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属于钛合金丝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钛合金丝加工装置。
背景技术:
钛金属外观似钢,具有银灰光泽,是一种过渡金属,在过去一段时间内人们一直认为它是一种稀有金属。钛并不是稀有金属,钛在地壳中约占总重量的0.42%,是铜、镍、铅、锌的总量的16倍。在金属世界里排行第七,含钛的矿物多达70多种。钛的强度大,密度小,硬度大,熔点高,抗腐蚀性很强;高纯度钛具有良好的可塑性,但当有杂质存在时变得脆而硬。
钛合金在进行加工的过程中,需要进行调直,最后进行收卷,但现有的调直装置大多数采用两端拉直的方式,虽然能够实现拉直,但是成品的直径不够均匀,有较大差役起伏,使得使用效果会变得很差。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钛合金丝加工装置,具有使得钛合金调直后的成品直径更加均匀,同时本装置的实用性更佳的特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钛合金丝加工装置,包括一号支撑杆和二号支撑杆以及二号支撑杆一侧设置的三号支撑块和四号支撑块,所述一号支撑杆上表面焊接有调直管,所述调直管内部贯穿有钛合金丝,所述二号支撑杆上表面通过螺丝固定连接有一号转动电机,所述一号转动电机外表面两侧均焊接有一号固定块,所述一号固定块下表面一侧焊接有一号固定杆,所述一号固定杆外表面一侧末端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二号固定杆,所述二号固定杆外表面一侧末端焊接有二号固定块。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钛合金丝加工装置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三号支撑块上表面焊接有弹簧,所述弹簧上表面一侧末端焊接有支座,所述支座下表面焊接有支杆,且支杆内部贯穿于弹簧内部,所述支座外表面一侧末端转动连接有转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钛合金丝加工装置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四号支撑块上表面通过螺丝固定连接有二号转动电机,所述二号转动电机外表面一侧末端套接有收卷盘。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钛合金丝加工装置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一号支撑杆、三号支撑块以及四号支撑块均不与二号支撑杆设置在同一路径中。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钛合金丝加工装置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一号固定块为一体成型的“l”形状结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钛合金丝加工装置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一号支撑杆、二号支撑杆、三号支撑块以及四号支撑块均为金属构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装置调直管内部设置有槽口,保证钛合金丝可以贯穿于调直管内部,从而使得钛合金丝在调直管内部进行一个初步调直,使得钛合金丝的形状保持大致均匀,便于下一步处理,通过两侧二号固定块对钛合金丝进行适度夹紧,通过启动一号转动电机带动一号固定块进行转动,从而带动一号固定块下方的二号固定块在钛合金丝外表面进行转动,进行均匀施压,细节调直,通过两次调直,使得钛合金丝成品直径更佳的均匀,保证使用效果;同时二号固定块上表面焊接有二号固定杆,且二号固定杆一侧末端卡合连接有一号固定杆,连接处有螺栓进行固定,可以通过松动螺栓,调节二号固定杆在一号固定杆内部的位置,便于调节两侧二号固定块的开合大小,使得其均能对不同直径大小钛合金丝进行适宜固定调直,增加装置的一定的实用性;通过细节调直的钛合金丝,绕过三号支撑块上方设置的转轴,保证其钛合金丝在移动路径上一定的支撑性,同时在支座下表面焊接有弹簧,通过弹簧的缓冲性,可以很好的避免,装置在启动收卷时,产生的张力对钛合金丝进行瞬间过度拉直,使得钛合金丝可能会被拉断的影响。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支杆与三号支撑块细节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一号固定块立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一号支撑杆;2、调直管;3、二号支撑杆;4、一号转动电机;5、一号固定块;6、一号固定杆;7、二号固定杆;8、二号固定块;9、转轴;10、钛合金丝;11、二号转动电机;12、收卷盘;13、三号支撑块;14、四号支撑块;15、弹簧;16、支座;17、支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钛合金丝加工装置,包括一号支撑杆1和二号支撑杆3以及二号支撑杆3一侧设置的三号支撑块13和四号支撑块14,一号支撑杆1上表面焊接有调直管2,调直管2内部贯穿有钛合金丝10,二号支撑杆3上表面通过螺丝固定连接有一号转动电机4,一号转动电机4外表面两侧均焊接有一号固定块5,一号固定块5下表面一侧焊接有一号固定杆6,一号固定杆6外表面一侧末端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二号固定杆7,二号固定杆7外表面一侧末端焊接有二号固定块8,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有一号支撑杆1,使得调直管2有足够的支撑性,同时调直管2内部设置有槽口,保证钛合金丝10可以贯穿于调直管2内部,从而使得钛合金丝10在调直管2内部进行一个初步调直,使得钛合金丝10的形状保持大致均匀,便于下一步处理,同时一号支撑杆1一侧设置有二号支撑杆3,使得一号转动电机4有足够的支撑性,同时一号转动电机4外表面两侧焊接有一号固定块5,在一号固定块5的下方设置有二号固定块8,可以通过两侧二号固定块8对钛合金丝10进行适度夹紧,通过启动一号转动电机4带动一号固定块5进行转动,从而带动一号固定块5下方的二号固定块8在钛合金丝10外表面进行转动,进行均匀施压,细节调直,通过两次调直,使得钛合金丝10成品直径更佳的均匀,保证使用效果;同时二号固定块8上表面焊接有二号固定杆7,且二号固定杆7一侧末端卡合连接有一号固定杆6,连接处有螺栓进行固定,可以通过松动螺栓,调节二号固定杆7在一号固定杆6内部的位置,便于调节两侧二号固定块8的开合大小,使得其均能对不同直径大小钛合金丝10进行适宜固定调直,增加装置的一定的实用性。
具体的,三号支撑块13上表面焊接有弹簧15,弹簧15上表面一侧末端焊接有支座16,支座16下表面焊接有支杆17,且支杆17内部贯穿于弹簧15内部,支座16外表面一侧末端转动连接有转轴9,本实施例中,通过细节调直的钛合金丝10,绕过三号支撑块13上方设置的转轴9,保证其钛合金丝10在移动路径上一定的支撑性,同时在支座16下表面焊接有弹簧15,通过弹簧15的缓冲性,可以很好的避免,装置在启动收卷时,产生的张力对钛合金丝10进行瞬间过度拉直,使得钛合金丝10可能会被拉断的影响;同时在支座16下表面焊接有支座16,且支座16一侧末端贯穿于三号支撑块13内部,通过设置支杆17,可以避免弹簧15在进行缓冲作用时,发生错位。
具体的,四号支撑块14上表面通过螺丝固定连接有二号转动电机11,二号转动电机11外表面一侧末端套接有收卷盘12,本实施例中,通过启动二号转动电机11,带动收卷盘12进行转动对调直过后的钛合金丝10进行收卷。
具体的,一号支撑杆1、三号支撑块13以及四号支撑块14均不与二号支撑杆3设置在同一路径中,本实施例中,一号支撑杆1、三号支撑块13以及四号支撑块14设置的路径一致,且均不与二号支撑杆3在同一路径上,保证钛合金丝10的移动路径不会受到二号支撑杆3和一号转动电机4的阻挡。
具体的,一号固定块5为一体成型的“l”形状结构,本实施例中,使得一号固定块5有较大的上表面,保证二号固定块8的固定位置与钛合金丝10的移动路径相对应。
具体的,一号支撑杆1、二号支撑杆3、三号支撑块13以及四号支撑块14均为金属构件。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本实用新型在使用过程中,通过设置有一号支撑杆1,使得调直管2有足够的支撑性,同时调直管2内部设置有槽口,保证钛合金丝10可以贯穿于调直管2内部,从而使得钛合金丝10在调直管2内部进行一个初步调直,使得钛合金丝10的形状保持大致均匀,便于下一步处理,同时一号支撑杆1一侧设置有二号支撑杆3,使得一号转动电机4有足够的支撑性,同时一号转动电机4外表面两侧焊接有一号固定块5,在一号固定块5的下方设置有二号固定块8,可以通过两侧二号固定块8对钛合金丝10进行适度夹紧,通过启动一号转动电机4带动一号固定块5进行转动,从而带动一号固定块5下方的二号固定块8在钛合金丝10外表面进行转动,进行均匀施压,细节调直,通过两次调直,使得钛合金丝10成品直径更佳的均匀,保证使用效果;同时二号固定块8上表面焊接有二号固定杆7,且二号固定杆7一侧末端卡合连接有一号固定杆6,连接处有螺栓进行固定,可以通过松动螺栓,调节二号固定杆7在一号固定杆6内部的位置,便于调节两侧二号固定块8的开合大小,使得其均能对不同直径大小钛合金丝10进行适宜固定调直,增加装置的一定的实用性。
通过细节调直的钛合金丝10,绕过三号支撑块13上方设置的转轴9,保证其钛合金丝10在移动路径上一定的支撑性,同时在支座16下表面焊接有弹簧15,通过弹簧15的缓冲性,可以很好的避免,装置在启动收卷时,产生的张力对钛合金丝10进行瞬间过度拉直,使得钛合金丝10可能会被拉断的影响;同时在支座16下表面焊接有支座16,且支座16一侧末端贯穿于三号支撑块13内部,通过设置支杆17,可以避免弹簧15在进行缓冲作用时,发生错位。
通过启动二号转动电机11,带动收卷盘12进行转动对调直过后的钛合金丝10进行收卷。
一号支撑杆1、三号支撑块13以及四号支撑块14设置的路径一致,且均不与二号支撑杆3在同一路径上,保证钛合金丝10的移动路径不会受到二号支撑杆3和一号转动电机4的阻挡。
使得一号固定块5有较大的上表面,保证二号固定块8的固定位置与钛合金丝10的移动路径相对应。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1.一种钛合金丝加工装置,包括一号支撑杆(1)和二号支撑杆(3)以及二号支撑杆(3)一侧设置的三号支撑块(13)和四号支撑块(14),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号支撑杆(1)上表面焊接有调直管(2),所述调直管(2)内部贯穿有钛合金丝(10),所述二号支撑杆(3)上表面通过螺丝固定连接有一号转动电机(4),所述一号转动电机(4)外表面两侧均焊接有一号固定块(5),所述一号固定块(5)下表面一侧焊接有一号固定杆(6),所述一号固定杆(6)外表面一侧末端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二号固定杆(7),所述二号固定杆(7)外表面一侧末端焊接有二号固定块(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钛合金丝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三号支撑块(13)上表面焊接有弹簧(15),所述弹簧(15)上表面一侧末端焊接有支座(16),所述支座(16)下表面焊接有支杆(17),且支杆(17)内部贯穿于弹簧(15)内部,所述支座(16)外表面一侧末端转动连接有转轴(9)。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钛合金丝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四号支撑块(14)上表面通过螺丝固定连接有二号转动电机(11),所述二号转动电机(11)外表面一侧末端套接有收卷盘(1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钛合金丝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号支撑杆(1)、三号支撑块(13)以及四号支撑块(14)均不与二号支撑杆(3)设置在同一路径中。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钛合金丝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号固定块(5)为一体成型的“l”形状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钛合金丝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号支撑杆(1)、二号支撑杆(3)、三号支撑块(13)以及四号支撑块(14)均为金属构件。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