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公路工程用改性沥青混凝土压平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3-02-12  83


本实用新型属于公路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公路工程用改性沥青混凝土压平装置。



背景技术:

改性沥青是掺加橡胶、树脂、高分子聚合物、磨细的橡胶粉或其他填料等外掺剂,或采取对沥青轻度氧化加工等措施,使沥青或沥青混合料的性能得以改善制成的沥青结合料。改性沥青其机理有两种,一是改变沥青化学组成,二是使改性剂均匀分布于沥青中形成一定的空间网络结构。现有的公路使用时间久了以后会产生裂缝,这时候就需要在裂缝中添加改性沥青混凝土,然后使用压平装置进行压平操作。

但是,现有的压平装置在对路面进行压平时,对于路面不同的破损程度,不能够灵活的调节压轮的重量,且针对不同宽度的裂缝,填充沥青时需要推动整个车体移动,也极为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公路工程用改性沥青混凝土压平装置,有效的解决现有的压平装置在对路面进行压平时,对于路面不同的破损程度,不能够灵活的调节压轮的重量,且针对不同宽度的裂缝,填充沥青时需要推动整个车体移动,极为不便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公路工程用改性沥青混凝土压平装置,包括:移动箱体;万向轮,设置在所述移动箱体的底部并控制所述移动箱体的移动;填充组件,设置在所述移动箱体的底部,用于填充地面裂缝;移动组件,设置在所述移动箱体的侧壁上并用于移动所述填充组件;压平组件,设置在所述移动箱体的底部,用于滚压填充后地面;配重组件,设置在所述移动箱体内部并控制所述压平组件的重量;固定组件,设置在所述移动箱体的顶部,用于固定所述配重组件;转动组件,设置在所述移动箱体的侧壁上,用于转动所述配重组件。

优选地,所述填充组件包括沥青存储箱和输送管,所述沥青存储箱设置在所述移动箱体内部底面;输送沥青的所述输送管一端设置在所述沥青存储箱上,另一端设置在所述移动箱体的底面,并伸出至移动箱体外。

优选地,所述移动组件包括滑杆、滑套、移动板、滑块、移动轴、限位环和移动把手,所述滑杆与所述移动箱体内部底面滑动连接,所述滑杆的根数至少为两根;所述滑套设置在所述滑杆上,所述滑套上还设有一固定所述移动轴的限位环;所述移动板设置在所述滑套之间,所述移动板上还开设一凹槽;所述滑块设置在所述凹槽中,滑块上设有一适合填充组件穿过的通孔;所述移动轴其中一端设有便于人操作的移动把手,另一端连接在所述滑块上,中间穿过所述限位环;所述移动把手伸出所述移动箱体外。

优选地,所述压平组件包括支撑板、连接杆和平压滚轮,所述支撑所述配重组件的支撑板设置在所述移动箱体的内侧底部;连接所述支撑板和所述平压滚轮的所述连接杆设置在所述支撑板底部;滚压填充后地面的所述平压滚轮设置在所述连接杆一端。

优选地,所述配重组件包括配重箱、输沙管、和储沙箱,配重所述压平组件的所述配重箱设置在所述压平组件的顶部;所述输沙管一端连接所述配重箱,另一端连接所述储沙箱;储存沙子的所述储沙箱设置在所述移动箱体内部。

优选地,所述转动组件包括连接轴、转动支撑杆、转轴、转动盘和转动把手,所述连接轴一端连接在所述配重组件上,另一端连接所述转动支撑杆;所述转动支撑杆设置在所述移动箱体内部底面上;所述转轴一端连接所述转动支撑杆的顶部,另一端连接便于人手转动的所述转动把手;所述转动盘设置在所述配重组件的一侧,与所述配重组件转动连接。

优选地,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固定杆、弹簧、固定孔和把手,所述固定孔设置在所述配重组件的顶部;固定所述配重组件的所述固定杆一端设置在所述固定孔内,另一端连接便于人手控制的所述把手;定位所述固定杆的所述弹簧设置在所述固定杆上。

由于本实用新型设置了移动组件,通过握住移动把手前后移动,可以带动输送管和移动板前后移动,可以对裂缝进行有效的填充,且如果裂缝过宽时,可以在前后移动的同时,左右推动移动把手,使得滑块在移动板上左右滑动,对较宽的裂缝进行有效的填充,通过移动组件避免了每次填充都要不断地移动车体,且填充十分的方便;由于本实用新型设置了储沙箱和配重箱,针对不同的裂缝,可以调整平压滚轮的重量,通过上方的储沙箱内的沙流入配重箱内增加配重箱的重量,通过配重箱内的沙流出到下方的储沙箱内减轻配重箱的重量,从而可以灵活的调整平压滚轮的重量,且通过转动转动把手带动上下两侧的储沙箱转动并交换位置,交换位置后,通过固定组件可以对储沙箱进行稳定的固定。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公路工程用改性沥青混凝土压平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公路工程用改性沥青混凝土压平装置移动组件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

1、移动箱体2、万向轮3、储沙箱

4、配重箱5、转轴6、转动把手

7、转动支撑杆8、固定杆9、固定孔

10、把手11、弹簧12、移动板

13、滑杆14、滑套15、限位环

16、滑块17、移动轴18、支撑板

19、平压滚轮20、输送管21、输沙管

22、转动盘23、沥青存储箱24、移动把手

25、连接杆26、连接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顶部”、“底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一种公路工程用改性沥青混凝土压平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所示,一种公路工程用改性沥青混凝土压平装置,包括:移动箱体1形状不限,优选为矩形;万向轮2连接在移动箱体1底部,个数不限,优选连接移动箱体1底部的四个角上,控制移动箱体1移动;填充组件,填充地面裂缝,设置在移动箱体1的底部;移动组件,移动填充组件,设置在移动箱体1的侧壁上;压平组件,滚压填充后地面,设置在移动箱体1的底部;配重组件,控制压平组件重量,设置在移动箱体1内部;固定组件,固定配重组件,设置在移动箱体1的顶部;转动组件,转动配重组件,设置在移动箱体1的侧壁上。

具体的,填充组件包括沥青存储箱23和输送管20,沥青存储箱23形状不限,焊接在移动箱体1内部底面;输送沥青的输送管20一端连通在沥青存储箱23上,另一端穿过移动箱体的底面,伸出至移动箱体1外。

如图2一种公路工程用改性沥青混凝土压平装置移动组件俯视结构示意图所示,移动组件包括滑杆13、滑套14、移动板12、滑块16、移动轴17、限位环15和移动把手24,滑杆13与移动箱体1内部底面滑动连接,滑杆13的根数为两根;滑套14个数为两个,分别滑动连接在两根滑杆13上,滑套14上还设有一固定移动轴17的限位环15;移动板12焊接在两个滑套14上,移动板12上还开设一凹槽;滑块16放置在凹槽中,滑块16上设有一适合输送管20穿过的通孔;移动轴17其中一端设有便于人操作的移动把手24,一端连接在滑块16上,中间穿过限位环15;移动把手24伸出移动箱体1外。

压平组件包括支撑板18、连接杆25和平压滚轮19,支撑配重箱的支撑板18滑动连接在移动箱体1的内侧底部;连接支撑板18和平压滚轮19的连接杆25焊接在支撑板18底部;滚压填充后地面的平压滚轮19滚动连接在连接杆25一端。

配重组件包括配重箱4、输沙管21、和储沙箱3,配重平压滚轮19的重量的配重箱4焊接在支撑板18的顶部;输沙管21为两根,一端连接配重箱4,另一端连接储沙箱3;储存沙子的储沙箱3为两个,上下放置在移动箱体1内部左侧。

转动组件包括连接轴26、转动支撑杆7、转轴5、转动盘22和转动把手6,连接轴26一端连接在上部储沙箱3上,一端连接在下部储沙箱3上,还有一端连接转动支撑杆7;转动支撑杆7焊接在移动箱体1内部底面上;转轴5一端连接转动支撑杆7的顶部,另一端连接便于人手转动的转动把手6;转动输沙管21的转动盘22转动连接在配重箱4的一侧。

固定组件包括固定杆8、弹簧11、固定孔9和把手10,固定孔9设置在储沙箱3的顶部;固定储沙箱3的固定杆8一端插入在固定孔9内,另一端连接便于人手控制的把手10;定位固定杆8的弹簧11设置在固定杆8外表面上。

在使用时,将本装置推动至需要修复的裂缝位置,将输送管20的底部管口对准裂缝位置,此时可以对裂缝进行填补,通过打开沥青存储箱23内的阀门,使得沥青混凝土顺着输送管20流出,通过握住把手10前后移动,可以带动移动轴17移动,移动轴17带动滑块16,滑块16带动输送管20和移动板12前后移动,可以对裂缝进行有效的填充,且如果裂缝过宽时,可以在前后移动的同时,左右推动把手10,使得滑块16在移动板12上左右滑动,对较宽的裂缝进行有效的填充;通过移动组件避免了每次填充都要不断地移动车体,且填充十分的方便。

当对裂缝填充完成后,便可以推动移动箱体1,使得平压滚轮19滚压填充处,对沥青混凝土进行压平操作,针对不同的裂缝,可以调整平压滚轮19的重量,通过打开上方的输沙管21内的阀门,使得上方的储沙箱3内的沙流入配重箱4内,通过控制流入的沙的质量来控制配重箱4的重量,当需要减轻配重箱4的重量时,打开底部的输沙管21内的阀门,配重箱4内的沙流出到下方的储沙箱3内,从而减轻配重箱4的重量,当上方的储沙箱3内的沙都流到下方的储沙箱3内时,通过向外拉动固定杆8,使得固定杆8脱离固定孔9,然后通过转动转动把手6带动上下两侧的储沙箱3转动并交换位置,转动盘22也随之转动,交换位置后,松开固定杆8,固定杆8在弹簧11的作用下进入固定孔9内,重新对储沙箱3进行限位。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公路工程用改性沥青混凝土压平装置,包括:

移动箱体;

万向轮,设置在所述移动箱体的底部并控制所述移动箱体的移动;

填充组件,设置在所述移动箱体的底部,用于填充地面裂缝;

移动组件,设置在所述移动箱体的侧壁上并用于移动所述填充组件;

压平组件,设置在所述移动箱体的底部,用于滚压填充后地面;

配重组件,设置在所述移动箱体内部并控制所述压平组件的重量;

固定组件,设置在所述移动箱体的顶部,用于固定所述配重组件;

转动组件,设置在所述移动箱体的侧壁上,用于转动所述配重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公路工程用改性沥青混凝土压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填充组件包括沥青存储箱和输送管,所述沥青存储箱设置在所述移动箱体内部底面;输送沥青的所述输送管一端设置在所述沥青存储箱上,另一端设置在所述移动箱体的底面,并伸出至移动箱体外。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公路工程用改性沥青混凝土压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组件包括滑杆、滑套、移动板、滑块、移动轴、限位环和移动把手,所述滑杆与所述移动箱体内部底面滑动连接,所述滑杆的根数至少为两根;所述滑套设置在所述滑杆上,所述滑套上还设有一固定所述移动轴的限位环;所述移动板设置在所述滑套之间,所述移动板上还开设一凹槽;所述滑块设置在所述凹槽中,滑块上设有一适合填充组件穿过的通孔;所述移动轴其中一端设有便于人操作的移动把手,另一端连接在所述滑块上,中间穿过所述限位环;所述移动把手伸出所述移动箱体外。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公路工程用改性沥青混凝土压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平组件包括支撑板、连接杆和平压滚轮,所述支撑所述配重组件的支撑板设置在所述移动箱体的内侧底部;连接所述支撑板和所述平压滚轮的所述连接杆设置在所述支撑板底部;滚压填充后地面的所述平压滚轮设置在所述连接杆一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公路工程用改性沥青混凝土压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配重组件包括配重箱、输沙管、和储沙箱,配重所述压平组件的所述配重箱设置在所述压平组件的顶部;所述输沙管一端连接所述配重箱,另一端连接所述储沙箱;储存沙子的所述储沙箱设置在所述移动箱体内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公路工程用改性沥青混凝土压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组件包括连接轴、转动支撑杆、转轴、转动盘和转动把手,所述连接轴一端连接在所述配重组件上,另一端连接所述转动支撑杆;所述转动支撑杆设置在所述移动箱体内部底面上;所述转轴一端连接所述转动支撑杆的顶部,另一端连接便于人手转动的所述转动把手;所述转动盘设置在所述配重组件的一侧,与所述配重组件转动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公路工程用改性沥青混凝土压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固定杆、弹簧、固定孔和把手,所述固定孔设置在所述配重组件的顶部;固定所述配重组件的所述固定杆一端设置在所述固定孔内,另一端连接便于人手控制的所述把手;定位所述固定杆的所述弹簧设置在所述固定杆上。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公路工程用改性沥青混凝土压平装置,包括移动箱体;万向轮,设置在所述移动箱体的底部并控制所述移动箱体的移动;填充组件,设置在所述移动箱体的底部,用于填充地面裂缝;移动组件设置在所述移动箱体的侧壁上并用于移动所述填充组件;压平组件,设置在所述移动箱体的底部,用于滚压填充后地面;配重组件,设置在所述移动箱体内部并控制所述压平组件的重量;固定组件,设置在所述移动箱体的顶部,用于固定所述配重组件。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有效的解决现有的压平装置在对路面进行压平时,对于路面不同的破损程度,不能够灵活的调节压轮的重量,且针对不同宽度的裂缝,填充沥青时需要推动整个车体移动,极为不便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李艳秋;王冬生;潘飞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冶天工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9.02
技术公布日:2021.04.0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xbbs.6miu.com/read-109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