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新型的级进模。
背景技术:
现在所使用的模具为整体式模具,在冲压成型不同折角的模件,需要整体进行模具的更换,显然,这种整体的更换带来了一定的浪费,且更换时间长,劳动强度大,不适应快速生产的需求,需多次压装及校调采用这种模具,需要凭操作人员的经验进行校校正,校正精度较差,工件质量不稳定,成品率较低,满足不了精度要求高、成品率高的工艺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的模具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的级进模。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的级进模,包括上模板和下模板,所述上模板底面设置有上模座,下模板之间设置有下模座,上模座和下模座之间设置有预压板,上模座底面从左往右依次设置有第一导柱、第二导柱、第三导柱和第四导柱,第一导柱和第二导柱之间设置有成型冲头,下模具上设置有和成型冲头契合的成型凹模,下模板上设置有用于安装折角锻模的安装槽,折角锻模底部设置有限位块,安装槽内壁上设置有和限位块契合的限位槽,下模座上设置有用于固定限位块的锁紧螺栓。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进一步包括预压板通过弹簧和上模座连接,预压板长度小于上模座,预压板右端和上模座右端对齐。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进一步包括第一导柱和成型冲头设置有在预压板左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进一步包括第三导柱和第四导柱之间设置有冲孔冲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进一步包括预压板上设置有用于第二导柱、第三导柱、第四导柱和冲孔冲针的通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进一步包括预压板上设置有折角凹模和定位针,定位针用于固定料带,折角凹模和定位针设置在第三导柱和冲孔冲针之间,折角凹模设置在定位针左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进一步包括下模板上设置有和第一导柱契合第一导槽、和第二导柱契合第二导槽、和第三导柱契合第三导槽、和冲孔冲针对应的落料孔以及和第四导柱契合第四导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进一步包括下模板内侧设置有用于顶升料带的浮升销。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将折角锻模通过安装槽和锁紧螺栓的配合与下模座活动式固定连接,便于快速更换不同尺寸的折角锻模,工作效率大大提高了,减轻了劳动强度,对操作人员的经验素质要求降低,而且产品精度高,工作质量稳定,成品率大大提高,限位块和限位槽的配合能够增加折角锻模固定后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上模板,2、下模板,3、上模座,4、下模座,5、预压板,6、第一导柱,7、第二导柱,8、第三导柱,9、第四导柱,10、成型冲头,11、成型凹模,12、折角锻模,13、安装槽,14、限位块,15、限位槽,16、锁紧螺栓,17、冲孔冲针,18、折角凹模,19、定位针,20、第一导槽,21、第二导槽,22、第三导槽,23、落料孔,24、第四导槽,25、浮升销,26、料带。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一种新型的级进模,包括上模板1和下模板2,所述上模板1底面设置有上模座3,下模板2之间设置有下模座4,上模座3和下模座4之间设置有预压板5,上模座3底面从左往右依次设置有第一导柱6、第二导柱7、第三导柱8和第四导柱9,第一导柱6和第二导柱7之间设置有成型冲头10,下模具上设置有和成型冲头10契合的成型凹模11,如图2所示,下模板2上设置有用于安装折角锻模12的安装槽13,折角锻模12底部设置有限位块14,安装槽13内壁上设置有和限位块14契合的限位槽15,下模座4上设置有用于固定限位块14的锁紧螺栓16。本实用新型通过将折角锻模12通过安装槽13和锁紧螺栓16的配合与下模座活动式固定连接,便于快速更换不同尺寸的折角锻模,工作效率大大提高了,减轻了劳动强度,对操作人员的经验素质要求降低,而且产品精度高,工作质量稳定,成品率大大提高,限位块14和限位槽15的配合能够增加折角锻模12固定后的稳定性。
所述预压板5通过弹簧和上模座3连接,预压板5长度小于上模座3,预压板5右端和上模座3右端对齐。
所述第一导柱6和成型冲头10设置有在预压板5左侧,所述第三导柱8和第四导柱9之间设置有冲孔冲针17。
所述预压板5上设置有用于第二导柱7、第三导柱8、第四导柱9和冲孔冲针17的通孔,所述预压板5上设置有折角凹模18和定位针19,定位针19用于固定料带26,折角凹模18和定位针19设置在第三导柱8和冲孔冲针17之间,折角凹模18设置在定位针19左侧。
所述下模板2上设置有和第一导柱6契合第一导槽20、和第二导柱7契合第二导槽21、和第三导柱8契合第三导槽22、和冲孔冲针17对应的落料孔23以及和第四导柱9契合第四导槽24,所述下模板2内侧设置有用于顶升料带26的浮升销25。
工作原理:级进模包括,冲孔,折角,落料成型为一体。工作时,将料带26通过送料机送入模具,通过模具的定位针17定位料带26的前后左右位置,冲床下压后浮升销25再把料带浮起,通过感应器感应私服送料机向前移送一步料带循环运作。
当产品尺寸高度相差不大时,可以通过调节冲床行程微调,使得产品达到最佳尺寸。当工件产品折角尺寸相差较大时,可以通过更换模具折角锻模12,来达到产品的高度要求。成型凹模11和成型冲头10皆采用活动连接的方式固定,当产品的圆弧相差较时,可以通过更换成型凹模11和成型冲头10,来达到产品的圆弧尺寸要求。
以上说明对本实用新型而言只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理解,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做出许多修改、变化或等效,但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1.一种新型的级进模,其特征是,包括上模板(1)和下模板(2),所述上模板(1)底面设置有上模座(3),下模板(2)之间设置有下模座(4),上模座(3)和下模座(4)之间设置有预压板(5),上模座(3)底面从左往右依次设置有第一导柱(6)、第二导柱(7)、第三导柱(8)和第四导柱(9),第一导柱(6)和第二导柱(7)之间设置有成型冲头(10),下模具上设置有和成型冲头(10)契合的成型凹模(11),下模板(2)上设置有用于安装折角锻模(12)的安装槽(13),折角锻模(12)底部设置有限位块(14),安装槽(13)内壁上设置有和限位块(14)契合的限位槽(15),下模座(4)上设置有用于固定限位块(14)的锁紧螺栓(1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的级进模,其特征是,所述预压板(5)通过弹簧和上模座(3)连接,预压板(5)长度小于上模座(3),预压板(5)右端和上模座(3)右端对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的级进模,其特征是,所述第一导柱(6)和成型冲头(10)设置有在预压板(5)左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的级进模,其特征是,所述第三导柱(8)和第四导柱(9)之间设置有冲孔冲针(17)。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的级进模,其特征是,所述预压板(5)上设置有用于第二导柱(7)、第三导柱(8)、第四导柱(9)和冲孔冲针(17)的通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的级进模,其特征是,所述预压板(5)上设置有折角凹模(18)和定位针(19),定位针(19)用于固定料带(26),折角凹模(18)和定位针(19)设置在第三导柱(8)和冲孔冲针(17)之间,折角凹模(18)设置在定位针(19)左侧。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的级进模,其特征是,所述下模板(2)上设置有和第一导柱(6)契合第一导槽(20)、和第二导柱(7)契合第二导槽(21)、和第三导柱(8)契合第三导槽(22)、和冲孔冲针(17)对应的落料孔(23)以及和第四导柱(9)契合第四导槽(24)。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的级进模,其特征是,所述下模板(2)内侧设置有用于顶升料带(26)的浮升销(25)。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