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制图的教具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用于展示虚体圆柱相贯线的组合教具。
背景技术:
在机械制图的教学中,需要学习圆柱体与多种不同形状的物体相交时的相贯线,特别是虚体圆柱的相贯线,由于位于孔及凹槽的内部,教师很难通过讲解让学生们对其有一全面的理解,更难让学生对上述多种相贯线进行直接对比,这就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相贯教学内容的接受、理解和掌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展示虚体圆柱相贯线的组合教具,旨在解决学生无法直观理解圆柱体与多种不同形状的物体相交时的相贯线以及无法对上述多种相贯线进行直接对比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用于展示虚体圆柱相贯线的组合教具,包括模块和磁铁。模块的数量为两个,所述模块具有弧形槽,两个所述模块贴合时,两个所述弧形槽合围成截面呈半圆形的相贯槽,所述相贯槽的内表面开设有多个不同形状的展示孔,两个所述弧形槽均分所述展示孔。磁铁包括相对设置的两组,两组所述磁铁分别对应嵌入固定于两个所述模块的贴合面上,每组所述磁铁包括至少一个磁铁,两个所述模块借助两组所述磁铁贴合固定。
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展示孔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所述展示孔分别为第一圆柱形孔、第二圆柱形孔、三棱柱形孔和四棱柱形孔。第一圆柱形孔与所述相贯槽的直径相等。第二圆柱形孔的直径小于所述相贯槽的直径。
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每组所述磁铁包括设于每个所述展示孔两侧的多个磁铁。
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两个所述模块借助连接组件相连接,所述连接组件包括第一连接杆。第一连接杆的一端与其中一个所述模块摆动连接且摆动轴线平行于所述模块的长度方向,另一端滑动穿过另一个所述模块,两个所述模块相对滑动分离到预设位置时,两个所述模块借助第一连接杆实现相对摆动,用于显示与所述第一连接杆摆动连接的所述模块的贴合面。
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第一连接杆的滑动端的端部具有向外凸出的第一限位部。
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用于与第一连接杆摆动连接的模块的贴合面开设有摆动槽,所述第一连接杆的摆动端设于所述摆动槽内,所述摆动槽具有用于所述第一连接杆摆动的豁口。
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连接组件的数量为两个且对称设于所述模块的两端。
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第一连接杆的滑动端设有限位孔,与所述第一连接杆的滑动端同侧的模块的外侧面开设有限位槽,所述第一连接杆穿设于所述限位槽内,所述连接组件还包括定位柱和第一压缩弹簧。定位柱设于所述限位槽内且与所述限位孔平行,一端滑动穿入对应的所述模块内,所述定位柱具有径向凸出且位于所述限位槽内的第二限位部。第一压缩弹簧套设于所述定位柱上,所述第一压缩弹簧的两端分别挤压所述第二限位部和所述限位槽的侧壁,两个所述模块相对滑动分离到预设位置时,所述第一压缩弹簧用于驱动所述定位柱的一端滑动进入所述限位孔内。
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第二限位部的一端位于所述限位槽外且固定有拉环,所述拉环用于驱动所述定位柱脱离所述限位孔。
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两个所述模块借助连杆组件相连接,所述连杆组件位于所述模块轴向的一侧,所述连杆组件包括第二连接杆和第三连接杆。第二连接杆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模块铰接。第三连接杆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模块铰接。所述第二连接杆、第三连接杆和两个所述模块组合成平面铰链四杆机构,用于其中一个所述模块转动,以实现其中一个所述弧形槽连接的两个平面与另一个所述弧形槽连接的两个平面对应贴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展示虚体圆柱相贯线的组合教具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用于展示虚体圆柱相贯线的组合教具,两个模块贴合时,两个弧形槽合围成截面呈半圆形的相贯槽,相贯槽相当于半个圆柱体,多个不同形状的展示孔与相贯槽相交形成相贯线,这些相贯线相当于圆柱体与多个不同形状的物体相交时形成的相贯线,通过两个模块的贴合与分开,使得学生可以从多个角度观察各个相贯线并且能对所有的相贯线有一个直接的对比,解决了学生无法直观理解圆柱体与多种不同形状的物体相交时的相贯线以及无法对上述多种相贯线进行直接对比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用于展示虚体圆柱相贯线的组合教具的轴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提供的用于展示虚体圆柱相贯线的组合教具的轴测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提供的用于展示虚体圆柱相贯线的组合教具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提供的用于展示虚体圆柱相贯线的组合教具的状态1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提供的用于展示虚体圆柱相贯线的组合教具的状态2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模块;11、弧形槽;121、第一圆柱形孔;122、第二圆柱形孔;123、三棱柱形孔;124、四棱柱形孔;13、摆动槽;131、豁口;14、限位槽;2、磁铁;3、连接组件;31、第一连接杆;311、滑动端;3111、限位孔;312、第一限位部;32、定位柱;321、第二限位部;322、拉环;33、第一压缩弹簧;4、摆动轴;5、连杆组件;51、第二连接杆;52、第三连接杆;6、销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3,现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展示虚体圆柱相贯线的组合教具进行说明。所述用于展示虚体圆柱相贯线的组合教具,包括模块1和磁铁2。模块1的数量为两个,模块1具有弧形槽11,两个模块1贴合时,两个弧形槽11合围成截面呈半圆形的相贯槽,相贯槽的内表面开设有多个不同形状的展示孔,两个弧形槽11均分展示孔。磁铁2包括相对设置的两组,两组磁铁2分别对应嵌入固定于两个模块1的贴合面上,每组磁铁2包括至少一个磁铁2,两个模块1借助两组磁铁2贴合固定。在本实施例中,模块1可以木材、工程塑料等材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展示虚体圆柱相贯线的组合教具,与现有技术相比,两个模块1贴合时,两个弧形槽11合围成截面呈半圆形的相贯槽,相贯槽相当于半个圆柱体,多个不同形状的展示孔与相贯槽相交形成相贯线,这些相贯线相当于圆柱体与多个不同形状的物体相交时形成的相贯线,通过两个模块1的贴合与分开,使得学生可以从多个角度观察各个相贯线并且能对所有的相贯线有一个直接的对比,解决了学生无法直观理解圆柱体与多种不同形状的物体相交时的相贯线以及无法对上述多种相贯线进行直接对比的问题。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展示虚体圆柱相贯线的组合教具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为了满足基本的教学需求,展示孔的数量为四个,四个展示孔分别为第一圆柱形孔121、第二圆柱形孔122、三棱柱形孔123和四棱柱形孔124。第一圆柱形孔121与相贯槽的直径相等。第二圆柱形孔122的直径小于相贯槽的直径。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展示虚体圆柱相贯线的组合教具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相贯槽以及各个展示孔的表面颜色相互之间均有差异,利用颜色的差异突出各个所要展示的相贯线。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展示虚体圆柱相贯线的组合教具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2至图3,每组磁铁2包括设于每个展示孔两侧的多个磁铁2,这样能够保证两个模块1紧密贴合。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展示虚体圆柱相贯线的组合教具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2至图3,两个模块1借助连接组件3相连接,连接组件3包括第一连接杆31。第一连接杆31的一端与其中一个模块1摆动连接且摆动轴4线平行于模块1的长度方向,另一端滑动穿过另一个模块1,两个模块1相对滑动分离到预设位置时,两个模块1借助第一连接杆31实现相对摆动,用于显示与第一连接杆31摆动连接的模块1的贴合面。如果其中一个模块1丢失,那么本组合教具将会失去用处,通过连接组件3的连接有利于两个模块1的保存。通过两个模块1的相对滑动以及相对摆动,能够实现两个模块1的吸合以及显示其中一个模块1的贴合面,这样学生就能通过多个角度观察各个相贯线并且能对所有的相贯线有一个直接的对比。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展示虚体圆柱相贯线的组合教具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2至图3,第一连接杆31的滑动端311的端部具有向外凸出的第一限位部312,防止第一连接杆31滑出对应的模块1,从而减小模块1丢失的概率。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展示虚体圆柱相贯线的组合教具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3,用于与第一连接杆31摆动连接的模块1的贴合面开设有摆动槽13,第一连接杆31的摆动端设于摆动槽13内,摆动槽13具有用于第一连接杆31摆动的豁口131,通过摆动槽13的侧壁与底壁可以设定第一连接杆31的摆动范围。在本实施例中,摆动槽13可以固定连接有用于与第一连接杆31摆动连接的摆动轴4。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展示虚体圆柱相贯线的组合教具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2,为了使两个模块1能够平稳的实现相对滑动以及相对摆动,连接组件3的数量为两个且对称设于模块1的两端。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展示虚体圆柱相贯线的组合教具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2至图3,第一连接杆31的滑动端311设有限位孔3111,与第一连接杆31的滑动端311同侧的模块1的外侧面开设有限位槽14,第一连接杆31穿设于限位槽14内,连接组件3还包括定位柱32和第一压缩弹簧33。定位柱32设于限位槽14内且与限位孔3111平行,一端滑动穿入对应的模块1内,定位柱32具有径向凸出且位于限位槽14内的第二限位部321。第一压缩弹簧33套设于定位柱32上,第一压缩弹簧33的两端分别挤压第二限位部321和限位槽14的侧壁,两个模块1相对滑动分离到预设位置时,第一压缩弹簧33用于驱动定位柱32的一端滑动进入限位孔3111内,防止当两个模块1相对摆动时,两个模块1发生相对滑动,从而对两个模块1的相对摆动产生影响。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展示虚体圆柱相贯线的组合教具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3,当两个模块1需要相对滑动吸合时,就要使定位柱32滑动脱离限位孔3111,为了方便实现这一操作,第二限位部321的一端位于限位槽14外且固定有拉环322,拉环322用于驱动定位柱32脱离限位孔3111。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展示虚体圆柱相贯线的组合教具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4至图5,两个模块1还可以通过其它方式进行连接,例如,两个模块1借助连杆组件5相连接,连杆组件5位于模块1轴向的一侧,连杆组件5包括第二连接杆51和第三连接杆52。第二连接杆51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模块1铰接。第三连接杆52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模块1铰接;第二连接杆51、第三连接杆52和两个模块1组合成平面铰链四杆机构,用于其中一个模块1转动,以实现其中一个弧形槽11连接的两个平面与另一个弧形槽11连接的两个平面对应贴合。为了实现上述结构,可以在两个模块1的两个对应的轴向端面分别固定两个销轴6,然后将第二连接杆51的两端以及第三连接杆52的两端分别开孔并套在对应的销轴6上。通过机构设计以及连杆曲线图谱的绘制,可以确定销轴6的位置以及第二连接杆51和第三连接杆52的长度,这样可以避免两个模块1在相对转动的过程中发生干涉。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展示虚体圆柱相贯线的组合教具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4,为了使用于转动的模块1能够平稳转动,连杆组件5的数量为两个且对称设于模块1的两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1.用于展示虚体圆柱相贯线的组合教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模块,数量为两个,所述模块具有弧形槽,两个所述模块贴合时,两个所述弧形槽合围成截面呈半圆形的相贯槽,所述相贯槽的内表面开设有多个不同形状的展示孔,两个所述弧形槽均分所述展示孔;以及
磁铁,包括相对设置的两组,两组所述磁铁分别对应嵌入固定于两个所述模块的贴合面上,每组所述磁铁包括至少一个磁铁,两个所述模块借助两组所述磁铁贴合固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展示虚体圆柱相贯线的组合教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展示孔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所述展示孔分别为:
第一圆柱形孔,与所述相贯槽的直径相等;
第二圆柱形孔,直径小于所述相贯槽的直径;
三棱柱形孔;
四棱柱形孔。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展示虚体圆柱相贯线的组合教具,其特征在于,每组所述磁铁包括设于每个所述展示孔两侧的多个磁铁。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展示虚体圆柱相贯线的组合教具,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模块借助连接组件相连接,所述连接组件包括:
第一连接杆,一端与其中一个所述模块摆动连接且摆动轴线平行于所述模块的长度方向,另一端滑动穿过另一个所述模块,两个所述模块相对滑动分离到预设位置时,两个所述模块借助第一连接杆实现相对摆动,用于显示与所述第一连接杆摆动连接的所述模块的贴合面。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展示虚体圆柱相贯线的组合教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杆的滑动端的端部具有向外凸出的第一限位部。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展示虚体圆柱相贯线的组合教具,其特征在于,用于与第一连接杆摆动连接的模块的贴合面开设有摆动槽,所述第一连接杆的摆动端设于所述摆动槽内,所述摆动槽具有用于所述第一连接杆摆动的豁口。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展示虚体圆柱相贯线的组合教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的数量为两个且对称设于所述模块的两端。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展示虚体圆柱相贯线的组合教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杆的滑动端设有限位孔,与所述第一连接杆的滑动端同侧的模块的外侧面开设有限位槽,所述第一连接杆穿设于所述限位槽内,所述连接组件还包括:
定位柱,设于所述限位槽内且与所述限位孔平行,一端滑动穿入对应的所述模块内,所述定位柱具有径向凸出且位于所述限位槽内的第二限位部;
第一压缩弹簧,套设于所述定位柱上,所述第一压缩弹簧的两端分别挤压所述第二限位部和所述限位槽的侧壁,两个所述模块相对滑动分离到预设位置时,所述第一压缩弹簧用于驱动所述定位柱的一端滑动进入所述限位孔内。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于展示虚体圆柱相贯线的组合教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限位部的一端位于所述限位槽外且固定有拉环,所述拉环用于驱动所述定位柱脱离所述限位孔。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展示虚体圆柱相贯线的组合教具,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模块借助连杆组件相连接,所述连杆组件位于所述模块轴向的一侧,所述连杆组件包括:
第二连接杆,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模块铰接;
第三连接杆,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模块铰接;所述第二连接杆、第三连接杆和两个所述模块组合成平面铰链四杆机构,用于其中一个所述模块转动,以实现其中一个所述弧形槽连接的两个平面与另一个所述弧形槽连接的两个平面对应贴合。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