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具搬运工具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3-01-23  155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模具搬运工具,具体的说是一种在模具搬运用的模具搬运工具。



背景技术:

在模具搬运时,会需要使用到特定相适应的模具工具,具体的说是在上模座和下模座的侧边通过特别设计的多个条状连板并通过螺栓使连板的上部与上模座的侧面连固为一体,使连板的下部与下模座的侧面连固为一体,通过连板使上模座、下模座在搬运时,不会发生相互移动,进而防止因上模座、下模座相互移动发生损坏。

因为不同模具的上模座、下模座的尺寸、结构不同,需要的连板的尺寸、螺栓连接位置也不相同,所以,目前不同模具在搬运时,使用的搬动工具是特定的,并不能通用,这就使得每套模具运输过程中都必须要制作一组特定的模具搬动工具,这样就增搬运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通用性强且可重复使用的一种模具搬运工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模具搬运工具,包括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上辅助连接板、下辅助连接板、z字形辅助连接板,上辅助连接板侧面呈l形,在其板面上设有若干个呈水平设置的跑道孔,上辅助连接板通过至少一个螺栓与待搬运模具的上模座的侧面相连,使两者固定,在两者连接固定后,使上辅助连接板的水平部分与上模座的顶面接触配合;下辅助连接板侧面呈l形,在其板面上设有若干个呈水平设置的跑道孔,下辅助连接板通过至少一个螺栓与待搬运模具的下模座的侧面相连,使两者固定,在两者连接固定后,使下辅助连接板的水平部分与下模座的底面接触配合;上辅助连接板上连有至少两个第一连接板,上辅助连接板与第一连接板间通过螺栓及两者间的跑道孔连接固定;下辅助连接板上设置有与第一连接板数量、位置相对应的第二连接板,第二连接板与下辅助连接板间通过螺栓与两者间的跑道孔连接固定;第一连接板与第二连接板间通过至少两个螺栓及两者间的跑道孔配合后连接固定;z字形辅助连接板安装在第二连接板前端,z字形辅助连接板分别通过螺栓与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连接固定,用于加强第一连接板与第二连接板间的连接牢固度;第一连接板呈长状形,在其板面上设置有若干个跑道孔;第二连接板包括上直板部、下直板部、连接上直板部与下直板部的斜板部,上直板部、斜板部、下直板部连为一体;第二连接板的上直板部上沿竖直排列设置有若干个跑道孔;第二连接板的下直板部上设置有至少一个跑道孔;z字形辅助连接板包括两个水平位置不同的两个竖直板面以及连接两竖直板面的水平板面,两竖直板面上均开设有跑道孔。

本实用新型实施时,利用上述结构间的连接配合,可以满足不同尺寸、形状模具搬运的需要,利用上辅助连接板、下辅助连接板以及z字形辅助连接板使搬运时的连接牢固,增加搬运安全性。

附图说明

被结合在说明书中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说明书的实施例,并且连同其说明一起用于解释本说明书的原理。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说明书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

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说明书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竖直”、“上”、“下”、“左”、“右”、“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第一连接板1、第二连接板2、上辅助连接板3、下辅助连接板4、z字形辅助连接板5,上辅助连接板3侧面呈l形,在其板面上设有若干个呈水平设置的跑道孔,上辅助连接板3通过至少一个螺栓与待搬运模具的上模座的侧面相连,使两者固定,在两者连接固定后,使上辅助连接板3的水平部分与上模座的顶面接触配合;下辅助连接板4侧面呈l形,在其板面上设有若干个呈水平设置的跑道孔,下辅助连接板4通过至少一个螺栓与待搬运模具的下模座的侧面相连,使两者固定,在两者连接固定后,使下辅助连接板4的水平部分与下模座的底面接触配合;上辅助连接板3上连有至少两个第一连接板,上辅助连接板3与第一连接板1间通过螺栓及两者间的跑道孔连接固定;下辅助连接板4上设置有与第一连接板1的数量、位置相对应的第二连接板2,第二连接板2与下辅助连接板4间通过螺栓与两者间的跑道孔连接固定;第一连接板1与第二连接板2间通过至少两个螺栓及两者间的跑道孔配合后连接固定;z字形辅助连接板5安装在第二连接板2前端,z字形辅助连接板5分别通过螺栓与第一连接板1、第二连接板2连接固定,用于加强第一连接板1与第二连接板2间的连接牢固度;第一连接板1呈长状形,在其板面上设置有若干个跑道孔;第二连接板2包括上直板部6、下直板部7、连接上直板部6与下直板部7的斜板部8,上直板部6、斜板部8、下直板部7连为一体;第二连接板2的上直板部上沿竖直排列设置有若干个跑道孔;第二连接板2的下直板部上设置有至少一个跑道孔;z字形辅助连接板5包括两个水平位置不同的两个竖直板面以及连接两竖直板面的水平板面,两竖直板面上均开设有跑道孔。

以上已经描述了本说明书的各实施例,上述说明是示例性的,并非穷尽性的,并且也不限于所披露的各实施例。在不偏离所说明的各实施例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物来说许多修改和变更都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用术语的选择,旨在最好地解释各实施例的原理、实际应用或对市场中的技术改进,或者使本技术领域的其它普通技术人物能理解本文披露的各实施例。本申请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来限定。


技术特征:

1.一种模具搬运工具,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上辅助连接板、下辅助连接板、z字形辅助连接板,上辅助连接板侧面呈l形,在其板面上设有若干个呈水平设置的跑道孔,上辅助连接板通过至少一个螺栓与待搬运模具的上模座的侧面相连,使两者固定,在两者连接固定后,使上辅助连接板的水平部分与上模座的顶面接触配合;下辅助连接板侧面呈l形,在其板面上设有若干个呈水平设置的跑道孔,下辅助连接板通过至少一个螺栓与待搬运模具的下模座的侧面相连,使两者固定,在两者连接固定后,使下辅助连接板的水平部分与下模座的底面接触配合;上辅助连接板上连有至少两个第一连接板,上辅助连接板与第一连接板间通过螺栓及两者间的跑道孔连接固定;下辅助连接板上设置有与第一连接板的数量、位置相对应的第二连接板,第二连接板与下辅助连接板间通过螺栓与两者间的跑道孔连接固定;第一连接板与第二连接板间通过至少两个螺栓及两者间的跑道孔配合后连接固定;z字形辅助连接板安装在第二连接板前端,z字形辅助连接板分别通过螺栓与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连接固定,用于加强第一连接板与第二连接板间的连接牢固度;第一连接板呈长状形,在其板面上设置有若干个跑道孔;第二连接板包括上直板部、下直板部、连接上直板部与下直板部的斜板部,上直板部、斜板部、下直板部连为一体;第二连接板的上直板部上沿竖直排列设置有若干个跑道孔;第二连接板的下直板部上设置有至少一个跑道孔;z字形辅助连接板包括两个水平位置不同的两个竖直板面以及连接两竖直板面的水平板面,两竖直板面上均开设有跑道孔。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模具搬运工具,包括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上辅助连接板、下辅助连接板、Z字形辅助连接板,上辅助连接板侧面呈L形,在其板面上设有若干个呈水平设置的跑道孔,上辅助连接板通过至少一个螺栓与待搬运模具的上模座的侧面相连,使两者固定,在两者连接固定后,使上辅助连接板的水平部分与上模座的顶面接触配合。本实用新型实施时,利用上述结构间的连接配合,可以满足不同尺寸、形状模具搬运的需要,利用上辅助连接板、下辅助连接板以及Z字形辅助连接板使搬运时的连接牢固,增加搬运安全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荣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常熟祥鑫汽配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6.12
技术公布日:2021.04.0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xbbs.6miu.com/read-105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