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请涉及薄膜电容器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柔性膜。
背景技术:
被保护体通常指需要得到保护的物体。例如用于运输石油成品油等重要资源的管道、保险柜或存放有机密文件的储物柜等。被保护体通常关联有预警系统,例如在被保护体上安装具有预警功能的装置,再将具有预警功能的装置与预警系统连接。当具有预警功能的装置被破坏时,预警系统获取对应数据,进行报警。使相关人员及时得知情况,从而及时对被保护体进行保护。
相关技术中的预警装置如防盗玻璃,通过防盗玻璃将被保护体与外界隔离。想要触碰被保护体,则需要对防盗玻璃进行破坏。当防盗玻璃受到破坏时,相关人员接到报警信息,及时对被保护体进行保护。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防盗玻璃的柔性较差,因此对安装空间的要求较高,导致防盗玻璃的灵活性较低,难以对不同类型的被保护体进行预警保护。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便于对多种类型的被保护体进行预警保护,本申请提供一种柔性膜。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柔性膜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柔性膜,包括两个层叠设置且用于构成电容器两极板的导电层,两个所述导电层之间设有绝缘层;所述导电层和绝缘层均为柔性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两个导电层和一个绝缘层构成电容器结构。当需要对被保护体进行预警保护时,向柔性膜通入交流电,获取交流电电路中的电信号。当柔性膜遭到破坏时,获取的电信号会发生显著变化。相关人员通过观察电信号的变化,得知柔性膜是否遭到破坏。从而实现对被保护体的预警监测。导电层和绝缘层均为柔性层,因此柔性膜的柔性较好。无论是管道类被保护体,还是异形形状的被保护体。柔性膜均能够充分包覆在被保护体的外周侧,对被保护体进行预警保护。柔性膜的灵活性较高,便于对多种类型的被保护体进行预警保护。
此外,当柔性膜对大型被保护体进行预警保护时,由于导电层的总面积增大,因此柔性膜的电容值提高,从而使柔性膜的容抗降低,有助于减小能源消耗,节能环保。
可选的,所述导电层由柔性导电带铺设而成,所述柔性导电带远离所述绝缘层的一侧设有隔离层;所述隔离层与其相邻的柔性导电带抵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导电层由柔性导电带铺设而成,且柔性导电带的一侧设有隔离层。在铺设柔性导电带时,随着柔性导电带的铺设方向,后铺设的柔性导电带与先铺设的柔性导电带的隔离层抵接。实现柔性导电带的全覆盖式铺设。便于对被保护体进行充分的预警保护。
可选的,所述导电层由柔性导电带铺设而成,所述柔性导电带形成有若干间隙。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导电层并非由一整张导电薄膜构成,而是由柔性导电带铺设而成。如此一来,当有人对导电层进行破坏时,柔性导电带产生破损,柔性膜形成断路,引发外部交流电电路中电信号变化,使柔性膜便于对被保护体进行预警保护。
可选的,所述柔性导电带的带宽设置在0.5厘米~5厘米之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厘米级的带宽有助于提高柔性导电带的破坏精度。即当柔性导电带发生小于带宽宽度的破损时,交流电电路中的电信号变化不足以触发预警报警。使得预警具有选择性,降低误报率。有助于提高柔性膜的预警精度,便于对被保护体进行预警保护。
可选的,所述柔性导电带的带宽设置在0.5厘米~5厘米之间;所述间隙的宽度设置在柔性导电带带宽的0.02~0.2倍之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间隙的宽度小于柔性导电带的带宽宽度,有助于避免他人在对柔性膜进行破坏时,通过间隙触碰到被保护体,而不破坏柔性导电带,使相关人员不易发现预警信息。宽度较窄的间隙有助于保证柔性膜遭到破坏时,柔性导电带受到破坏的程度,从而有助于提高柔性膜的预警精度,便于柔性膜对被保护体进行预警保护。
可选的,所述柔性导电带上设有若干沿柔性导电带厚度方向贯穿柔性导电带的预留通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预留通槽有助于降低柔性导电带的韧性,使柔性导电带受到外力时,更容易破裂。有助于提高柔性膜的敏感度和预警精度。
可选的,所述导电层包括一个所述柔性导电带,所述柔性导电带迂回铺设。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柔性膜包覆在金属制成的被保护体外周侧时,迂回铺设的柔性导电带中通入交流电后,不易形成电感,避免对被保护体产生电感影响。导电层由一个柔性导电带铺设而成,有助于保证柔性导电带的连续性。从而保证到柔性导电带被损坏时,交流电电路中的电信号发生变化。有助于提高预警精度。
可选的,所述导电层包括多个所述柔性导电带,多个所述柔性导电带相互平行且并排设置,多个所述柔性导电带沿铺设方向串联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导电层由多个柔性导电带铺设而成,有助于降低铺设难度。
可选的,所述导电层远离绝缘层的一侧设有保护层,所述保护层同为柔性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保护层便于对导电层和绝缘层进行覆盖,有助于提高柔性膜结构的稳定性。此外,保护层为整体,相比于带宽较窄的柔性导电带而言,韧性更强。因此他人想要对柔性膜进行破坏时,需要先对保护层进行破坏。当保护层被破坏时,施加在柔性导电带上的外力更容易将柔性导电带撕裂,从而引起交流电电路中电信号的变化,有助于提高柔性膜的报警精度。
可选的,所述柔性层的厚度设置在0.1微米~1厘米之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有助于提高柔性膜整体的柔性,从而便于对不同类型和形状的被保护体进行预警保护。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柔性膜的剖面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1的柔性膜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1的另一柔性膜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2的柔性膜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2的柔性膜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3的柔性膜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导电层;11、柔性导电带;111、预留通槽;12、间隙;13、隔离层;2、绝缘层;3、保护层。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柔性膜。
实施例1
参照图1,一种柔性膜包括导电层1、绝缘层2和保护层3。导电层1共设置有两个,两个导电层1一上一下设置且相互平行并对正。两个导电层1分别构成电容器的两极板。绝缘层2位于两个导电层1之间,且与两个导电层1构成电容器结构。向导电层1通入交流电后,通过信号处理芯片可获取到对应电信号数据。通过电信号数据的变化能够得知柔性膜的完好程度,从而便于柔性膜对被保护体进行预警保护。在本实施例中,绝缘层2可以是由塑料或橡胶材质制成。
参照图1,保护层3位于导电层1远离绝缘层2的一侧,即在本实施例中,保护层3设置有两个。保护层3、导电层1和绝缘层2均设为柔性层。柔性层指能够自由弯折并能够随意改变形状的结构,例如便利袋或保鲜膜。具体的,柔性层指厚度设置在0.1微米~1厘米之间。保护层3对导电层1和绝缘层2进行保护和遮盖,使工人在搬运或使用柔性膜的过程中,不易损坏导电层1或绝缘层2,有助于提高柔性膜的结构稳定性,保证柔性膜的预警精度,从而降低误报率。导电层1和绝缘层2之间以及导电层1与保护层3之间的层间结合具体可根据薄膜电容器的制备工艺确定,例如电镀、蚀刻或通过高分子胶合物粘结。
参照图2,导电层1由柔性导电带11铺设而成,柔性导电带11与绝缘层2连接。柔性导电带11由具有导电性能的金属材质制成,如铝。柔性导电带11的带宽设置在0.5厘米~5厘米之间。柔性导电带11形成有若干间隙12,当柔性导电带11内部通入直流电流时,若干间隙12使直流电流沿柔性导电带11的铺设方向流动。间隙12的宽度设置在柔性导电带11带宽的0.02~0.2倍之间。即当柔性导电带11的带宽设置为1厘米时,间隙12的宽度设置在0.02~0.2厘米之间。此外,在铺设柔性导电带11时,柔性导电带11外边缘与绝缘层2对应侧外边缘之间的距离不大于间隙12的宽度,有助于提高柔性膜的预警保护精度。
作为导电层1的一种实施方式,参照图2,导电层1由一个柔性导电带11铺设而成,该柔性导电带11迂回铺设。即柔性导电带11从绝缘层2的一侧向另一侧以折线形式往复铺设。
作为导电层1的另一种实施方式,参照图3,导电层1包括多个柔性导电带11,多个柔性导电带11相互平行且并排设置。在铺设柔性导电带11时,若柔性导电带11的长度方向与绝缘层2的长度方向平行,则柔性导电带11的铺设方向与其自身长度方向相同。而后将若干个柔性导电带11沿绝缘层2的宽度方向依次排列。若柔性导电带11的长度方向与绝缘层2的宽度方向平行,柔性导电带11的铺设方向依然为其自身长度方向。沿绝缘层2的长度方向依次铺设若干柔性导电带11即可。相邻柔性导电带11之间形成间隙12。使用时,按照多个柔性导电带11的铺设顺序,将多个柔性导电带11串联。当向柔性层1中通入直流电流时,直流电流依次沿各个柔性导电带11的长度方向流动。
不难理解,当本实施例中的柔性膜施加有交流电后,通过信号处理芯片能够获取交流电电路中的电信号数据。通过电信号数据能够获知柔性膜是否遭到破坏,甚至能够得知柔性膜遭到破坏的程度。因此本申请的柔性膜包括但不限于预警领域。
实施例1的实施原理为:将柔性膜包覆在被保护体的外周侧,而后将柔性膜与预警系统连接。通过智能终端或plc控制系统观察电信号变化。当柔性膜遭到破坏时,如撕裂、刺穿和腐蚀,电信号发生变化。此时预警系统发出预警信号,相关人员前往被保护体所处位置,对被保护体进行保护。
实施例2
参照图4,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导电层1由柔性导电带11铺设而成,柔性导电带11远离绝缘层2的一侧设有隔离层13。隔离层13可以是由橡胶材质制成,也可以由塑料材质制成。隔离层13与其相邻的柔性导电带11抵接。
作为导电层1的一种实施方式,参照图4,导电层1由一个柔性导电带11铺设而成。在铺设柔性导电带11时,迂回铺设柔性导电带11。使先铺设在绝缘层2上的柔性导电带11的隔离层13与随后铺设在绝缘层13上的柔性导电带11抵接,且迂回设置的柔性导电带11之间不存留有空隙,实现柔性导电带11的全覆盖式铺设。
作为导电层1的另一种实施方式,参照图5,导电层1包括多个柔性导电带11,多个柔性导电带11相互平行且并排设置。先铺设在绝缘层13上的柔性导电带11与随后铺设在绝缘层13上的柔性导电带11相互抵接。即相邻的柔性导电带11相互抵接,使多个柔性导电带11之间不存留有空隙。多个柔性导电带11沿铺设方向串联连接,具体的,使用导电条或导电板将相邻的柔性导电带11连接。当向导电层1通入直流电流时,直流电流按照多个柔性导电带11的铺设顺序依次流经各个柔性导电带11,有助于提高柔性膜的预警精度。
实施例3
参照图6和图7,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柔性导电带11上设有若干预留通槽111,预留通槽111沿柔性导电带11厚度方向贯穿柔性导电带11。若干预留通槽111便于柔性导电带11断裂,从而有助于提高柔性膜预警的敏感度。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1.一种柔性膜,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层叠设置且用于构成电容器两极板的导电层(1),两个所述导电层(1)之间设有绝缘层(2);所述导电层(1)和绝缘层(2)均为柔性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柔性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层(1)由柔性导电带(11)铺设而成,所述柔性导电带(11)远离所述绝缘层(2)的一侧设有隔离层(13);所述隔离层(13)与其相邻的柔性导电带(11)抵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柔性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层(1)由柔性导电带(11)铺设而成,所述柔性导电带(11)形成有若干间隙(12)。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柔性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导电带(11)的带宽设置在0.5厘米~5厘米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柔性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导电带(11)的带宽设置在0.5厘米~5厘米之间;所述间隙(12)的宽度设置在柔性导电带(11)带宽的0.02~0.2倍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2或3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柔性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导电带(11)上设有若干沿柔性导电带(11)厚度方向贯穿柔性导电带(11)的预留通槽(111)。
7.根据权利要求2或3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柔性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层(1)包括一个所述柔性导电带(11),所述柔性导电带(11)迂回铺设。
8.根据权利要求2或3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柔性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层(1)包括多个所述柔性导电带(11),多个所述柔性导电带(11)相互平行且并排设置,多个所述柔性导电带(11)沿铺设方向串联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2或3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柔性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层(1)远离绝缘层(2)的一侧设有保护层(3),所述保护层(3)同为柔性层。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柔性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层的厚度设置在0.1微米~1厘米之间。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