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心肺复苏训练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便携充气式心肺复苏模拟人。
背景技术:
心肺复苏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健康人由于心脏聚停如触电、溺水、高空作业、意外事故等所造成的心脏聚停,必须采取气道开放、胸外按压、人工口鼻呼吸、气管插管、体外除颤等抢救过程,使病人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救护。在石油钻探作业或其他高危作业领域中,掌握心肺复苏术十分重要,现有技术中的心肺复苏模拟人通常内置固定的传感器,传感器在受到多次重复的挤压或者搬运的过程中容易损坏,拆卸不方便,同时心肺复苏模拟人体积一般很大,不方便携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便携充气式心肺复苏模拟人。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便携充气式心肺复苏模拟人,包括:躯干主体,所述躯干主体内部有胸腔,所述胸腔内部安装有模拟肺部按压结构,所述模拟肺部按压结构包括压力传感器与弹簧体,所述压力传感器与安装座可拆卸连接,所述压力传感器外安装有防护结构,所述躯干主体底部安装有弹性气囊与充气孔。
进一步地,所述躯干主体内部设置有肺袋,所述肺袋通过充气管连通到口腔,所述肺袋上设置有气体传感器。
进一步地,所述躯干主体只包括头部与上躯干,不包括下肢与上肢。
进一步地,所述躯干主体外部安装有胸皮,所述胸皮位于所述弹簧体的正上方,所述弹簧体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按压板。
进一步地,所述安装座固定在所述胸腔内,所述安装座表面设有滑槽,拉块通过滑块在所述滑槽内滑动,所述拉块与t型卡块之间设置有弹簧,所述t型卡块通过滑块在所述滑槽内滑动,所述t型卡块与所述压力传感器侧壁嵌合。
进一步地,所述防护结构包括防护罩,所述防护罩的内壁与所述压力传感器的外壁之间设置有缓冲筒,所述缓冲筒固定在所述防护罩上,所述缓冲筒内设置有缓冲弹簧,所述缓冲弹簧的一端与所述防护罩的内壁连接、另一端伸出所述缓冲筒并与所述压力传感器的外壁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压力传感器与所述弹簧体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压力传感器和所述气体传感器均与控制盒通过导线电连接,所述控制盒表面设置有显示屏和不同颜色的指示灯。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盒内设有plc控制器和扬声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设置有拉块、t型卡块和弹簧,在拆卸压力传感器时,克服弹簧的作用力向外拉动t型卡块,即可使t型卡块脱离压力传感器,在进行多次胸外按压试验后,压力传感器灵敏度下降需要更换时,拆卸方便;
(2)在搬运过程中,压力传感器容易受到碰撞,通过设置缓冲弹簧与防护罩对压力传感器起到保护作用,提高了压力传感器的使用寿命;
(3)躯干主体仅包括头部与上躯干,不包含四肢,减轻了模型的重量,心肺复苏模拟人可以充气,在使用时,再安装压力传感器,方便携带。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更容易理解,将通过参考在附图中示出的具体实施方式更详细地描述上文简要描述的本实用新型。可以理解这些附图只描绘了本实用新型的典型实施方式,因此不应认为是对其保护范围的限制,通过附图以附加的特性和细节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模拟肺部按压结构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防护结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5本实用新型的电路控制框图。
其中,1、躯干主体;2、胸腔;3、模拟肺部按压结构;31、压力传感器;32、弹簧体;33、安装座;34、防护结构;341、防护罩;342、缓冲筒;343、缓冲弹簧;4、充气孔;5、肺袋;6、充气管;7、口腔;8、胸皮;9、控制盒;91、显示屏;92、指示灯;10、滑槽;11、拉块;12、t型卡块;13、弹簧;14、弹性气囊;15、按压板;16、气体传感器;17、滑块。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的描述中,给出了大量具体的细节以便提供对本实用新型更为彻底的理解。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可以无需一个或多个这些细节而得以实施。在其他的例子中,为了避免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发生混淆,对于本领域公知的一些技术特征未进行描述。
为了彻底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将在下列的描述中提出详细的结构。显然,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施行并不限定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熟习的特殊细节。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详细描述如下,然而除了这些详细描述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具有其他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内侧”、“外侧”、“纵向”、“横向”、“上”、“下”、“顶”、“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而不是要求本实用新型必须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参见图1至图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便携充气式心肺复苏模拟人,包括:躯干主体1,躯干主体1内部有胸腔2,胸腔2内部安装有模拟肺部按压结构3,模拟肺部按压结构3包括压力传感器31与弹簧体32,压力传感器31与安装座33可拆卸连接,压力传感器31的外周安装有防护结构34,躯干主体1底部安装有弹性气囊14与充气孔4。心肺复苏模拟人的躯干主体1可通过充气孔4进行充气,在未参与心肺复苏练习时,可将躯干主体1内的气体排出,不安装压力传感器31,整个心肺复苏模拟人的体积很小,方便携带,在参与心肺复苏练习时,再将压力传感器31安装在安装座33上,躯干主体1的底部设有气密拉链,通过气密拉链的开合可方便压力传感器31在躯干主体1内的取放,利于压力传感器31的拆装。实施胸部按压时,胸腔2内的气体可通过弹性气囊14进行调节。
躯干主体1内部设置有肺袋5,肺袋5通过充气管6连通到口腔7,肺袋5上设置有气体传感器16,气体传感器16上集成有气体流量传感器和气体压力传感器,可对进入到肺袋5内的气体进行流量及压力信号的采集。肺袋5、充气管6与口腔7共同模仿人工呼吸功能,操作者通过向口腔7吹气进而通过充气管6进入肺袋5,气体传感器16将采集到的信号传输到plc控制器进行数据存储以及数据整理分析,当训练完成后,将整理分析的结果显示于显示屏91上,供操作者看到自己的训练结果。
躯干主体1只包括头部与上躯干,不包括下肢与上肢。躯干主体1不含上肢与下肢,大大减轻了模拟人的重量,方便携带。
躯干主体1外部安装有胸皮8,胸皮8位于弹簧体32的正上方,弹簧体32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按压板15。胸皮8采用密度为90-200kg/m3的高密度泡沫橡胶制成,厚度为2-10mm,采用泡沫橡胶制作的胸皮8质地比较柔软。操作者在进行胸外按压操作时需要进行多次,提高手部舒适感。
压力传感器31与安装座33可拆卸连接,两者之间的可拆卸连接结构包括滑槽10、拉块11、t型卡块12、弹簧13和滑块17,具体如下:安装座33固定在胸腔2内,安装座33表面设有滑槽10,拉块11通过滑块17在滑槽10内滑动,拉块11与t型卡块12通过弹簧13固定连接,t型卡块12通过滑块17在滑槽10内滑动,t型卡块12与压力传感器31底部侧壁嵌合。其中,滑槽10为燕尾槽,在滑槽10的中部形成有一开口,拉块11和t型卡块12底部的滑块17均为燕尾状的滑块并先后从开口处装入至滑槽10内,之后在弹簧13的作用下,拉块11和t型卡块12底部的滑块17分别置于在滑槽10内的两端,使得拉块11和t型卡块12在滑槽10的限制下不能够向上移动,进而实现压力传感器31和安装座33的固定连接。安装压力传感器31时,先将拉块11从开口预安装到安装座33的滑槽10内,此时弹簧13处于自由拉伸状态,捏住t型卡块12使弹簧13压缩,并将t型卡块12从开口装入至滑槽10内,再将t型卡块12与压力传感器31嵌合,此时弹簧13处于压缩状态,可保证t型卡块12与压力传感器31嵌合的稳定性,拆卸时,仅拉动t型卡块12,使t型卡块12克服弹簧13的作用力与压力传感器31脱离即可。另外,为了保证压力传感器31与安装座33的连接稳定性,可设置多个可拆卸连接结构,且多个可拆卸连接结构周向均布在安装座33的上表面。
防护结构34包括防护罩341,防护罩341的内壁与压力传感器31的外壁之间设置有缓冲筒342,缓冲筒342固定在防护罩341上,缓冲筒342内设置有缓冲弹簧343,缓冲弹簧343一端与防护罩341固定、另一端伸出缓冲筒342并连接在压力传感器31的外壁上。由于进行胸外按压时,压力传感器31在搬运过程中容易受到损坏,因此,设置一种防护结构对压力传感器31起到保护作用。优选地,在压力传感器31四周设置有四个呈c型状的防护罩341,防护罩341表面安装有缓冲弹簧343,心肺复苏模拟人在搬运过程中,压力传感器31容易受到碰撞,缓冲弹簧343和防护罩341的设置可以对压力传感器31的四周起到保护作用,提高了压力传感器31的使用寿命。
压力传感器31与弹簧体32固定连接,弹簧体32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按压板15。进行胸外按压练习时,训练者自行寻找胸外按压位置,通过胸皮8向下按压板15,进而压缩弹簧体32,压力传感器31接收到按压的强度,当按压强度使胸皮8下降至5cm时,即正确按压强度,指示灯92显示正确的灯闪烁,如绿色;当按压强度使胸皮8下降不足5cm或过大时,即错误按压强度,指示灯92显示错误的灯闪烁,如红色。
躯干主体1内的压力传感器31和气体传感器16均与控制盒9通过导线电连接,控制盒9内设置有plc控制器和扬声器,控制盒9的表面设置有显示屏91和不同颜色的指示灯92。其中,扬声器、显示屏91和指示灯92均与plc控制器电连接,plc控制器将接收到的信号传递给显示屏,显示屏91上还可显示正确次数与错误次数;而且在指示灯92点亮的同时,扬声器会伴随发出指示“操作正确”或“操作错误”的提示音。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不局限在上述的实施例中,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指导思想之内提出其他的实施例,但这些实施例都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之内。
1.一种便携充气式心肺复苏模拟人,其特征在于,包括:躯干主体,所述躯干主体内部有胸腔,所述胸腔内部安装有模拟肺部按压结构,所述模拟肺部按压结构包括压力传感器与弹簧体,所述压力传感器与安装座可拆卸连接,所述压力传感器外安装有防护结构,所述躯干主体底部安装有弹性气囊与充气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充气式心肺复苏模拟人,其特征在于,所述躯干主体内部设置有肺袋,所述肺袋通过充气管连通到口腔,所述肺袋上设置有气体传感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充气式心肺复苏模拟人,其特征在于,所述躯干主体只包括头部与上躯干,不包括下肢与上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充气式心肺复苏模拟人,其特征在于,所述躯干主体外部安装有胸皮,所述胸皮位于所述弹簧体的正上方,所述弹簧体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按压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充气式心肺复苏模拟人,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固定在所述胸腔内,所述安装座表面设有滑槽,拉块通过滑块在所述滑槽内滑动,所述拉块与t型卡块之间设置有弹簧,所述t型卡块通过滑块在所述滑槽内滑动,所述t型卡块与所述压力传感器侧壁嵌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充气式心肺复苏模拟人,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结构包括防护罩,所述防护罩的内壁与所述压力传感器的外壁之间设置有缓冲筒,所述缓冲筒固定在所述防护罩上,所述缓冲筒内设置有缓冲弹簧,所述缓冲弹簧的一端与所述防护罩的内壁连接、另一端伸出所述缓冲筒并与所述压力传感器的外壁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充气式心肺复苏模拟人,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传感器与所述弹簧体固定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携充气式心肺复苏模拟人,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传感器和所述气体传感器均与控制盒通过导线电连接,所述控制盒表面设置有显示屏和不同颜色的指示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便携充气式心肺复苏模拟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盒内设有plc控制器和扬声器。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