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距离报警器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3-03-06  87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距离传感器,尤其是涉及一种距离报警器。



背景技术:

病毒是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1、直接传播是患者喷嚏、咳嗽、说话的飞沫,呼出的气体近距离直接吸入导致感染,2、气溶胶传播是飞沫混合在空气中,形成气溶胶,吸入到导致感染3、接触传播是飞沫沉积在物品表面,接触污染手后,再接触口腔、鼻腔、眼睛瞪粘膜导致感染。故而需要保持基本的手部和呼吸道卫生,坚持安全饮食习惯,并尽可能避免与任何表现出有呼吸道疾病症状(如咳嗽和打喷嚏等)的人密且接触。且儿童、孕产妇、老年人以及体弱多病的人都易感染,故而在公共场合需要大家保持一定的距离(1米以上),但是一些儿童、老人无法知悉是否距离保持得当,故而本申请人针对此问题研究了一款可以监测距离的距离传感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距离报警器,该报警器设有距离传感器,可以感应使用者与身边人的距离,若距离传感器感应到距离过近时,会控制灯光亮起或者喇叭响起来提示使用者,使用者就可适当的保持距离,更好的防护自己以及他人。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一种距离报警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有电路板以及电池固定腔,所述电路板上设有距离传感器以及开关,所述壳体上位于距离传感器位置设有透光区以及位于开关位置设有用于控制开关开、闭的按钮,所述壳体上还设有指示灯或者喇叭,所述指示灯或喇叭延伸至壳体内并与电路板电连接,在距离传感器感应到距离低于设定值时可控制指示灯亮或喇叭响起。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电池固定腔的设置用于放置电池,为电路板供电,需要使用时,按下按钮启动开关,电路板开始工作,距离传感器可以感应到使用者与身边人的距离,在距离传感器感应到距离过近时,指示灯会亮起或者喇叭响起,这样来提示使用者与其他人保持距离,通槽的设置方便距离传感器露出,可以更好的检测距离,更好保护使用者,不需要使用时也可以通过按钮来进行控制开关的关闭,透光区的设置方便距离传感器的信号发射与接收,使得距离传感器更加灵敏。

本实用新型的再更进一步设置:所述的距离传感器设有两个,所述壳体上对应两距离传感器位置均设有供距离传感器信号发出的透光区,两透光区分别位于所述的指示灯的上下两端,所述的指示灯呈弧形设置,且指示灯的两端延伸至壳体内与电路板电连接。

采用上述再更进一步设置,距离传感器设有两个可以更加准确的感应使用者与身边人的距离,指示灯呈弧形设置,更加方便使用者看到。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所述壳体包括底座以及设置在底座前侧的外壳,所述外壳与底座相互连接形成安装腔,所述电路板固定安装在安装腔内,所述的透光区设置在外壳上,所述按钮的下端设有抵触杆,所述抵触杆延伸至安装腔内并与开关相抵触。

采用上述进一步设置,安装腔的设置方便安装,电路板固定在安装腔内,更加稳定,需要使用时,使用者按动按钮,使得按钮的抵触杆下压触动开关,启动开关,使得报警器开始工作,在不需要使用时,再按下按钮,使得抵触杆下压触动开关,关闭开关,报警器停止工作。

本实用新型的再进一步设置:所述壳体还包括有设置在底座后侧的滑板,所述电池固定腔设有两个,且分别设置在电路板的两侧,所述滑板与底座滑动配合实现电池固定腔的密封,所述延伸至安装腔内的指示灯的两端固定设置在两电池固定腔上。

采用上述再进一步设置,滑板与底座的滑动配合,方便更换电池,两电池固定腔设置在电路板的两侧,这样使得报警器的结构紧凑,使得整个报警器体积较小,方便携带,同时方便指示灯的安装,使得指示灯的两端安装更加稳定,不易松脱。

本实用新型的再更进一步设置:所述外壳的上端对称设有两通孔。

采用上述再更进一步设置,通孔的设置方便挂绳穿过,可以佩戴在使用者的脖颈处,这样可以更好的感应距离。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内部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按钮与开关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a部分的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后侧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电池的安装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正视图;

图8为图7中a-a方向的剖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外壳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9所示,一种距离报警器,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内设有电路板2以及电池固定腔3,电池固定腔3用于安装电池,电池与电路板2连接,为电路板2供电,电池可以是一次性电池,也可以是可充电电池,通过充电口为电池进行蓄电,所述电路板2上设有距离传感器21以及开关22,所述壳体1上位于距离传感器21位置设有透光区11以及位于开关22位置设有用于控制开关22开、闭的按钮12,透光区11的设置使得距离传感器21能够接收发送信号,也可以设置成通槽,使得距离传感器21露出,所述壳体1上还设有指示灯或者喇叭4,所述指示灯或喇叭延4伸至壳体1内并与电路板2连接,在距离传感器21感应到距离低于设定值时可控制指示灯亮或喇叭4响起,距离的设定值为1米以上,需要使用时,按下按钮12启动开关22,电路板2开始工作,距离传感器21可以感应到使用者与身边人的距离,在距离传感器21感应到距离过近时,即低于1米时,指示灯会亮起或者喇叭响起,这样来提示使用者与其他人保持距离,更好保护使用者,不需要使用时也是通过按钮12来进行控制开关22的关闭。

在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的距离传感器21设有两个,所述壳体1上对应设有两个所述的透光区11,在本申请中,采用指示灯4作为提示,两透光区11分别位于所述的指示灯4的上下两端,所述的指示灯4呈弧形设置,且指示灯4的两端延伸至壳体1内与电路板2电连接,距离传感器21设有两个可以更加准确的感应使用者与身边人的距离,透光区11的设置方便距离传感器21的信号发射与接收,使得距离传感器21更加灵敏,指示灯4呈弧形设置,更加方便使用者看到。

在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壳体1包括底座13以及设置在底座13前侧的外壳14,所述外壳14与底座13相互连接形成安装腔5,所述电路板2固定安装在安装腔5内,所述按钮12的下端设有抵触杆121,所述抵触杆121延伸至安装腔5内并与开关22相抵触,安装腔5的设置各零部件的方便安装,电路板2固定在安装腔5内,使得电路板2更加稳定,需要使用时,使用者按动按钮12,使得按钮12的抵触杆121下压触动开关22,从而启动开关22,使得报警器开始工作,在不需要使用时,再按下按钮12,使得抵触杆121下压触动开关22,关闭开关22,报警器停止工作。所述壳体1还包括有设置在底座13后侧的滑板15,所述电池固定腔3设有两个,且分别设置在电路板2的两侧,所述滑板15与底座13滑动配合实现电池固定腔3的密封,所述延伸至安装腔5内的指示灯4的两端固定设置在两电池固定腔3上,电池固定腔3的设置用于放置电池,为电路板2供电,滑板15与底座13的滑动配合,方便更换电池,两电池固定腔3设置在电路板2的两侧,这样使得结构更加紧凑,同时使得指示灯4的安装更加稳定,使得整个报警器体积较小,方便携带。为了方便拆卸滑板15,在所述滑板15上设有若干条间隔设置的防滑凸条151,防滑凸条151的设置方便滑板15的滑动,方便更换固定腔131内的电池。

在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外壳1的上端对称设有两通孔16,通孔16的设置方便挂绳穿过,可以佩戴在使用者的脖颈处,这样可以更好的感应距离。


技术特征:

1.一种距离报警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有电路板以及电池固定腔,所述电路板上设有距离传感器以及开关,所述壳体上位于距离传感器位置设有透光区以及位于开关位置设有用于控制开关开、闭的按钮,所述壳体上还设有指示灯或者喇叭,所述指示灯或喇叭延伸至壳体内并与电路板电连接,在距离传感器感应到距离低于设定值时可控制指示灯亮或喇叭响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距离报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距离传感器设有两个,所述透光区对应设有两个,两透光区分别位于所述的指示灯的上下两端,所述的指示灯呈弧形设置,且指示灯的两端延伸至壳体内与电路板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距离报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底座以及设置在底座前侧的外壳,所述外壳与底座相互连接形成安装腔,所述电路板固定安装在安装腔内,所述的透光区设置在外壳上,所述按钮的下端设有抵触杆,所述抵触杆延伸至安装腔内并与开关相抵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距离报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还包括有设置在底座后侧的滑板,所述电池固定腔设有两个,且分别设置在电路板的两侧,所述滑板与底座滑动配合实现电池固定腔的密封,所述延伸至安装腔内的指示灯的两端固定设置在两电池固定腔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距离报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的上端对称设有两通孔。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距离报警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有电路板以及电池固定腔,所述电路板上设有距离传感器以及开关,所述壳体上位于距离传感器位置设有透光区以及位于开关位置设有用于控制开关开、闭的按钮,所述壳体上还设有指示灯或者喇叭,所述指示灯或喇叭延伸至壳体内并与电路板电连接,在距离传感器感应到距离低于设定值时可控制指示灯亮或喇叭响起。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距离报警器,该报警器设有距离传感器,可以感应使用者与身边人的距离,若距离传感器感应到距离过近时,会控制灯光亮起或者喇叭响起来提示使用者,使用者就可适当的保持距离,更好的防护自己以及他人。

技术研发人员:刘丽莉;李朝归;张占友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硕而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7.28
技术公布日:2021.04.0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xbbs.6miu.com/read-114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