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属于滚压成型装置装置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异型钢滚压成型装置。
背景技术:
异型钢的生产多数采用滚压模进行滚压成型,现在异型钢滚压成型机只设置有一个滚压模,棒材经过该滚压模一次成型,由于一次型滚压的加工量大,导致成型机驱动装置需要提供很大的驱动力,并且滚压模收到的应力也很大非常容易造成模具损坏报废,而且较大的加工量也会导致生产的异型钢表面质量较低。
为此申请号位cn201721060227.0的一种双排式异型钢滚压成型机,包括驱动装置、滚压模、滚压模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滚压模分为第一滚压模和第二滚压模,第一、第二滚压模并排设置在滚压模支架上,所述第一滚压模模孔大于第二滚压模模孔,棒材在驱动装置带动下先经过第一滚压模,在经过第二滚压模,其对钢材进行两次滚压成型,降低了对驱动装置的驱动力要求,提高了生产速度,同时提高了产品表面成型质量以及大幅度降低了模具损坏率;但是其难以避免的存在仍旧需要外部设置一套棒材牵引装置,将棒材强行通过滚压模才能够实现成型,其虽然降低了驱动装置的驱动要求,但是仍旧难以将驱动装置的负荷进一步优化;并且外部牵引棒材就需要增加一系列的工序在棒材的前端加工牵引头,而且牵引装置为了能够向棒材提供足够的牵引力,那么就需要与棒材的牵引头连接夹持较长的长度,但是牵引头的这段棒材尺寸往往难以保证,所以为了提高产品合格率,就需要将这一段切除,那么无疑增加了材料的损耗以及生产成本的提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异型钢滚压成型装置,其意在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异型钢滚压成型装置,包括
机架;
成型机构,包括第一成型机构,包括第一成型辊和第一成型辊驱动组件,所述第一成型辊固设于所述第一成型辊驱动组件的输出端;
第二成型机构,包括第二成型辊和第二成型辊驱动组件,所述第二成型辊固设于所述第二成型辊驱动组件的输出端;
第三成型机构,包括第三成型辊和第三成型辊驱动组件,所述第三成型辊固设于所述第三成型辊驱动组件的输出端;
第四成型机构,包括第四成型辊和第四成型辊驱动组件,所述第四成型辊固设于所述第四成型辊驱动组件的输出端;具体的,
第一成型调节机构,对所述第一成型辊的相对位置进行调节;
第二成型调节机构,对所述第二成型辊的相对位置进行调节;
第三成型调节机构,对所述第三成型辊的相对位置进行调节;
第四成型调节机构,对所述第四成型辊的相对位置进行调节;
所述第一成型机构、第二成型机构、第三成型机构以及第四成型机构中心对称设置,且所述第一成型辊的辊面与所述第三成型辊的辊面相对设置,所述第二成型辊的辊面与所述第四成型辊的辊面相对设置,所述第一成型辊的辊面与所述第三成型辊的辊面、所述第二成型辊的辊面与所述第四成型辊的辊面围合出一个成型通道;通过对所述第一成型调节机构、所述第二调节机构、所述第三调节机构以及所述第四调节机构的调节可使所述第一成型辊的辊面与所述第三成型辊的辊面相对靠近或远离,使所述第二成型辊的辊面与所述第四成型辊的辊面相对靠近或远离。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成型调节机构、第二成型调节机构、第三成型调节机构以及第四成型调节机构中心对称设置;所述第一成型调节机构包括第一调节块以及第一调节块驱动组件,所述第一调节块设置于所述第一调节块驱动组件的输出端;所述第二成型调节机构包括第二调节块以及第二调节块驱动组件,所述第二调节块设置于所述第二调节块驱动组件的输出端;所述第三成型调节机构包括第三调节块以及第三调节块驱动组件,所述第三调节块设置于所述第三调节块驱动组件的输出端;所述第四成型调节机构包括第四调节块以及第四调节块驱动组件,所述第四调节块设置于所述第四调节块驱动组件的输出端。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一调节块包括第一成型辊容置腔,所述第一成型辊容置腔的侧壁开设有第一轴孔,所述第一成型辊接纳于所述第一成型辊容置腔内,所述第一成型辊驱动组件的输出端穿过所述第一轴孔后固设于所述第一成型辊的中部;还包括第一滑动组件,所述第一成型辊驱动组件通过所述第一滑动组件活动连接于所述机架,在所述调节块驱动组件带动所述第一调节块活动时,所述第一调节块将带动所述第一成型辊驱动组件沿所述第一滑动组件通过移动;第一滑动组件具有一调节通道,所述第一成型辊驱动组件的输出端依次穿过所述调节通道以及轴孔后于第一成型辊固定连接;所述调节通道大于所述第一成型辊驱动组件的尺寸。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一调节块驱动组件包括蜗杆、涡轮、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第三齿轮、第四齿轮、调节螺杆以及调节螺母,所述蜗杆与涡轮相啮合,涡轮通过一传动轴与第一齿轮固定连接,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相啮合,第二齿轮通过传动轴与第三齿轮相啮合,第三齿轮与第四齿轮相啮合,第四齿轮固设于调节螺杆,调节螺杆一端旋入调节螺母后与第一调节块连接,调节螺母固设于机架。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所述机架上开设有第一滑槽、第二滑槽、第三滑槽以及第四滑槽,第一滑槽、第二滑槽、第三滑槽以及第四滑槽中心对称设置,第一调节块、第二调节块、第三调节块以及第四调节块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滑槽、第二滑槽、第三滑槽以及第四滑槽内。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滑槽、第二滑槽、第三滑槽以及第四滑槽的外端面分别固设有第一限位组件、第二限位组件、第三限位组件以及第四限位组件,所述第一限位组件、第二限位组件、第三限位组件以及第四限位组件,所述分别将所述第一调节块、第二调节块、第三调节块以及第四调节块限制在所述第一滑槽、第二滑槽、第三滑槽以及第四滑槽内。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一限位组件、第二限位组件、第三限位组件以及第四限位组件包括至少两个相互对称设置的挡片,每个所述挡边一端固设于机架,另一端向另一挡块延伸。
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突出且有益的技术效果是:1、第一成型机构、第二成型机构、第三成型机构以及第四成型机构中心对称设置且分别具有第一成型辊驱动组件、第二成型辊驱动组件、第三成型辊驱动组件以及第四成型辊驱动组件来带动每个成型机构内的成型辊转动,这样就可以实现成型辊主动转动,从而将棒材主动带入到成型通道内进行成型,需要的驱动力更低;无需采用牵引装置进行牵引,那么也就大大缩短了牵引头的长度,减少了制作牵引头的工序,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材料损耗和降低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成型机构以及成型调节机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实施例中的附图,对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已给出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未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
异型钢滚压成型装置,包括
机架30;
第一成型机构11,包括第一成型辊111和第一成型辊驱动组件112,第一成型辊111固设于第一成型辊驱动组件112的输出端;
第二成型机构12,包括第二成型辊121和第二成型辊驱动组件122,第二成型辊121固设于第二成型辊驱动组件122的输出端;
第三成型机构13,包括第三成型辊131和第三成型辊驱动组件132,第三成型辊131固设于第三成型辊驱动组件132的输出端;
第四成型机构14,包括第四成型辊141和第四成型辊驱动组件142,第四成型辊141固设于第四成型辊驱动组件142的输出端;
具体的,本实施方式中,第三成型辊驱动组件132包括驱动电机1321以及减速机1322,驱动电机1321的输出轴与减速机的输入端连接,减速机的输出轴13221与第三成型辊131固定连接,实现将驱动电机的动力降速后传递至第三成型辊131。
第一成型调节机构21,对第一成型辊111的相对位置进行调节;第二成型调节机构22,对第二成型辊121的相对位置进行调节;第三成型调节机构23,对第三成型辊131的相对位置进行调节;第四成型调节机构24,对第四成型辊141的相对位置进行调节;第一成型机构11、第二成型机构12、第三成型机构13以及第四成型机构14中心对称设置,且第一成型辊111的辊面与第三成型辊131的辊面相对设置,第二成型辊121的辊面与第四成型辊141的辊面相对设置,第一成型辊111的辊面与第三成型辊131的辊面、第二成型辊121的辊面与第四成型辊141的辊面围合出一个成型通道;通过对第一成型调节机构21、第二调节机构22、第三调节机构23以及第四调节机构24的调节可使第一成型辊111的辊面与第三成型辊131的辊面相对靠近或远离,使第二成型辊121的辊面与第四成型辊141的辊面相对靠近或远离。
第一成型调节机构21、第二成型调节机构22、第三成型调节机构23以及第四成型调节机构24中心对称设置;具体的,第一成型调节机构21包括第一调节块219以及第一调节块驱动组件,第一调节块219设置于第一调节块驱动组件的输出端;第二成型调节机构22包括第二调节块229以及第二调节块驱动组件,第二调节块229设置于第二调节块驱动组件的输出端;第三成型调节机构23包括第三调节块239以及第三调节块驱动组件,第三调节块239设置于第三调节块驱动组件的输出端;第四成型调节机构249包括第四调节块以及第四调节块驱动组件,第四调节块249设置于第四调节块驱动组件的输出端。
具体的,第三调节块239包括第三成型辊容置腔2391,第三成型辊容置腔2391的侧壁开设有第三轴孔2393,第三成型辊131接纳于第三成型辊容置腔2391内,第三成型辊驱动组件132的输出轴13221穿过第三轴孔后固设于第三成型辊131的中部;第三成型辊驱动组件132还包括第三滑动组件,第三成型辊驱动组件132通过第三滑动组件活动连接于机架30,在调节块驱动组件带动第三调节块239活动时,第三调节块239将带动第三成型辊驱动组件132沿第三滑动组件移动;第三滑动组件包括滑轨1325、滑块1324以及安装板1323,一调节通道1326将安装板1323贯通后向第三轴孔延伸,驱动电机以及减速机均固设于安装板1323,且减速机的输出轴穿入调节通道1326内,第三成型辊驱动组件的输出轴13221依次穿过调节通道1326以及第三轴孔1326后与第一成型辊131固定连接;调节通道1326大于第一成型辊驱动组件的输出轴13221的尺寸。
第三调节块驱动组件包括蜗杆231、涡轮232、第一齿轮233、第二齿轮234、第三齿轮235、第四齿轮236、调节螺杆237以及调节螺母238,蜗杆231与涡轮232相啮合,涡轮232通过一传动轴与第一齿轮233固定连接,第一齿轮233与第二齿轮234相啮合,第二齿轮234通过传动轴与第三齿轮235相啮合,第三齿轮235与第四齿轮236相啮合,第四齿轮236固设于调节螺杆237,调节螺杆237一端旋入调节螺母238后与第三调节块239连接,调节螺母238固设于机架30。优选蜗杆231向外延伸有驱动杆2311,通过旋动驱动杆2311,就可以通过蜗轮蜗杆以及各个齿轮进行减速增扭,带动调节螺杆237转动,由于调节螺母238固定于机架,那么调节螺杆237转动的时候便可以沿调节螺母的轴向进行移动,实现带动第三调节块239进行移动调节,在第三调节块239移动调节的过程中,还会通过第三轴孔2393的侧壁对输出轴13221施力,从而带动减速机以及驱动电机沿第三滑动组件滑动,从而实现第三成型辊的位置调节,实现对成型通道的形状和尺寸的改变和调整。
同理的,第一调节块驱动组件、第二调节块驱动组件、第四调节块驱动组件均与第三调节块驱动组件的结构和工作原理相同,这里不再赘述。
进一步的,机架30上开设有第一滑槽31、第二滑槽32、第三滑槽33以及第四滑槽34,第一滑槽31、第二滑槽32、第三滑槽33以及第四滑槽34中心对称设置,第一调节块219、第二调节块229、第三调节块239以及第四调节块249分别位于第一滑槽31、第二滑槽32、第三滑槽33以及第四滑槽34内。优选第一滑槽31、第二滑槽32、第三滑槽33以及第四滑槽34的外端面分别固设有限位组件,限位组件分别将第一调节块、第二调节块、第三调节块以及第四调节块限制在第一滑槽、第二滑槽、第三滑槽以及第四滑槽内。具体的,限位组件包括至少两个相互对称设置的挡片133,每个挡边一端固设于机架30,另一端向另一挡块延伸,从而实现对第一调节块、第二调节块、第三调节块以及第四调节块的限制,使得第一调节块、第二调节块、第三调节块以及第四调节块能够平稳的移动。
上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1.异型钢滚压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架;
第一成型机构,包括第一成型辊和第一成型辊驱动组件,所述第一成型辊固设于所述第一成型辊驱动组件的输出端;
第二成型机构,包括第二成型辊和第二成型辊驱动组件,所述第二成型辊固设于所述第二成型辊驱动组件的输出端;
第三成型机构,包括第三成型辊和第三成型辊驱动组件,所述第三成型辊固设于所述第三成型辊驱动组件的输出端;
第四成型机构,包括第四成型辊和第四成型辊驱动组件,所述第四成型辊固设于所述第四成型辊驱动组件的输出端;
第一成型调节机构,对所述第一成型辊的相对位置进行调节;
第二成型调节机构,对所述第二成型辊的相对位置进行调节;
第三成型调节机构,对所述第三成型辊的相对位置进行调节;
第四成型调节机构,对所述第四成型辊的相对位置进行调节;
所述第一成型机构、第二成型机构、第三成型机构以及第四成型机构中心对称设置,且所述第一成型辊的辊面与所述第三成型辊的辊面相对设置,所述第二成型辊的辊面与所述第四成型辊的辊面相对设置,所述第一成型辊的辊面与所述第三成型辊的辊面、所述第二成型辊的辊面与所述第四成型辊的辊面围合出一个成型通道;通过对所述第一成型调节机构、所述第二成型调节机构、所述第三成型调节机构以及所述第四成型调节机构的调节可使所述第一成型辊的辊面与所述第三成型辊的辊面相对靠近或远离,使所述第二成型辊的辊面与所述第四成型辊的辊面相对靠近或远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异型钢滚压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成型调节机构、第二成型调节机构、第三成型调节机构以及第四成型调节机构中心对称设置;所述第一成型调节机构包括第一调节块以及第一调节块驱动组件,所述第一调节块设置于所述第一调节块驱动组件的输出端;所述第二成型调节机构包括第二调节块以及第二调节块驱动组件,所述第二调节块设置于所述第二调节块驱动组件的输出端;所述第三成型调节机构包括第三调节块以及第三调节块驱动组件,所述第三调节块设置于所述第三调节块驱动组件的输出端;所述第四成型调节机构包括第四调节块以及第四调节块驱动组件,所述第四调节块设置于所述第四调节块驱动组件的输出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异型钢滚压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调节块包括第一成型辊容置腔,所述第一成型辊容置腔的侧壁开设有第一轴孔,所述第一成型辊接纳于所述第一成型辊容置腔内,所述第一成型辊驱动组件的输出端穿过所述第一轴孔后固设于所述第一成型辊的中部;还包括第一滑动组件,所述第一成型辊驱动组件通过所述第一滑动组件活动连接于所述机架,在所述调节块驱动组件带动所述第一调节块活动时,所述第一调节块将带动所述第一成型辊驱动组件沿所述第一滑动组件通过移动;第一滑动组件具有一调节通道,所述第一成型辊驱动组件的输出端依次穿过所述调节通道以及轴孔后于第一成型辊固定连接;所述调节通道大于所述第一成型辊驱动组件的尺寸。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异型钢滚压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调节块驱动组件包括蜗杆、涡轮、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第三齿轮、第四齿轮、调节螺杆以及调节螺母,所述蜗杆与涡轮相啮合,涡轮通过一传动轴与第一齿轮固定连接,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相啮合,第二齿轮通过传动轴与第三齿轮相啮合,第三齿轮与第四齿轮相啮合,第四齿轮固设于调节螺杆,调节螺杆一端旋入调节螺母后与第一调节块连接,调节螺母固设于机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异型钢滚压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上开设有第一滑槽、第二滑槽、第三滑槽以及第四滑槽,第一滑槽、第二滑槽、第三滑槽以及第四滑槽中心对称设置,第一调节块、第二调节块、第三调节块以及第四调节块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滑槽、第二滑槽、第三滑槽以及第四滑槽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异型钢滚压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槽、第二滑槽、第三滑槽以及第四滑槽的外端面分别固设有第一限位组件、第二限位组件、第三限位组件以及第四限位组件,所述第一限位组件、第二限位组件、第三限位组件以及第四限位组件,所述分别将所述第一调节块、第二调节块、第三调节块以及第四调节块限制在所述第一滑槽、第二滑槽、第三滑槽以及第四滑槽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异型钢滚压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组件、第二限位组件、第三限位组件以及第四限位组件包括至少两个相互对称设置的挡片,每个所述挡片一端固设于机架,另一端向另一挡块延伸。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