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线圈快速定位矫直机构。
背景技术:
矫直机是对金属型材、棒材、管材、线材等进行矫直的设备。用金属线圈生产钢棒时首先需要对线圈进行矫直操作,一般均通过矫直机通过矫直辊对棒材等进行挤压使其改变直线度。
现有的矫直机一般都是单独工艺设置,矫直过程需要正向反向多次反复进行矫直操作,无法应用于自动化流水线上,矫直效率低,整体设备工作效率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线圈快速定位矫直机构,以解决上述问题。
一种线圈快速定位矫直机构,用于线圈的拉伸矫直,其包括一个上料装置,一个水平定位装置,一个竖直定位装置,以及一个线圈矫直装置。所述线圈矫直装置包括一个壳体,分别穿设在所述矫直两端的进料管和出料管,一个设置在所述壳体中的矫直结构。所述矫直结构包括两个竖直间隔穿设在所述壳体中靠近进料管一侧的夹持辊,两个竖直间隔穿设在所述壳体中靠近出料管一侧的驱动辊,一个与所述驱动辊连接的旋转驱动结构,以及一个设置在所述夹持辊与驱动辊之间的连接管。所述线圈绕设在上料装置上且线圈的一端依次穿过水平定位装置、竖直定位装置和线圈矫直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夹持辊的周向外壁中部设有一个环形槽一,两个夹持辊上的环形槽一对应形成一个供线圈穿过的夹持孔一。
进一步地,所述夹持孔一的内径小于或者等于所述线圈的外径。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辊的周向外壁中部设有一个环形槽二,两个驱动辊上的环形槽二对应形成一个供线圈穿过的夹持孔二。
进一步地,所述夹持孔二的内径小于或者等于所述线圈的外径。
进一步地,所述上料装置包括一个旋转底盘,以及一个设置在所述旋转底盘上的中间支架,所述线圈绕设在所述中间支架上。
进一步地,所述水平定位装置包括一个水平底座,至少四个依次交错设置在水平底座上端两侧的水平矫直轮,以及一个沿水平底座长度方向设置在所述水平矫直轮之间的矫直通道一。
进一步地,所述竖直定位装置包括一个竖直连接板,至少四个依次交错设置在竖直连接板一侧的上下两端的竖直矫直轮,以及一个沿竖直连接板长度方向设置在所述竖直矫直轮之间的矫直通道二。
进一步地,所述矫直通道一、矫直通道二、进料管、连接管和出料管位于同一条直线上。
进一步地,所述上料装置与水平定位装置之间设有一个导向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线圈快速定位矫直机构通过水平矫直装置和竖直矫直装置对线圈进行预处理矫直变形和导向输送,同时通过线圈矫直装置中的夹持辊与驱动辊对分别对位于壳体中的线圈的两端夹持,使得线圈的两端保持绷紧受力状态,并且对线圈进行进一步拉伸矫直,稳定钢丝的直线度,提高整体的矫直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线圈快速定位矫直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线圈快速定位矫直机构所具有的线圈矫直装置的俯视示意图。
图3为图1的线圈快速定位矫直机构所具有的水平定位装置的俯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说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请参阅图1至图3,其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线圈快速定位矫直机构的结构示意图。一种线圈快速定位矫直机构,用于线圈的拉伸矫直,其包括一个上料装置10,一个水平定位装置20,一个竖直定位装置30,以及一个线圈矫直装置40。所述线圈绕设在上料装置10上且线圈的一端依次穿过水平定位装置20、竖直定位装置30和线圈矫直装置40。可以想到的是,本线圈快速定位矫直机构还具有其他功能组件以及具体结构,例如电气连接组件,安装结构等,其均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习知的技术,故在此不再一一详细说明。
所述上料装置10包括一个旋转底盘11,以及一个设置在所述旋转底盘11上的中间支架12,所述线圈绕设在所述中间支架12上。中间支架12作为线圈的载体,配合龙门架结构便于线圈的搬运。当线圈的一端受力拉伸,放置在旋转底盘11上的中间支架12受力传递至旋转底盘11上,迫使旋转底盘11的从动旋转配合上料装置10中线圈出料。
所述上料装置10与水平定位装置20之间设有一个导向轮13。导向轮13可以线圈出料进行导向出料以及预变形处理。
所述水平定位装置20包括一个水平底座21,至少四个依次交错设置在水平底座21上端两侧的水平矫直轮22,一个驱动所述水平矫直轮22旋转的水平矫直驱动结构23,以及一个沿水平底座21长度方向设置在所述水平矫直轮22之间的矫直通道一24。通过水平矫直驱动结构23驱动水平矫直轮22快速旋转,使穿过矫直通道一24的线圈水平两侧始终受力,即可完成线圈水平方向的定位导向以及初步导向。可以想到的是,所述水平矫直轮22应与水平底座21之间存有间隙,或者在两者之间设有轴承结构,保证水平矫直轮22能与水平底座21相对转动,
所述竖直定位装置30包括一个竖直连接板31,至少四个依次交错设置在竖直连接板31一侧的上下两端的竖直矫直轮32,一个驱动所述竖直矫直轮32旋转的竖直矫直驱动结构33,以及一个沿竖直连接板31长度方向设置在所述竖直矫直轮32之间的矫直通道二34。通过竖直矫直驱动结构33驱动水平矫直轮22快速旋转,使穿过矫直通道二34的线圈竖直两侧始终受力,即可完成线圈竖直方向的定位导向以及初步导向。可以想到的是,本实施例中,由于上料装置10中线圈为水平放置出料,线圈水平变形量打,故线圈需先穿过水平定位装置20做预处理变形,当上料装置10中线圈为竖直放置出料,即选择先穿过竖直定位装置30做预处理变形。可以想到的是,所述竖直矫直轮32应与竖直连接板31之间存有间隙,或者在两者之间设有轴承结构,保证竖直矫直轮32能与竖直连接板31相对转动,
所述线圈矫直装置40包括一个壳体41,分别穿设在所述矫直两端的进料管42和出料管43,一个设置在所述壳体41中的矫直结构44。所述矫直结构44包括两个竖直间隔穿设在所述壳体41中靠近进料管42一侧的夹持辊441,两个竖直间隔穿设在所述壳体41中靠近出料管43一侧的驱动辊442,一个与所述驱动辊442连接的旋转驱动结构443,以及一个设置在所述夹持辊441与驱动辊442之间的连接管444。所述旋转驱动结构443驱动驱动辊442转动,即可对线圈提供向前输送动力。所述矫直通道一24、矫直通道二34、进料管42、连接管444和出料管43位于同一条直线上,该结构可保证线圈矫直过程中始终保持直线状态,提升矫直稳定性。
所述夹持辊441的周向外壁中部设有一个环形槽一441a,两个夹持辊441上的环形槽一441a对应形成一个供线圈穿过的夹持孔一,所述夹持孔一的内径小于或者等于所述线圈的外径。所述驱动辊442的周向外壁中部设有一个环形槽二442a,两个驱动辊442上的环形槽二442a对应形成一个供线圈穿过的夹持孔二。所述夹持孔二的内径小于或者等于所述线圈的外径。所述夹持辊441和驱动辊442分别对位于壳体41中的线圈的两端夹持,当驱动辊442转动施力在线圈的一端,使得线圈的两端保持绷紧受力状态,并且对线圈进行进一步拉伸矫直。夹持辊441与驱动辊442的结构设计,使得线圈拉伸矫直时与夹持辊441与驱动辊442处于滚动输送,避免线圈表面磨损过大。连接管444对壳体41中的线圈起到导向支撑作用。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于局限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任何在本实用新型精神内的修改、等同替换或改进等,都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1.一种线圈快速定位矫直机构,用于线圈的拉伸矫直,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快速定位矫直机构包括一个上料装置,一个水平定位装置,一个竖直定位装置,以及一个线圈矫直装置,所述线圈矫直装置包括一个壳体,分别穿设在所述矫直两端的进料管和出料管,一个设置在所述壳体中的矫直结构,所述矫直结构包括两个竖直间隔穿设在所述壳体中靠近进料管一侧的夹持辊,两个竖直间隔穿设在所述壳体中靠近出料管一侧的驱动辊,一个与所述驱动辊连接的旋转驱动结构,以及一个设置在所述夹持辊与驱动辊之间的连接管,所述线圈绕设在上料装置上且线圈的一端依次穿过水平定位装置、竖直定位装置和线圈矫直装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圈快速定位矫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辊的周向外壁中部设有一个环形槽一,两个夹持辊上的环形槽一对应形成一个供线圈穿过的夹持孔一。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圈快速定位矫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孔一的内径小于或者等于所述线圈的外径。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圈快速定位矫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辊的周向外壁中部设有一个环形槽二,两个驱动辊上的环形槽二对应形成一个供线圈穿过的夹持孔二。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线圈快速定位矫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孔二的内径小于或者等于所述线圈的外径。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圈快速定位矫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料装置包括一个旋转底盘,以及一个设置在所述旋转底盘上的中间支架,所述线圈绕设在所述中间支架上。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圈快速定位矫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定位装置包括一个水平底座,至少四个依次交错设置在水平底座上端两侧的水平矫直轮,一个驱动所述水平矫直轮旋转的水平矫直驱动结构,以及一个沿水平底座长度方向设置在所述水平矫直轮之间的矫直通道一。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线圈快速定位矫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竖直定位装置包括一个竖直连接板,至少四个依次交错设置在竖直连接板一侧的上下两端的竖直矫直轮,一个驱动所述竖直矫直轮旋转的竖直矫直驱动结构,以及一个沿竖直连接板长度方向设置在所述竖直矫直轮之间的矫直通道二。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线圈快速定位矫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矫直通道一、矫直通道二、进料管、连接管和出料管位于同一条直线上。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圈快速定位矫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料装置与水平定位装置之间设有一个导向轮。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