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具体涉及一种配电箱外壳滚压设备。
背景技术:
配电箱是数据上的海量参数,一般是构成低压林按电气接线,要求将开关设备、测量仪表、保护电器和辅助设备组装在封闭或半封闭金属柜中或屏幅上,构成低压配电箱,正常运行时可借助手动或自动开关接通或分断电路。
配电箱外壳在加工过程中需要对其滚压,当工作人员在使用滚压机加工配电箱外壳时,由于现有技术中的配电箱外壳滚压设备只能够对单一厚度的配电箱外壳进行加工,在对不同厚度的配电箱外壳进行加工时,需要另外的配电箱外壳滚压设备对其进行加工,从而给工作人员的使用带来许多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配电箱外壳滚压设备,实现了对不同厚度的配电箱外壳进行加工的目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配电箱外壳滚压设备包括底板、下滚筒和上滚筒;
u形架,所述u形架的底部固定于所述底板的顶部;
电机,所述电机的底部通过支撑杆固定于所述底板的顶部且位于u形架的一侧,所述u形架的内部开设有调节槽,所述调节槽内壁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电动推杆,所述电动推杆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杆;
直齿板,所述直齿板固定于所述支撑杆的底端,所述调节槽内壁的一侧且位于电动推杆的底部通过支撑杆转动连接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的正面固定连接有第一传动轮,所述调节槽内壁的一侧且位于第一齿轮的底部通过支撑杆转动连接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的正面套设有第二传动轮,所述第二传动轮的外表面与第一传动轮的外表面通过传送带传动连接;
辅助板,所述辅助板的一侧固定于所述传送带上,所述辅助板的另一侧贯穿u形架并延伸至u形架的外部。
本装置直齿板的外表面与第一齿轮的外表面啮合。
优选的,所述u形架内壁底部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光杆,所述辅助板的内部开设有伸缩槽,所述伸缩槽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伸缩槽的内部均通过安装弹簧固定连接有卡块,所述电机输出轴的外表面通过联轴器固定连接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的另一端依次贯穿u形架和光杆并延伸至光杆的一侧,所述转动轴延伸至光杆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安装板。
下滚筒一侧的安装板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轴,并且u形架的内部开设有连接槽,连接轴贯穿连接槽的内部通过轴承与连接槽内壁的一侧转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光杆的外表面滑动连接有滑套,所述滑套的一侧与辅助板的另一侧固定连接。
通过光杆和滑套的配合使用,可提高上滚筒运动时的稳定性。
优选的,所述下滚筒和上滚筒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与第一安装板配合使用的第二安装板。
第一安装板的数量为两个,第二安装板的数量为四个。
优选的,所述第二安装板的内部开设有与辅助板配合使用的辅助槽,所述第二安装板的内部且位于辅助槽的两侧均开设有与卡块配合使用的卡槽。
通过卡块与卡槽的配合使用,可方便工作人员更换下滚筒和上滚筒。
优选的,所述第二安装板的内部且位于卡槽的顶部设置有活动槽,所述活动槽的内部设置有t形杆,所述第二安装板的内部且位于活动槽的一侧设置有滑槽,所述t形杆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滑杆。
活动槽的数量为两个,在第二安装板的内部对称设置。
优选的,所述滑槽与滑杆配合使用。
滑杆与滑槽滑动连接。
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配电箱外壳滚压设备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配电箱外壳滚压设备,通过电动推杆的启动,可间接通过支撑杆带动直齿板进行移动,通过直齿板与第一齿轮的啮合作用可带动第一齿轮进行旋转,通过第一齿轮的旋转可间接带动第一传动轮进行旋转,第一传动轮通过传送带的传动作用可带动第二传动轮进行旋转,通过传送带的传动作用可间接通过辅助板带动上滚筒进行高度调节,从而可方便工作人员对不同规格厚度的配电箱外壳进行加工,并且本装置的上滚筒和下滚筒采用可拆卸式连接,可方便工作人员对其进行更换,进而使得装置整体的灵活性大大提高,便捷工作人员的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配电箱外壳滚压设备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a部放大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的调节槽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的外部图。
图中标号:1、底板,2、u形架,3、电机,4、转动轴,5、下滚筒,6、辅助板,7、第二安装板,8、伸缩槽,9、卡块,10、卡槽,11、活动槽,12、滑槽,13、t形杆,14、上滚筒,15、光杆,16、滑套,17、第一安装板,18、调节槽,19、电动推杆,20、支撑杆,21、直齿板,22、第一齿轮,23、第一传动轮,24、第二齿轮,25、第二传动轮,26、传送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请结合参阅图1、图2、图3和图4,其中,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配电箱外壳滚压设备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a部放大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的调节槽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所示的外部图。配电箱外壳滚压设备包括底板1、下滚筒5和上滚筒14;
u形架2,所述u形架2的底部固定于所述底板1的顶部;
电机3,所述电机3的底部通过支撑杆固定于所述底板1的顶部且位于u形架2的一侧,所述u形架2的内部开设有调节槽18,所述调节槽18内壁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电动推杆19,所述电动推杆19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杆20;
直齿板21,所述直齿板21固定于所述支撑杆20的底端,所述调节槽18内壁的一侧且位于电动推杆19的底部通过支撑杆转动连接有第一齿轮22,所述第一齿轮22的正面固定连接有第一传动轮23,所述调节槽18内壁的一侧且位于第一齿轮22的底部通过支撑杆转动连接有第二齿轮24,所述第二齿轮24的正面套设有第二传动轮25,所述第二传动轮25的外表面与第一传动轮23的外表面通过传送带26传动连接;
辅助板6,所述辅助板6的一侧固定于所述传送带26上,所述辅助板6的另一侧贯穿u形架2并延伸至u形架2的外部。
本实用新型设置的u形架2的内部设置有与支撑杆20配合使用的支撑槽,并且支撑槽内壁的两侧之间固定有弹性杆,支撑杆20的顶端贯穿弹性杆,并且弹性杆外表面的一侧套设有挤压弹簧,挤压弹簧的一端与弹性杆的一侧固定连接,挤压弹簧的另一端与支撑槽内壁的一侧固定连接,通过支撑槽、弹性杆和挤压弹簧的配合设置,可提高支撑杆20运动时的稳定性,从而可为直齿板21的往复移动提供便捷。
所述u形架2内壁底部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光杆15,所述辅助板6的内部开设有伸缩槽8,所述伸缩槽8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伸缩槽8的内部均通过安装弹簧固定连接有卡块9,所述电机3输出轴的外表面通过联轴器固定连接有转动轴4,所述转动轴4的另一端依次贯穿u形架2和光杆15并延伸至光杆15的一侧,所述转动轴4延伸至光杆15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安装板17。
电机3的通电方式为外接电源。
所述光杆15的外表面滑动连接有滑套16,所述滑套16的一侧与辅助板6的另一侧固定连接。
通过光杆15和滑套16的配合使用可便于工作人员对上滚筒14的高度进行调节。
所述下滚筒5和上滚筒14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与第一安装板17配合使用的第二安装板7。
第一安装板17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一安装板17均设置于辅助板6的另一侧。
所述第二安装板7的内部开设有与辅助板6配合使用的辅助槽,所述第二安装板7的内部且位于辅助槽的两侧均开设有与卡块9配合使用的卡槽10。
在这里,上滚筒14两侧均设置有辅助板6,分别与滑套16和传送带26固定连接,并且上滚筒14的第二安装板7与下滚筒5的第一安装板17和第一安装板17相互嵌合,并且下滚筒5处的辅助板6的内部设置有与t形杆13配合使用的嵌合槽。
所述第二安装板7的内部且位于卡槽10的顶部设置有活动槽11,所述活动槽11的内部设置有t形杆13,所述第二安装板7的内部且位于活动槽11的一侧设置有滑槽12,所述t形杆13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滑杆。
在这里,活动槽11的数量为两个,对称分布在第二安装板7的内部。
所述滑槽12与滑杆配合使用。
通过滑槽12与滑杆的配合使用可提高t形杆13运动时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配电箱外壳滚压设备的工作原理如下:
s1、将待滚压的配电箱外壳移动至下滚筒5的顶部,根据待滚压的配电箱外壳的厚度对上滚筒14的高度进行调节,调节时,可通过工作人员启动电动推杆19,电动推杆19启动时,就会带动支撑杆20移动,通过支撑杆20的移动可间接带动直齿板21移动,通过直齿板21的移动可带动第一齿轮22进行旋转,第一齿轮22旋转时,可同时间带动第一传动轮23进行旋转,由于第一传动轮23的外表面与第二传动轮25的外表面通过传送带26传动连接,通过传送带26的传动作用,可间接通过辅助板6带动上滚筒14进行高度调节,调节至刚好将待滚压的配电箱外壳抵住,即可关闭电动推杆19;
s2、上滚筒14高度调节完成后,启动电机3,电机3启动时,就会带动转动轴4进行旋转,通过转动轴4的旋转可间接带动下滚筒5旋转,通过下滚筒5的旋转可使待滚压的配电箱外壳移动,从而可完成滚压工作;
s3、当下滚筒5和上滚筒14长时间使用需要对其进行更换时,可通过移动t形杆13,使得t形杆13挤压卡块9,使得安装弹簧发生形变,这时,卡块9就会进入伸缩槽8的内部,卡块9与卡槽10的卡接作用就会消失,从而可完成辅助板6与第二安装板7的拆卸,进而可完成下滚筒5和上滚筒14的拆卸;
s4、安装时,可将卡块9对准卡槽10的内部,使得卡块9进入卡槽10的内部,使其完成卡接,即可完成下滚筒5和上滚筒14的安装,从而可完成下滚筒5和上滚筒14的更换。
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配电箱外壳滚压设备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配电箱外壳滚压设备,通过电动推杆19的启动,可间接通过支撑杆20带动直齿板21进行移动,通过直齿板21与第一齿轮22的啮合作用可带动第一齿轮22进行旋转,通过第一齿轮22的旋转可间接带动第一传动轮23进行旋转,第一传动轮23通过传送带26的传动作用可带动第二传动轮25进行旋转,通过传送带26的传动作用可间接通过辅助板6带动上滚筒14进行高度调节,从而可方便工作人员对不同规格厚度的配电箱外壳进行加工,并且本装置的上滚筒14和下滚筒5采用可拆卸式连接,可方便工作人员对其进行更换,进而使得装置整体的灵活性大大提高,便捷工作人员的使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1.一种配电箱外壳滚压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下滚筒和上滚筒;
u形架,所述u形架的底部固定于所述底板的顶部;
电机,所述电机的底部通过支撑杆固定于所述底板的顶部且位于u形架的一侧,所述u形架的内部开设有调节槽,所述调节槽内壁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电动推杆,所述电动推杆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杆;
直齿板,所述直齿板固定于所述支撑杆的底端,所述调节槽内壁的一侧且位于电动推杆的底部通过支撑杆转动连接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的正面固定连接有第一传动轮,所述调节槽内壁的一侧且位于第一齿轮的底部通过支撑杆转动连接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的正面套设有第二传动轮,所述第二传动轮的外表面与第一传动轮的外表面通过传送带传动连接;
辅助板,所述辅助板的一侧固定于所述传送带上,所述辅助板的另一侧贯穿u形架并延伸至u形架的外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电箱外壳滚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u形架内壁底部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光杆,所述辅助板的内部开设有伸缩槽,所述伸缩槽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伸缩槽的内部均通过安装弹簧固定连接有卡块,所述电机输出轴的外表面通过联轴器固定连接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的另一端依次贯穿u形架和光杆并延伸至光杆的一侧,所述转动轴延伸至光杆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安装板。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配电箱外壳滚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杆的外表面滑动连接有滑套,所述滑套的一侧与辅助板的另一侧固定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电箱外壳滚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滚筒和上滚筒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与第一安装板配合使用的第二安装板。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配电箱外壳滚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安装板的内部开设有与辅助板配合使用的辅助槽,所述第二安装板的内部且位于辅助槽的两侧均开设有与卡块配合使用的卡槽。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配电箱外壳滚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安装板的内部且位于卡槽的顶部设置有活动槽,所述活动槽的内部设置有t形杆,所述第二安装板的内部且位于活动槽的一侧设置有滑槽,所述t形杆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滑杆。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配电箱外壳滚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槽与滑杆配合使用。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