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属于道路交通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吸能交通护栏。
背景技术:
我国的道路交通发展迅速,截止2017年底,我国的公路通车里程超过477万公里。随着道路交通的迅速发展,交通完全备受人们的关注。因此如何对司机及乘客的生命财产安全进行保护,显得尤为重要。
现有的道路安全设施中,在危险路段设置交通护栏是一种极其有效的安全措施。通过设置交通护栏能够避免车辆冲出路面,避免造成二次伤害。
虽然交通护栏能够对失控的车辆进行阻挡,但是当车辆撞击交通护栏时,交通护栏会将车辆的巨大冲击能量反作用撞击车辆上,使车辆产生硬性撞击,这种硬性撞击会增加司机和乘客受伤的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吸能交通护栏,以解决上述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吸能交通护栏,包括两根竖直设置的护栏立柱、水平设置的上防护杆和下防护杆以及多个竖直设置的具有吸能功能的滚筒组件;所述上防护杆的两端分别与护栏立柱靠近顶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下防护杆的两端分别与护栏立柱靠近底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滚筒组件包括竖直设置的连接转轴以及套于连接转轴的旋转滚筒;所述连接转轴的两端分别与上防护杆和下防护杆固定连接;所述旋转滚筒内开有收容腔,所述收容腔内径大于连接转轴的直径,所述收容腔的侧面内壁上固定有若干旋转叶片,所述收容腔内填充有阻挡介质。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旋转叶片为长方形片状结构,所述旋转叶片的侧边与收容腔的侧面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旋转叶片沿收容腔的侧面内壁的周向均匀分布;旋转滚筒转动带动旋转叶片转动,旋转叶片在转动过程中不断搅拌阻挡介质,通过阻挡介质的阻力对旋转叶片的动能进行消耗。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阻挡介质为细沙。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滚筒组件还包括两个套接于连接转轴的轴承,所述轴承的内圈与连接转轴过盈配合,所述转轴的外圈与旋转滚筒的顶部或底部固定连接,通过此设置降低旋转滚筒相对于连接转轴转动过程中的磨损,提高交通护栏的使用寿命。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旋转滚筒包括圆环形阻挡部,所述阻挡部设于收容腔内,所述阻挡部与收容腔侧面内壁固定连接,所述阻挡部位于旋转叶片的下方,所述阻挡部的内径等于连接转轴的直径,通过设置阻挡部避免收容腔内的细沙渗入轴承内,导致轴承卡塞。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旋转滚筒的侧面外壁上包覆有反光图层,通过设计反光图层提高夜晚行车的安全性。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吸能交通护栏,包括:护栏立柱、上防护杆、下防护杆以及滚筒组件;所述滚筒组件包括连接转轴、旋转滚筒以及旋转叶片。通过设计在旋转滚筒内开设收容腔,并在收容腔内填充阻挡介质,当车辆撞击交通护栏时,车辆的撞击使得旋转滚筒带动旋转叶片转动,收容腔内的阻挡介质对旋转叶片的转动进行阻挡,从而消耗吸收撞击车辆施加于滚筒组件上的冲击能量。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吸能交通护栏能够对车辆的冲击能量进行吸收,降低司机和乘客受伤的风险。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吸能交通护栏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吸能交通护栏的滚筒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吸能交通护栏的滚筒组件的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吸能交通护栏的旋转滚筒的1/4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吸能交通护栏的旋转滚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1至图5各处标记分别为:护栏立柱10、护栏底座11、上防护杆20、下防护杆30、滚筒组件40、连接转轴401、旋转滚筒402、收容腔4021、旋转叶片4022、阻挡部4023、反光图层4024、轴承403、阻挡介质5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经过研究人员的研究发现:当车辆撞击交通护栏时,撞击车辆会对交通护栏产生强大的冲击力,现有的交通护栏普遍存在吸能不足的问题,因此,交通护栏会将这种强大的冲击能量反作用撞击车辆上,使车辆产生硬性撞击,增加司机和乘客受伤的风险。因此设计一款具有吸收撞击能量的交通护栏对保护司机和乘客的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吸能交通护栏,该交通护栏包括两根护栏立柱10、上防护杆20、下防护杆30以及多个滚筒组件40。
本实施例中的护栏立柱10竖直设置,护栏立柱10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棱台形结构的底座,护栏立柱10通过护栏底座11支撑于路面上。上防护杆20和下防护杆30均水平设置。其中,上防护杆20的两端分别与护栏立柱10靠近顶部的一端固定连接;下防护杆30的两端分别与护栏立柱10靠近底部的一端固定连接;为了提高交通护栏的刚性,上防护杆20和下防护杆30与护栏立柱10通过焊接固定。
本实施例中的滚筒组件40竖直设置,滚筒组件40设于上防护杆20和下防护杆30之间。具体的,结合图2至图4,滚筒组件40包括连接转轴401和旋转滚筒402。连接转轴401的顶端与上防护杆20的底面固定连接,连接转轴401的底端与下防护杆30的顶面固定连接。旋转滚筒402套于连接转轴401,旋转滚筒402可相对于连接转轴401转动。旋转滚筒402内开有圆柱形收容腔4021,该收容腔4021的内径大于连接转轴401的直径;并且,该收容腔4021的侧面内壁上还固定有若干旋转叶片4022,旋转叶片4022为长方形片状结构,旋转叶片4022的长度方向与旋转滚筒402的长度方向平行,旋转叶片4022的较长的侧面与收容腔4021的侧面内壁固定连接,这些旋转叶片4022沿收容腔4021的侧面内壁的周向均匀分布。同时,收容腔4021内还填充有阻挡介质50。为了降低交通护栏的成本,本实施例中的阻挡介质50采用细沙。当车辆撞击交通护栏时,车辆的撞击使得旋转滚筒402转动,车辆的撞击能量转变为旋转叶片4022的动能,当旋转叶片4022转动不断搅动细沙时,通过细沙的阻力不断消耗和吸收旋转叶片4022的动能,从而实现对车辆撞击能量的吸收,降低交通护栏对撞击车辆的反作用力,实现对撞击车辆司机和乘客的安全保护。
当旋转滚筒402相对于连接转轴401转动的过程中,旋转滚筒402与连接转轴401会不断摩擦造成旋转滚筒402以及连接转轴401的磨损,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结合图2和图3,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滚筒组件40还包括两个套接于连接转轴401的轴承403。该轴承403的内圈与连接转轴401过盈配合;同时,转轴的外圈与旋转滚筒402的顶部或底部固定连接。通过设置轴承403避免旋转滚筒402与连接转轴401直接接触造成的磨损,从而提高交通护栏的使用寿命。
由于收容部内填充有细沙,当旋转叶片4022转动时搅动细沙会使细沙具有一定的流动性,细沙的直径较小会进入轴承403内造成轴承403的滚珠卡塞,影响轴承403的转动性能。结合图3,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旋转滚筒402包括圆环形的阻挡部4023,该阻挡部4023设于收容腔4021内,阻挡部4023的与收容腔4021的侧面内壁固定连接,并且,阻挡部4023位于旋转叶片4022的下方。阻挡部4023的内径等于连接转轴401的直径。利用阻挡部4023对细沙进行阻挡,避免收容腔4021内的细沙渗入轴承403内,从而降低轴承403卡塞的风险。在实际运用中,为避免阻挡部4023与连接转轴401的磨损,阻挡部4023的内径通常略微大于连接转轴401的直径
为了提高晚上行车的安全性,结合图5,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旋转滚筒402的侧面外壁上包覆有反光图层4024。当车辆的车灯照射该反光图层4024时会产生反射光,从而使驾车人员能够看清交通护栏,准确判断交通护栏的位置,从而避免驾车人员在光线较暗的情况下驾车与交通护栏发生摩擦或碰撞,保护驾车人员夜晚行车安全。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1.一种吸能交通护栏,其特征在于,所述交通护栏包括两根竖直设置的护栏立柱、水平设置的上防护杆和下防护杆以及多个竖直设置的具有吸能功能的滚筒组件;所述上防护杆的两端分别与护栏立柱靠近顶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下防护杆的两端分别与护栏立柱靠近底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滚筒组件包括竖直设置的连接转轴以及套于连接转轴的旋转滚筒;所述连接转轴的两端分别与上防护杆和下防护杆固定连接;所述旋转滚筒内开有收容腔,所述收容腔的内径大于连接转轴的直径,所述收容腔的侧面内壁上固定有若干旋转叶片,所述收容腔内填充有阻挡介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能交通护栏,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叶片为长方形片状结构,所述旋转叶片的侧边与收容腔的侧面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旋转叶片沿收容腔的侧面内壁的周向均匀分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能交通护栏,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挡介质为细沙。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能交通护栏,其特征在于,所述滚筒组件还包括两个套接于连接转轴的轴承,所述轴承的内圈与连接转轴过盈配合,所述转轴的外圈与旋转滚筒的顶部或底部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吸能交通护栏,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滚筒包括圆环形阻挡部,所述阻挡部设于收容腔内,所述阻挡部与收容腔侧面内壁固定连接,所述阻挡部位于旋转叶片的下方,所述阻挡部的内径等于连接转轴的直径。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吸能交通护栏,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滚筒的侧面外壁上包覆有反光图层。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