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载娱乐显示屏旋转供电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3-01-14  85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载显示屏角度可调节的供电装置,具体涉及一种车载娱乐显示屏旋转供电结构,属于车载显示屏结构部件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车载娱乐导航显示屏的功能日益增加,但观看的便利性不高,不能满足主副驾驶位的多方位多视角的观看需求,目前车载娱乐显示屏大多为固定式,无法调整可视角度。现有可旋转调节屏幕的设计受电源线束的限制,无法进行无极旋转调整,需要设定固定角度限位,影响用户观看体验。本发明结构针对此问题设计出多角度多方位无极旋转调节车载显示屏的供电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正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车载娱乐显示屏万向旋转供电结构,通过该供电结构,显示屏实现无极旋转。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车载娱乐显示屏旋转供电结构,所述旋转供电结构依次包括电源输出底座组件、屏幕锁紧螺母、后壳体组件、pcb电路板、钣金支架、lcd显示模组以及前触摸显示面板,所述前触摸显示面板与lcd显示模组贴合,作为显示屏组件再与钣金支架采用结构胶贴合固定后组成贴合显示屏模组,pcb电路板采用螺钉固定在钣金支架背部,采用柔性线束将后壳体上负极电源接收环和正极电源接收弹片与pcb电路板相连接,贴合显示模组通过后壳体内部的卡扣与钣金支架上预留的开孔装配形成完整结构。由此完成显示功能部件与后壳体组件3固定,将驱动电路板安装在钣金支架背面占用内部最小的空间,将整个总成的空间利用最大化,也减小体积。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电源输出底座组件包括安装底座、负极电源输出杆、负极电源输出杆球体、绝缘隔离件卡扣、绝缘隔离件以及正极电源输出球头,所述负极电源输出杆的一端固定在安装底座上,另一端设置有负极电源输出杆球体,所述绝缘隔离件设置在绝缘隔离件卡扣与正极电源输出球头之间。三者叠加装配后形成完整的球体,即承担总成结构的支撑功能,又能实现正、负极电源导通同时满足万向旋转所具备的球体特征。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后壳组件包括后壳体、壳体内部卡扣、正极电源接收弹片、正极电源接收弹片球面触点、后壳体内凹球面、负极电源接收环以及负极电源接收环内凹球面,负极电源接收环呈环形设计,内轮廓呈部分内凹球面并且与后壳体镶嵌注塑一体成型,后壳体背部与负极电源接收环内侧内凹球面拼接形成内凹球面,正极电源接收弹片接触部位设计呈半球状突出,铆接在后壳体上,与安装底座组件对接装配利用锁紧螺母与后壳体背部突出圆台周圈外螺纹锁紧固定,弹片球面突出部位与安装底座组件中的正极电源输出球头形成点接触,后壳体中负极电源接收环内凹球面与安装底座组件中负极电源输出柱球面相接触,形成正、负极导通,并且形成万向可角度调节连接结构。电源负极通路中,输出球头球体表面与负极接收环内凹球体相匹配相接触,既能导通电流,又能相对转动。正极电源接收弹片的球面触点,与正极电源输出球头接触,同样满足能够相对运动,又能接触导通电流,同时将电源输出底座组件中的电源输出关键部位完全包覆在总成内部,形成安全保护,避免工作中可能出现的外在因素影响电源正常工作。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负极电源输出杆一端呈部分球体状,沿口内侧预留卡扣卡合槽,绝缘隔离件外轮廓呈部分球体状,下端布置卡扣,正极电源输出球头与绝缘隔离件组合呈球体状并且与之镶嵌注塑一体成型,将绝缘隔离件卡扣与负极电源输出柱卡扣槽卡合后,三者叠加形成完整球体,即能够简化三者间相互连接固定的结构,又能够形成稳定的支撑特征,并且能够承载总成显示部分,同时对电源正、负极隔离输出。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负极电源输出杆球面部位与绝缘隔离件正极电源输出球头叠加装配后形成完整球面体。将三个特征整合成一个整体,三个零件各自承担部分球体的表面,从而实现体积最小化,实现结构的最优化特征。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负极电源输出杆球状沿口端内侧预留卡扣卡合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正极电源输出球头与绝缘隔离件镶嵌注塑一体成型。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绝缘隔离件下端卡扣与负极电源输出杆内侧卡扣槽卡合,所述负极电源接收环呈环形设计,内圈呈部分内凹球面状,与后壳体镶嵌注塑一体成型,后壳体背部与负极电源接收环内侧内凹球面拼接形成半圆形内凹球面腔体。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正极电源接收弹片接触部位设计呈半球状突出,与后壳体铆接,与正极电源输出球头形成点接触。所述供电线路通过柔性导线将负极电源接收环、正极电源接收弹片与pcb电路板连接,所述后壳体组件通过壳体内侧卡扣与钣金支架腔体四周卡槽装配,所述底座组件与屏幕后壳组件对接后靠底座上固定螺母与后壳体背部突出圆台周圈外螺纹锁紧固定。正极电源输出球头与接收弹片设计成点接触方式,在屏总成万向调节时,触点始终围绕在球体表面范围内移动并且保持接触供电,避免实体线束的设置方式在角度调节时容易造成线束损伤和调节角度时线束所造成的阻力。底座上固定螺母与后壳体背部突出圆台周圈外螺纹锁紧固定方式即能将底座与后壳体之间形成可靠连接并且能够保持一定的锁紧力存在于两种球体表面之间的接触面,既能够实现万向调节又能固定调节所达到的角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正极电源接收弹片接触部位设计呈半球状突出,弹片球面突出部位与安装底座组件中的正极电源输出球头形成点接触,形成正极导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后壳体中负极电源接收环内凹球面与安装底座组件中负极电源输出柱球面相接触,形成负极导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安装底座组件与后壳体组件对接装配利用锁紧螺母与后壳体背部突出圆台周圈外螺纹锁紧固定,后壳体中负极电源接收环内凹球面与安装底座组件中负极电源输出柱球面相接触,形成万向可角度调节连接结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pcb电路板采用螺钉固定在钣金支架背部,采用柔性线束将后壳体上负极电源接收环和正极电源接收弹片与pcb电路板相连接,形成供电。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如下:1)该技术方案通过发明车载娱乐显示屏旋转供电结构,显示屏实现无极旋转,满足用户不同角度的观看需求,提升用户体验。2)该技术方案通过发明车载娱乐显示屏旋转供电结构,优化总成内部空间,减小总成体积,降低整体重量。3)该技术方案通过发明车载娱乐显示屏旋转供电结构,运用球体表面间的灵活接触,替代了实体线束所造成的动态束缚。4)该技术方案通过发明车载娱乐显示屏旋转供电结构,利用锁紧螺母能够固定任意调节所到达的角度。5)该技术方案通过发明车载娱乐显示屏旋转供电结构,能够实现电源供电的稳定输出。6)该技术方案通过发明车载娱乐显示屏旋转供电结构,利用电源输出球头与电源隔离件的镶嵌注塑一体化成型,实现两者间的可靠连接及结构简化。7)该技术方案通过发明车载娱乐显示屏旋转供电结构,后壳体与电源接收环镶嵌注塑一体化成型,简化两者间连接结构,节省了大量空间。8)将电源输出底座组件中的电源输出关键部位完全包覆在总成内部,形成安全保护。9)电源负极通路中,输出球头球体表面与负极接收环内凹球体相匹配相接触,既能导通电流,又能相对转动。10)正极电源接收弹片的球面触点,与正极电源输出球头接触,满足能够相对运动,又能接触导通电流。

附图说明

图1车载娱乐显示屏旋转供电结构部件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电源输出底座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3后壳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4车载娱乐显示屏旋转供电安装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5车载娱乐显示屏旋转供电通路示意图;

图6车载娱乐显示屏贴合模组安装示意图;

图7为车载娱乐导航显示屏万向角度调节示意图。

图中:1.电源输出底座组件;2.屏幕锁紧螺母;3.后壳体组件;4.螺钉;5.pcb电路板;6.钣金支架;7.lcd显示模组;8.前触摸显示面板;9.安装底座;10.负极电源输出杆;11.负极电源输出杆球体;12.绝缘隔离件卡扣;13.绝缘隔离件;14.正极电源输出球头;15.后壳体;16.壳体内部卡扣;17.正极电源接收弹片;18正极电源接收弹片球面触点;19.后壳体内凹球面;20.负极电源接收环;21.负极电源接收环内凹球面;22.贴合显示模组;23.钣金支架开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加深对本案的理解和说明,下面结合实施方式进一步介绍该方案。

实施例1:参见图1-图7,一种车载娱乐显示屏旋转供电结构,所述旋转供电结构依次包括电源输出底座组件1、屏幕锁紧螺母2、后壳体组件3、pcb电路板5、钣金支架6、lcd显示模组7以及前触摸显示面板8,所述前触摸显示面板8与lcd显示模组7贴合,作为显示屏组件再与钣金支架采用结构胶贴合固定后组成贴合显示屏模组,pcb电路板5采用螺钉固定在钣金支架6背部,采用柔性线束将后壳体上负极电源接收环和正极电源接收弹片与pcb电路板相连接,贴合显示模组通过后壳体内部的卡扣与钣金支架上预留的开孔装配形成完整结构。由此完成显示功能部件与后壳体组件3固定,将驱动电路板5安装在钣金支架6背面占用内部最小的空间,将整个总成的空间利用最大化,也减小体积。

所述电源输出底座组件1包括安装底座9、负极电源输出杆10、负极电源输出杆球体11、绝缘隔离件卡扣12、绝缘隔离件13以及正极电源输出球头14,所述负极电源输出杆10的一端固定在安装底座9上,另一端设置有负极电源输出杆球体11,所述绝缘隔离件13设置在绝缘隔离件卡扣12与正极电源输出球头14之间。三者叠加装配后形成完整的球体,即承担总成结构的支撑功能,又能实现正、负极电源导通同时满足万向旋转所具备的球体特征。

所述后壳组件包括后壳体15、壳体内部卡扣16、正极电源接收弹片17、正极电源接收弹片球面触点18、后壳体内凹球面19、负极电源接收环20以及负极电源接收环内凹球面21,负极电源接收环呈环形设计,内轮廓呈部分内凹球面并且与后壳体镶嵌注塑一体成型,后壳体背部与负极电源接收环内侧内凹球面拼接形成内凹球面,正极电源接收弹片17接触部位设计呈半球状突出,铆接在后壳体上,与安装底座组件对接装配利用锁紧螺母与后壳体背部突出圆台周圈外螺纹锁紧固定,弹片球面突出部位与安装底座组件中的正极电源输出球头形成点接触,后壳体中负极电源接收环内凹球面与安装底座组件中负极电源输出柱球面相接触,形成正、负极导通,并且形成万向可角度调节连接结构。电源负极通路中,输出球头球体表面与负极接收环内凹球体相匹配相接触,既能导通电流,又能相对转动。正极电源接收弹片的球面触点,与正极电源输出球头接触,同样满足能够相对运动,又能接触导通电流,同时将电源输出底座组件中的电源输出关键部位完全包覆在总成内部,形成安全保护,避免工作中可能出现的外在因素影响电源正常工作。

所述负极电源输出杆一端呈部分球体状,沿口内侧预留卡扣卡合槽,绝缘隔离件外轮廓呈部分球体状,下端布置卡扣,正极电源输出球头与绝缘隔离件组合呈球体状并且与之镶嵌注塑一体成型,将绝缘隔离件卡扣与负极电源输出柱卡扣槽卡合后,三者叠加形成完整球体,即能够简化三者间相互连接固定的结构,又能够形成稳定的支撑特征,并且能够承载总成显示部分,同时对电源正、负极隔离输出。。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负极电源输出杆球面部位与绝缘隔离件正极电源输出球头叠加装配后形成完整球面体,将三个特征整合成一个整体,减小零件体积,实现结构的最优化特征。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负极电源输出杆球状沿口端内侧预留卡扣卡合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正极电源输出球头与绝缘隔离件镶嵌注塑一体成型。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绝缘隔离件下端卡扣与负极电源输出杆内侧卡扣槽卡合,所述负极电源接收环呈环形设计,内圈呈部分内凹球面状,与后壳体镶嵌注塑一体成型,后壳体背部与负极电源接收环内侧内凹球面拼接形成半圆形内凹球面腔体。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正极电源接收弹片接触部位设计呈半球状突出,与后壳体铆接,与正极电源输出球头形成点接触。所述供电线路通过柔性导线将负极电源接收环、正极电源接收弹片与pcb电路板连接,所述后壳体组件通过壳体内侧卡扣与钣金支架腔体四周卡槽装配,所述底座组件与屏幕后壳组件对接后靠底座上固定螺母与后壳体背部突出圆台周圈外螺纹锁紧固定。正极电源输出球头与接收弹片设计成点接触方式,在屏总成万向调节时,触点始终围绕在球体表面范围内移动并且保持接触供电,避免实体线束的设置方式在角度调节时容易造成线束损伤和调节角度时线束所造成的阻力。底座上固定螺母与后壳体背部突出圆台周圈外螺纹锁紧固定方式即能将底座与后壳体之间形成可靠连接并且能够保持一定的锁紧力存在于两种球体表面之间的接触面,既能够实现万向调节又能固定调节所达到的角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正极电源接收弹片接触部位设计呈半球状突出,弹片球面突出部位与安装底座组件中的正极电源输出球头形成点接触,形成正极导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后壳体中负极电源接收环内凹球面与安装底座组件中负极电源输出柱球面相接触,形成负极导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安装底座组件与后壳体组件对接装配利用锁紧螺母与后壳体背部突出圆台周圈外螺纹锁紧固定,后壳体中负极电源接收环内凹球面与安装底座组件中负极电源输出柱球面相接触,形成万向可角度调节连接结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pcb电路板采用螺钉固定在钣金支架背部,采用柔性线束将后壳体上负极电源接收环和正极电源接收弹片与pcb电路板相连接,形成供电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车载娱乐显示屏旋转供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供电结构依次包括电源输出底座组件、屏幕锁紧螺母、后壳体组件、pcb电路板、钣金支架、lcd显示模组以及前触摸显示面板,所述前触摸显示面板与lcd显示模组贴合,作为显示屏组件再与钣金支架采用结构胶贴合固定后组成贴合显示屏模组,pcb电路板采用螺钉固定在钣金支架背部,采用柔性线束将后壳体上负极电源接收环和正极电源接收弹片与pcb电路板相连接,贴合显示模组通过后壳体内部的卡扣与钣金支架上预留的开孔装配形成完整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娱乐显示屏旋转供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输出底座组件包括安装底座、负极电源输出杆、负极电源输出杆球体、绝缘隔离件卡扣、绝缘隔离件以及正极电源输出球头,所述负极电源输出杆的一端固定在安装底座上,另一端设置有负极电源输出杆球体,所述绝缘隔离件设置在绝缘隔离件卡扣与正极电源输出球头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娱乐显示屏旋转供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壳体组件包括后壳体、壳体内部卡扣、正极电源接收弹片、正极电源接收弹片球面触点、后壳体内凹球面、负极电源接收环以及负极电源接收环内凹球面,

负极电源接收环呈环形设计,内轮廓呈部分内凹球面并且与后壳体镶嵌注塑一体成型,后壳体背部与负极电源接收环内侧内凹球面拼接形成内凹球面,正极电源接收弹片接触部位设计呈半球状突出,铆接在后壳体上,与安装底座组件对接装配利用锁紧螺母与后壳体背部突出圆台周圈外螺纹锁紧固定,弹片球面突出部位与安装底座组件中的正极电源输出球头形成点接触,后壳体中负极电源接收环内凹球面与安装底座组件中负极电源输出柱球面相接触,形成正、负极导通,并且形成万向可角度调节连接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载娱乐显示屏旋转供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负极电源输出杆一端呈部分球体状,沿口内侧预留卡扣卡合槽,绝缘隔离件外轮廓呈部分球体状,下端布置卡扣,正极电源输出球头与绝缘隔离件组合呈球体状并且与之镶嵌注塑一体成型,将绝缘隔离件卡扣与负极电源输出柱卡扣槽卡合后,三者叠加形成完整球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载娱乐显示屏旋转供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负极电源输出杆球面部位与绝缘隔离件正极电源输出球头叠加装配后形成完整球面体。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载娱乐显示屏旋转供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负极电源输出杆球状沿口端内侧预留卡扣卡合槽。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载娱乐显示屏旋转供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电源输出球头与绝缘隔离件镶嵌注塑一体成型。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载娱乐显示屏旋转供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隔离件下端卡扣与负极电源输出杆内侧卡扣槽卡合。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载娱乐显示屏旋转供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负极电源接收环呈环形设计,内圈呈部分内凹球面状,与后壳体镶嵌注塑一体成型,后壳体背部与负极电源接收环内侧内凹球面拼接形成半圆形内凹球面腔体。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载娱乐显示屏旋转供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电源接收弹片接触部位设计呈半球状突出,与后壳体铆接,与正极电源输出球头形成点接触。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描述一种车载娱乐显示屏旋转供电结构,所述旋转供电结构依次包括电源输出底座组件、屏幕锁紧螺母、后壳体组件、PCB电路板、钣金支架、LCD显示模组以及前触摸显示面板,所述前触摸显示面板与LCD显示模组贴合,作为显示屏组件再与钣金支架采用结构胶贴合固定后组成贴合显示屏模组,PCB电路板5采用螺钉固定在钣金支架背部,采用柔性线束将后壳体上负极电源接收环和正极电源接收弹片与PCB电路板相连接,贴合显示模组通过后壳体内部的卡扣与钣金支架上预留的开孔装配形成完整结构。

技术研发人员:黄云龙;杨香飞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延锋伟世通电子科技(南京)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8.30
技术公布日:2021.04.0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xbbs.6miu.com/read-104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