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市政工程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交通工程防撞装置。
背景技术:
在我国,市政基础设施是指在城市区、镇(乡)规划建设范围内设置、基于政府责任和义务为居民提供有偿或无偿公共产品和服务的各种建筑物、构筑物、设备等。城市生活配套的各种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都属于市政工程范畴,比如常见的城市道路、桥梁、地铁、地下管线、隧道、河道、轨道交通、污水处理、垃圾处理处置等工程,又比如与生活紧密相关的各种管线:雨水,污水,给水,中水,电力,电信,热力,燃气等,还有广场,城市绿化等的建设,都属于市政工程范畴。
交通工程防撞装置是一种常用的交通工程防撞装置,但现有的交通工程防撞装置在使用的过程中大多通过防护海绵来对车辆进行缓冲,进而达到减速与防护的作用,但在由于海绵自生属性,因此极大的限制了冲击力的分散,继而影响装置的使用效果,降低装置的防护性。
技术实现要素: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交通工程防撞装置,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中在使用的过程中大多通过防护海绵来对车辆进行缓冲,进而达到减速与防护的作用,但在由于海绵自生属性,因此极大的限制了冲击力的分散,继而影响装置的使用效果,降低装置防护性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交通工程防撞装置,包括支柱,所述支柱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支柱相对的一侧表面均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的一侧内侧壁固定连接有底板,所述底板的正面开设有卡槽,所述卡槽的两内侧壁卡接有主板,所述主板的正面开设有槽孔,所述槽孔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防护海绵。
可选的,所述滑槽的内底壁与内顶壁的中部均固定连接有缓冲弹簧,所述缓冲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滑块。
可选的,所述主板背面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支杆,所述支杆的一端铰接有斜支杆,所述斜支杆的一端与滑块相固定连接。
可选的,两个所述支柱的地步均固定连接有底座,所述底座上表面的周侧均轮廓问连接有固位栓。
可选的,所述槽孔与防护海绵的数量为若干个,若干个所述槽孔与防护海绵均匀等距的分布在主板上。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交通工程防撞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该交通工程防撞装置,通过支柱上的底板、主板、支杆、斜支杆、缓冲弹簧与滑块,使得装置在使用时可以有效地通过支杆,将冲击力分解,进而有效地将避免传统装置限制冲击力分散的情况,同时有效地将分解的冲击力传导至支柱上,继而有效地增加了装置的防护性,避免单点受力,有效地保护驾驶人员的生命安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正面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俯视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支柱、2-滑槽、3-底板、4-卡槽、5-主板、6-槽孔、7-防护海绵、8-转轴、9-支杆、10-斜支杆、11-缓冲弹簧、12-滑块、13-底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交通工程防撞装置,包括支柱1,支柱1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支柱1的地步均固定连接有底座13,底座13上表面的周侧均轮廓问连接有固位栓,两个支柱1相对的一侧表面均开设有滑槽2,滑槽2的内底壁与内顶壁的中部均固定连接有缓冲弹簧11,缓冲弹簧1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滑块12,滑槽2的一侧内侧壁固定连接有底板3,底板3的正面开设有卡槽4,卡槽4的两内侧壁卡接有主板5,主板5背面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转轴8,转轴8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支杆9,支杆9的一端铰接有斜支杆10,斜支杆10的一端与滑块12相固定连接,主板5的正面开设有槽孔6,槽孔6与防护海绵7的数量为若干个,若干个槽孔6与防护海绵7均匀等距的分布在主板5上,槽孔6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防护海绵7。
综上,该交通工程防撞装置,使用时通过支柱1上的底板3、主板5、支杆9、斜支杆10、缓冲弹簧11与滑块12,使得装置在使用时可以有效地通过支杆9,将冲击力分解,进而有效地将避免传统装置限制冲击力分散的情况,同时有效地将分解的冲击力传导至支柱1上,继而有效地增加了装置的防护性,避免单点受力,有效地保护驾驶人员的生命安全。
本实用新型中,该装置的工作步骤如下:
1、工作人员通过旋转固位栓,即可通过固定底座将装置固定在地面,继而方便工作人员的运输、安装与拆卸;
2、当车辆撞击在主板5上,即可通过冲击力将主板5向底板3内部推动,继而带动转轴8与支杆9向卡槽4内侧壁运动,继而推动斜支杆10,使得滑块12挤压缓冲弹簧11、使得冲击力得到快速分解与传导,使装置整体受力,避免局部受力,降低防护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1.一种交通工程防撞装置,包括支柱(1),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柱(1)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支柱(1)相对的一侧表面均开设有滑槽(2),所述滑槽(2)的一侧内侧壁固定连接有底板(3),所述底板(3)的正面开设有卡槽(4),所述卡槽(4)的两内侧壁卡接有主板(5),所述主板(5)的正面开设有槽孔(6),所述槽孔(6)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防护海绵(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交通工程防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槽(2)的内底壁与内顶壁的中部均固定连接有缓冲弹簧(11),所述缓冲弹簧(1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滑块(1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交通工程防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板(5)背面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转轴(8),所述转轴(8)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支杆(9),所述支杆(9)的一端铰接有斜支杆(10),所述斜支杆(10)的一端与滑块(12)相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交通工程防撞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支柱(1)的地步均固定连接有底座(13),所述底座(13)上表面的周侧均轮廓问连接有固位栓。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交通工程防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槽孔(6)与防护海绵(7)的数量为若干个,若干个所述槽孔(6)与防护海绵(7)均匀等距的分布在主板(5)上。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