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沥青道路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3-02-11  74


本实用新型属于沥青道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沥青道路结构。



背景技术:

沥青是由不同分子量的碳氢化合物及其非金属衍生物组成的黑褐色复杂混合物,是高黏度有机液体的一种,呈液态,表面呈黑色,可溶于二硫化碳。沥青路面结构层可由面层、基层、底基层、垫层组成。沥青路面的沥青类结构层本身,属于柔性路面范畴,但其基层除柔性材料外,也可采用刚性的水泥混凝土,或半刚性的水硬性材料。沥青结合料提高了铺路用粒料抵抗行车和自然因素对路面损害的能力,使路面平整少尘、经久耐用。因此,沥青路面是道路建设中一种被最广泛采用的高级路面;

现有沥青道路层面结构较为简单,不够结实,虽然传统沥青路面与车轮之间可以生成两级减振效果,相比水泥路面更具有行车舒适性好、噪音小的特点,但是还是存在一定的缓冲能力差,路基不够稳固的问题,因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新型沥青道路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新型沥青道路结构,该结构是通过内衬层、水泥层、碎石层、沥青层和沥青层与碎石层之间设置有橡胶层构成,并且在碎石层中设置有钢筋,钢筋是由箍筋和水平箍筋段整列绑扎而成,生成三维空间碎石放置区,减少碎石层中碎石之间的挤压张性,减少碎石层本身的镂空率,从而加强整体路基的稳固度;本装置通过缓冲装置的设置,对路面受到的冲击进行多级缓冲吸收,避免行车过重对路面造成一定的损坏,工作人员需要经常进行维修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新型沥青道路结构,包括土路路基和缓冲装置,所述土路路基的顶部外壁设置有内衬层,所述内衬层远离土路路基的一侧外壁铺设有水泥层,所述水泥层的顶部外壁铺设有碎石层,所述碎石层远离水泥层的一侧外壁铺设有沥青层,所述沥青层的底部外壁固定连接有钢筋;

所述缓冲装置包括第一套块,所述第一套块的内壁与钢筋的外壁套接,所述缓冲装置固定连接于碎石层内,所述第一套块的底部外壁固定连接有抵压杆,所述钢筋的外壁且位于第一套块的下方套接有第二套块,所述第一套块的底部外壁与第二套块的顶部外壁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沥青层的底部外壁与碎石层的顶部外壁之间设置有橡胶层。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第一套块的顶部外壁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远离第一套块的一端与橡胶层的底部外壁接触。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碎石层中设置有用于对钢筋进行横纵捆绑的箍筋,所述箍筋的底部设置有水平箍筋弯折段,通过箍筋和水平箍筋弯折段的设置用于对多组所述钢筋进行整列绑扎,用于生成三维空间碎石放置区,减少碎石层中碎石之间的挤压张性,减少碎石层本身的镂空率。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第二套块的内壁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所述抵压杆远离第一套块的一端与第二弹簧固定连接。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箍筋和水平箍筋弯折段为一体化成型构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沥青道路结构是通过内衬层、水泥层、碎石层、沥青层和沥青层与碎石层之间设置有橡胶层构成,并且在碎石层中设置有钢筋,钢筋是由箍筋和水平箍筋段整列绑扎而成,生成三维空间碎石放置区,减少碎石层中碎石之间的挤压张性,减少碎石层本身的镂空率,从而加强整体路基的稳固度;

2、通过橡胶层向下运动,对连接杆进行挤压,连接杆带动第一套块向下运动,挤压第一弹簧,同时第一套块外壁的抵压杆挤压第二套块内部的第二弹簧,对路面受到的重力冲击进行缓冲,本装置通过缓冲装置的设置,对路面受到的冲击进行多级缓冲吸收,避免行车过重对路面造成一定的损坏,工作人员需要经常进行维修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碎石层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图2中缓冲装置结放大构示意图。

图中:1、土路路基;2、内衬层;3、水泥层;4、碎石层;5、沥青层;6、橡胶层;7、钢筋;8、缓冲装置;81、第一套块;82、连接杆;83、抵压杆;84、第二套块;85、第一弹簧;86、第二弹簧;9、箍筋;10、水平箍筋段。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新型沥青道路结构,包括土路路基1和缓冲装置8,土路路基1的顶部外壁设置有内衬层2,内衬层2远离土路路基1的一侧外壁铺设有水泥层3,水泥层3的顶部外壁铺设有碎石层4,碎石层4远离水泥层3的一侧外壁铺设有沥青层5,沥青层5的底部外壁固定连接有钢筋7。

本实施方案中,通过缓冲装置8对路面受到的压力冲击等进行吸收缓冲,通过钢筋7的设置,增加里路面的承受力,有效的保证了道路基础结构的稳定,通过水泥层3增加了道路结构的稳定性,碎石层4增加了沥青路面的承载能力,沥青具有良好的平整性,使行车平稳舒服且具有较强的刚度,沥青层5有效的保证了道路的平稳。

具体的,缓冲装置8包括第一套块81,第一套块81的内壁与钢筋7的外壁套接,缓冲装置8固定连接于碎石层4内,第一套块81的底部外壁固定连接有抵压杆83,钢筋7的外壁且位于第一套块81的下方套接有第二套块84,第一套块81的底部外壁与第二套块84的顶部外壁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85。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将加工后的缓冲装置8套接在钢筋7的外壁,对其进行预埋处理,橡胶层6向下运动,对连接杆82进行挤压,连接杆82带动第一套块81向下运动,挤压第一弹簧85,同时第一套块81外壁的抵压杆83挤压第二套块84内部的第二弹簧86,对路面受到的重力冲击进行缓冲。

具体的,沥青层5的底部外壁与碎石层4的顶部外壁之间设置有橡胶层6。

在本实施例中,当沥青层5受到重力作用时,将力传递至橡胶层6对力进行初步的吸收。

所述碎石层4中设置有用于对钢筋7进行横纵捆绑的箍筋9,所述箍筋9的底部设置有水平箍筋弯折段10,通过箍筋9和水平箍筋弯折段10的设置用于对多组所述钢筋7进行整列绑扎,用于生成三维空间碎石放置区,减少碎石层4中碎石之间的挤压张性,减少碎石层4本身的镂空率,所述箍筋9和水平箍筋弯折段10为一体化成型构成,从而加强整体路基的稳固度。

具体的,第一套块81的顶部外壁固定连接有连接杆82,连接杆82远离第一套块81的一端与橡胶层6的底部外壁接触。

在本实施例中,连接杆82将橡胶层6受到的作用力向下传递,使第一套块81可以向下运动。

具体的,第二套块84的内壁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86,抵压杆83远离第一套块81的一端与第二弹簧86固定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当第二套块84向下运动时,挤压与其固定连接的第二弹簧86,对挤压冲击进行多级吸收。

通过水泥层3增加了道路结构的稳定性,碎石层4增加了沥青路面的承载能力,沥青具有良好的平整性,使行车平稳舒服且具有较强的刚度,沥青层5有效的保证了道路的平稳,通过钢筋7的设置,增加里路面的承受力,有效的保证了道路基础结构的稳定;其次,本装置通过缓冲装置8对路面受到的压力冲击等进行吸收缓冲,通过将加工后的缓冲装置8套接在钢筋7的外壁,对其进行预埋处理,当沥青层5受到重力作用时,将力传递至橡胶层6对力进行初步的吸收,橡胶层6向下运动,对连接杆82进行挤压,连接杆82带动第一套块81向下运动,挤压第一弹簧85,同时第一套块81外壁的抵压杆83挤压第二套块84内部的第二弹簧86,对路面受到的重力冲击进行缓冲。尽管已经表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技术特征:

1.一种新型沥青道路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土路路基(1)和缓冲装置(8),所述土路路基(1)的顶部外壁设置有内衬层(2),所述内衬层(2)远离土路路基(1)的一侧外壁铺设有水泥层(3),所述水泥层(3)的顶部外壁铺设有碎石层(4),所述碎石层(4)远离水泥层(3)的一侧外壁铺设有沥青层(5),所述沥青层(5)的底部外壁固定连接有钢筋(7);

所述缓冲装置(8)包括第一套块(81),所述第一套块(81)的内壁与钢筋(7)的外壁套接,所述缓冲装置(8)固定连接于碎石层(4)内,所述第一套块(81)的底部外壁固定连接有抵压杆(83),所述钢筋(7)的外壁且位于第一套块(81)的下方套接有第二套块(84),所述第一套块(81)的底部外壁与第二套块(84)的顶部外壁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8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沥青道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沥青层(5)的底部外壁与碎石层(4)的顶部外壁之间设置有橡胶层(6)。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沥青道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套块(81)的顶部外壁固定连接有连接杆(82),所述连接杆(82)远离第一套块(81)的一端与橡胶层(6)的底部外壁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沥青道路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碎石层(4)中设置有用于对钢筋(7)进行横纵捆绑的箍筋(9),所述箍筋(9)的底部设置有水平箍筋弯折段(10),通过箍筋(9)和水平箍筋弯折段(10)的设置用于对多组所述钢筋(7)进行整列绑扎,用于生成三维空间碎石放置区,减少碎石层(4)中碎石之间的挤压张性,减少碎石层(4)本身的镂空率。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沥青道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套块(84)的内壁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86),所述抵压杆(83)远离第一套块(81)的一端与第二弹簧(86)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新型沥青道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箍筋(9)和水平箍筋弯折段(10)为一体化成型构成。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沥青道路结构,该结构是通过内衬层、水泥层、碎石层、沥青层和沥青层与碎石层之间设置有橡胶层构成,并且在碎石层中设置有钢筋,钢筋是由箍筋和水平箍筋段整列绑扎而成,生成三维空间碎石放置区,减少碎石层中碎石之间的挤压张性,减少碎石层本身的镂空率,从而加强整体路基的稳固度;本装置通过缓冲装置的设置,对路面受到的冲击进行多级缓冲吸收,避免行车过重对路面造成一定的损坏,工作人员需要经常进行维修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张望球;权军龙;刘瑶;周坤;李海涛;张镇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州正粤建设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8.03
技术公布日:2021.04.0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xbbs.6miu.com/read-108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