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铜条加工设备领域,具体为一种铜条弯折用模具。
背景技术:
模具工业生产上用以注塑、吹塑、挤出、压铸或锻压成型、冶炼、冲压等方法得到所需产品的各种模子和工具,简而言之,模具是用来制作成型物品的工具,这种工具由各种零件构成,不同的模具由不同的零件构成,而在对铜条进行弯折处理时,也需要用到铜条的弯折模具。
但是,现有的铜条弯折模具存在以下缺点:
在对铜条进行弯折处理时,不便于对铜条进行快速且效果较好的固定限位,导致铜条易出现移动错位的情况,从而影响铜条的弯折效果和弯折角度,继而会影响到后续铜条的使用,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铜条弯折用模具,以解决传统的铜条弯折模具在对铜条进行弯折处理时,不便于对铜条进行快速且效果较好的固定限位,导致铜条易出现移动错位的情况,从而影响铜条的弯折效果和弯折角度,继而会影响到后续铜条的使用,造成不必要损失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铜条弯折用模具,包括用于安装模具的基座、安装板、模具的上模结构、模具的下模结构以及用于对铜条进行快速固定限位的快速固定限位结构,所述基座的底部在靠近于其四个内角处均安装有支撑腿,所述基座的上端表面开设有贯穿的弯折槽,所述安装板为l型板,所述安装板固定安装于基座的上端表面靠近于其背面一侧边缘处,且所述安装板的l型转折端朝向于基座的正面,所述上模结构安装于安装板的l型转折端下端表面,所述下模结构固定安装于基座的上端表面,且所述下模结构靠近于弯折槽,所述快速固定限位结构安装于安装板的正面一侧,且所述快速固定限位结构的位置与下模结构的位置相匹配。
优选的,所述上模结构包括液压缸和上模座,所述液压缸固定安装于安装板l型转折端的下端表面,所述上模座的顶部与液压缸的伸缩端固定连接,且所述上模座的底部设置有凸起的弯折板,所述弯折板的底端呈凸出的弧形状,且所述弯折板的外部表面经过光滑处理。
优选的,所述弯折板的纵向长度小于弯折槽的纵向长度,且所述弯折板靠近于弯折槽的内部一侧。
优选的,所述下模结构包括下模座,所述下模座呈倾倒的凹字型,所述下模座的上端表面开设有放置槽,所述下模座固定安装于基座的上端表面,且所述下模座的凹字开口位置与弯折槽的位置相匹配。
优选的,所述下模座的凹字型开口其纵向尺寸大于弯折板的纵向长度。
优选的,所述快速固定限位结构包括固定板、抵接板以及紧固旋钮,所述固定板固定安装于安装板的正面一侧,所述抵接板通过多个伸缩连接杆安装于固定板的下端表面,所述紧固旋钮的一端通过螺纹连接贯穿固定板的上端表面,且所述紧固旋钮贯穿固定板的一端通过轴承与抵接板的上端表面连接,所述抵接板的位置与下模座的放置槽位置相匹配,且所述抵接板的纵向长度小于放置槽的纵向长度,所述抵接板的下端表面贴合设置有采用橡胶材料制成的防滑垫层。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铜条弯折用模具,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有基座、安装板、上模结构、下模结构以及快速固定限位结构,使得在对铜条进行弯折处理时,可以将铜条放置于下模座内部的放置槽中,然后调整好铜条的位置,再转动紧固旋钮,带动抵接板下移,即可配合防滑垫层,对铜条进行快速有效的限位固定,最后,再启动液压缸,使其伸长,带动弯折板下移,配合弯折槽,即可对铜条进行弯折处理,有效的避免了铜条在弯折时出现错位的情况而无法使用,继而避免了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实用性较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基座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下模座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上模座安装侧视图。
图中:1、基座;2、安装板;3、弯折槽;4、液压缸;5、上模座;6、弯折板;7、下模座;8、放置槽;9、固定板;10、抵接板;11、紧固旋钮;12、防滑垫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铜条弯折用模具,包括用于安装模具的基座1、安装板2、模具的上模结构、模具的下模结构以及用于对铜条进行快速固定限位的快速固定限位结构,所述基座1的底部在靠近于其四个内角处均安装有支撑腿,所述基座1的上端表面开设有贯穿的弯折槽3,所述安装板2为l型板,所述安装板2固定安装于基座1的上端表面靠近于其背面一侧边缘处,且所述安装板2的l型转折端朝向于基座1的正面,所述上模结构安装于安装板2的l型转折端下端表面,所述下模结构固定安装于基座1的上端表面,且所述下模结构靠近于弯折槽3,所述快速固定限位结构安装于安装板2的正面一侧,且所述快速固定限位结构的位置与下模结构的位置相匹配。
所述上模结构包括液压缸4和上模座5,所述液压缸4固定安装于安装板2l型转折端的下端表面,所述上模座5的顶部与液压缸4的伸缩端固定连接,且所述上模座5的底部设置有凸起的弯折板6,所述弯折板6的底端呈凸出的弧形状,且所述弯折板6的外部表面经过光滑处理,使得在对铜条进行弯折处理时,可以通过启动液压缸4,使其伸长,带动上模座5和弯折板6下移,从而对固定放置于下模座7上的铜条进行弯折处理;
所述弯折板6的纵向长度小于弯折槽3的纵向长度,且所述弯折板6靠近于弯折槽3的内部一侧,使得便于弯折板6在弯折槽3的内部进行上下移动;
所述下模结构包括下模座7,所述下模座7呈倾倒的凹字型,所述下模座7的上端表面开设有放置槽8,所述下模座7固定安装于基座1的上端表面,且所述下模座7的凹字开口位置与弯折槽3的位置相匹配,使得在对铜条进行弯折工作时,可以将铜条放置于放置槽8中,对其进行初步的限位;
所述下模座7的凹字型开口其纵向尺寸大于弯折板6的纵向长度,使得弯折板6便于穿过下模座7的凹字型开口,来对铜条进行下压弯折处理;
所述快速固定限位结构包括固定板9、抵接板10以及紧固旋钮11,所述固定板9固定安装于安装板2的正面一侧,所述抵接板10通过多个伸缩连接杆安装于固定板9的下端表面,所述紧固旋钮11的一端通过螺纹连接贯穿固定板9的上端表面,且所述紧固旋钮11贯穿固定板9的一端通过轴承与抵接板10的上端表面连接,所述抵接板10的位置与下模座7的放置槽8位置相匹配,且所述抵接板10的纵向长度小于放置槽8的纵向长度,所述抵接板10的下端表面贴合设置有采用橡胶材料制成的防滑垫层12,使得在将铜条放置于放置槽8中后,可以转动紧固旋钮11,带动抵接板10下移,直至抵接板10底部的防滑垫层12与铜条的上端表面抵接,即可对铜条进行快速的限位固定;
可以理解的是,液压缸4外接有控制开关和驱动源。
工作原理:在对铜条进行弯折处理时,先将铜条放置于下模座7内部的放置槽8中,并调整好其摆放位置,从而对铜条进行初步的限位,然后可以转动紧固旋钮11,带动抵接板10下移,直至抵接板10底部的防滑垫层12与铜条的上端表面抵接,即可对铜条进行快速的限位固定,此时,可以通过启动液压缸4,使其伸长,带动上模座5和弯折板6下移,直至弯折板6穿过下模座7的凹字型开口,与铜条上端表面抵接,并继续下移,再配合下模座7凹字型开口对铜条底部的限位,使得铜条的一端以下模座7凹字型开口处为转折线,朝向于下方弯折,从而完成对铜条的弯折处理工作,最后,反向转动紧固旋钮11,带动抵接板10和防滑垫层12与铜条分离,即可将铜条取下,完成对铜条整个的弯折工作。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1.一种铜条弯折用模具,包括用于安装模具的基座(1)、安装板(2)、模具的上模结构、模具的下模结构以及用于对铜条进行快速固定限位的快速固定限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1)的底部在靠近于其四个内角处均安装有支撑腿,所述基座(1)的上端表面开设有贯穿的弯折槽(3),所述安装板(2)为l型板,所述安装板(2)固定安装于基座(1)的上端表面靠近于其背面一侧边缘处,且所述安装板(2)的l型转折端朝向于基座(1)的正面,所述上模结构安装于安装板(2)的l型转折端下端表面,所述下模结构固定安装于基座(1)的上端表面,且所述下模结构靠近于弯折槽(3),所述快速固定限位结构安装于安装板(2)的正面一侧,且所述快速固定限位结构的位置与下模结构的位置相匹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铜条弯折用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结构包括液压缸(4)和上模座(5),所述液压缸(4)固定安装于安装板(2)l型转折端的下端表面,所述上模座(5)的顶部与液压缸(4)的伸缩端固定连接,且所述上模座(5)的底部设置有凸起的弯折板(6),所述弯折板(6)的底端呈凸出的弧形状,且所述弯折板(6)的外部表面经过光滑处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铜条弯折用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折板(6)的纵向长度小于弯折槽(3)的纵向长度,且所述弯折板(6)靠近于弯折槽(3)的内部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铜条弯折用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结构包括下模座(7),所述下模座(7)呈倾倒的凹字型,所述下模座(7)的上端表面开设有放置槽(8),所述下模座(7)固定安装于基座(1)的上端表面,且所述下模座(7)的凹字开口位置与弯折槽(3)的位置相匹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铜条弯折用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座(7)的凹字型开口其纵向尺寸大于弯折板(6)的纵向长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铜条弯折用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快速固定限位结构包括固定板(9)、抵接板(10)以及紧固旋钮(11),所述固定板(9)固定安装于安装板(2)的正面一侧,所述抵接板(10)通过多个伸缩连接杆安装于固定板(9)的下端表面,所述紧固旋钮(11)的一端通过螺纹连接贯穿固定板(9)的上端表面,且所述紧固旋钮(11)贯穿固定板(9)的一端通过轴承与抵接板(10)的上端表面连接,所述抵接板(10)的位置与下模座(7)的放置槽(8)位置相匹配,且所述抵接板(10)的纵向长度小于放置槽(8)的纵向长度,所述抵接板(10)的下端表面贴合设置有采用橡胶材料制成的防滑垫层(12)。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