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交通设施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发光道钉及其安装结构、智慧斑马线。
背景技术:
目前,常见的保障路面行人过街的设施主要是过街斑马线和交通信号灯,过街斑马线用以警示驾驶员注意行人,谨慎驾驶,来保障行人通行,但过街斑马线存在易磨损,夜间可视度低等缺点,通常难以起到警示驾驶员保障行人通行的作用;交通信号灯可有效提醒驾驶员遵守信号通行规则,分配合理的相位给过街行人通行,从而保障行人安全,但是交通信号灯对于过往交通流的延误难以优化,通常会给驾驶员的通行造成较大的固定延误,尤其是路段较长,路段行人过街点较多的道路,极易造成交通拥堵和能源浪费的状况。
行人属于交通环境中的弱势群体,在车水马龙的街头,行人过街与机动车通行的冲突往往会造成重大交通安全事故。如何采用经济有效的交通设施来保障行人过街的安全,同时又能确保车辆的通行效率,已成为交通管理者亟需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发光道钉及其安装结构、智慧斑马线,以解决现有人行横道的警示及突显力度不够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发光道钉,包括发光组件和预埋件,其中:
所述发光组件包括盒状结构的底壳、罩盖在所述底壳上的透光扩散板、压紧在所述透光扩散板上并与所述底壳锁紧连接的压圈,所述底壳和所述透光扩散板围合形成一密闭且防水的容纳腔,所述底壳的底部设有连通至所述容纳腔的第一过孔,所述容纳腔内设有灯盘,所述灯盘发出光线透过所述透光扩散板并经所述压圈的内环孔投射至外部;
所述预埋件包括筒体和连接在所述筒体底部的底盒,所述筒体具有顶面开口的筒腔,所述发光组件以发光方向朝上的结构固定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筒腔内,所述底盒的底部设有连通至所述底盒内的第二过线孔,所述灯盘连接有引线,所述引线依次穿过所述第一过孔和第二过孔延伸至所述底盒内,所述底盒的前后侧面分别设有进/出线孔,外部的控制电缆通过所述进/出线孔引入至所述底盒内并与所述引线电性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压圈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一螺丝,所述底壳的下方设有与所述第一螺丝配合的螺母,所述第一螺丝向下穿过所述底壳后与所述螺母锁付,从而使所述压圈压紧所述透光扩散板并与所述底壳锁紧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压圈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二螺丝,所述底盒的盒底设有与所述第二螺丝配合的螺孔,所述第二螺丝向下穿过所述底壳后拧入所述螺孔,从而使所述发光组件与所述预埋件锁紧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预埋件还包括至少一个加强筋,所述加强筋竖向贴附连接在所述底盒的侧壁上,所述加强筋的下端朝向垂直于所述底盒侧壁的方向弯折,以使所述加强筋呈l形结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加强筋的数量为4个,且其中2个加强筋设置在底盒的左侧壁,另外两个加强筋设置在底盒的右侧壁。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过孔和所述进/出线孔均设有防水接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灯盘上排列有若干led灯,所述灯盘的发光颜色为红色、绿色、白色或黄色。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案,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上述任一项所述发光道钉的安装结构,包括设置在道路上的回填混凝土,所述预埋件嵌接固定在所述回填混凝土中,所述发光组件的顶面与所述回填混凝土的表面平齐,所述回填混凝土还埋设有布线管道,所述布线管道与所述进/出线孔对接相连。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案,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智慧斑马线,包括由若干条斑马线组成的人行横道,在每条斑马线的两端采用上述任一项所述发光道钉的安装结构分别安装有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发光道钉,且分布人行横道的两侧的所有发光道钉排列成两排,每排发光道钉中的相邻发光道钉通过布线管道连接,所有发光道钉中的灯盘均通过布线管道中的控制电缆连接至人行横道旁的控制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控制器为两套,两套所述控制器分别设置在人行横道的两端,所有发光道钉呈排或呈列划分为两组,且每组发光道钉各对应一套控制器。
本实用新型的发光道钉及其安装结构、智慧斑马线,其中发光道钉通过包括发光组件和预埋件,发光组件包括盒状结构的底壳、罩盖在所述底壳上的透光扩散板、压紧在所述透光扩散板上并与所述底壳锁紧连接的压圈,所述底壳和所述透光扩散板围合形成一密闭且防水的容纳腔,所述底壳的底部设有连通至所述容纳腔的第一过孔,所述容纳腔内设有灯盘,所述灯盘发出光线透过所述透光扩散板并经所述压圈的内环孔投射至外部;所述预埋件包括筒体和连接在所述筒体底部的底盒,所述筒体具有顶面开口的筒腔,所述发光组件以发光方向朝上的结构固定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筒腔内,所述底盒的底部设有连通至所述底盒内的第二过线孔,所述灯盘连接有引线,所述引线依次穿过所述第一过孔和第二过孔延伸至所述底盒内,所述底盒的前后侧面分别设有进/出线孔,外部的控制电缆通过所述进/出线孔引入至所述底盒内并与所述引线电性连接,使得其不仅结构紧凑,性能稳定,安装简单,且便于维护和保养,而且安装在智慧斑马线,可实现与交通信号灯进行联动,以突出人行横道的通行状态,警示过往车辆需礼让行人,从而保障了过街行人的通行安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发光道钉提供的一实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发光道钉的分解示意图;
图3为发光道钉的安装结构提供的一实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智慧斑马线提供的一实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发光组件,11、第一螺丝,12、第二螺丝,13、压圈,14、透光扩散板,15、灯盘,16、底壳,2、预埋件,21、筒体,22、底盒,23、加强筋,24、进/出线孔,3、布线管道,4、回填混凝土;
100、斑马线,200、发光道钉,300、控制器,400、控制电缆。
本实用新型目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较佳实施例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用语,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发光道钉200,包括发光组件1和预埋件2,预埋件2用于埋入底面中,发光组件1可拆卸的安装在预埋件2中,其中:
所述发光组件1包括盒状结构的底壳16、罩盖在所述底壳16上的透光扩散板14、压紧在所述透光扩散板14上并与所述底壳16锁紧连接的压圈13,所述底壳16和所述透光扩散板14围合形成一密闭且防水的容纳腔,所述底壳16的底部设有连通至所述容纳腔的第一过孔,所述容纳腔内设有灯盘15,所述灯盘15发出光线透过所述透光扩散板14并经所述压圈13的内环孔投射至外部;
所述预埋件2包括筒体21和连接在所述筒体21底部的底盒22,所述筒体21具有顶面开口的筒腔,所述发光组件1以发光方向朝上的结构固定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筒腔内,所述底盒22的底部设有连通至所述底盒22内的第二过线孔,所述灯盘15连接有引线,所述引线依次穿过所述第一过孔和第二过孔延伸至所述底盒22内,所述底盒22的前后侧面分别设有进/出线孔24,外部的控制电缆400通过所述进/出线孔24引入至所述底盒22内并与所述引线电性连接。
具体实施中,所述压圈13上沿同一径向设有两个第一螺丝11,所述底壳16的下方设有与所述第一螺丝11配合的螺母,所述第一螺丝11向下穿过所述底壳16后与所述螺母锁付,从而使所述压圈13压紧所述透光扩散板14并与所述底壳16锁紧连接。
具体实施中,所述压圈13上沿同一径向设有两个第二螺丝12,所述底盒22的盒底设有与所述第二螺丝12配合的螺孔,所述第二螺丝12向下穿过所述底壳16后拧入所述螺孔,从而使所述发光组件1与所述预埋件2锁紧连接。
两个第一螺丝11和两个第二螺丝12呈十字交叉均匀布设在压圈13上,以使压圈13在锁紧连接时受力平稳,能更好的压紧在透光扩散板14上,其中,第二螺丝12比第一螺丝11长,使得第二螺丝12可向下延伸并拧入底盒22的螺孔内。
具体实施中,所述加强筋23的数量为4个,且其中2个加强筋23设置在底盒22的左侧壁,另外两个加强筋23设置在底盒22的右侧壁,所述加强筋23竖向贴附连接在所述底盒22的侧壁上,所述加强筋23的下端朝向垂直于所述底盒22侧壁的方向弯折,以使所述加强筋23呈l形结构,预埋件2用于埋入底面中,加强筋23可与填埋材质结合,从而加强预埋件2埋入底面的安装强度。
具体实施中,所述第一过孔和所述进/出线孔24均设有防水接头,第一过孔上的防水接头可使引线穿过第一过孔,同时对第一过孔进行防水密封,所述进/出线孔24的防水接头功能相同,从而使得发光道钉200内不会进水而导致电路短路。
优选地,所述灯盘15上排列有若干led灯,所述灯盘15的发光颜色为红色、绿色、白色或黄色,灯盘15在接收到相应信号后可发射对应颜色的灯光,从而发射与交通信号灯同步的灯光。
如图3所示的发光道钉的安装结构,包括设置在道路上的回填混凝土4,所述预埋件2嵌接固定在所述回填混凝土4中,所述发光组件1的顶面与所述回填混凝土4的表面平齐,所述回填混凝土4还埋设有布线管道3,所述布线管道3与所述进/出线孔24对接相连。在此需说明的是,所述发光道钉为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发光道钉。
如图4所示的智慧斑马线,包括由若干条斑马线100组成的人行横道,所述人行横道采用上述安装结构在每条斑马线100的两端分别安装有发光道钉200,且分布人行横道的两侧的所有发光道钉200排列成两排,每排发光道钉200中的相邻发光道钉200通过布线管道3连接,所有发光道钉200中的灯盘15均通过布线管道3中的控制电缆400连接至人行横道旁的控制器300。
具体地,所述控制器300为两套,两套所述控制器300分别设置在人行横道的两端,所有发光道钉200呈排或呈列划分为两组,且每组发光道钉200各对应一套控制器300,即一套控制器300控制其中一半的发光道钉200,如果所有发光道钉200由一路控制器300供电,可会因降压问题导致发光道钉200的亮暗不一,采用两套控制器300可有效解决该问题。
在行人过街频繁的路段,由于恶劣天气,光照不足,斑马线100损坏以及驾驶员开车不专注等原因,人行横道很容易导致安全事故。为了有效遏制这种状况的发生,提醒驾驶员,提高安全文明礼让意识,打造文明的交通环境,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智慧斑马线,可实现与交通信号灯进行联动,以突出人行横道的通行状态,警示过往车辆需礼让行人,从而保障了过街行人的通行安全。
虽然以上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熟练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些仅是举例说明,可以对本实施方式做出多种变更或修改,而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仅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
1.一种发光道钉,其特征在于,包括发光组件和预埋件,其中:
所述发光组件包括盒状结构的底壳、罩盖在所述底壳上的透光扩散板、压紧在所述透光扩散板上并与所述底壳锁紧连接的压圈,所述底壳和所述透光扩散板围合形成一密闭且防水的容纳腔,所述底壳的底部设有连通至所述容纳腔的第一过孔,所述容纳腔内设有灯盘,所述灯盘发出光线透过所述透光扩散板并经所述压圈的内环孔投射至外部;
所述预埋件包括筒体和连接在所述筒体底部的底盒,所述筒体具有顶面开口的筒腔,所述发光组件以发光方向朝上的结构固定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筒腔内,所述底盒的底部设有连通至所述底盒内的第二过线孔,所述灯盘连接有引线,所述引线依次穿过所述第一过孔和第二过孔延伸至所述底盒内,所述底盒的前后侧面分别设有进/出线孔,外部的控制电缆通过所述进/出线孔引入至所述底盒内并与所述引线电性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道钉,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圈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一螺丝,所述底壳的下方设有与所述第一螺丝配合的螺母,所述第一螺丝向下穿过所述底壳后与所述螺母锁付,从而使所述压圈压紧所述透光扩散板并与所述底壳锁紧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道钉,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圈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二螺丝,所述底盒的盒底设有与所述第二螺丝配合的螺孔,所述第二螺丝向下穿过所述底壳后拧入所述螺孔,从而使所述发光组件与所述预埋件锁紧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道钉,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埋件还包括至少一个加强筋,所述加强筋竖向贴附连接在所述底盒的侧壁上,所述加强筋的下端朝向垂直于所述底盒侧壁的方向弯折,以使所述加强筋呈l形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光道钉,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筋的数量为4个,且其中2个加强筋设置在底盒的左侧壁,另外两个加强筋设置在底盒的右侧壁。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道钉,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过孔和所述进/出线孔均设有防水接头。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发光道钉,其特征在于,所述灯盘上排列有若干led灯,所述灯盘的发光颜色为红色、绿色、白色或黄色。
8.一种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发光道钉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道路上的回填混凝土,所述预埋件嵌接固定在所述回填混凝土中,所述发光组件的顶面与所述回填混凝土的表面平齐,所述回填混凝土还埋设有布线管道,所述布线管道与所述进/出线孔对接相连。
9.一种智慧斑马线,其特征在于,包括由若干条斑马线组成的人行横道,在每条斑马线的两端采用权利要求8所述发光道钉的安装结构分别安装有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发光道钉,且分布人行横道的两侧的所有发光道钉排列成两排,每排发光道钉中的相邻发光道钉通过布线管道连接,所有发光道钉中的灯盘均通过布线管道中的控制电缆连接至人行横道旁的控制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智慧斑马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为两套,两套所述控制器分别设置在人行横道的两端,所有发光道钉呈排或呈列划分为两组,且每组发光道钉各对应一套控制器。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