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演示内源性抗原和外源性抗原产生过程的模型教具,属于教学用具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抗原是指所有能激活和诱导免疫应答的物质,通常指能被t、b淋巴细胞表面特异性抗原受体(tcr或bcr)识别及结合,激活t、b细胞增殖、分化、产生免疫应答效应产物(特异性淋巴细胞或抗体),并与效应产物结合,进而发挥适应性免疫应答效应的物质。抗原分为外源性抗原(来自细胞外的抗原如细菌)和内源性抗原(细胞内合成的抗原如病毒感染细胞合成的病毒蛋白)。无论哪种抗原,均需在apc细胞内进行一系列加工和处理过程,产生内源性和外源性抗原肽,方可将抗原提呈给t细胞,诱发一系列特异性免疫应答过程。
细菌等外源性抗原被apc细胞摄取后与溶酶体结合,形成吞噬溶酶体,其内含有的酶和酸性环境可将细菌降解为含10~30个氨基酸的短肽,即为外源性抗原。病毒感染细胞合成的病毒蛋白则是由病毒侵入细胞内,经过脱壳等过程,将病毒遗传物质整合至宿主细胞遗传物质上,转录出mrna,进而翻译合成病毒蛋白;病毒蛋白与泛素结合,呈线性进入蛋白酶体,被降解为6~30个氨基酸残基大小的多肽,即为内源性抗原。进而,内源性抗原和外源性抗原即可被提呈而触发一系列特异性免疫应答。
由于内源性抗原肽和外源性抗原肽产生过程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抽象性,在不借助教具的情况下,老师很难向学生讲清楚具体的过程,目前还没有相关的模型教具,相关内容教学时,存在教学效果不好,授课难度大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演示内源性抗原和外源性抗原产生过程的模型教具,帮助在免疫学内源性和外源性抗原的提呈教学过程中更好地教学以及学生更好地理解。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演示内源性抗原和外源性抗原产生过程的模型教具,包括球形细胞主体,所述的细胞主体上设有第一剖面和第二剖面,第一剖面和第二剖面均为半圆形剖面;所述的第一剖面上嵌设有第一病毒体、遗传物质体、多个串联的病毒蛋白体、蛋白酶体和多个内源性抗原肽体;所述的第二剖面上嵌设有第一溶酶体、第二溶酶体和第三溶酶体,所述的第一溶酶体、第二溶酶体和第三溶酶体为中空透明球体,第一溶酶体内设有第一细菌体,第二溶酶体内设有多个细菌初步降解体,第三溶酶体内设有多个外源性抗原肽体。
进一步地,所述的第一病毒体、遗传物质体、多个串联的病毒蛋白体、蛋白酶体、内源性抗原肽体、第一溶酶体、第二溶酶体和第三溶酶体均与细胞主体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的模型教具还包括第二病毒体和第二细菌体,所述的第二病毒体和第二细菌体设置在细胞主体外侧;第二病毒体外部还设有透明球壳。
进一步地,所述的第一剖面和第二剖面之间形成的夹角的角度为45°-180°。
进一步地,所述的第一溶酶体、第二溶酶体和第三溶酶体为两个可拆分的半球壳。
进一步地,两个半球壳通过螺纹连接。
进一步地,多个所述的细菌初步降解体相互粘结。
进一步地,所述的细胞主体表面设有多个凸起。在本实用新型中,凸起为不规则凸起。
进一步地,所述的细胞主体球心处设有细胞核体,所述的细胞核体内设有mrna体。
进一步地,所述的细胞主体的第一剖面或第二剖面上还设有高尔基体。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演示内源性抗原和外源性抗原产生过程的模型教具为三维立体模型,能使学习者更容易了解内源性抗原肽和外源性抗原肽的产生过程,更适用于教学。
2、由于本实用新型采用拆装结构,不仅能够节省运输空间,降低运输成本,还能够增加使用者的动手能力,加深记忆,更加深入了解内源性抗原肽和外源性抗原肽的产生过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演示内源性抗原和外源性抗原产生过程的模型教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病毒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蛋白酶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多个串联的病毒蛋白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细菌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多个细菌初步降解体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标号说明:1、细胞主体,2、第一剖面,21、第一病毒体,22、遗传物质体,23、多个串联的病毒蛋白体,24、蛋白酶体,25、内源性抗原肽体,26、第二病毒体,3、第二剖面,31、第一溶酶体,32、第二溶酶体,33、第三溶酶体,34、第一细菌体,35、细菌初步降解体,36、外源性抗原肽体,37、第二细菌体,4、细胞核体,5、高尔基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演示内源性抗原和外源性抗原产生过程的模型教具,包括球形细胞主体1,细胞主体1上设有第一剖面2和第二剖面3,第一剖面2和第二剖面3均为半圆形剖面,第一剖面2与第二剖面3之间的夹角为90°,即本实用新型的细胞主体为3/4球体,代表apc细胞,3/4球体能够清楚看到细胞内部的结构物质;
第一剖面2上嵌设有第一病毒体21、遗传物质体22、多个串联的病毒蛋白体23、蛋白酶体24和多个内源性抗原肽体25;
本实用新型中,第一病毒体为十二面棱形体,代表病毒;遗传物质体为x形体,代表病毒脱壳后的遗传物质;病毒蛋白体为梭形体,多个梭形体通过线串联起来形成线装串珠体,代表泛素化的病毒蛋白;蛋白酶体为中空圆柱体,由8*4个球体围成,相邻球体之间粘连固定,代表蛋白酶体;内源性抗原肽体为椭球体,代表病毒蛋白降解后得到的内源性抗原肽。
第二剖面3上嵌设有第一溶酶体31、第二溶酶体32和第三溶酶体33,第一溶酶体31、第二溶酶体32和第三溶酶体33为中空透明球体,第一溶酶体31内设有第一细菌体34,第二溶酶体32内设有多个细菌初步降解体35,第三溶酶体33内设有多个外源性抗原肽体36;
本实用新型中,第一细菌体为外周凸起柱形体,代表细菌;细菌初步降解体为球形体,多个球体相互粘结固定之后代表细菌初步降解产物;外源性抗原肽体为小球体,相互之间不粘结,活动自由,代表细菌降解形成的外源性抗原肽;而第一溶酶体、第二溶酶体和第三溶酶体为两个可拆分的半球壳,通过螺纹进行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病毒体21、遗传物质体22、多个串联的病毒蛋白体23、蛋白酶体24、内源性抗原肽体25、第一溶酶体31、第二溶酶体32和第三溶酶体33均与细胞主体1可拆卸连接,连接方式可为螺纹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演示内源性抗原和外源性抗原产生过程的模型教具还包括第二病毒体26和第二细菌体37,第二病毒体26和第二细菌体37设置在细胞主体1外侧,第二病毒体26的形状与第一病毒体21一致,也可以为第一病毒体从细胞主体上拆卸下来形成,第二病毒体37外部还设有透明球壳,透明球壳代表进入apc细胞之前病毒感染的细胞;第二细菌体与第一细菌体的形状一致,也可以为第一细菌体从细胞主体上拆卸下来形成。
本实用新型的细胞主体表面设有若干不规则凸起,代表apc细胞表面的凸起。另外,为了使模型教具更加形象,细胞主体球心处设有细胞核体4,细胞核体4内设有波浪形mrna体,代表病毒遗传物质翻译出的mrna。细胞主体的第一剖面或第二剖面上还设有高尔基体5,为扁平层状体结构。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是为充分说明本实用新型而所举的较佳的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此。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所作的等同替代或变换,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
1.一种演示内源性抗原和外源性抗原产生过程的模型教具,其特征在于,包括球形细胞主体,所述的细胞主体上设有第一剖面和第二剖面,第一剖面和第二剖面均为半圆形剖面;所述的第一剖面上嵌设有第一病毒体、遗传物质体、多个串联的病毒蛋白体、蛋白酶体和多个内源性抗原肽体;所述的第二剖面上嵌设有第一溶酶体、第二溶酶体和第三溶酶体,所述的第一溶酶体、第二溶酶体和第三溶酶体为中空透明球体,第一溶酶体内设有第一细菌体,第二溶酶体内设有多个细菌初步降解体,第三溶酶体内设有多个外源性抗原肽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演示内源性抗原和外源性抗原产生过程的模型教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病毒体、遗传物质体、多个串联的病毒蛋白体、蛋白酶体、内源性抗原肽体、第一溶酶体、第二溶酶体和第三溶酶体均与细胞主体可拆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演示内源性抗原和外源性抗原产生过程的模型教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模型教具还包括第二病毒体和第二细菌体,所述的第二病毒体和第二细菌体设置在细胞主体外侧;第二病毒体外部还设有透明球壳。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演示内源性抗原和外源性抗原产生过程的模型教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剖面和第二剖面之间形成的夹角的角度为45°-18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演示内源性抗原和外源性抗原产生过程的模型教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溶酶体、第二溶酶体和第三溶酶体为两个可拆分的半球壳。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演示内源性抗原和外源性抗原产生过程的模型教具,其特征在于,两个半球壳通过螺纹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演示内源性抗原和外源性抗原产生过程的模型教具,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的细菌初步降解体相互粘结。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演示内源性抗原和外源性抗原产生过程的模型教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细胞主体表面设有多个凸起。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演示内源性抗原和外源性抗原产生过程的模型教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细胞主体球心处设有细胞核体,所述的细胞核体内设有mrna体。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演示内源性抗原和外源性抗原产生过程的模型教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细胞主体的第一剖面或第二剖面上还设有高尔基体。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