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式双层运输车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3-02-11  82


本实用新型涉及桥梁施工运输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轨道式双层运输车。



背景技术:

在城市公轨双层高架桥梁的上下层梁同步架设过程中,如图4所示,由于上下层梁同步架设,架桥机10设置在上层预制混凝土梁11桥面上,在架设下层轨道梁时,待安装轨道梁6要喂梁至已安装轨道梁5的前端,由于受到上层已安装预制混凝土梁11的位置的制约,架桥机10无法退至已安装轨道梁5的尾端进行待安装轨道梁6的提梁,因此必须要通过设置一种设备,其能将待安装轨道梁6运输至待安装轨道梁5的前一跨,也就是图4中所示的位置,保证架桥机10的天车位置能够起吊待安装轨道梁6。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提供轨道式双层运输车,既能保证待安装轨道梁的桥面运输,又实现了待安装轨道梁的尾端喂梁,不受上下层梁同步架设的空间限制。

为了实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提供了一种轨道式双层运输车,包括:

下层轨道,其纵向设置于已安装轨道梁上;

运梁大车,其包括一对行走机构和纵梁,一对行走机构纵向间隔设置于所述下层轨道上并可沿下层轨道纵向移动,所述纵梁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于一对行走机构上;

上层轨道,其纵向设置于所述纵梁上;

运梁小车和固定支撑,所述运梁小车移动配合于所述上层轨道上,所述固定支撑固定于所述上层轨道的前端,待安装轨道梁两端分别搁置于所述运梁小车和固定支撑上。

优选的是,已安装轨道梁为双箱梁结构,下层轨道安装于已安装轨道梁中间的腹板上。

优选的是,所述下层轨道为一对钢轨,所述行走机构的行走轮为配合于所述钢轨上的钢轨轮。

优选的是,所述行走机构包括四个行走小车和连接梁,所述行走小车包括多个纵向间隔设置的行走轮以及连接多个行走轮的连接杆,四个行走小车的连接杆通过连接梁连接为整体结构,四个行走小车构成方形结构且两两一组位于同一个钢轨上,纵梁的端部固定于所述连接梁上。

优选的是,所述固定支撑为支撑块,其上表面具有一对挡板,所述支撑块上表面及一对挡板构成横截面为u型的结构,所述待安装轨道梁下端恰好位于u型结构内,所述支撑块上表面与所述运梁小车上表面位于同一水平面内。

优选的是,所述上层轨道为一对钢轨,所述运梁小车的轨道钢轮配合于钢轨内。

优选的是,待安装轨道梁侧面通过刚性支撑临时支撑并通过钢丝绳临时捆绑于所述运梁小车和固定支撑上。

本实用新型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运输车通过设置两层轨道,下层轨道通过运梁大车的移动方便运输待安装轨道梁,而上层轨道通过运梁小车的移动实现尾端喂梁,双层轨道以及运梁大车和运梁小车的相互配合,保证了只使用一个施工工具就可以实现待安装轨道梁的桥面运输以及尾端喂梁,不受上下层梁同步架设的空间限制。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实用新型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轨道式双层运输车横断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轨道式双层运输车纵断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固定支撑横断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轨道式双层运输车的其中一个施工流程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下层轨道,2、运梁大车,3、上层轨道,4、运梁小车,5、已安装轨道梁,6、待安装轨道梁,7、固定支撑,8、纵梁,9、行走机构,10、架桥机,11、预制混凝土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需要说明的是,下述实施方案中所述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所述试剂和材料,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获得;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横向”、“纵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并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1至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轨道式双层运输车,包括:

下层轨道1,其纵向设置于已安装轨道梁5上;

运梁大车2,其包括一对行走机构9和纵梁8,一对行走机构9纵向间隔设置于所述下层轨道1上并可沿下层轨道1纵向移动,所述纵梁8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于一对行走机构9上;

上层轨道3,其纵向设置于所述纵梁8上;

运梁小车4和固定支撑7,所述运梁小车4移动配合于所述上层轨道3上,所述固定支撑7固定于所述上层轨道3的前端,待安装轨道梁6两端分别搁置于所述运梁小车4和固定支撑7上。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轨道运输车包括下层轨道1、运梁大车2、上层轨道3、运梁小车4和固定支撑7,所述运梁大车2通过行走机构9在所述下层轨道1上纵向移动,所述上层轨道3设置于所述运梁大车2的纵梁8上,所述运梁小车4设置于所述上层轨道3上并沿上层轨道3纵向移动,待安装轨道梁6位于所述运梁小车4和固定支撑7上。

轨道运输车设置为双层轨道,主要是方便喂梁,如图2和图4所示,运梁小车4和固定支撑7上的待安装轨道梁6需要拼接安装至下方已安装轨道梁5的右侧,因此整个轨道运输车通过运梁大车2的行走将待安装轨道梁6运输至最右侧后,在此过程中待安装轨道梁6与运梁小车4在运梁大车2上保持相对不动,然后运梁大车2保持不动,待安装轨道梁6跟随运梁小车4在上层轨道3上开始向右侧运动,而右侧的固定支撑7保持不动,待安装轨道梁6与固定支撑7之间是可以相对移动的,因此,待安装轨道梁6可发生相当于已安装轨道梁5向右运动,实现待安装轨道梁6向右喂梁,直至设置于已安装轨道梁5上方的架桥机将待安装轨道梁6右端吊起,继续向右喂梁,直至架桥机能将待安装轨道梁6左端吊起,轨道运输车完成其工作流程。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已安装轨道梁5为双箱梁结构,下层轨道1安装于已安装轨道梁5中间的腹板上。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下层轨道1为一对钢轨,所述行走机构9的行走轮为配合于所述钢轨上的钢轨轮。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行走机构9包括四个行走小车和连接梁,所述行走小车包括多个纵向间隔设置的行走轮以及连接多个行走轮的连接杆,四个行走小车的连接杆通过连接梁连接为整体结构,四个行走小车构成方形结构且两两一组位于同一个钢轨上,纵梁8的端部固定于所述连接梁上。行走机构9的具体结构如上所述,行走机构9可通过现有成熟的电机或液压驱动等方式驱动行走,本申请的行走机构9也可直接采用现有成熟的行走机构9。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如图3所示,所述固定支撑7为支撑块,其上表面具有一对挡板,所述支撑块上表面及一对挡板构成横截面为u型的结构,所述待安装轨道梁6下端恰好位于u型结构内,所述支撑块上表面与所述运梁小车4上表面位于同一水平面内。支撑块的结构保证了待安装轨道梁6下端进行了一定的限位,防止待安装轨道梁6在运输过程中发生倾斜,支撑块上表面与运梁小车4上表面平齐,使得待安装轨道梁6在运输过程中保持水平状态,当进行喂梁时,待安装轨道梁6可直接在固定支撑7上表面移动。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上层轨道3为一对钢轨,所述运梁小车4的轨道钢轮配合于钢轨内。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待安装轨道梁6侧面通过刚性支撑临时支撑并通过钢丝绳临时捆绑于所述运梁小车4和固定支撑7上,侧面通过刚性支撑进行临时支撑,形成侧面的阻挡,同时加上钢丝绳捆绑,防止待安装轨道梁6在运输过程中发生倾斜溜滑的现象。

尽管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实用新型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技术特征:

1.轨道式双层运输车,其特征在于,包括:

下层轨道,其纵向设置于已安装轨道梁上;

运梁大车,其包括一对行走机构和纵梁,一对行走机构纵向间隔设置于所述下层轨道上并可沿下层轨道纵向移动,所述纵梁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于一对行走机构上;

上层轨道,其纵向设置于所述纵梁上;

运梁小车和固定支撑,所述运梁小车移动配合于所述上层轨道上,所述固定支撑固定于所述上层轨道的前端,待安装轨道梁两端分别搁置于所述运梁小车和固定支撑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式双层运输车,其特征在于,已安装轨道梁为双箱梁结构,下层轨道安装于已安装轨道梁中间的腹板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式双层运输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层轨道为一对钢轨,所述行走机构的行走轮为配合于所述钢轨上的钢轨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轨道式双层运输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走机构包括四个行走小车和连接梁,所述行走小车包括多个纵向间隔设置的行走轮以及连接多个行走轮的连接杆,四个行走小车的连接杆通过连接梁连接为整体结构,四个行走小车构成方形结构且两两一组位于同一个钢轨上,纵梁的端部固定于所述连接梁上。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式双层运输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支撑为支撑块,其上表面具有一对挡板,所述支撑块上表面及一对挡板构成横截面为u型的结构,所述待安装轨道梁下端恰好位于u型结构内,所述支撑块上表面与所述运梁小车上表面位于同一水平面内。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式双层运输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轨道为一对钢轨,所述运梁小车的轨道钢轮配合于钢轨内。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式双层运输车,其特征在于,待安装轨道梁侧面通过刚性支撑临时支撑并通过钢丝绳临时捆绑于所述运梁小车和固定支撑上。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轨道式双层运输车,包括:下层轨道,其纵向设置于已安装轨道梁上;运梁大车,其包括一对行走机构和纵梁,一对行走机构纵向间隔设置于所述下层轨道上并可沿下层轨道纵向移动,所述纵梁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于一对行走机构上;上层轨道,其纵向设置于所述纵梁上;运梁小车和固定支撑,所述运梁小车移动配合于所述上层轨道上,所述固定支撑固定于所述纵梁的前端,待安装轨道梁两端分别搁置于所述运梁小车和固定支撑上。本实用新型的双层运输车既保证了待安装轨道梁的桥面运输,也实现了轨道梁的尾端喂梁,不受上下层梁同步架设的空间限制。

技术研发人员:池川;王启明;周海川;马浩杰;周平;蒋雄;李阳;罗冬春;彭勇;舒锐;张禹乾;林锦楷;张代力;黄俊淞;张旭;何宏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6.23
技术公布日:2021.04.0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xbbs.6miu.com/read-108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