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控器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3-03-04  93


本实用新型涉及遥控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遥控器。



背景技术:

无人机是利用无线电遥控设备(即遥控器)和自备的程序控制装置操控的不载人飞机,无人机在航拍、农业植保、监控传染病、电力巡检、救灾、影视拍摄等领域有着广泛应用。

目前遥控器内通常会设置通信模块与遥控器内的控制主板连接,以建立与无人机直接或者间接通信,但是现有的通信模块全部都是固定在遥控器的内部,通信模块在固定后不易拆卸更换。另外,现有的遥控器的通信模块和控制主板的散热效果不好,使用寿命短。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遥控器,其结构简单,组装方便,通信模块可以更换,且散热效果好。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提供一种遥控器,包括外壳和设置在所述外壳内的控制主板,所述控制主板通过线排与第一通信模块通信连接,所述外壳上开设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孔处可拆卸安装有封堵所述第一安装孔的盖板,所述盖板靠近所述外壳内部的一侧面抵接有散热组件,所述控制主板和所述第一通信模块均设置在所述散热组件远离所述盖板的一侧面,所述散热组件包括第一散热件,所述第一散热件上对应所述第一通信模块开设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二安装孔内可拆卸设置有第二散热件。

作为遥控器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散热组件还包括散热风扇,所述第一散热件远离所述控制主板的一侧面凹设有安装槽,所述散热风扇安装在所述第一散热件远离所述控制主板的一侧并正对所述安装槽,所述外壳上开设有与所述安装槽连通的进风孔和排风孔。

作为遥控器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散热组件靠近所述盖板的一侧面设置有进风通道和排风通道,所述排风通道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二散热件上,所述进风通道的两端分别连通所述进风孔和所述安装槽,所述排风通道的两端分别连通所述排风孔和所述安装槽,所述进风通道和所述排风通道间隔设置。

作为遥控器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排风通道包括第一子通道和第二子通道,所述第一子通道设置在所述第一散热件上,所述第二子通道设置在所述第二散热件上,所述第一子通道与所述第二子通道连通。

作为遥控器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进风孔开设在所述外壳上,所述排风孔开设在所述盖板上。

作为遥控器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散热组件上间隔设置多个所述排风通道,所述排风孔的数量与所述排风通道的数量一致,所述排风孔与所述排风通道一一对应连通。

作为遥控器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通信模块为sdr通信模块或zigbee通信模块。

作为遥控器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外壳包括底壳与所述底壳可拆卸连接的面壳,所述底壳与所述面壳之间形成容纳腔,所述散热组件、所述控制主板以及所述第一通信模块均设置在所述容纳腔内,所述第一安装孔开设在所述底壳远离所述面壳的一侧面并与所述容纳腔连通。

作为遥控器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外壳内还设置第二通信模块,所述第二通信模块通过所述线排与所述控制主板通信连接,所述第二通信模块位于所述第一通信模块远离所述控制主板的一端,所述第二通信模块与所述散热组件远离所述盖板的一侧面抵接。

作为遥控器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盖板远离所述外壳的内部的一侧面设置有连接电路板,所述连接电路板与所述控制主板电连接,所述连接电路板上可拆卸设置有第三通信模块,所述外壳的外侧壁可拆卸设置有防护罩,所述防护罩与所述外壳的外侧壁之间形成安装腔,所述第三通信模块和所述连接电路板均设置在所述安装腔。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在外壳上设置第一安装孔,以及在第一散热件上设置第二安装孔,并将第二散热件和盖板分别封堵第二安装孔和第一安装孔,在需要拆卸第一通信模块时,只需要将盖板和第二散热件拆除即可,操作非常简单,而且第一散热件和第二散热件还能对发热量大的控制主板和第一通信模块进行散热,有效地降低了遥控器的发热,延长了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下面根据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遥控器的第一视角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遥控器的第二视角立体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遥控器的局部结构的分解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散热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散热组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遥控器的局部分解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盖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外壳;11、底壳;111、第一安装孔;112、进风孔;12、面壳;13、盖板;131、排风孔;132、插入部;133、抵接部;134、凹槽;135、围壁;2、控制主板;3、第一通信模块;4、散热组件;41、第一散热件;411、第二安装孔;412、安装槽;42、第二散热件;43、散热风扇;44、进风通道;45、排风通道;451、第一子通道;452、第二子通道;5、第二通信模块;6、第三通信模块;7、连接电路板;71、通信接口;8、防护罩。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参照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遥控器,此遥控器可用于控制无人机运行作业,其中,无人机可以是无人飞行器、无人船、无人车等等。当然,遥控器还可以用于连接电子装置(例如游戏机等)以控制电子装置进行工作、娱乐等。

以下以遥控器用于控制无人飞行器为例对遥控器进行说明,可以理解的是遥控器的遥控对象不限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所述的无人飞行器。遥控器可以控制无人飞行器的飞行姿态,例如:俯仰、横滚、偏航;也可以控制无人飞行器的飞行模式,例如:起飞、降落、悬停、绕飞、跟踪等;也可以控制无人飞行器的飞行参数,例如:飞行速度、加速度、飞行高度等;还可以控制无人飞行器的飞行轨迹,例如:沿着轨迹自主飞行或者手动飞行等。无人飞行器可以搭载有成像装置或喷洒系统,成像装置可以是摄像头等,遥控器可以控制成像装置在无人飞行器飞行的过程中获取影像,遥控器也可以控制喷洒系统喷洒作业。

如图2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遥控器包括外壳1和设置在所述外壳1内的控制主板2,所述控制主板2通过线排与第一通信模块3通信连接,所述外壳1上开设第一安装孔111,所述第一安装孔111处可拆卸安装有封堵所述第一安装孔111的盖板13,所述盖板13靠近所述外壳1内部的一侧面抵接有散热组件4,所述控制主板2和所述第一通信模块3均设置在所述散热组件4远离所述盖板13的一侧面,所述散热组件4包括第一散热件41,所述第一散热件41上对应所述第一通信模块3开设第二安装孔411,所述第二安装孔411内可拆卸设置有第二散热件42。通过在外壳1上设置第一安装孔111,以及在第一散热件41上设置第二安装孔411,并将第二散热件42和盖板13分别封堵第二安装孔411和第一安装孔111,在需要拆卸第一通信模块3时,只需要将盖板13和第二散热件42拆除即可,操作非常简单,而且第一散热件41和第二散热件42还能对发热量大的控制主板2和第一通信模块3进行散热,有效地降低了遥控器的发热,延长了使用寿命。

所述外壳1内还设置第二通信模块5,所述第二通信模块5通过所述线排与所述控制主板2通信连接,所述第二通信模块5位于所述第一通信模块3远离所述控制主板2的一端,所述第二通信模块5与所述散热组件4远离所述盖板13的一侧面抵接。

另外,如图6和图7所示(部分附图标记沿用图1至图5),所述盖板13远离所述外壳1的内部的一侧面设置有连接电路板7,所述连接电路板7与所述控制主板2电连接,所述连接电路板7上可拆卸设置有第三通信模块6,所述外壳1的外侧壁可拆卸设置有防护罩8,所述防护罩8与所述外壳1的外侧壁之间形成安装腔,所述第三通信模块6和所述连接电路板7均设置在安装腔。通过设置可拆卸的防护罩8,可以保护外置于外壳1的第三通信模块6,防止第三通信模块6被碰撞损坏,同时也可以降低第三通信模块6的拆装更换难度,有效地提升操作效率,并能根据实际需要选择不同的通信模块进行更换。

其中,第一通信模块3、第二通信模块5和第三通信模块6为不同类型的通信模块,三者中至少一个为与无人机进行直接通信的通信模块,至少一个为与无人机进行间接通信的通信模块。直接通信的通信模块(以下简称:直接通信模块)可以建立和实现遥控器与无人机的直接通信,即点对点点通信,直接通信模块可以包括wifi通信模块、蓝牙通信模块、软件无线电sdr通信模块或zigbee通信模块等。直接通信模块一般适用于无人机在用户的视距范围内的场景或者遥控器与无人机之间的数据交互实时性要求高的场景。间接通信的通信模块(以下简称:间接通信模块)可以建立和实现遥控器与无人机的间接通信,例如通过中间设备(如基站等)建立和实现遥控器与无人机的间接通信,间接通信模块可以适用于遥控器与无人机之间的远程数据交互。其中,间接通信模块可以包括蜂窝网络通信模块,而蜂窝网络通信模块可以包括2g通信模块、3g通信模块、4g通信模块或者5g通信模块。例如,遥控器与一个直接通信模块连接,在用户有远程控制无人机的需求时,则需要使用间接通信模块对直接通信模块进行更换,可以电路上的控制实现直接通信模块和间接通信模块的切换。

优选地,第一通信模块3和第二通信模块5均为直接通信模块,第三通信模块6为间接通信模块。更加优选地,第一通信模块3为软件无线电sdr通信模块,第二通信模块5为wifi通信模块,第三通信模块6为4g网卡。

进一步地,所述防护罩8的一端与所述盖板13铰接,另一端通过卡扣组件与所述外壳1可拆卸连接,所述连接电路板7上设置有通信接口71,第三通信模块6插接于所述通信接口71内。通过设置转动的防护罩8,并配合卡扣结构,可以便于防护罩8的开启和关闭,进而便于第三通信模块6的拆装,无需专用的工具,操作简单,且第三通信模块6直接插接于通信接口71内,可以有效地降低第三通信模块6的拆装难度。

一实施例中,所述散热组件4还包括散热风扇43,所述第一散热件41上对应所述控制主板2设置有安装槽412,所述散热风扇43安装在所述第一散热件41远离所述控制主板2的一侧并正对所述安装槽412,所述外壳1上开设有与所述安装槽412连通的进风孔112和排风孔131。通过设置散热风扇43,可以对遥控器内的控制主板2以及第一通信模块3、第二通信模块5进行有效地散热,利用强制对流的空气进行散热,散热效果好。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进风孔112开设在所述外壳1上,所述排风孔131开设在所述盖板13上。

优选地,进风孔112和排风孔131分别位于防护罩8相对的两侧。此设计可以利用防护罩8对进风孔112和排风孔131进行有效隔离,保证热交换前后的空气不串流,进而提升散热效率,且无需设置额外的隔板结构就能实现隔离,有效地降低了制造成本。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不限于将进风孔112和排风孔131设置在防护罩8的两侧,还可以间隔设置在防护罩8的同侧,通过额外设置的隔板结构对进风孔112和排风孔131进行有效的隔离。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散热组件4靠近所述盖板13的一侧面设置有进风通道44和排风通道45,所述排风通道45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二散热件42上,所述进风通道44的两端分别连通所述进风孔112和所述安装槽412,所述排风通道45的两端分别连通所述排风孔131和所述安装槽412,所述进风通道44和所述排风通道45间隔设置。通过设置通道结构,可以延长散热风扇43的风热交换的路径,以提升散热效率。

所述排风通道45包括第一子通道451和第二子通道452,所述第一子通道451设置在所述第一散热件41上,所述第二子通道452设置在所述第二散热件42上,所述第一子通道451与所述第二子通道452连通。第一散热件41和第二散热件42对应位置均设置有需要被散热的部件(控制主板2、第一通信模块3和第二通信模块5),而第二散热件42是与第一散热件41可拆卸连接的,因此在两个散热件上设置相互连通的子通道,可以保证散热效果和散热覆盖面积。

优选地,所述散热组件4上间隔设置多个所述排风通道45,所述排风孔131的数量与所述排风通道45的数量一致,所述排风孔131与所述排风通道45一一对应连通。排风通道45数量越多,其覆盖的散热区域的面积就越大,散热效果就越好,而排风孔131与排风通道45的数量一一对应,可以加速热交换后的空气排出。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散热件41和第二散热件42均采用散热效果好的金属制成。

所述第二散热件42通过螺钉固定在所述第一散热件41上。螺钉固定的方式可以保证第一散热件41和第二散热件42之间的连接可靠,还能降低第二散热件42的拆装难度。

一实施例中,所述盖板13通过螺钉固定在所述外壳1上。盖板13包括插入到第一安装孔111的插入部132,插入部132的外周环形设置一圈抵接部133,抵接部133通过螺钉固定在所述外壳1的外侧壁上。

盖板13的插入部132上设有凹槽134,此凹槽134的开口朝向远离散热组件4的一侧面,抵接部133上环形凸出设置一圈围壁135,防护罩8的内侧壁与围壁135的外侧壁抵紧。

盖板13也采用散热效果好的金属制成。

具体地,所述外壳1包括底壳11与所述底壳11可拆卸连接的面壳12,所述底壳11与所述面壳12之间形成容纳腔,所述散热组件4、所述控制主板2以及所述第一通信模块3均设置在所述容纳腔内,所述第一安装孔111开设在所述底壳11远离所述面壳12的一侧面并与所述容纳腔连通。通过将散热结构设置在外壳1的底部,使得散热不影响遥控器的正常操作,在实际设计时,面壳12远离底壳11的一侧面通常设置有按键、摇杆以及显示屏等操作需要的结构,因此散热结构设置在遥控器的背侧即不影响操作,又能合理利用空间。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器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这些方式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遥控器,包括外壳和设置在所述外壳内的控制主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主板通过线排与第一通信模块通信连接,所述外壳上开设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孔处可拆卸安装有封堵所述第一安装孔的盖板,所述盖板靠近所述外壳内部的一侧面抵接有散热组件,所述控制主板和所述第一通信模块均设置在所述散热组件远离所述盖板的一侧面,所述散热组件包括第一散热件,所述第一散热件上对应所述第一通信模块开设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二安装孔内可拆卸设置有第二散热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遥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组件还包括散热风扇,所述第一散热件远离所述控制主板的一侧面凹设有安装槽,所述散热风扇安装在所述第一散热件远离所述控制主板的一侧并正对所述安装槽,所述外壳上开设有与所述安装槽连通的进风孔和排风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遥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组件靠近所述盖板的一侧面设置有进风通道和排风通道,所述排风通道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二散热件上,所述进风通道的两端分别连通所述进风孔和所述安装槽,所述排风通道的两端分别连通所述排风孔和所述安装槽,所述进风通道和所述排风通道间隔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遥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排风通道包括第一子通道和第二子通道,所述第一子通道设置在所述第一散热件上,所述第二子通道设置在所述第二散热件上,所述第一子通道与所述第二子通道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遥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孔开设在所述外壳上,所述排风孔开设在所述盖板上。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遥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组件上间隔设置多个所述排风通道,所述排风孔的数量与所述排风通道的数量一致,所述排风孔与所述排风通道一一对应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遥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信模块为sdr通信模块或zigbee通信模块。

8.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遥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包括底壳与所述底壳可拆卸连接的面壳,所述底壳与所述面壳之间形成容纳腔,所述散热组件、所述控制主板以及所述第一通信模块均设置在所述容纳腔内,所述第一安装孔开设在所述底壳远离所述面壳的一侧面并与所述容纳腔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遥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内还设置第二通信模块,所述第二通信模块通过所述线排与所述控制主板通信连接,所述第二通信模块位于所述第一通信模块远离所述控制主板的一端,所述第二通信模块与所述散热组件远离所述盖板的一侧面抵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遥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远离所述外壳的内部的一侧面设置有连接电路板,所述连接电路板与所述控制主板电连接,所述连接电路板上可拆卸设置有第三通信模块,所述外壳的外侧壁可拆卸设置有防护罩,所述防护罩与所述外壳的外侧壁之间形成安装腔,所述第三通信模块和所述连接电路板均设置在所述安装腔。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遥控器,包括外壳和设置在外壳内的控制主板,控制主板通过线排与第一通信模块通信连接,外壳上开设第一安装孔,第一安装孔处可拆卸安装有封堵第一安装孔的盖板,盖板靠近外壳内部的一侧面抵接有散热组件,控制主板和第一通信模块均设置在散热组件远离盖板的一侧面,散热组件包括第一散热件,第一散热件上对应第一通信模块开设第二安装孔,第二安装孔内可拆卸设置有第二散热件。通过在外壳上设置第一安装孔,以及在第一散热件上设置第二安装孔,并将第二散热件和盖板分别封堵第二安装孔和第一安装孔,在需要拆卸第一通信模块时,只需要将盖板和第二散热件拆除即可,操作非常简单,且散热组件还能对控制主板和第一通信模块散热。

技术研发人员:郑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州极飞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9.16
技术公布日:2021.04.0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xbbs.6miu.com/read-114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