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组合交通护栏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3-01-05  87


本实用新型属于道路交通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组合交通护栏。



背景技术:

现在城市的道路两侧和道路的中央双黄线处一般都安装有交通护栏,交通护栏是城市道路建设中的必要设施之一。通过设置交通护栏能够维持城市的交通秩序,为市民的出行提供安全保障。

现有的交通护栏样式多种多样,但是大部分交通护栏均为采用钢材制成的刚性护栏。这类交通护栏通常包括若干个连续连接的护栏单元组成,每个护栏单元包括立柱和防撞梁。由于其具有较高的刚性,能够有效阻隔车辆行驶至逆向车道或者人行横道。

在安装交通护栏时,为了避免在道路上对防撞梁和立柱进行焊接,通常在车间内就将防撞梁和立柱焊接好形成结构稳定的护栏单元,然后再运输至道路上将护栏单元进行连接即可。虽然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增加现场安装的便利性;但是,由于护栏单元已经焊接固定,其结构较大,因此不利于搬运,尤其是人工搬运;同时,还会导致每辆运输车辆运载的护栏单元数量不多,极大增加货运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组合交通护栏,以解决上述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组合交通护栏,包括若干连续的护栏单元,所述护栏单元通过多个连接件可拆卸连接,所述护栏单元包括两根竖直设置的支撑立柱以及多个与支撑立柱可拆卸连接的防撞梁;所述支撑立柱包括圆柱形的立柱主体以及圆台形的立柱底座,所述立柱主体的底端与立柱底座的顶面固定连接;所述防撞梁包括水平设置的防撞横杆以及设于防撞横杆两端的防撞套筒,所述防撞套筒套于立柱主体,所述防撞梁沿立柱主体的长度方向均匀排列。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防撞横杆为圆柱形性结构;将防撞横杆设计成圆柱形结构,避免出现棱边,从而降低车辆撞击防撞横杆时造成的损失程度;同时,降低行人与交通护栏发生接触时受伤的风险。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件包括连接套筒以及与连接套筒的侧面外壁固定连接的连接侧板,所述连接套筒套于立柱主体,所述连接侧板的板面与水平面垂直,所述连接侧板远离连接套筒的一端开有多个贯通的连接通孔;安装交通护栏时,将相邻的两个护栏单元的支撑立柱靠近,确保两个护栏单元的连接件的侧板贴合并使侧板上的连接通孔同轴相对,然后向连接通孔内塞入连接螺栓进行紧固,从而使两个护栏单元连接。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护栏单元还包括两个固定螺帽,所述固定螺帽的底端向顶端开有内螺纹孔,所述立柱主体的顶端侧壁设有外螺纹,所述立柱主体与固定螺帽螺纹连接;通过设置固定螺帽对套设于立柱主体上的防撞套筒以及连接套筒进行限制固定,避免防撞套筒以及连接套筒从立柱主体上脱落,从而提高交通护栏的稳定性。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固定螺帽的侧面外壁上涂覆有荧光涂层,通过此设置提高夜晚车辆行驶的安全性。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组合交通护栏,包括:若干连续连接的护栏单元,护栏单元之间通过连接件进行可拆卸连接;护栏单元包括支撑立柱和防撞梁;防撞梁包括防撞横杆和防撞套筒。在进行搬运时,将防撞梁和支撑立柱以及连接件分别搬运和堆叠摆放,从而降低搬运难度,并且充分占用运输车辆的承载空间,提高运输车辆的运载量,进而降低运输成本;在进行现场安装时,将防撞梁、支撑立柱以及连接件进行简单的组合拼装形成护栏单元,然后再将护栏单元进行连接,降低现在安装的难度,提升安装便利性。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组合交通护栏能够降低搬运难度和运输成本,同时便于现场安装。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组合交通护栏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组合交通护栏的护栏单元的正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组合交通护栏的支撑立柱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组合交通护栏的防撞梁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组合交通护栏的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组合交通护栏的固定螺母的结构示意图。

图1至图6各处标记分别为:护栏单元10、支撑立柱11、立柱主体111、外螺纹1111、立柱底座112、防撞梁12、防撞横杆121、防撞套筒122、连接件13、连接套筒131、连接侧板132、连接通孔1321、固定螺母14、内螺纹孔14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经过研究人员的研究发现:交通护栏是城市道路建设中的重要设施之一,能够有效维持城市的交通秩序。现有的交通护栏通常包括若干连续连接的护栏单元,每个护栏单元包括立柱和防撞梁。为了便于现场安装,护栏单元通常在车间焊接好之后再运输至道路安装现场进行组合连接。但是,由于焊接好的护栏单元结构较大,质量较重,因此不利于搬运,尤其是人工搬运;同时,每辆运输车辆空间有限,导致每辆运输车辆的承载数量较少,极大增加运输成本。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组合交通护栏,包括若干护栏单元10,这些护栏单元10连续连接形成组合交通护栏,通过将交通护栏设置与道路上用于维持交通秩序。相邻的护栏单元10之间通过多个连接件13可拆卸连接,从而便于交通护栏的现场安装以及损坏后的拆卸更换。

具体的,结合图2至图4,本实施例中的护栏单元10包括两根支撑立柱11以及多个防撞梁12。支撑立柱11竖直设置,支撑立柱11包括立柱主体111和立柱底座112;立柱主体111为圆柱形结构,立柱主体111竖直设置;立柱底座112为圆台形结构,立柱底座112和立柱主体111同轴;立柱主体111的底部端面和立柱底座112的顶面焊接固定,实际运用中立柱主体111和立柱底座112通常作为一个整体铸造成型。本实施例中的防撞梁12包括水平设置的防撞横杆121以及设于防撞横杆121两端的防撞套筒122,防撞横杆121和防撞套筒122之间固定连接;防撞套筒122的内径略大于立柱主体111的直径。防撞横杆121两端的防撞套筒122分别套于这两根支撑立柱11的立柱主体111。防撞梁12沿立柱主体111的长度方向均匀排列,通过多个防撞梁12能有效抵御车辆的撞击。

当车辆与交通护栏发生撞击时,车辆通常会撞击到防撞梁12上。为了降低车辆撞击时的损伤,本实施例中将防撞横杆121设计成圆柱形结构,防撞横杆121的轴线水平。圆柱形的结构能有效避免棱边的出现。当车辆撞击时,棱边由于具有较小的撞击面积,极易造车强大的切割力,使车辆的铁皮或者保险杆撕裂,极大增加车辆的损伤程度;而圆柱形的接触面能增加车辆与防撞横杆121的接触面积,降低车辆撞击时的损伤程度。同理,当行人与交通护栏发生碰撞时,圆柱形结构的防撞横杆121能有效降低行人受伤的风险。

结合图5,本实施例中的连接件13包括连接套筒131以及连接侧板132,连接侧板132与连接套筒131的侧面外壁焊接固定。连接套筒131的内径略大于立柱主体111的直径,连接套筒131套于立柱主体111。连接侧板132的板面与水平面垂直,连接侧板132远离连接套筒131的一端开有多个贯通的连接通孔1321。在安装交通护栏时,需要将相邻的两个护栏单元10进行连接。通过将这两个护栏单元10相邻的两根支撑立柱11靠近,然后将套于这两根支撑立柱11的连接件13的连接侧板132贴合,并使连接侧板132上的连接通孔1321同轴相对,然后向连接通孔1321内塞入连接螺栓进行紧固即可实现护栏单元10的连接。由于连接件13的连接套筒131套于支撑立柱11的立柱主体111,因此连接件13和支撑立柱11之间可以发生相对转动。因此当道路弯曲时,通过转动连接件13可以使两个相邻的护栏单元10形成一定的夹角,即相邻的两个护栏单元10的防撞横杆121不平行,从而使交通护栏顺着弯曲的道路进行布置。本实施例中,一个护栏单元10包括四个连接件13,这四个连接件13分别对称套于护栏单元10的两根支撑立柱11的立柱主体111。以一根立柱主体111为例,其对应两个连接件13,这两个连接件13的连接套筒131分别套于立柱主体111底端和顶端,而防撞梁12的防撞套筒122设于这两个连接件13的连接套筒131之间。即,位于下方的连接套筒131的底面与立柱底座112的顶面抵接,该连接套筒131的顶面与最下方的防撞套筒122的底面抵接;位于上方的连接套筒131的底面与最上方的防撞套筒122的顶面抵接。

由于防撞梁12的防撞套筒122和连接件13的连接套筒131均套于支撑立柱11的立柱主体111,当遇到车辆撞击时,会发生防撞套筒122和连接套筒131脱离立柱主体111的情况。因此,结合图6,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护栏单元10还包括两个固定螺帽,固定螺帽为圆台形结构,固定螺帽的底部直径大于其顶部直径,同时固定螺帽的底部直径不小于防撞套筒122以及连接套筒131的内径。固定螺帽的底端向顶端开有内螺纹孔141,该内螺纹孔141为盲孔;同时立柱主体111的顶端侧壁设有外螺纹1111,该外螺纹1111与内螺纹孔141适配,立柱主体111与固定螺帽螺纹连接。固定螺帽对套设于立柱主体111上的防撞套筒122以及连接套筒131进行限制固定,从而避免防撞套筒122和连接套筒131从立柱主体111上脱落,进而提高交通护栏的稳定性。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固定螺帽的侧面外壁涂覆有荧光涂层,该荧光涂层能够在光线不足的情况下使驾驶人员准确观测到交通护栏位置,从而提高夜间行车的安全性。

工作原理:在进行搬运时,将未组装的防撞梁12、支撑立柱11、连接件13以及固定螺母14分别进行搬运,从而降低搬运难度;同时,充分运用运输车辆的承载空间,将防撞梁12、支撑立柱11、连接件13以及固定螺母14进行合理的堆叠摆放,提高运输车辆的运载量,进而降低运输成本。在进行现场安装时,先将支撑立柱11、防撞梁12、连接件13以及固定螺母14进行简单的组合拼装形状护栏单元10,然后再将护栏单元10进行连接,即可实现交通护栏的轻松安装,从而提高安装的便利性。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技术特征:

1.一种组合交通护栏,包括若干连续的护栏单元,所述护栏单元通过多个连接件可拆卸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护栏单元包括两根竖直设置的支撑立柱以及多个与支撑立柱可拆卸连接的防撞梁;所述支撑立柱包括圆柱形的立柱主体以及圆台形的立柱底座,所述立柱主体的底端与立柱底座的顶面固定连接;所述防撞梁包括水平设置的防撞横杆以及设于防撞横杆两端的防撞套筒,所述防撞套筒套于立柱主体,所述防撞梁沿立柱主体的长度方向均匀排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交通护栏,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撞横杆为圆柱形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组合交通护栏,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包括连接套筒以及与连接套筒的侧面外壁固定连接的连接侧板,所述连接套筒套于立柱主体,所述连接侧板的板面与水平面垂直,所述连接侧板远离连接套筒的一端开有多个贯通的连接通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组合交通护栏,其特征在于,所述护栏单元还包括两个固定螺帽,所述固定螺帽的底端向顶端开有内螺纹孔,所述立柱主体的顶端侧壁设有外螺纹,所述立柱主体与固定螺帽螺纹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组合交通护栏,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螺帽的侧面外壁上涂覆有荧光涂层。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组合交通护栏,属于道路交通技术领域。其中,组合交通护栏包括若干连续连接的护栏单元,护栏单元之间通过连接件可拆卸连接;护栏单元包括支撑立柱和防撞梁;防撞梁包括防撞横杆和防撞套筒。在进行搬运时,将防撞梁和支撑立柱以及连接件分别搬运和堆叠摆放,从而降低搬运难度,并且充分占用运输车辆的承载空间,提高运输车辆的运载量,进而降低运输成本;在进行现场安装时,将防撞梁、支撑立柱以及连接件进行简单的组合拼装形成护栏单元,然后再将护栏单元进行连接,降低现在安装的难度,提升安装便利性。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组合交通护栏能够降低搬运难度和运输成本,同时便于现场安装。

技术研发人员:朱小林;张景珊;徐家宽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南京创固交通设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5.20
技术公布日:2021.04.0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xbbs.6miu.com/read-102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