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造纸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烘干装置。
背景技术:
造纸是古代中国劳动人民的重要发明。分有机制和手工两种形式。机制是在造纸机上连续进行,将适合于纸张质量的纸浆,用水稀释至一定浓度,在造纸机的网部初步脱水,形成湿的纸张,再经压榨脱水,然后烘干成纸。
现有授权公告号为cn106906687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造纸烘干装置,包括烘干箱,烘干箱的内部设置有四个烘干装置,且四个烘干装置均包括加热辊和加热弧板,加热辊的内部设置有第一空腔,第一空腔的内部设置有金属管,金属管上环绕有等距离排列的磁感线圈,加热弧板的内部设置有第二空腔,加热弧板靠近加热辊的一侧面上设置有均匀分布的通气孔,烘干箱的下表面设置有加热器,烘干箱底部的内壁上设置有排气横管,加热器通过输气管与排气横管相连通,输气管的内部设置有引风机,排气横管上设置有等距离排列的热风口。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湿纸张加热时,由于始终为纸张的一侧面直接与加热辊接触,而相对的另一侧则接受加热弧板吹出的热气的烘干,使得纸张的两侧面加热效果不均匀,将导致纸张两侧面干缩不均匀,出现纸张两侧表面收缩起翘,而吹出的热气则将加剧纸张出现起翘,降低纸张的烘干后的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烘干装置,具有较好的烘干质量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烘干装置,包括呈矩形体设置的烘干箱,烘干箱下部设置有支撑腿,烘干箱内部为空腔状的烘干室,烘干室长度方向的一端为进口端,相对的另一端为出口端,所述烘干室内间隔设置有沿烘干室长度方向分布的多排导向辊组,所述导向辊组沿烘干室高度方向的两侧均间隔设置有加热层,所述加热层包括沿烘干室长度方向分布的多根加热管。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加热层的加热管将加热然后维持烘干室内的空气温度,从而间接加热进入烘干室内的纸张,纸张自进口端进入烘干室内,纸张受到导向辊组的牵引而向出口端移动,在移动的同时,纸张的两侧面均受到加热室内部空气的烘干加热。相较于现有技术,加热纸张时纸张一侧受到加热辊烘干,另一层为热风口出风加热,本烘干装置具有更为均匀的加热效果,从而减少纸张收缩起翘的概率,以提高烘干质量。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烘干室内设置有多块分隔板,所述分隔板平行且竖向间隔设置,多块分隔板划分出多个烘干层,所述分隔板沿烘干箱长度方向设置,并且分隔板长度方向的一端与烘干室的内侧壁之间存在间隙形成连通上下层烘干层的缺口,位于最上一块分隔板的缺口远离出口端设置,位于最下一块分隔板的缺口远离进口端设置;每一烘干层内均设置有导向辊,并且缺口处均设置有转向辊;所述烘干层上均设置有多根烘干管,所述烘干管与导向辊组间隔分布。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相较于一个烘干室进行烘干,将烘干室通过分隔板分隔出多个烘干层对纸张进行加热烘干,纸张需经过缺口进入相邻的烘干层内,转向辊用于便于纸张转向。纸张需经过全部烘干层后离开烘干室,经过多层烘干层时,能够随烘干层逐层降低纸张的含水率,从而提高烘干效果。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位于最低位置的烘干层内温度低于上部烘干层内的温度。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位于最低位置的烘干层内温度为70摄氏度,主要起到预热纸张的效果,能够减少纸张直接接受高温烘干使得加热部分和未加热部分温差和含水率差异过大,而出现纸张干缩变形、曲翘的概率。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分隔板高低平行设置有两块并将烘干层竖向分隔出三层,位于较低位置的一块分隔板的缺口远离进口端设置,相对的另一块分隔板的缺口靠近进口端设置;每一烘干层上均设置有一个废气口,所述废气口贯通所在烘干箱侧壁设置,位于最低位置和最高位置的烘干层的废气口均位于进口端一侧,中间位置的烘干层的废气口位于出口端设置;所述烘干箱表面对应废气口位置均连接废气管,废气管遮蔽废气口外表面设置。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由于烘干室内被分隔板分隔出多个烘干层,而烘干纸张时将产生水蒸汽混合造纸时浆液的尾气,现有技术的排放尾气的结构不适用于本方案中。因此在每一层的烘干层上均设置有用于排出尾气的废气口,尾气通过废气口进入到废气管内,然后沿废气管排出。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废气口位于所在烘干层的上部;所述烘干层的上部倾斜设置,并且较高一端与废气口上部平齐。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烘干纸张时产生的尾气将向上移动,而倾斜设置的分隔板下表面能将尾气导向废气口,提高尾气排放效率,从而降低尾气重新凝结成水滴滴落回烘干层内的纸张上的概率,从而提高整体的烘干质量。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废气管与废气口之间连接有呈u形的防逆管,所述防逆管一端与废气口连接,另一端与废气管的底端连接,所述废气口和废气管的底端平齐设置。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废气管内的尾气在凝结成水滴后将被收集至呈u形的防逆管内,从而减少尾气凝结成水滴的后滑落至烘干层内并湿润纸张的概率。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防逆管上设置有过滤层,所述过滤层遮蔽防逆管横截面设置,所述过滤层靠近废气口设置。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过滤层过滤进入防逆管的尾气,过滤层为活性炭层。而靠近废气口设置的过滤层,能够减少经过滤后的尾气在废气管内形成水滴汇聚在防逆管内时含有溶液含量,从而减少溶液对防逆管和排水管的腐蚀,提高排水管和防逆管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防逆管中部底端连接有排水管,所述排水管的顶端与防逆管的顶端连接,排水管的底端设置有排水阀。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由于防逆管内易出现水滴汇聚形成积水。操作人员能够打开排水阀后,使得防逆管内的积水能够顺排水管排出,减少积水漫过废气口回流至烘干层内污染纸张的概率。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防逆管的一侧面设置有观察窗,观察窗低于废气口设置。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操作人员能够通过观察窗观察防逆管内收集水的量,从而判断是否需要打开排水阀,排出防逆管内的积水。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加热层的加热管将加热然后维持烘干室内的空气温度,从而间接加热进入烘干室内的纸张,纸张自进口端进入烘干室内,纸张受到导向辊组的牵引而向出口端移动,在移动的同时,纸张的两侧面均受到加热室内部空气的烘干加热。相较于现有技术,加热纸张时纸张一侧受到加热辊烘干,另一层为热风口出风加热,本烘干装置具有更为均匀的加热效果,从而减少纸张收缩起翘的概率,以提高烘干质量;
2.相较于一个烘干室进行烘干,将烘干室通过分隔板分隔出多个烘干层对纸张进行加热烘干,纸张需经过缺口进入相邻的烘干层内,转向辊用于便于纸张转向。纸张需经过全部烘干层后离开烘干室,经过多层烘干层时,能够随烘干层逐层降低纸张的含水率,从而提高烘干效果;
3.由于烘干室内被分隔板分层,而烘干纸张时将产生水蒸汽混合造纸时浆液的尾气,因此在每一层的烘干层上设置有用于排出尾气的废气口,尾气通过废气口进入到废气管内,然后沿废气管排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a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1、烘干箱;2、支撑腿;3、烘干室;4、进口端;5、出口端;6、分隔板;7、缺口;8、烘干层;10、加热管;11、导向辊;12、转向辊;13、废气口;14、防逆管;15、过滤层;16、观察窗;17、废气管;18、排水管;19、排水阀;20、收敛段。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烘干装置,包括呈矩形体设置的烘干箱1。烘干箱1下部设置有支撑腿2。烘干箱1内部为空腔状的烘干室3,烘干室3长度方向的一端为进口端4,相对的另一端为出口端5,进口端4下部开设有进口,出口端5上部开设有出口,出口端5一侧设置有牵引纸张移动的牵引装置(图中未显示)。
烘干室3内沿高度方向间隔且平行设置有两块分隔板6,分隔板6的长度方向沿烘干室3长度方向全长设置,并且分隔板6的一端与烘干室3的内侧壁之间存在间隙形成的缺口7,缺口7处固定连接有转向辊12,纸张在转向辊12位置转向。
两块分隔板6将烘干室3平行分隔为三层烘干层8,每一层烘干层8内沿烘干室3长度方向均间隔分布有导向辊组,以及分别位于导向辊组竖向两侧的加热层,两加热层对称设置在导向辊组的两侧,加热层与导向辊组之间存在间隙。在三个烘干层8中,位于最低一层烘干层8的温度为70摄氏度上下,而另外两层的烘干层8温度控制在135摄氏度上下。纸张先经过最低一层烘干层8进行预热,减少纸张直接接受高温发生收缩曲翘的概率,从而提高纸张的烘干质量。
加热层为沿烘干层8长度方向间隔分布的多根加热管10,加热管10的轴向沿烘干箱1宽度方向设置,一根加热管10位于两个导向辊组之间的间隙上方或是下方,使得加热管10与导向辊组异面间隔分布。加热管10可以为内部充斥着高温蒸汽的中空管件穿过烘干箱1设置,并且位于烘干箱1内的部分封闭设置。加热管10也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的内设磁杆线圈加热的中空管件。加热管10加热烘干室3空气温度,从而间接加热纸张。
导向辊组为两个竖向间隔且平行设置的导向辊11。导向辊11和转向辊12的两端别与加热层宽度方向的两侧壁转动连接。
加热层将加热并维持烘干室3内的空气温度,通过烘干层8内的空气间接加热纸张,而位于导向辊组两侧的加热层能够使得导向辊组两侧加热温度均匀,从而使得纸张的两侧面的温度均匀。纸张自进口端4的进口进入烘干室3内,纸张受到导向辊组的牵引经过分隔板6缺口7,经过三个烘干层8后自出口端5的出口离开烘干室3。三个烘干层8能够增加纸张经过经受烘干的路径长度,从而逐层降低经过烘干层8时纸张内的含水率。
在三个烘干层8中,位于与最低一层烘干室3的温度为70摄氏度,而另外两层的烘干层8温度控制在135摄氏度上下。纸张先经过最低一层烘干室3进行预热,减少纸张直接接受高温烘干而发生收缩曲翘的概率,从而提高对纸张的烘干质量及效果。
烘干层8上均开设有废气口13,废气口13贯通所在烘干箱1的侧壁设置,废气口13位于所在烘干层8的一端上部。其中位于最高一层的烘干层8和位于最低一层的烘干层8的废气口13均位于进口端4,另一层烘干层8的废气口13位于出口端5。
如图2、3所示,烘干箱1的两端对应废气口13的位置均固定连接有呈u形设置的防逆管14。
防逆管14一端为呈斗状设置的收敛段20,相对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竖向设置的废气管17。呈斗状的收敛段20较大一端遮蔽废气口13设置,并与烘干箱1固定连接。防逆管14内靠近收敛段20的一端设置有过滤层15,过滤层15为活性炭层。
防逆管14的底端中部固定连接有竖向的排水管18。防逆管14远离烘干箱1的一侧壁上还设置有透明的观察窗16,观察窗16低于废气口13设置,使得操作人员能够观察防逆管14内积水深度。
排水管18的底端设置有排水阀19,打开排水阀19,使得排水管18形成通路,积水能够顺着排水管18沿污水管(图中未显示)排出,进行污水处理。打开排水阀19排出积水,能够减少积水漫过废气口13进入到烘干层8内污染内部纸张的概率。
废气管17的底端与废气口13平齐设置。废气管17远离防逆管14的一端排向尾气处理装置(图中未显示)。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分隔板6将烘干室3分隔出多个烘干层8,每一烘干层8内位于导向辊组两侧对称设置的两加热层能够均匀加热烘干层8内的空气,使得纸张的两侧面受到均匀加热,减少由于加热不均匀而出现的弯曲起翘,提高烘干的质量,同时减少了热气吹拂纸张,也能够减少热气对纸张的影响,提高了对纸张的烘干质量。
同时,三个烘干层8能够逐层烘干纸张,提高纸张在烘干箱1内烘干时间,并能逐步降低纸张的含水率,提高烘干的效果。而位于最下一层的烘干层8温度低于其余两层烘干层8,对纸张起到预加热的效果,从而减少出现纸张由于直接接触高温烘干而出现受热以及含水率不均匀,导致的纸张弯曲起翘的概率。
每一层烘干层8上开设的废气口13以及废气管17能够将烘干时产生的尾气排出,而倾斜向废气口13设置的烘干层8顶部则能便于尾气向废气口13移动排出。
位于废气口13和废气管17之间的防逆管14则能够减少废气管17内尾气凝结成水滴回落至烘干层8内的概率,从而提高对纸张的烘干质量。防逆管14内设置有活性炭形成的过滤层15用于过滤尾气,降低经过防逆管14后的尾气内部的溶液含量,降低对防逆管14和排水管18的腐蚀,从而提高排水管18和防逆管14的使用寿命。
防逆管14内将收集水滴后形成积水,操作人员能够通过观察窗16,观察防逆管14内积水的深度,从而判断是否需要打开排水管18的排水阀19,以清理积水,减少积水漫过废气口13进入至烘干层8内污染内部纸张的概率。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1.一种烘干装置,包括呈矩形体设置的烘干箱(1),烘干箱(1)下部设置有支撑腿(2),烘干箱(1)内部为空腔状的烘干室(3),烘干室(3)长度方向的一端为进口端(4),相对的另一端为出口端(5),其特征在于:所述烘干室(3)内间隔设置有沿烘干室(3)长度方向分布的多排导向辊组,所述导向辊组沿烘干室(3)高度方向的两侧均间隔设置有加热层,所述加热层包括沿烘干室(3)长度方向分布的多根加热管(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烘干室(3)内设置有多块分隔板(6),所述分隔板(6)平行且竖向间隔设置,多块分隔板(6)划分出多个烘干层(8),所述分隔板(6)沿烘干箱(1)长度方向设置,并且分隔板(6)长度方向的一端与烘干室(3)的内侧壁之间存在间隙形成连通上下层烘干层(8)的缺口(7),位于最上一块分隔板(6)的缺口(7)远离出口端(5)设置,位于最下一块分隔板(6)的缺口(7)远离进口端(4)设置;每一烘干层(8)内均设置有导向辊组,并且缺口(7)处均设置有转向辊(12);所述烘干层(8)上均设置有多根烘干管,所述烘干管与导向辊组间隔分布。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位于最低位置的烘干层(8)内温度低于上部烘干层(8)内的温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板(6)高低平行设置有两块并将烘干层(8)竖向分隔出三层,位于较低位置的一块分隔板(6)的缺口(7)远离进口端(4)设置,相对的另一块分隔板(6)的缺口(7)靠近进口端(4)设置;每一烘干层(8)上均设置有一个废气口(13),所述废气口(13)贯通所在烘干箱(1)侧壁设置,位于最低位置和最高位置的烘干层(8)的废气口(13)均位于进口端(4)一侧,中间位置的烘干层(8)的废气口(13)位于出口端(5)设置;所述烘干箱(1)表面对应废气口(13)位置均连接废气管(17),废气管(17)遮蔽废气口(13)外表面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废气口(13)位于所在烘干层(8)的上部;所述烘干层(8)的上部倾斜设置,并且较高一端与废气口(13)上部平齐。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废气管(17)与废气口(13)之间连接有呈u形的防逆管(14),所述防逆管(14)一端与废气口(13)连接,另一端与废气管(17)的底端连接,所述废气口(13)和废气管(17)的底端平齐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逆管(14)上设置有过滤层(15),所述过滤层(15)遮蔽防逆管(14)横截面设置,所述过滤层(15)靠近废气口(13)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逆管(14)中部底端连接有排水管(18),所述排水管(18)的顶端与防逆管(14)的顶端连接,排水管(18)的底端设置有排水阀(19)。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管(18)的侧面设置有观察窗(16),观察窗(16)低于废气口(13)设置。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