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冲压翻边机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3-03-05  99


本实用新型涉及冲压件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冲压翻边机构。



背景技术:

汽车车身覆盖件的模具冲压是车身部件生产的前端工序,其加工精度对整车装配质量具有重要影响,优质的冲压成型覆盖件是保证整车造型顺滑流畅和产品一致性的必要条件。

大部分汽车车身覆盖件都需要进行经过翻边成型工艺,翻边指的是在坯料的平面部分或曲面部分上,利用模具的作用,使之沿封闭或不封闭的曲线边缘形成有一定角度的直壁或凸缘的成型方法,翻边是冲压工艺的一种,翻边的种类很多,分类方法也不尽相同。现有技术中的冲压翻边设备都比较庞大,设备占地面积大,不适合一些小尺寸板材的翻边工艺处理。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一种冲压翻边机构。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冲压翻边机构,包括工作台、下模、翻边模和压紧机构;所述下模和所述压紧机构均安装在所述工作台上,下模的一端伸出工作台外后向下弯折形成有翻边部;压紧机构包括压板、支撑板和多根连接柱,所述压板布置在下模的上方,多根所述连接柱并排布置在压板背离下模的一侧;所述支撑板布置在压板的上方,每根连接柱活动贯穿支撑板,连接柱上穿套有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位于支撑板和压板之间,第一弹性件的两端分别连接压板和支撑板;连接柱上设有限位件,限位件用于限制支撑板脱离连接柱;所述翻边模连接在支撑板上,支撑板上设有条形孔,翻边模活动配合在所述条形孔内,翻边模在竖直方向的投影位于翻边部在竖直方向的投影外;当压板悬空时,翻边模的底端位于条形孔内。

优选地,所述支撑板上设有多个供连接柱贯穿的通孔,限位件为一设在连接柱周向外壁上的环形凸台,所述环形凸台位于支撑板的上方,环形凸台的尺寸大于所述通孔的尺寸。

优选地,所述支撑板与压板之间还设有多个第二弹性件,多个所述第二弹性件布置在翻边模和连接柱之间的区域内,第二弹性件的两端分别连接支撑板和压板。

优选地,所述下模的上表面凹陷形成有放置槽,所述放置槽的槽底形成有放置面;翻边部背离工作台的一面形成有导正面,所述放置面与所述导正面垂直且相连;所述压板的下表面形成有与放置面平行的压料面,翻边模面向连接柱的一面形成有与导正面平行的压平面,翻边模的底部形成有与所述压平面平行的导入面。

优选地,所述压板在竖直方向的部分投影落在放置槽内。

优选地,所述工作台上设有支架,所述支架上设有液压缸,所述液压缸的活塞杆与支撑板连接。

优选地,还包括多个夹持机构,多个所述夹持机构沿下模远离翻边部的边缘间隔布置;所述夹持机构包括固定座、螺杆和压块,所述固定座设在工作台上,固定座呈倒l形;所述螺杆沿竖向贯穿在固定座的顶部,螺杆与固定座的顶部螺纹配合,所述压块固定在螺杆的底部,压块在竖直方向的投影落在放置槽内。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冲压翻边机构,其将翻边模与压紧机构设计成联动结构,当支撑板下移时,会同时带动翻边模、连接柱和压板下移,由于翻边模的底端位于条形孔内,没有凸出于压板的下表面,因此,当压板压靠在下模上的板材后,在第一弹性件作用下,压板持续压紧板材,支撑板继续下移,翻边模会贯穿条形孔,然后抵在板材上。翻边模的下移会对伸出下模外的部分板材施加压力,由于翻边模与下模的翻边部之间留有板材厚度的间隙,在翻边部和翻边模的相互配合下,该部分的板材在下模与翻边部的连接处产生弯曲变形,最终形成翻边。

该冲压翻边机构通过将翻边模与压紧机构机构设计成联动结构,压板首先对下模上的待翻边板材进行压紧固定,避免板材在冲压过程中发生偏移,然后在翻边部和翻边模的配合下,完成翻边成型,结构简单,适合一些小尺寸板材的翻边成型,成型效果好且稳定。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冲压翻边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对板材预定位的示意图;

图3为压板刚压靠在板材上的状态图;

图4为翻边成型的状态图;

图5为图4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附图标记:

1-工作台,2-下模,21-翻边部,22-放置槽,23-放置面,24-导正面,3-翻边模,31-压平面,32-导入面,4-压紧机构,41-压板,411-压料面,42-支撑板,421-条形孔,43-连接柱,44-第一弹性件,45-限位件,46-第二弹性件,5-支架,6-液压缸,7-夹持机构,71-固定座,72-螺杆,73-压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参阅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冲压翻边机构,包括工作台1、下模2、翻边模3和压紧机构4;下模2和压紧机构4均安装在工作台1上,下模2的一端伸出工作台1外后向下弯折形成有翻边部21;压紧机构4包括压板41、支撑板42和多根连接柱43,压板41布置在下模2的上方,多根连接柱43并排布置在压板41背离下模2的一侧;支撑板42布置在压板41的上方,每根连接柱43活动贯穿支撑板42,连接柱43上穿套有第一弹性件44,第一弹性件44位于支撑板42和压板41之间,第一弹性件44的两端分别连接压板41和支撑板42;连接柱43上设有限位件45,限位件45用于限制支撑板42脱离连接柱43;翻边模3连接在支撑板42上,支撑板42上设有条形孔421,翻边模3活动配合在条形孔421内,翻边模3在竖直方向的投影位于翻边部21在竖直方向的投影外;当压板41悬空时,翻边模3的底端位于条形孔421内。

本实用新型的冲压翻边机构,其将翻边模3与压紧机构4设计成联动结构,当支撑板42下移时,会同时带动翻边模3、连接柱43和压板41下移,由于翻边模3的底端位于条形孔421内,没有凸出于压板41的下表面,因此,当压板41压靠在下模2上的板材后,在第一弹性件44作用下,压板41持续压紧板材,支撑板42继续下移,翻边模3会贯穿条形孔421,然后抵在板材上。翻边模3的下移会对伸出下模2外的部分板材施加压力,由于翻边模3与下模2的翻边部21之间留有板材厚度的间隙,在翻边部21和翻边模3的相互配合下,该部分的板材在下模2与翻边部21的连接处产生弯曲变形,最终形成翻边。

该冲压翻边机构通过将翻边模3与压紧机构4机构设计成联动结构,压板41首先对下模2上的待翻边板材进行压紧固定,避免板材在冲压过程中发生偏移,然后在翻边部21和翻边模3的配合下,完成翻边成型,结构简单,成型效果好且稳定。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支撑板42上设有多个供连接柱43贯穿的通孔,限位件45为一设在连接柱43周向外壁上的环形凸台,环形凸台位于支撑板42的上方,环形凸台的尺寸大于通孔的尺寸。当压板41压靠在下模2上的板材后,在第一弹性件44弹力的作用下,压板41会持续压紧板材。由于环形凸台的尺寸大于通孔的尺寸,当支撑板42上升,支撑板42的上板面抵靠到环形凸台后,支撑板42和第一弹性件44会通过连接柱43将压板41提拉上升,装置脱离板材。

进一步地,为了进一步增强压板41对板材的压紧力,支撑板42与压板41之间还设有多个第二弹性件46,多个第二弹性件46布置在翻边模3和连接柱43之间的区域内,第二弹性件46的两端分别连接支撑板42和压板41。其中,第一弹性件44和第二弹性件46均选用压簧。

参阅图4和图5,在一具体实施例中,下模2的上表面凹陷形成有放置槽22,放置槽22的槽底形成有放置面23;翻边部21背离工作台1的一面形成有导正面24,放置面23与导正面24垂直且相连;压板41的下表面形成有与放置面23平行的压料面411,翻边模3面向连接柱43的一面形成有与导正面24平行的压平面31,翻边模3的底部形成有与压平面31平行的导入面32。

通过在下模2的上表面设计放置槽22,在将板材放在放置槽22后,放置槽22可对板材预定位。当翻边模3的下移,导入面32首先会对伸出下模2外的部分板材施加压力,由于翻边模3的压平面31与翻边部21的导正面24之间留有板材厚度的间隙,在导正面24和压平面31的相互配合下,该部分的板材在下模2与翻边部21的连接处产生弯曲变形,最终形成翻边。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为了使压板41能够对放置槽22内的板材进行压紧,压板41在竖直方向的部分投影落在放置槽22内。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为了对压紧机构4和翻边模3提供的抬升或下移提供动力,工作台1上设有支架5,支架5上设有液压缸6,液压缸6的活塞杆与支撑板42连接。

此外,还包括多个夹持机构7,多个夹持机构7沿下模2远离翻边部21的边缘间隔布置;夹持机构7包括固定座71、螺杆72和压块73,固定座71设在工作台1上,固定座71呈倒l形;螺杆72沿竖向贯穿在固定座71的顶部,螺杆72与固定座71的顶部螺纹配合,压块73固定在螺杆72的底部,压块73在竖直方向的投影落在放置槽22内。通过转动螺杆72,从而带动压块73上升或下移,从而可使压块73压紧在放置槽22内的板材上,在还未进行翻边操作时,能够对放置槽22内的板材起到固定的作用。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技术特征:

1.一种冲压翻边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工作台、下模、翻边模和压紧机构;

所述下模和所述压紧机构均安装在所述工作台上,下模的一端伸出工作台外后向下弯折形成有翻边部;压紧机构包括压板、支撑板和多根连接柱,所述压板布置在下模的上方,多根所述连接柱并排布置在压板背离下模的一侧;

所述支撑板布置在压板的上方,每根连接柱活动贯穿支撑板,连接柱上穿套有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位于支撑板和压板之间,第一弹性件的两端分别连接压板和支撑板;连接柱上设有限位件,限位件用于限制支撑板脱离连接柱;

所述翻边模连接在支撑板上,支撑板上设有条形孔,翻边模活动配合在所述条形孔内,翻边模在竖直方向的投影位于翻边部在竖直方向的投影外;当压板悬空时,翻边模的底端位于条形孔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压翻边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上设有多个供连接柱贯穿的通孔,限位件为一设在连接柱周向外壁上的环形凸台,所述环形凸台位于支撑板的上方,环形凸台的尺寸大于所述通孔的尺寸。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冲压翻边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与压板之间还设有多个第二弹性件,多个所述第二弹性件布置在翻边模和连接柱之间的区域内,第二弹性件的两端分别连接支撑板和压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压翻边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的上表面凹陷形成有放置槽,所述放置槽的槽底形成有放置面;翻边部背离工作台的一面形成有导正面,所述放置面与所述导正面垂直且相连;

所述压板的下表面形成有与放置面平行的压料面,翻边模面向连接柱的一面形成有与导正面平行的压平面,翻边模的底部形成有与所述压平面平行的导入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压翻边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板在竖直方向的部分投影落在放置槽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压翻边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台上设有支架,所述支架上设有液压缸,所述液压缸的活塞杆与支撑板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冲压翻边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个夹持机构,多个所述夹持机构沿下模远离翻边部的边缘间隔布置;

所述夹持机构包括固定座、螺杆和压块,所述固定座设在工作台上,固定座呈倒l形;所述螺杆沿竖向贯穿在固定座的顶部,螺杆与固定座的顶部螺纹配合,所述压块固定在螺杆的底部,压块在竖直方向的投影落在放置槽内。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冲压件加工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冲压翻边机构,包括包括工作台、下模、翻边模和压紧机构;下模的一端伸出工作台形成有翻边部;压板布置在下模的上方,支撑板布置在压板的上方,每根连接柱活动贯穿支撑板,连接柱上穿套有第一弹性件,第一弹性件的两端分别连接压板和支撑板;连接柱上设有限位件,限位件用于限制支撑板脱离连接柱;翻边模连接在支撑板上,翻边模在竖直方向的投影位于翻边部在竖直方向的投影外。该冲压翻边机构通过将翻边模与压紧机构机构设计成联动结构,压板首先对下模上的待翻边板材进行压紧固定,避免板材在冲压过程中发生偏移,然后在翻边部和翻边模的配合下,完成翻边成型,成型效果好且稳定。

技术研发人员:胡云和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重庆强迪机械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8.12
技术公布日:2021.04.0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xbbs.6miu.com/read-114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