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上下料自动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3-01-13  104


本实用新型属于冲压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上下料自动化装置。



背景技术:

二次元或三次元(以下以“二次元”统称)冲压机械手是一种常见的加工设备,常用于各类零部件包括电机外壳的加工成型。二次元的被加工料为有一定形状的平面片,成品为具有立体形状的产品。平面片一般来自金属卷料,由卷料冲压产出具有一定形状的平面片,这道工序行业内成为落料。二次元机械手一般安装的吨位较大冲床上,目前有一部分落料工序布置在二次元机械手的同一台大冲床上。但还有一部分,为了节省原材料,落料工序一次可以产出两张或以上的平片材料,这时由于节拍的不匹配就无法布置在二次元机械手的同一台大冲床上了,针对这种情况,目前的解决方案是人工将前道落料完成的毛料片搬运到二次元的上料装置中。该加工生产线实际具有不少问题,例如通过人工转移毛料片从前道落料装置至二次元的上料装置中,在效率上较低,且有可能造成身体伤害,又如现有的毛料片冲压模具为了节省空间会做成对称结构,因此压制出来的毛料片都是方向相反的,需要在送入二次元的上料装置中之前将所有毛料片的方向调整成统一方向,这个过程同样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从而提供一种上下料自动化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上下料自动化装置,包括底座,其特征在于:底座上设有下工作台、位于下工作台旁的上工作台、设置在上工作台上的进料台,进料台上设置有进料机构,进料机构包括固定在进料台上的进料轨道、设置在进料轨道上且可沿着进料轨道活动的进料滑座、若干组设置在进料滑座上的真空吸盘;上工作台上设置有第一下料机构,第一下料机构包括固定在上工作台上的第一轨道、设置在第一轨道上且可沿着第一轨道活动的第一滑座、设置在第一轨道滑座上且位于真空吸盘下方的第一料盘,第一料盘两侧设置有可相对第一料盘张合的第一夹具;下工作台上设置有第二下料机构,第二下料机构包括固定在下工作台上且平行与第一轨道的第二轨道、设置在第二轨道上且可沿着第二轨道活动的第二滑座、设置在第二轨道滑座上的升降气缸、固定在升降气缸上的旋转气缸、设置在旋转气缸上且位于真空吸盘下方的第二料盘,第二料盘两侧设置有可相对第二料盘张合的第二夹具。

进一步的,第一滑座上固定有相对垂直于第一轨道的第三轨道,第一料盘设置在第三轨道上且可沿着第三轨道活动。

进一步的,第二滑座上固定有相对垂直于第二轨道的第四轨道,第二料盘设置在第四轨道上且可沿着第四轨道活动。

进一步的,进料滑座上垂直固定有支撑板,支撑板外侧固定有线轨,线轨上活动连接有固定座,固定座上设置有装配体,真空吸盘固定在装配体下部。

进一步的,所述的真空吸盘为两组。

进一步的,还包括设置在底座一侧的转移装置,转移装置上设有一可升降的吸盘装置。

本实用新型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结构设计合理,使整体设备的占地面积更小,节省了人工成本,避免了可能出现的操作风险,提高了毛料转移的效率,适用于各类零部件的流水线加工。

附图说明

图1为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中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中进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中支撑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中第一下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中第二下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实施例中转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实施例的工作状态示意图。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

如图1-图4所示,本实施例包括设置在双张三角料平片落料装置(下述即前道落料装置8)以及二次元冲压机械手9之间的底座1,二次元冲压机械手9靠近底座1一端固定有一转移装置91,转移装置91用作将毛料片送入二次元冲压机械手9内,本实施例中,转移装置91内设有一可升降的吸盘装置。底座1上设有一体成型的下工作台11、位于下工作台11旁的上工作台12,上工作台12上还固定有进料台13,进料台13上设置有进料机构2。进料机构2包括进料轨道21和进料滑座22,进料轨道21固定在进料台13上,进料滑座22设置在进料轨道21上,进料台13上设置有与进料滑座22连接的进料驱动,通过所设的进料驱动能够驱动进料滑座22沿着进料轨道21移动。进料滑座22上垂直固定有支撑板23,支撑板23外侧面固定有垂直与进料台13上表面的线轨24,线轨24上设置有固定座25,进料台13上设置有与固定座25连接的固定座驱动,固定座25上设置有装配体26,装配体26下部设置有若干组真空吸盘27,每一组真空吸盘27与一毛料对应,即一组真空吸盘27能够吸住一毛料,具体的,固定座25在固定座驱动的驱动下能够在垂直方向上移动,从而带动装配体26和真空吸盘27来匹配前道落料装置8的高度,再由进料滑座22向着前道落料装置8方向移动使真空吸盘27位于前道落料装置8上的毛料片上方,以吸起毛料片。本实施例中,所设的真空吸盘27有两组,以配合前道落料装置8的毛料输出量,在实际使用时可根据需要进行真空吸盘27数量上的调整。

如图5所示,上工作台12上设置有第一下料机构3,第一下料机构3包括第一轨道31、第一滑座32、第一料盘33,第一轨道31固定在上工作台12上,第一滑座32设置在第一轨道31上且位于真空吸盘27的下方,第一料盘33设置在第一轨道31上,上工作台12上还设置有与第一滑座32连接的第一滑座驱动,在第一滑座驱动的驱动下能够使第一滑座32沿着第一轨道31移动。第一料盘33两侧设置有在驱动下可相对第一料盘33进行张合的第一夹具34,具体的,当第一滑座32在驱动下移动至一组吸附有毛料片的真空吸盘27下方,此时第一夹具34处于张开状态,固定座25在驱动下向下移动从而靠近第一料盘33,该组真空吸盘27停止工作,毛料片掉落在第一料盘33上,第一夹具34夹合使毛料片形成相对固定,然后第一滑座32在驱动下移动至二次元冲压机械手9一端,第一夹具34张开,通过预设的转移装置91将毛料片取走,完成一次取料送料的过程,上述所设的转移装置91在实际使用中不仅限于所设的吸盘装置。本实施例中,第一滑座32上还固定有相对垂直于第一轨道31的第三轨道35,第一料盘33设置在第三轨道35上,第一料盘33在驱动下可沿着第三轨道35移动,从而进行位置上的调整,以配合真空吸盘27或者转移装置91的位置需求,以增加该装置的适应性,扩展其适用范围。

如图6所示,下工作台11上设置有第二下料机构4,第二下料机构4包括第二轨道41、第二滑座42、升降气缸43、旋转气缸44以及第二料盘45,第二轨道41固定在下工作台11上,第二滑座42设置在第二轨道41上,下工作台11上还设置有与第二滑座42连接的第二滑座驱动,在第二滑座驱动的驱动下能够使第二滑座42沿着第二轨道41移动。升降气缸43设置在第二滑座42上,旋转气缸44固定在升降气缸43顶端,第二料盘45设置在旋转气缸44上且位于真空吸盘27和第一料盘33的下方,具体的,升降气缸43能够带着旋转气缸44在垂直方向上移动,使第二料盘45改变其与真空吸盘27或者转移装置91的距离,以方便取得毛料片或是转移毛料片,旋转气缸44能够带动第二料盘45进行180度旋转,从而改变位于第二料盘45上的毛料片的方向。第二料盘45两侧设置有在驱动下可相对第二料盘45进行张合的第二夹具46,具体的,当第二滑座42在驱动下移动至一组吸附有方向相反的毛料片的真空吸盘27下方,此时第二夹具46处于张开状态,第二料盘45在升降气缸43的带动下向上移动,固定座25在驱动下向下移动,使毛料片和第一料盘33处于较近的位置,该组真空吸盘27停止工作,毛料片掉落在第二料盘45上,第二夹具46夹合使毛料片形成相对固定,然后第二滑座42在驱动下移动至二次元冲压机械手9一端,该过程中旋转气缸44带动第二料盘45进行180度旋转以调整毛料片的朝向,第二夹具46张开,通过预设的转移装置91将毛料片取走,完成一次取料送料的过程。本实施例中,第二滑座42上还固定有相对垂直于第二轨道41的第四轨道47,第二料盘45设置在第四轨道47上,第二料盘45在驱动下可沿着第四轨道47移动,从而进行位置上的调整,以配合真空吸盘27或者转移装置91的位置需求,以增加该装置的适应性,扩展其适用范围。

如图7-图8所示,本实施例的工作流程包括:当一组毛料片(两方向相反的毛料片)完成冲压后,固定座25在驱动下向上移动,匹配前道落料装置8的高度,由进料滑座22向着前道落料装置8方向移动使真空吸盘27位于前道落料装置8上的毛料片上方,通过真空吸盘27吸起两毛料片,接着进料滑座22向着二次元冲压机械手9方向移动直至真空吸盘27停留在预设转移位置,固定座25向下移动;第一滑座32在驱动下移动至吸附有方向正确的毛料片的真空吸盘27下方,此时第一夹具34处于张开状态,该组真空吸盘27停止工作,毛料片掉落在第一料盘33上,第一夹具34夹合使毛料片固定,第一滑座32在驱动下移动至二次元冲压机械手9一端,与此同时第二滑座42移动至吸附有反向毛料片的真空吸盘27下方,此时第二夹具46处于张开状态,第二料盘45在升降气缸43的带动下向上移动,该组真空吸盘27停止工作,毛料片掉落在第二料盘45上,第二夹具46夹合使毛料片形成相对固定,第二料盘45在升降气缸43的带动下向下移动;预设的转移装置91将位于第一料盘33上的毛料片取走后,第一滑座32在驱动下向着真空料盘方向移动,此时第二滑座42向着二次元冲压机械手9一端移动,该过程中旋转气缸44带动第二料盘45进行180度旋转以调整毛料片的朝向,然后第二夹具46张开通过转移装置91将位于第二料盘45上的毛料片取走。当固定座25上真空吸盘27吸附的毛料片被取走后,固定座25向上移动,再由进料滑座22向着前道落料装置8方向移动进行下一次取料,第一料盘33从二次元冲压机械手9一端移动至预设转移位置的时间等于固定座25完成一次取料的时间,如此循环实现上下料自动化。

上述实施例的工作流程中,第一料盘33和第二料盘45的取料高度位于同一水平面,第二料盘45的旋转角度不固定,可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上述实施例的工作流程为该实施例的一种加工工序,实际使用时不仅限于该加工工序,如第一料盘33和第二料盘45也可同时移动至真空吸盘27下方进行取料,当进行毛料片转移时,则需要有序依次完成。

本实用新型所记述上下料自动化装置通过自动化上下料过程来取代现有的人工转移,能够压缩两冲压设备的放置距离,使整体设备的占地面积更小,同时节省了人工转移的成本,避免了可能出现的操作风险,提高了毛料转移的效率,适用于各类零部件的流水线加工。

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以上内容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本实用新型说明书的内容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上下料自动化装置,包括底座,其特征在于:底座上设有下工作台、位于下工作台旁的上工作台、设置在上工作台上的进料台,进料台上设置有进料机构,进料机构包括固定在进料台上的进料轨道、设置在进料轨道上且可沿着进料轨道活动的进料滑座、若干组设置在进料滑座上的真空吸盘;

上工作台上设置有第一下料机构,第一下料机构包括固定在上工作台上的第一轨道、设置在第一轨道上且可沿着第一轨道活动的第一滑座、设置在第一轨道滑座上且位于真空吸盘下方的第一料盘,第一料盘两侧设置有可相对第一料盘张合的第一夹具;

下工作台上设置有第二下料机构,第二下料机构包括固定在下工作台上且平行与第一轨道的第二轨道、设置在第二轨道上且可沿着第二轨道活动的第二滑座、设置在第二轨道滑座上的升降气缸、固定在升降气缸上的旋转气缸、设置在旋转气缸上且位于真空吸盘下方的第二料盘,第二料盘两侧设置有可相对第二料盘张合的第二夹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上下料自动化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滑座上固定有相对垂直于第一轨道的第三轨道,第一料盘设置在第三轨道上且可沿着第三轨道活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上下料自动化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二滑座上固定有相对垂直于第二轨道的第四轨道,第二料盘设置在第四轨道上且可沿着第四轨道活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上下料自动化装置,其特征在于:进料滑座上垂直固定有支撑板,支撑板外侧固定有线轨,线轨上活动连接有固定座,固定座上设置有装配体,真空吸盘固定在装配体下部。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意一所述上下料自动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真空吸盘为两组。

6.根据权利要求1-4任意一所述上下料自动化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底座一侧的转移装置,转移装置上设有一可升降的吸盘装置。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属于冲压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上下料自动化装置,包括底座,底座上设置有进料机构、第一下料机构和第二下料机构,进料机构包括进料轨道、进料滑座、真空吸盘,第一下料机构包括第一轨道、第一滑座、第一料盘,第一料盘两侧设置有可相对第一料盘张合的第一夹具,第二下料机构包括第二轨道、第二滑座、升降气缸、旋转气缸、第二料盘,第二料盘两侧设置有可相对第二料盘张合的第二夹具。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能够压缩两冲压设备的放置距离,使整体设备的占地面积更小,同时节省了人工转移的成本,规避了可能出现的操作风险,提高了毛料转移的效率,适用于各类零部件的流水线加工。

技术研发人员:蒋东;史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桐乡市华杰工业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蒋东
技术研发日:2020.06.02
技术公布日:2021.04.0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xbbs.6miu.com/read-104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