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沉降支撑型广场透水铺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3-02-17  82


本实用新型涉及广场地面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沉降支撑型广场透水铺装结构。



背景技术:

透水道路作为一种新的环保型、生态型的道路种类,日益受到人们特别是业界的关注。透水道路采用生态透水铺装,能够使雨水迅速渗入地表,有效的补充地下水,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可以平衡城市生态系统。透水地面还能使地面冬暖夏凉,雨季透水,冬季化雪,增加城市居民舒适度。另外,由于透水地面孔隙较多,地表面积大,对粉尘有较强的吸附力,可减少扬尘污染,也可降低噪音。

现有的透水铺装结构在雨水量过大时,透水能力有限,很容易由于透水砖渗透能力不够造成积水,而且广场透水铺装结构在长期使用后会造成沉降,使得内部结构不稳定,很容易造成泥土流失。

鉴于上述问题的存在,本设计人基于从事此类产品工程应用多年丰富的实务经验及专业知识,并配合学理的运用,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沉降支撑型广场透水铺装结构,使其更具有实用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沉降支撑型广场透水铺装结构,从而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沉降支撑型广场透水铺装结构,包括:

基土层,所述基土层设置于广场底部;

沥青混凝土层,所述沥青混凝土层设置于所述基土层上端;

透水加固层,所述透水加固层设置于所述沥青混凝土上端;

透水砖层,所述透水砖层设置于所述透水加固层上端;

蓄水池,所述蓄水池设置于广场中央;

所述透水加固层设置有支撑结构和排水结构,所述支撑结构对所述透水砖层进行支撑,所述排水结构与所述蓄水池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结构为多个拱形结构,多个所述拱型结构顶端为支撑面,所述支撑面对所述透水砖层进行支撑,多个所述拱形结构中间设置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插入所述沥青混凝土层,所述支撑柱对所述拱形结构进行支撑。

进一步地,多个所述拱形结构之间设置有竖向排水管,所述排水结构包括横向排水管,所述竖向排水管与所述横向排水管连通,所述横向排水管与所述蓄水池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横向排水管底部设置有多个排水孔。

进一步地,所述沥青混凝土层的孔隙率为10%~30%。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装置与所述透水砖层之间通过粗砂进行填充。

进一步地,所述透水加固层为碎石填充。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结构为中空多孔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透水砖层包括多个透水砖,所述透水砖之间为碎石填充。

进一步地,所述广场还设置有绿地,所述蓄水池底端设置有水管,所述水管与所述绿地底部素土相连,所述水管上设置有多个透水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基土层、沥青混凝土层、透水加固层、透水砖层和蓄水池,透水加固层设置有支撑结构和排水结构,使得透水铺装结构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发生沉降,从而造成水土流失,且在雨水量较大时,排水结构能帮助雨水排出,防止透水砖透水能力有限,雨水量较大时来不及排水,增加了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性和可靠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支撑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基土层;2、沥青混凝土层;3、透水加固层;4、透水砖层;5、蓄水池;6、支撑结构;61、拱形结构;62、支撑柱;7、排水结构;71、竖向排水管;72、横向排水管;721、排水孔;8、绿地。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属于“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者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者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式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连接,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至3所示,一种沉降支撑型广场透水铺装结构,包括:

基土层1,基土层1设置于广场底部;

沥青混凝土层2,沥青混凝土层2设置于基土层1上端;

透水加固层3,透水加固层3设置于沥青混凝土上端;

透水砖层4,透水砖层4设置于透水加固层3上端;

蓄水池5,蓄水池5设置于广场中央;

透水加固层3设置有支撑结构6和排水结构7,支撑结构6对透水砖层4进行支撑,排水结构7与蓄水池5连通。

通过设置基土层1、沥青混凝土层2、透水加固层3、透水砖层4和蓄水池5,透水加固层3设置有支撑结构6和排水结构7,使得透水铺装结构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发生沉降,从而造成水土流失,且在雨水量较大时,排水结构7能帮助雨水排出,防止透水砖透水能力有限,雨水量较大时来不及排水,增加了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性和可靠性。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选,支撑结构6为多个拱形结构61,多个拱型结构顶端为支撑面,支撑面对透水砖层4进行支撑,多个拱形结构61中间设置有支撑柱62,支撑柱62插入沥青混凝土层2,支撑柱62对拱形结构61进行支撑。

通过将支撑结构6设置为多个拱形结构61,拱形结构61顶端为支撑面,支撑面对上端的透水砖层4进行支撑,而且拱形结构61中间设置有支撑柱62,支撑柱62插入沥青混凝土层2,从而对拱形结构61进行支撑,且拱形结构61能承受较大的压力,增加了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性和可靠性。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选,多个拱形结构61之间设置有竖向排水管71,排水结构7包括横向排水管72,竖向排水管71与横向排水管72连通,横向排水管72与蓄水池5连通。

在多个拱形结构61之间设置有竖向排水管71,竖向排水管71与横向排水管72连通,横向排水管72与蓄水池5连通,若下雨量较大来不及向下渗透时,雨水顺着拱形结构61流到拱形结构61之间,再流入竖向排水管71,通过横向排水管72流入蓄水池5,防止来不及渗透导致广场地面形成积水,增加了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性和可靠性。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选,横向排水管72底部设置有多个排水孔721,通过横向排水管72底部设置多个排水孔721,雨水经过横向排水管72时会通过排水孔721向下渗透,让广场底部土地进行蓄水,降低蓄水池5的蓄水压力,也补充地下水,增加水循环,减少热岛效应,增加了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性和可靠性。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选,沥青混凝土层2的孔隙率为10%~30%,使得雨水能通过沥青混凝土层2向广场下的土地渗水,从而降低蓄水池5压力,补充地下水,增加水循环,减少热岛效应,增加了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性和可靠性。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选,支撑装置与透水砖层4之间通过粗砂进行填充,保证了对透水砖层4的支撑的同时,也保证了透水砖层4与支撑装置之间的渗水性能,保证雨水不会在广场地面聚集,粗砂也能对雨水进行一定的过滤,防止雨水进入蓄水池5过于浑浊影响广场美观,增加了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性与可靠性。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选,透水加固层3为碎石填充,使用碎石填充既保证了支撑效果,又保证了渗水性能,使得雨水能够向下渗透,增加了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性与可靠性。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选,支撑结构6为中空多孔结构,支撑装置采用中空多孔结构,可以使得支撑装置向下渗水,使得雨水不会完全从排水装置排到蓄水池5中,一方面减少了蓄水池5蓄水压力,另一方面,使得雨水从支撑装置向下渗透,补充地下水,增加水循环,减少热岛效应,增加了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性和可靠性。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选,透水砖层4包括多个透水砖,透水砖之间为碎石填充,当雨水量较大时,透水砖的透水能力有限,可能会造成来不及透水导致广场地面有积水存在,而在透水砖之间设置碎石填充,透水砖来不及透水时,雨水通过透水砖之间的碎石向下透水,从而保证了广场地面不会存在积水,增加了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性与可靠性。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选,广场还设置有绿地8,蓄水池5底端设置有水管,水管与绿地8底部素土相连,水管上设置有多个透水孔。

在广场上设置有绿地8,一方面,可以增加广场的美观,增加广场的氧气浓度,另一方面,蓄水池5与绿地8底部的素土通过水管相连,水管上设置有多个透水孔,使得蓄水池5中的水能向绿地8灌溉,通过绿地8上的植物来蓄水,增加水循环,降低热岛效应,增加了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性与可靠性。

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技术特征:

1.一种沉降支撑型广场透水铺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土层(1),所述基土层(1)设置于广场底部;

沥青混凝土层(2),所述沥青混凝土层(2)设置于所述基土层(1)上端;

透水加固层(3),所述透水加固层(3)设置于所述沥青混凝土上端;

透水砖层(4),所述透水砖层(4)设置于所述透水加固层(3)上端;

蓄水池(5),所述蓄水池(5)设置于广场中央;

所述透水加固层(3)设置有支撑结构(6)和排水结构(7),所述支撑结构(6)对所述透水砖层(4)进行支撑,所述排水结构(7)与所述蓄水池(5)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沉降支撑型广场透水铺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结构(6)为多个拱形结构(61),多个所述拱型结构顶端为支撑面,所述支撑面对所述透水砖层(4)进行支撑,多个所述拱形结构(61)中间设置有支撑柱(62),所述支撑柱(62)插入所述沥青混凝土层(2),所述支撑柱(62)对所述拱形结构(61)进行支撑。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沉降支撑型广场透水铺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拱形结构(61)之间设置有竖向排水管(71),所述排水结构(7)包括横向排水管(72),所述竖向排水管(71)与所述横向排水管(72)连通,所述横向排水管(72)与所述蓄水池(5)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沉降支撑型广场透水铺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排水管(72)底部设置有多个排水孔(72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沉降支撑型广场透水铺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沥青混凝土层(2)的孔隙率为10%~30%。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沉降支撑型广场透水铺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装置与所述透水砖层(4)之间通过粗砂进行填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沉降支撑型广场透水铺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水加固层(3)为碎石填充。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沉降支撑型广场透水铺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结构(6)为中空多孔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沉降支撑型广场透水铺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水砖层(4)包括多个透水砖,所述透水砖之间为碎石填充。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沉降支撑型广场透水铺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广场还设置有绿地(8),所述蓄水池(5)底端设置有水管,所述水管与所述绿地(8)底部素土相连,所述水管上设置有多个透水孔。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广场地面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沉降支撑型广场透水铺装结构,包括:基土层,设置于广场底部;沥青混凝土层,设置于基土层上端;透水加固层,设置于沥青混凝土上端;透水砖层,设置于透水加固层上端;蓄水池,设置于广场中央;透水加固层设置有支撑结构和排水结构,支撑结构对透水砖层进行支撑,排水结构与蓄水池连通。本实用新型中,透水加固层设置有支撑结构和排水结构,使得透水铺装结构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发生沉降,从而造成水土流失,且在雨水量较大时,排水结构能帮助雨水排出,防止透水砖透水能力有限,雨水量较大时来不及排水,增加了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性和可靠性。

技术研发人员:缪明飞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苏州仁和园林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7.28
技术公布日:2021.04.0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xbbs.6miu.com/read-110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