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淋膜纸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适用热塑性淀粉与聚乳酸共混物淋膜纸的淋膜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食品包装用淋膜纸,通常都要求其具有较高的隔热、防油、防水特性;通常情况下,这些特性都是通过淋膜纸的淋膜层获得;而本申请人新提出了一种新型淋膜纸原纸及其淋膜层,先通过特制处理液对原纸处理后再进行淋膜,能够大幅度提高产品的隔热性、防油防水性,而且还具有较高的阻燃性;而以现有设备在生产时,需要将原纸传输至浸渍槽进行浸渍,再人工输送到烘干、冷却等设备进行处理,然后才能进行淋膜,这种方式生产效率较低,故有待改进;而且现有的烘干设备,多数是采用电热棒的烘干方式,这种烘干方式会使原纸的内部和表面均完全被烘干,对于特殊的原纸和淋膜层(如含热塑性淀粉原纸,含聚乳酸淋膜层),完全干燥的表面会降低原纸与淋膜层的粘合强度。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能够自动浸渍、自动烘干的淋膜纸制备用淋膜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适用热塑性淀粉与聚乳酸共混物淋膜纸的淋膜装置,包括原纸输送方向依次设置的浸渍槽、传送辊、烘干装置、冷却箱、电晕装置、淋膜装置;所述浸渍槽的内部设置有浸渍辊,浸渍辊的最低点低于浸渍槽内液体的水平面;所述原纸经过浸渍辊底面后被传送辊顶面导向;所述烘干装置包括连接有供气装置的烘干辊,所述烘干辊包括内辊和套装在内辊外的外辊,所述内辊和外辊的辊面上均设置有若干个以相同规则排布的出气孔;所述内辊和外辊之间可相对旋转,使得通过内辊和外辊的相对旋转,可使得内辊和外辊的出气孔连通或闭合。
具体的,所述烘干装置还设置有均热仓,所述均热仓内部中空,所述烘干辊可转动的设置在均热仓内;所述均热仓的底部设置有用于烘干辊辊面伸出的仓口。
更具体的,所述均热仓设置有进气口,所述进气口与冷却箱连通。
具体的,所述烘干辊设置有5个,所述均热仓对应5个烘干辊设置有5个仓口。
具体的,所述内辊和外辊的侧壁面上均设置有转动把手。
更具体的,所述均热仓与转动把手对应的壁面上可拆卸的设置有封闭件。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之处在于: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适用热塑性淀粉与聚乳酸共混物淋膜纸的淋膜装置,通过浸渍槽内浸渍辊与传送辊的配合,即可以自动化将浸渍后的原纸输送到烘干装置进行烘干;而本新型的烘干辊是采用内辊和外辊的方式,结构简单,而且导热方便,通过内辊和外辊的出气孔连通,还可以将蒸汽直接作用在原纸上,相比采用电烘干的方式,蒸汽烘干可以在烘干的过程中一定程度上对原纸表面保湿,由此,本新型尤其适合用于对热塑性淀粉与聚乳酸共混物淋膜纸的烘干,能够确保烘干后原纸内部完全干燥,表面又具有一定湿度;另外,通过均热仓的设置,可以大幅度提高烘干装置的烘干面积,大幅度提高加工效率。
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烘干装置的主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烘干装置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烘干装置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烘干辊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适用热塑性淀粉与聚乳酸共混物淋膜纸的淋膜装置,包括原纸1输送方向依次设置的浸渍槽2、传送辊3、烘干装置4、冷却箱5、电晕装置6、淋膜装置7;所述浸渍槽2的内部设置有浸渍辊20,浸渍辊20的最低点低于浸渍槽2内液体的水平面;所述原纸1经过浸渍辊20底面后被传送辊3顶面导向;所述烘干装置4包括连接有供气装置的烘干辊40,所述烘干辊40包括内辊400和套装在内辊400外的外辊401,所述内辊400和外辊401的辊面上均设置有若干个以相同规则排布的出气孔402;所述内辊400和外辊401之间可相对旋转,使得通过内辊400和外辊401的相对旋转,可使得内辊400和外辊401的出气孔402连通或闭合。
具体的,所述烘干装置4还设置有均热仓41,所述均热仓41内部中空,所述烘干辊40可转动的设置在均热仓41内;所述均热仓41的底部设置有用于烘干辊40辊面伸出的仓口410。
通过浸渍槽内浸渍辊与传送辊的配合,即可以自动化将浸渍后的原纸输送到烘干装置进行烘干;而本新型的烘干辊是采用内辊和外辊的方式,结构简单,而且导热方便,通过内辊和外辊的出气孔连通,还可以将蒸汽直接作用在原纸上,相比采用电烘干的方式,蒸汽烘干可以在烘干的过程中一定程度上对原纸表面保湿,由此,本新型尤其适合用于对热塑性淀粉与聚乳酸共混物淋膜纸的烘干,能够确保烘干后原纸内部完全干燥,表面又具有一定湿度,原纸表面具有湿度能够提高与淋膜层的粘合强度;另外,通过均热仓的设置,可以大幅度提高烘干装置的烘干面积,大幅度提高加工效率。
更具体的,所述均热仓41设置有进气口411,所述进气口411与冷却箱5连通;通过这样的设置,在需要时,还可以将冷却箱的冷源通过进气口传输到均热仓内对均热仓进行降温,实现对均热仓温度的控制。
具体的,所述烘干辊40设置有5个,所述均热仓41对应5个烘干辊设置有5个仓口410;通过这样的设置,不仅可以提高烘干面积,而且,在需要时可以旋转关闭其中几个烘干辊的出气孔,降低均热仓的温度。
具体的,所述内辊400和外辊401的侧壁面上均设置有转动把手42;通过这样的设置可以通过转动把手旋转内辊或外辊,使内辊和外辊的出气孔连通或闭合。
更具体的,所述均热仓41与转动把手42对应的壁面上可拆卸的设置有封闭件43;通过这样的设置,可以减少均热仓仓口与烘干辊之间的间隙,减小热量流失。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封闭件是可拆卸的固定在均热仓上,因此,在需要旋转内辊或外辊时,即可以把对应的封闭件拆卸,即可以从均热仓与该烘干辊的间距触摸转动把手。
另外,本实用新型中烘干辊的进汽方式可以是将驱动轴9设置中空,位于烘干辊内部的驱动轴轴壁上设置出气口,驱动轴一端与电机连接,另一端连接供气装置;也可以是烘干辊的侧壁面设置与烘干辊可相对转动端盖8,如设置轴承,在端盖上设置供气装置的供气口。以上均属于现有技术,本领域技术人员在实施时可以选择实施,只要能实现对烘干辊内部供气即可。
1.一种适用热塑性淀粉与聚乳酸共混物淋膜纸的淋膜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原纸输送方向依次设置的浸渍槽、传送辊、烘干装置、冷却箱、电晕装置、均热仓、转动把手、淋膜装置;所述浸渍槽的内部设置有浸渍辊,浸渍辊的最低点低于浸渍槽内液体的水平面;所述原纸经过浸渍辊底面后被传送辊顶面导向;所述烘干装置包括连接有供气装置的烘干辊,所述烘干辊包括内辊和套装在内辊外的外辊,所述内辊和外辊的辊面上均设置有若干个以相同规则排布的出气孔;所述内辊和外辊之间可相对旋转,使得通过内辊和外辊的相对旋转,可使得内辊和外辊的出气孔连通或闭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热塑性淀粉与聚乳酸共混物淋膜纸的淋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烘干装置还设置有均热仓,所述均热仓内部中空,所述烘干辊可转动的设置在均热仓内;所述均热仓的底部设置有用于烘干辊辊面伸出的仓口。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适用热塑性淀粉与聚乳酸共混物淋膜纸的淋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均热仓设置有进气口,所述进气口与冷却箱连通。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适用热塑性淀粉与聚乳酸共混物淋膜纸的淋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烘干辊设置有5个,所述均热仓对应5个烘干辊设置有5个仓口。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热塑性淀粉与聚乳酸共混物淋膜纸的淋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辊和外辊的侧壁面上均设置有转动把手。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热塑性淀粉与聚乳酸共混物淋膜纸的淋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均热仓与转动把手对应的壁面上可拆卸的设置有封闭件。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