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级进模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3-02-19  90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级进模。



背景技术:

现有的模具是单工位,需多次压装及校调采用这种模具,需要凭操作人员的经验进行校校正,校正精度较差,工件质量不稳定,成品率较低,满足不了精度要求高、成品率高的工艺需求,而且这种落后的工装对操作人员的经验素质要求较高,辅助时间较长,劳动强度大,产量低。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的模具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级进模。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级进模,包括上模板和下模板,所述上模板底面设置有上模座,下模板之间设置有下模座,上模座和下模座之间设置有预压板,预压板通过第一弹簧和上模座底面连接,预压板上设置有定位针,上模座两侧对称设置有和上模板连接的外导套,下模板上设置有和外导套契合的外导柱,外导柱顶面设置有导引部,外导套内设置有和导引部契合的连接部,连接部内设置有通过第二弹簧和上模板连接的弹出板,上模座底面对称设置有内导柱,下模座顶面设置有和内导柱契合的内导槽,上模座底面设置有冲针,下模座内设置有浮升销。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进一步包括预压板上设置有用于内导柱通过的导孔和用于冲针通过的通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进一步包括冲针设置在内导柱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进一步包括第一弹簧设置在冲针前侧和后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进一步包括下模座上设置有用于放置退料针的退料腔,退料针设置在浮升销之间,下模板上设置有用于放置顶出板的顶出腔,顶出板通过第三弹簧和顶出腔顶面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进一步包括下模座内设置有连接退料腔和顶出腔的连接道,连接道内设置有连接杆,连接杆一端连接退料针,连接杆另一端连接顶出板。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进一步包括下模座右端设置有延伸至下模板的落料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进一步包括预压板和下模座之间设置有料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外导柱、外导套、内导柱和内导槽的配合能够使得冲压模具定位准确,降低了失败率,间接降低了加工成本,导引部和连接部的配合能够矫正微偏移防止产品偏差,定位针能够在冲压过程中定位料带,进一步提高冲压位置的精准度。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上模板,2、下模板,3、上模座,4、下模座,5、预压板,6、第一弹簧,7、定位针,8、外导套,9、外导柱,10、导引部,11、连接部,12、第二弹簧,13、弹出板,14、内导柱,15、内导槽,16、冲针,17、浮升销,18、退料针,19、顶出板,20、第三弹簧,21、连接杆,22、落料孔,23、料带。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一种级进模,包括上模板1和下模板2,所述上模板1底面设置有上模座3,下模板2之间设置有下模座4,上模座3和下模座4之间设置有预压板5,预压板5通过第一弹簧6和上模座3底面连接,如图2所示,预压板5上设置有定位针7,上模座3两侧对称设置有和上模板1连接的外导套8,下模板2上设置有和外导套8契合的外导柱9,外导柱9顶面设置有导引部10,外导套8内设置有和导引部10契合的连接部11,连接部11内设置有通过第二弹簧12和上模板1连接的弹出板13,上模座3底面对称设置有内导柱14,下模座4顶面设置有和内导柱14契合的内导槽15,上模座3底面设置有冲针16,下模座4内设置有浮升销17。本实用新型通过外导柱9、外导套8、内导柱14和内导槽15的配合能够使得冲压模具定位准确,降低了失败率,间接降低了加工成本,导引部10和连接部11的配合能够矫正微偏移防止产品偏差,定位针7能够在冲压过程中定位料带23,进一步提高冲压位置的精准度。

所述预压板5上设置有用于内导柱14通过的导孔和用于冲针16通过的通孔。

所述冲针16设置在内导柱14之间,所述第一弹簧6设置在冲针16前侧和后侧。

所述下模座4上设置有用于放置退料针18的退料腔,退料针18设置在浮升销17之间,下模板2上设置有用于放置顶出板19的顶出腔,顶出板19通过第三弹簧20和顶出腔顶面连接。

所述下模座4内设置有连接退料腔和顶出腔的连接道,连接道内设置有连接杆21,连接杆21一端连接退料针18,连接杆21另一端连接顶出板19。

所述下模座4右端设置有延伸至下模板2的落料孔22,所述预压板5和下模座4之间设置有料带23。

实施例一:级进模包括,落料,拉伸,冲孔,打字为一体。工作时,将料带23通过送料机送入模具,通过模具的定位针7定位料带23的前后左右位置,冲床下压后浮升销17再把料带23浮起,通过感应器感应私服送料机向前移送一步料带循环运作。

当产品尺寸高度相差不大时,可以通过调节冲床行程微调,使得产品达到最佳尺寸。当工件产品尺寸相差较大时,可以通过调节冲针16和退料针18长度,来达到产品的高度要求。当产品的外圆有误差时,可以通过更换下模的拉伸镶嵌,来达到产品的外圆尺寸要求。使用这种模具后,工作效率大大提高了,节约了铺助时间,减轻了劳动强度,对操作人员的经验素质要求降低,而且产品精度高,工作质量稳定,成品率大大提高。

以上说明对本实用新型而言只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理解,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做出许多修改、变化或等效,但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级进模,其特征是,包括上模板(1)和下模板(2),所述上模板(1)底面设置有上模座(3),下模板(2)之间设置有下模座(4),上模座(3)和下模座(4)之间设置有预压板(5),预压板(5)通过第一弹簧(6)和上模座(3)底面连接,预压板(5)上设置有定位针(7),上模座(3)两侧对称设置有和上模板(1)连接的外导套(8),下模板(2)上设置有和外导套(8)契合的外导柱(9),外导柱(9)顶面设置有导引部(10),外导套(8)内设置有和导引部(10)契合的连接部(11),连接部(11)内设置有通过第二弹簧(12)和上模板(1)连接的弹出板(13),上模座(3)底面对称设置有内导柱(14),下模座(4)顶面设置有和内导柱(14)契合的内导槽(15),上模座(3)底面设置有冲针(16),下模座(4)内设置有浮升销(1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级进模,其特征是,所述预压板(5)上设置有用于内导柱(14)通过的导孔和用于冲针(16)通过的通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级进模,其特征是,所述冲针(16)设置在内导柱(14)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级进模,其特征是,所述第一弹簧(6)设置在冲针(16)前侧和后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级进模,其特征是,所述下模座(4)上设置有用于放置退料针(18)的退料腔,退料针(18)设置在浮升销(17)之间,下模板(2)上设置有用于放置顶出板(19)的顶出腔,顶出板(19)通过第三弹簧(20)和顶出腔顶面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级进模,其特征是,所述下模座(4)内设置有连接退料腔和顶出腔的连接道,连接道内设置有连接杆(21),连接杆(21)一端连接退料针(18),连接杆(21)另一端连接顶出板(19)。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级进模,其特征是,所述下模座(4)右端设置有延伸至下模板(2)的落料孔(22)。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级进模,其特征是,所述预压板(5)和下模座(4)之间设置有料带(23)。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级进模,包括上模板和下模板,上模板底面设置有上模座,下模板之间设置有下模座,上模座和下模座之间设置有预压板,预压板上设置有定位针,上模座两侧对称设置有外导套,下模板上设置有外导柱,外导柱顶面设置有导引部,外导套内设置有连接部,连接部内设置有通过第二弹簧和上模板连接的弹出板,上模座底面对称设置有内导柱,下模座顶面设置有内导槽,上模座底面设置有冲针,下模座内设置有浮升销。本实用新型通过外导柱、外导套、内导柱和内导槽的配合能够使得冲压模具定位准确,导引部和连接部的配合能够矫正微偏移防止产品偏差,定位针能够在冲压过程中定位料带,进一步提高冲压位置的精准度。

技术研发人员:李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常州科华广通轴承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8.20
技术公布日:2021.04.0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xbbs.6miu.com/read-110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