产精度能满足技术要求,并且刀具运行采用滑槽滑块带动,组件寿命长、磨损小,机器使用的周期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自动裁上编织装置的立体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裁切编织移位组件的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升降组件的结构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裁切护线组件的结构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裁切组件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自动裁上编织装置,包括裁切编织移位组件102、裁切护线组件103、升降组件104以及裁切组件105,所述裁切编织移位组件102安装于工作台面上,所述裁切护线组件103、所述升降组件104以及所述裁切组件105安装于所述裁切编织移位组件102上。
再结合图2所示,所述裁切编织移位组件102包括安装主板201、微调组件202、移位气缸203、第一导向滑轨204以及限位组件205,所述安装主板201固定于工作台面上,所述微调组件202、所述移位气缸203、所述第一导向滑轨204以及所述限位组件205布置于所述安装主板201上。所述微调组件202对所述移位气缸203进行微调,所述限位组件205对所述升降组件104进行限位。
再结合图3所示,所述升降组件104包括裁切升降主板301、升降气缸302、导柱303以及第二导向滑轨304,所述裁切升降主板301安装于所述裁切编织移位组件102的所述第一导向滑轨204上,从而使得所述升降组件104可被所述移位气缸203驱动沿所述第一导向滑轨204移动。所述升降气缸302、所述导柱303以及所述第二导向滑轨304分别安装于所述裁切升降主板301上,且所述升降气缸302通过所述导柱303和所述第二导向滑轨304升降,能保证升降移位的准确性,降低误差,满足生产的需要。
再结合图4所示,所述裁切护线组件103包括移动气缸401、第三导向滑轨402、第一卡线组件403、第二卡线组件404以及收集废编织钣金405,所述移动气缸401安装于所述第三导向滑轨402上,所述第一卡线组件403和所述第二卡线组件404分别安装于所述第三导向滑轨402顶端,所述收集废编织钣金405环绕所述第一卡线组件403和所述第二卡线组件404设置。所述移位气缸401移位,结合所述第三导向滑轨402导向,所述第一卡线组件403和所述第二卡线组件404定位和卡住线材,所述收集废编织钣金405收集裁切掉的废编织。
再结合图5所示,所述裁切组件105包括底板500、导套501、裁切气缸502、滑槽503、滑块504、固定裁切刀505以及移动裁切刀506,所述导套501、所述裁切气缸502、所述滑槽503、所述滑块504、所述固定裁切刀505以及所述移动裁切刀506布置于所述底板500上,所述滑槽503夹设在两个所述导套501之间,所述裁切气缸502驱动所述滑块504沿所述滑槽503移动,进而带动所述移动裁切刀506移位,使得所述移动裁切刀506与所述固定裁切刀505相结合,实现裁切。
与相关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自动裁上编织装置具有如下优点:可以做到不需要人工作业,操作非常方便,机器运行速度非常快、动作流畅,生产效率非常之高,而且该发明带有精准的裁切位置,能保证每一次的需要裁切位置在同一个方向,生产精度能满足技术要求,并且刀具运行采用滑槽滑块带动,组件寿命长、磨损小,机器使用的周期长。
尽管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案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实用新型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所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1.一种自动裁上编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设备安装底板、裁切编织移位组件、裁切护线组件、升降组件以及裁切组件,所述安装底板固定于工作台面上,所述裁切编织移位组件安装于所述安装底板上,所述裁切护线组件、所述升降组件以及所述裁切组件安装于所述裁切编织移位组件上,其中,
所述裁切编织移位组件包括安装主板、微调组件、移位气缸、第一导向滑轨以及限位组件,所述安装主板固定于所述安装底板上,所述微调组件、所述移位气缸、所述第一导向滑轨以及所述限位组件布置于所述安装主板上;
升降组件包括裁切升降主板、升降气缸、导柱以及第二导向滑轨,所述裁切升降主板安装于所述裁切编织移位组件上,所述升降气缸、所述导柱以及所述第二导向滑轨分别安装于所述裁切升降主板上,且所述升降气缸通过所述导柱和所述第二导向滑轨升降;
所述裁切护线组件包括移动气缸、第三导向滑轨、第一卡线组件、第二卡线组件以及收集废编织钣金,所述移动气缸安装于所述第三导向滑轨上,所述第一卡线组件和所述第二卡线组件分别安装于所述第三导向滑轨顶端,所述收集废编织钣金环绕所述第一卡线组件和所述第二卡线组件设置;
所述裁切组件包括底板、导套、裁切气缸、滑槽、滑块、固定裁切刀以及移动裁切刀,所述导套、所述裁切气缸、所述滑槽、所述滑块、所述固定裁切刀以及所述移动裁切刀布置于所述底板上,所述裁切气缸驱动所述滑块移动,进而带动所述移动裁切刀移位,使得与所述固定裁切刀相结合,实现裁切。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