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工位型材冲孔一体机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3-02-09  75


本实用新型涉及型材冲孔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双工位型材冲孔一体机。



背景技术:

用于抗震支架、光伏支架的c/u形型材在冲孔时,多由冲孔模具进行定位工作,在冲孔作业前,通过人工或者机械手的方式进行上料,在冲孔作业结束后,通过人工或者机械手的方式进行下料,并将其搬运至传输线上,导致其上料、冲孔、下料以及传输的动作的一体化程度较低,工作效率较低。而且现有技术的传输线上几乎没有校正限位装置,产品在传输时可能会发生倾斜的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双工位型材冲孔一体机,包括:

机台;

双工位冲孔机构,设于所述机台上,所述双工位冲孔机构包括第一冲孔部和第二冲孔部,所述第一冲孔部和第二冲孔部上均设有校正机构;

伺服送料机构,设于所述机台上,以实现工件的送料动作;

定位机构,通过所述伺服送料机构能够在所述机台上做定向移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双工位型材冲孔一体机,将冲孔模具、产品定位以及伺服送料集成在同一机台上,形成一体化的作业流程,并且双工位的设置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在冲孔部设有校正机构,一方面该校正机构能够移动,以对产品进行定位,另一方面该校正机构能够旋转,在产品传输时能够对产品进行限位,防止产品出现偏移的情况。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右视图。

图3是图2上a部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定位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说明:1、机台;21、第一冲孔部;211、第一冲孔模具;212、第一冲孔机架;213、第一冲孔平台;22、第二冲孔部;221、第二冲孔模具;222、第二冲孔机架;223、第二冲孔平台;231、校正滚筒;232、导向杆;233、驱动源;234、导向套;37、传送带;41、基座;42、安装板;43、第一锁紧螺丝;44、螺丝孔;45、第二锁紧螺丝;46、夹具。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参照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方式提供双工位型材冲孔一体机,包括机台1、双工位冲孔机构、伺服送料机构和定位机构,双工位冲孔机构、伺服送料机构和定位机构集成在机台1上,使得产品固定、产品送料以及产品冲孔形成一体化的作业流程,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双工位冲孔机构包括第一冲孔部21和第二冲孔部22,第一冲孔部21包括第一冲孔模具211、第一冲孔机架212和第一冲孔平台213,第一冲孔机架212上设有第一冲孔模具211,第一冲孔模具211正对第一冲孔平台213;第二冲孔部22包括第二冲孔模具221、第二冲孔机架222和第二冲孔平台223,第二冲孔机架222上设有第二冲孔模具221,第二冲孔模具221正对第二冲孔平台223,通过双工位设置,能够完成两个产品的同步作业,可以对同一种产品进行冲孔作业,也可以对两种产品进行冲孔作业,通用性高。

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第一冲孔部21和第二冲孔部22上均设有校正机构,以第一冲孔部21上的校正机构进行具体的说,第一冲孔机架上对称的设有校正机构,单个校正机构包括校正滚筒231、与校正滚筒231相连接的导向杆232,以及通过导向杆232带动校正滚筒231做左右定向移动的驱动源233,单个导向杆232通过导向套234可移动的穿设于第一冲孔机架212上,本实用新型校正机构具有以下两方面的作用,一方面是产品冲孔后,伺服送料机构带动产品在输送的过程中带动校正滚筒231旋转,以对成品输送起到较好的导向效果,即使在产品输送发生倾斜时,仍然能通过校正滚筒231进行微调校正;另一方面单个导向杆232通过导向套234可移动的穿设于第一冲孔机架212上,使得校正滚筒231与第一冲孔机架212的侧边的间距可调,能够适用不同尺寸(这里指宽度)的产品,通用性较高。

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伺服送料机构,以实现工件的送料动作,更具体的说,伺服送料机构包括伺服电机、主动轮、从动轮、连动杆、齿轮组件和传送带37,伺服电机传动连接主动轮,主动轮带动从动轮旋转,从动轮通过连动杆传动连接齿轮组件,齿轮组件上安装有传送带37,齿轮组件包括齿轮和齿条,齿轮啮合齿条,齿条上安装有传送带,伺服电机驱动主动轮带动从动轮旋转,通过连动杆带动齿轮旋转,从而实现传送带37的送料动作。

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定位机构通过伺服送料机构能够在机台1上做定向移动,更具体的说,定位机构包括基座41、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并列设于基座41上,第一定位部和第一冲孔部21对应设置,第二定位部和第二冲孔部22对应设置,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的结构相同,均包括安装组件和夹具46,夹具46可拆卸的安装在安装组件上;

还有安装组件包括安装板42和第一锁紧螺丝43,在安装板42上设有多个螺丝孔44,安装板42通过第一锁紧螺丝43被锁紧在基座41上,安装组件还包括第二锁紧螺丝45,夹具46通过第二锁紧螺丝45可拆卸的安装在安装板42上,在适配不同尺寸的产品时,只需更换与之相适配的夹具46即可,方便实用,其中夹具46的具体结构与产品相适配,当需要对不同产品进行冲孔时,需要更换与产品相适配的夹具46,因此关于夹具46的具体结构及其装配产品的方式,本实用新型在这里不做赘述,从事钻孔加工技术领域的工作人员能够轻易实现。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双工位型材冲孔一体机,将冲孔模具、产品定位以及伺服送料集成在同一机台上,形成一体化的作业流程,并且双工位的设置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在冲孔部设有校正机构,一方面该校正机构能够移动,以对产品进行定位,另一方面该校正机构能够旋转,在产品传输时能够对产品进行限位,防止产品出现偏移的情况。

以上实施例仅是为充分说明本实用新型而所举的较佳的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此。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所作的等同替代或变换,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


技术特征:

1.双工位型材冲孔一体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台;

双工位冲孔机构,设于所述机台上,所述双工位冲孔机构包括第一冲孔部和第二冲孔部,所述第一冲孔部和第二冲孔部上均设有校正机构;

伺服送料机构,设于所述机台上,以实现工件的送料动作;

定位机构,通过所述伺服送料机构能够在所述机台上做定向移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工位型材冲孔一体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冲孔部包括第一冲孔模具、第一冲孔机架和第一冲孔平台,所述第一冲孔机架上设有第一冲孔模具,所述第一冲孔模具正对第一冲孔平台;所述第二冲孔部包括第二冲孔模具、第二冲孔机架和第二冲孔平台,所述第二冲孔机架上设有第二冲孔模具,所述第二冲孔模具正对第二冲孔平台,所述第一冲孔机架和第二冲孔机架上均对称的设有校正机构。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双工位型材冲孔一体机,其特征在于:单个所述校正机构包括校正滚筒、与校正滚筒相连接的导向杆,以及通过导向杆带动校正滚筒做左右定向移动的驱动源。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工位型材冲孔一体机,其特征在于:单个导向杆通过导向套可移动。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工位型材冲孔一体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机构包括基座、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所述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并列设于所述基座上。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工位型材冲孔一体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的结构相同,均包括安装组件和夹具,夹具可拆卸的安装在安装组件上。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工位型材冲孔一体机,其特征在于:安装组件包括安装板和第一锁紧螺丝,在安装板上设有多个螺丝孔,安装板通过第一锁紧螺丝被锁紧在所述基座上。

8.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双工位型材冲孔一体机,其特征在于:安装组件还包括第二锁紧螺丝,夹具通过第二锁紧螺丝可拆卸的安装在安装板上。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工位型材冲孔一体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伺服送料机构包括伺服电机、主动轮、从动轮、连动杆、齿轮组件和传送带,所述伺服电机传动连接主动轮,主动轮带动从动轮旋转,从动轮通过连动杆传动连接齿轮组件,齿轮组件上安装有传送带。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双工位型材冲孔一体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齿轮组件包括齿轮和齿条,齿轮啮合齿条,齿条上安装有传送带。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双工位型材冲孔一体机,包括机台;双工位冲孔机构设于机台上,双工位冲孔机构包括第一冲孔部和第二冲孔部,第一冲孔部和第二冲孔部上均设有校正机构;伺服送料机构设于机台上,以实现工件的送料动作;定位机构通过伺服送料机构能够在机台上做定向移动。本实用新型提供双工位型材冲孔一体机,将冲孔模具、产品定位以及伺服送料集成在同一机台上,形成一体化的作业流程,并且双工位的设置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在冲孔部设有校正机构,一方面该校正机构能够移动,以对产品进行定位,另一方面该校正机构能够旋转,在产品传输时能够对产品进行限位,防止产品出现偏移的情况。

技术研发人员:李涛;李明华;胡敏亮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苏聚力智能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5.11
技术公布日:2021.04.0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xbbs.6miu.com/read-108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