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属于模具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可快速切换前冲冲头的模具。
背景技术:
模具,工业生产上用以注塑、吹塑、挤出、压铸或锻压成型、冶炼、冲压等方法得到所需产品的各种模子和工具。模具是用来制作成型物品的工具,这种工具由各种零件构成,不同的模具由不同的零件构成。它主要通过所成型材料物理状态的改变来实现物品外形的加工。在外力作用下使坯料成为有特定形状和尺寸的制件的工具,广泛用于冲裁、模锻、冷镦、挤压、粉末冶金件压制、压力铸造,以及工程塑料、橡胶、陶瓷等制品的压塑或注塑的成形加工中。
对于一些需要区分左右件的加工件来说,通常需要更换冲头来操作。但是更换冲头操作不便,而且模具需重新调整,浪费工时。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快速切换前冲冲头的模具,该种可快速切换前冲冲头的模具适用于需区分左右件的加工件,而且不用进行拆模即可快速进行模具切换操作,可有效提高加工效率。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可快速切换前冲冲头的模具,包括上模和下模,所述上模包括上模座和动模部件,所述上模座两端均设有手动阀,所述动模部件包括左动模和右动模,所述左动模和右动模并列设于上模座上,且所述左动模和右动模与两端的手动阀分别相连;所述下模包括静模部件和下模座,所述静模部件包括左静模和右静模,所述左静模和右静模并列设于下模座上,且当上模与下模合模时,左动模与左静模相结合,右动模与右静模相结合。动模部件设置左动模和右动模,静模部件设置左静模和右静模,可分别对加工件进行左、右冲压操作,手动阀可控制左动模和右动模的切换,使左动模和右动模分别进行冲压操作。
进一步地,所述左动模和右动模均包括气缸、上垫板、固定板及压料板,所述气缸设于上模座上,且部分穿设于上垫板,所述气缸与手动阀之间通过推块相连,所述上垫板与上模座相连,所述固定板设于压料板与上垫板之间,所述压料板上设有冲头。
进一步地,所述冲头与压料板之间设有压圈。压圈可在冲压时对加工件表面进行缓冲作用,保护加工件表面。
进一步地,所述左静模和右静模均包括下垫板、下模板及导料块,所述下垫板设于下模座与下模板之间,所述导料块设于下模板上方。
进一步地,所述下模座上设有限位柱,所述上模座上设有限位腔,所述限位柱的形状尺寸与限位腔的形状尺寸相适应。增加动模与静模的固定效果,防止动模位置的移动影响产品加工尺寸。
进一步地,所述上模座两端均设有外导柱,所述下模座两端均设有导套,所述外导柱与导套的形状尺寸相适应。增加上模与下模的固定效果,防止上模位置的移动影响产品加工尺寸。
进一步地,所述下模座下方设有托板,所述托板与下模座之间通过模脚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下模座与托板之间设有废料盒。方便收集加工废料。
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可快速切换前冲冲头的模具,该种可快速切换前冲冲头的模具动模部件设置左动模和右动模,静模部件设置左静模和右静模,可分别对加工件进行左、右冲压操作,手动阀可控制左动模和右动模的切换,使左动模和右动模分别进行冲压操作;适用于需区分左右件的加工件,而且不用进行拆模即可快速进行模具切换操作,可有效提高加工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可快速切换前冲冲头的模具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上模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冲头缩回时内部结构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冲头伸出时内部结构图。
图中:1上模、11动模部件、111气缸、112上垫板、113固定板、114压料板、1141冲头、1142内导柱、1143手动阀、1144推块、1145压圈、115限位腔、12上模座、13外导柱、2下模、21静模部件、211下垫板、212下模板、213导料块、214限位柱、22下模座、23导套、24托板、25废料盒、26模脚。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如图1-4所示,一种可快速切换前冲冲头的模具,包括上模1和下模2,所述上模1包括上模座12和动模部件11,所述上模座12两端均设有手动阀1143,所述动模部件11包括左动模和右动模,所述左动模和右动模并列设于上模座12上,且所述左动模和右动模与两端的手动阀1143分别相连;所述下模2包括静模部件21和下模座22,所述静模部件21包括左静模和右静模,所述左静模和右静模并列设于下模座22上,且当上模1与下模2合模时,左动模与左静模相结合,右动模与右静模相结合。
其中,所述左动模和右动模均包括气缸111、上垫板112、固定板113及压料板114,所述气缸111设于上模座12上,且部分穿设于上垫板112,所述气缸111与手动阀1143之间通过推块1144相连,所述上垫板112与上模座12相连,所述固定板113设于压料板114与上垫板112之间,所述压料板114上设有冲头1141。
此外,所述左静模和右静模均包括下垫板211、下模板212及导料块213,所述下垫板211设于下模座22与下模板212之间,所述导料块213设于下模板212上方。
该种可快速切换前冲冲头的模具对加工件左件加工时,将待加工件置于下模板212上,推动右动模上的手动阀1143使气缸111带动冲头1141缩回,此时左动模上的气缸111可使冲头1141伸出,上模1下移,左动模上的冲头1141可对加工件的左件进行加工;当需要对加工件右件进行加工时,推动左动模上的手阀1143使气缸111带动冲头1141缩回,此时右动模上的气缸1143可使冲头1141伸出,可对加工件的右件进行加工。
实施例2
如图1-4所示,一种可快速切换前冲冲头的模具,包括上模1和下模2,所述上模1包括上模座12和动模部件11,所述上模座12两端均设有手动阀1143,所述动模部件11包括左动模和右动模,所述左动模和右动模并列设于上模座12上,且所述左动模和右动模与两端的手动阀1143分别相连;所述下模2包括静模部件21和下模座22,所述静模部件21包括左静模和右静模,所述左静模和右静模并列设于下模座22上,且当上模1与下模2合模时,左动模与左静模相结合,右动模与右静模相结合。所述下模座22上设有限位柱214,所述上模座12上设有限位腔115,所述限位柱214的形状尺寸与限位腔115的形状尺寸相适应;所述上模座12两端均设有外导柱13,所述下模座22两端均设有导套23,所述外导柱13与导套23的形状尺寸相适应。所述下模座22下方设有托板24,所述托板24与下模座22之间通过模脚26相连,所述下模座22与托板24之间设有废料盒25。
其中,所述左动模和右动模均包括气缸111、上垫板112、固定板113及压料板114,所述气缸111设于上模座12上,且部分穿设于上垫板112,所述气缸111与手动阀1143之间通过推块1144相连,所述上垫板112与上模座12相连,所述固定板113设于压料板114与上垫板112之间,所述压料板114上设有冲头1141,所述冲头1141与压料板114之间设有压圈1145。
此外,所述左静模和右静模均包括下垫板211、下模板212及导料块213,所述下垫板211设于下模座22与下模板212之间,所述导料块213设于下模板212上方。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这些改进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1.一种可快速切换前冲冲头的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模(1)和下模(2),所述上模(1)包括上模座(12)和动模部件(11),所述上模座(12)两端均设有手动阀(1143),所述动模部件(11)包括左动模和右动模,所述左动模和右动模并列设于上模座(12)上,且所述左动模和右动模与两端的手动阀(1143)分别相连;所述下模(2)包括静模部件(21)和下模座(22),所述静模部件(21)包括左静模和右静模,所述左静模和右静模并列设于下模座(22)上,且当上模(1)与下模(2)合模时,左动模与左静模相结合,右动模与右静模相结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快速切换前冲冲头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动模和右动模均包括气缸(111)、上垫板(112)、固定板(113)及压料板(114),所述气缸(111)设于上模座(12)上,且部分穿设于上垫板(112),所述气缸(111)与手动阀(1143)之间通过推块(1144)相连,所述上垫板(112)与上模座(12)相连,所述固定板(113)设于压料板(114)与上垫板(112)之间,所述压料板(114)上设有冲头(114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快速切换前冲冲头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冲头(1141)与压料板(114)之间设有压圈(114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快速切换前冲冲头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左静模和右静模均包括下垫板(211)、下模板(212)及导料块(213),所述下垫板(211)设于下模座(22)与下模板(212)之间,所述导料块(213)设于下模板(212)上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快速切换前冲冲头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座(22)上设有限位柱(214),所述上模座(12)上设有限位腔(115),所述限位柱(214)的形状尺寸与限位腔(115)的形状尺寸相适应。
6.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一种可快速切换前冲冲头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座(12)两端均设有外导柱(13),所述下模座(22)两端均设有导套(23),所述外导柱(13)与导套(23)的形状尺寸相适应。
7.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一种可快速切换前冲冲头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座(22)下方设有托板(24),所述托板(24)与下模座(22)之间通过模脚(26)相连。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可快速切换前冲冲头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座(22)与托板(24)之间设有废料盒(25)。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