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筋加工用调直切断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3-01-06  121


本实用新型涉及预应力混凝土电杆制造领域,具体为一种钢筋加工用调直切断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农村电网改造和移动通讯建设的进行,环形混凝土电杆的生产和应用得到了迅猛的发展。环形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电杆是采用先张法工艺制作,其工艺主要是将钢筋骨架在钢模内纵向张拉,然后使混凝土在离心力作用下成型并将多余水分挤出,从而大大提高混凝土的密实性和强度。预应力混凝土电杆比用普通钢筋混凝土电杆节约钢材,且提高了电杆运输、堆放、转运中的抗裂性能,保证电了电杆的强度,也更适应于生产线作业现代化生产。在环形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电杆的生产过程中,需要制作钢筋骨架,而用于制作钢筋骨架的钢丝的生产厂家为了方便运输或者搬运,都会将生产的钢筋卷成钢丝卷,在应用时则需要调直并按照需要的长度进行切割。

在调直和切割的过程中需要用到钢筋调直切断装置,但传统的调切断装置存在难以适应不同规格的钢筋;或者更换不同规格钢筋后,调节牵引轮和调直机构后,牵引轮和调直机构中间供钢筋通过的间隙的水平高度会有不对称的改变,在调直时钢筋位置容易出现偏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钢筋加工用调直切断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难以适应不同规格的钢筋;更换不同规格钢筋后出现钢筋调直切断装置上的钢筋中轴线不在同一水平直线上,在调直时钢筋位置容易出现偏差等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钢筋加工用调直切断装置,包括底座和背板,所述底座上方设有工作台,所述背板固定连接在底座上,工作台上依次设有导向口、调直机构、切断机构,导向口与调直机构之间还设有牵引轮,牵引轮包括上牵引轮和下牵引轮,上牵引轮和下牵引轮之间设有供钢筋穿过的间隙,所述上牵引轮包括牵引转动轴,所述牵引转动轴的两端同轴的固定连接有辊轮和转动轮,所述辊轮和转动轮之间设有转动套,转动套通过轴承套设在牵引转动轴上,所述下牵引轮与上牵引轮结构相同且上下对称设置,所述背板上开有水平的第一滑动孔,并以第一滑动孔的延长线为对称轴开有两个垂直的第二滑动孔,所述转动套的直径与第二滑动孔的宽度相对应,转动套从第二滑动孔中穿过,且辊轮位于背板前侧,转动轮位于背板后侧,背板后侧还固定连接有伺服电缸,伺服电缸的伸缩端沿水平方向伸出且端部固定连接有垂直于背板的滑动杆,滑动杆从第一滑动孔中穿过背板,滑动杆上铰接有两个对称的连接杆,两个连接杆远离滑动杆的一端分别与上牵引轮和下牵引轮的牵引转动轴铰接,所述底座的下部设有传动电机,传动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有减速器,所述减速器的输出端通过皮带与下牵引轮上的转动轮传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调直机构固定在工作台上,调直机构包括框体,所述框体中上下对称的设置有可相对框体上下移动的上平行支板架和下平行支板架,所述上平行支板架的下方设有上调直轮,所述下平行支板架的上方设有下调直轮,上平行支板架与框体的上壁之间等距的设有多个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一端固定连接在框体的内侧,另一端固定连接在上平行支板架的上壁,下平行支板架与框体的下壁间与第一弹簧对称的设有第二弹簧。

优选的,所述底座左侧板上固定连接有张紧臂,所述张紧臂上转动连接有张紧轮,张紧轮位于转动轮下方靠左位置,且张紧轮与皮带传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辊轮中间与钢筋接触部分为凹陷的圆弧形。

更优选的,所述辊轮两端设有略向外延伸的挡板。

优选的,所述底座下部还设有控制器,所述传动电机与伺服电缸均与控制器电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钢筋调直切断装置,通过背板后固定连接的伺服电缸拉动垂直于背板的滑动杆,使滑动杆在第一滑动孔中活动,带动连接杆使上牵引轮和下牵引轮在第二滑动孔中上下滑动,从而调节上牵引轮和下牵引轮之间的间距,使牵引机构能适应不同规格的钢筋;滑动杆移动时上牵引轮和下牵引轮对称的移动,且调直机构的上平行支板架与框体的上壁之间、下平行支板架与框体的下壁之间设置有对称的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使不管更换哪种尺寸的钢筋,其中轴始终在同一高度,避免调直时钢筋位置出现偏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背板后侧上下牵引轮调节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牵引轮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出调直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座;2、牵引轮;201、上牵引轮;202、下牵引轮;203、牵引转动轴;204、辊轮;205、转动轮;206、转动套;207、挡板;3、调直机构;301、第一弹簧;302、上平行支板架;303、下平行支板架;304、框体;305、上调直轮;306、下调直轮;307、第二弹簧;4、导向口;5、切断机构;6、传动电机;7、背板;701、第一滑动孔;702、第二滑动孔;703、滑动杆;704、伺服电缸;705、连接杆;8、减速器;9、皮带;10、张紧臂;1001、张紧轮;11、控制器;12、工作台。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钢筋加工用调直切断装置,包括底座1和背板7,底座上方设有工作台12,背板7固定连接在底座1上,工作台上依次设有导向口4、调直机构3、切断机构5,导向口4与调直机构3之间还设有牵引轮2,牵引轮2包括上牵引轮201和下牵引轮202,上牵引轮201和下牵引轮202之间设有供钢筋穿过的间隙,上牵引轮201和下牵引轮202将钢筋压紧在间隙中,下牵引轮202在传动电机6的带动下转动,将钢筋向切断机构5的方向传送。在传送过程中上牵引轮201也跟着转动。

上牵引轮201包括牵引转动轴203,牵引转动轴203上两端同轴的固定连接有辊轮204和转动轮205,辊轮204和转动轮205之间设有转动套206,转动套206通过轴承套设在牵引转动轴203上,使转动套206可以相对牵引转动轴203自由转动。下牵引轮202与上牵引轮201结构相同且上下对称设置。背板7上开有水平条形的第一滑动孔701,并以第一滑动孔701的延长线为对称轴开有两个垂直的第二滑动孔702,转动套206的直径与第二滑动孔702的宽度相对应,转动套206从第二滑动孔702中穿过,使辊轮204位于背板7前侧,转动轮205位于背板7后侧。

背板7后侧还固定连接有伺服电缸704,伺服电缸704的伸缩端沿水平方向伸出且端部固定连接有垂直于背板7的滑动杆703,滑动杆703从第一滑动孔701中穿过背板7,滑动杆703可以再水平的第一滑动孔701中左右滑动,滑动杆703上铰接有两个上下对称的连接杆705,两个连接杆705远离滑动杆的一端分别与上牵引轮201和下牵引轮202的牵引转动轴203位于背板7后侧的一端铰接。当伺服电缸704带动滑动杆703在第一滑动孔701中左右移动时,带动铰接在滑动杆703上的两个连接杆705移动,两个连接杆705分别带动与之铰接的两个牵引转动轴203沿着第二滑动孔702上下移动,改变上牵引轮201和下牵引轮202之间的距离,以用于不同尺寸的钢筋的传送。

由于两个垂直的第二滑动孔702是以第一滑动孔701的延长线为对称轴开设,且两个连接杆705也是对称设置的,滑动杆703带动上牵引轮201和下牵引轮202移动时,上牵引轮201和下牵引轮202的移动是对称的。

底座1的下部设有传动电机6,传动电机6的输出端与连接有减速器8,减速器8的输出端通过皮带9与下牵引轮202上的转动轮205传动连接,实现传动电机6带动下牵引轮202转动。底座1左侧板上固定连接有张紧臂10,张紧臂10上转动连接有张紧轮1001,张紧轮1001位于转动轮205下方靠左位置,张紧轮1001将皮带9向右侧挤压,使皮带9能带动张紧轮1001转动。张紧轮1001能使皮带9保持适当的张紧力,且可以补偿因为调大上牵引轮201与下牵引轮202之间间距而出现的伸长量。

调直机构3固定在工作台12上,调直机构3包括框体304,框体304中上下对称的设置有可相对框体304上下移动的上平行支板架302和下平行支板架303,上平行支板架302的下方设有上调直轮305,下平行支板架303的上方设有下调直轮306。在钢筋经过上调直轮305与下调直轮306之间进行调直。

上平行支板架302与框体304的上壁之间等距的设有多个第一弹簧301,第一弹簧301一端固定连接在框体304的内侧,另一端固定连接在上平行支板架302与的上壁,下平行支板架303与框体304的下壁间设有与第一弹簧301对称的第二弹簧307。当更换不同直径的钢筋进行调直时,上下两组对称的第一弹簧301和第二弹簧307可自动伸缩改变上平行支板架302下平行支板架303之间的间距,此时上调直轮305与下调直轮306之间的间距也跟随改变,使该调直机构能对不同尺寸的钢筋进行调直。由于上下两组弹簧对称设置,上调直轮305与下调直轮306之间总是对称的移动。

当钢筋尺寸改变时,上牵引轮201和下牵引轮202之间的位置改变是对称的,上调直轮305与下调直轮306之间位置改变也是对称的,保证了任何不同直径的钢筋固定在该钢筋调直切断装置上时轴心都在同一个高度,避免了更换钢筋后,调直出现偏差。

辊轮204中间与钢筋接触部分为凹陷的圆弧形,可以避免在牵引传送过程中钢筋被刮伤。

辊轮204两端设有略向外延伸的挡板207,可以避免钢筋在牵引传送过程中水平方向偏移至牵引轮外。

底座1下部设有控制器11,传动电机6与伺服电缸704均与控制器11电连接。

工作原理:使用时,首先将钢筋通过导向口4送入调直切断装置,钢筋先经过上牵引轮201和下牵引轮202的间隙,钢筋被上牵引轮201和下牵引轮202压紧,传动电机6带动下牵引轮202上的转动轮205转动,使下牵引轮202转动,将钢筋向将钢筋传送至调直机构3,钢筋从调直机构3的上调直轮305和下调直轮306之间穿过进行调直,最后被送至切断机构5。


技术特征:

1.一种钢筋加工用调直切断装置,包括底座(1)和背板(7),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上方设有工作台(12),所述背板(7)固定连接在底座(1)上,工作台(12)上依次设有导向口(4)、调直机构(3)、切断机构(5),导向口(4)与调直机构(3)之间还设有牵引轮(2),牵引轮(2)包括上牵引轮(201)和下牵引轮(202),上牵引轮(201)和下牵引轮(202)之间设有供钢筋穿过的间隙,所述上牵引轮(201)包括牵引转动轴(203),所述牵引转动轴(203)上两端同轴的固定连接有辊轮(204)和转动轮(205),所述辊轮(204)和转动轮(205)之间设有转动套(206),转动套(206)通过轴承套设在牵引转动轴(203)上,所述下牵引轮(202)与上牵引轮(201)结构相同且上下对称设置,所述背板(7)上开有水平的第一滑动孔(701),并以第一滑动孔(701)的延长线为对称轴开有两个垂直的第二滑动孔(702),所述转动套(206)的直径与第二滑动孔(702)的宽度相对应,转动套(206)从第二滑动孔(702)中穿过,且辊轮(204)位于背板(7)前侧,转动轮(205)位于背板(7)后侧,背板(7)后侧还固定连接有伺服电缸(704),伺服电缸(704)的伸缩端沿水平方向伸出且端部固定连接有垂直于背板(7)的滑动杆(703),滑动杆(703)从第一滑动孔(701)中穿过背板(7),滑动杆(703)上铰接有两个对称的连接杆(705),两个连接杆(705)远离滑动杆703的一端分别与上牵引轮(201)和下牵引轮(202)的牵引转动轴(203)铰接,所述底座(1)的下部设有传动电机(6),传动电机(6)的输出端连接有减速器(8),所述减速器(8)的输出端通过皮带(9)与下牵引轮(202)上的转动轮(205)传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筋加工用调直切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直机构(3)固定在工作台(12)上,调直机构(3)包括框体(304),所述框体(304)中上下对称的设置有可相对框体(304)上下移动的上平行支板架(302)和下平行支板架(303),所述上平行支板架(302)的下方设有上调直轮(305),所述下平行支板架(303)的上方设有下调直轮(306),上平行支板架(302)与框体(304)的上壁之间等距的设有多个第一弹簧(301),所述第一弹簧(301)一端固定连接在框体(304)的内侧,另一端固定连接在上平行支板架(302)的上壁,下平行支板架(303)与框体(304)的下壁间与第一弹簧(301)对称的设有第二弹簧(307)。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筋加工用调直切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左侧板上固定连接有张紧臂(10),所述张紧臂(10)上转动连接有张紧轮(1001),张紧轮(1001)位于转动轮(205)下方靠左位置,且张紧轮(1001)与皮带(9)传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筋加工用调直切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辊轮(204)中间与钢筋接触部分为凹陷的圆弧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钢筋加工用调直切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辊轮(204)两端设有略向外延伸的挡板(207)。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筋加工用调直切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下部还设有控制器(11),所述传动电机(6)与伺服电缸(704)均与控制器(11)电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预应力混凝土电杆制造领域,公开了一种钢筋加工用调直切断装置,包括底座,底座上方为工作台,底座上固定连接有背板,工作台上依次设有导向口、调直机构,导向口与调直机构之间还设有牵引轮,牵引轮包括对称设置且结构相同的上牵引轮和下牵引轮,上牵引轮和下牵引轮之间的间距可调节,底座的下部设有传动电机,传动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有减速器,所述减速器的输出端通过皮带带动下牵引轮转动。调直机构包括框体和可相对框体上下移动的两个平行支板架,两平行支板架之间设有调直轮,平行支板架与框体之间对称的设有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调直机构后还设有切断机构。

技术研发人员:廖春波;王东民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湖北兴葆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7.08
技术公布日:2021.04.0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xbbs.6miu.com/read-102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