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块式桁架轨枕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3-03-08  92


本实用新型涉及轨枕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双块式桁架轨枕。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城际铁路和地铁等工程建设加快实施。其中,铺设在轨道下侧的轨枕是保证整个轨道精度和行车稳定性的关键部件。

通常轨枕主要分为长轨枕和短轨枕两类,长轨枕和短轨枕对于道床地基条件的要求不同,且长轨枕与现浇式混凝土床道板的结合强度低,而短轨枕则对施工精度的要求过高。如授权公告号为cn209669604u、授权公告日为2019.11.22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双块式复合轨枕,并具体公开了双块式复合轨枕包括左侧轨枕块、右侧轨枕块和将两者连接为一体的拉杆,左侧轨枕块、右侧轨枕块的下部埋入现浇道床板内,左侧轨枕块、右侧轨枕块的纵截面呈梯形,或者横截面呈梯形,左侧轨枕块、右侧轨枕块埋入混凝土的下部与现浇道床板形成自锁结构,提高轨枕与道床结合结构的整体性,并有效抑制轨枕发生松动。轨枕块的各侧壁和底面通过凹坑与现浇混凝土形成嵌合,可有效防止轨枕发生爬动和避免扣件发生移动。

但是,现有技术中的双块式复合轨枕,通过轨枕块表面的凹坑与现浇混凝土道床板之间嵌合配合,仅能够起到挡止限位轨枕块的作用;无法与现浇混凝土道床板之间形成整体式的连接结构,依然存在轨枕块结合稳定性和可靠性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块式桁架轨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双块式复合轨枕无法与现浇混凝土道床板之间形成整体式的连接结构,存在轨枕块结合稳定性和可靠性低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双块式桁架轨枕的技术方案为:

双块式桁架轨枕包括包括第一轨枕块、第二轨枕块和横向桁架,所述第一轨枕块、第二轨枕块呈横向间隔布置在所述横向桁架上;所述第一轨枕块与第二轨枕块结构相同,所述第一轨枕块包括构造筋结构和块体,所述横向桁架包括下层横筋、上层横筋以及连接下层横筋和上层横筋之间的斜向连接筋;所述上层横筋预埋于所述第一轨枕块、第二轨枕块中,且上层横筋与第一轨枕块的构造筋结构、第二轨枕块的构造筋结构固定连接,所述下层横筋与所述第一轨枕块、第二轨枕块的底面间隔分布。

有益效果:通过第一轨枕块、第二轨枕块的构造筋结构与横向桁架的上层横筋固定连接形成整体式构造筋,在第一轨枕块、第二轨枕块与横向桁架之间起到了加强连接作用,提高了轨枕块与横向桁架的结构整体性;而且,在施工过程中,横向桁架可预埋在现浇混凝土道床板中,使双块式桁架轨枕与现浇混凝土道床板形成整体式的连接结构,提高了轨枕块结合稳定性和可靠性。

进一步的,所述横向桁架平行间隔设有两组,两组横向桁架分别位于所述第一轨枕块的宽度两侧位置。

进一步的,所述横向桁架具有三角形断面,所述上层横筋位于所述三角形断面的顶点,所述下层横筋设有两个,两个下层横筋分别位于所述三角形断面的底边两端。

进一步的,所述斜向连接筋呈波纹形连接在上层横筋与两个下层横筋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构造筋结构包括构造筋网和构造箍筋框,所述构造筋网位于所述构造箍筋框的内部,所述构造筋网设有向下延伸的弯折段,所述弯折段与所述上层横筋焊接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构造筋网包括交错布置的构造横筋、构造纵筋以及倒u形构造筋,所述倒u形构造筋的竖直段构成所述向下延伸的弯折段。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轨枕块的形状为上窄下宽的四棱台体,所述第一轨枕块的各个侧壁的倾斜坡度比例大于6:1。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轨枕块、第二轨枕块的棱边位置设有倒圆角。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轨枕块、第二轨枕块还分别包括预埋在所述块体中的螺纹连接件。

进一步的,所述螺纹连接件为内螺纹套筒,所述第一轨枕块、第二轨枕块中分别设有两个呈对角分布的内螺纹套筒,且内螺纹套筒的上端部与所述块体的顶面平齐。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双块式桁架轨枕的具体实施例1中双块式桁架轨枕的主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双块式桁架轨枕的具体实施例1中双块式桁架轨枕的俯视示意图;

图3为图1中第一轨枕块的左视示意图;

图4为图1中构造箍筋框的结构俯视图。

图中:1-第一轨枕块、10-块体、11-构造横筋、12-构造纵筋、13-倒u形构造筋、130-弯折段、14-构造箍筋框、15-内螺纹套筒、2-第二轨枕块、3-横向桁架、31-下层横筋、32-上层横筋、33-斜向连接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双块式桁架轨枕的具体实施例1,如图1至图4所示,双块式桁架轨枕包括第一轨枕块1、第二轨枕块2和横向桁架3,第一轨枕块1、第二轨枕块2呈横向间隔布置在横向桁架3上,在本实施例中,横向桁架3的长度尺寸为2184mm。为了满足不同的使用需求,在其他实施例中,横向桁架的长度可适当增加或缩短,具体的,横向桁架的长度尺寸可为2000mm至2400mm之间的任意数值。第一轨枕块1和第二轨枕块2的结构相同,以第一轨枕块1为例,其中,第一轨枕块1包括构造筋结构和块体10,横向桁架3包括下层横筋31、上层横筋32以及连接下层横筋31和上层横筋32之间的斜向连接筋33;上层横筋31预埋于第一轨枕块1、第二轨枕块2的块体10中,且上层横筋32与第一轨枕块1的构造筋结构、第二轨枕块2的构造筋结构固定连接,下层横筋31与第一轨枕块1、第二轨枕块2的底面间隔分布。

为了提高横向桁架3对第一轨枕块1、第二轨枕块2的支撑可靠性,双块式桁架轨枕的横向桁架3平行间隔设有两组,两组横向桁架3分别位于第一轨枕块1的宽度两侧位置,相对应的,两组横向桁架3也分别位于第二轨枕块2的宽度两侧位置。即两组横向桁架3呈前后间隔布置,且两组横向桁架3对称分布在第一轨枕块1的宽度两侧、第二轨枕块2的宽度两侧,通过布置两组横向桁架3对第一轨枕块1、第二轨枕块2起到平衡、可靠的支撑作用,避免出现轨枕块受力不平衡的问题。具体的,两组横向桁架3的上层横筋31之间的前后距离为190mm。为了满足不同的使用需求,在其他实施例中,两组横向桁架的上层横筋之间的前后距离可适当增加或缩短,具体的,两组横向桁架的上层横筋之间的前后距离可为160mm至240mm之间的任意数值。

其中,横向桁架3具有三角形断面,横向桁架3的上层横筋32位于三角形断面的顶点,下层横筋31设有两个,两个下层横筋31分别位于三角形断面的底边两端,三角形结构的横向桁架3具有更好的稳定性,能够有效承载上方的轨枕块。在本实施例中,横向桁架3的上层横筋32的直径为12mm,下层横筋31的直径为10mm,横向桁架3的竖直高度尺寸为89mm,各组横向桁架3的两个下层横筋31之间的前后距离为70mm。并且,横向桁架3的上层横筋32与第一轨枕块1的下表面、第二轨枕块2的下表面之间的垂直距离分别为34mm,即横向桁架3所形成的断面轮廓为底边为70mm、高为89mm的等腰三角形,为了能够适应不同的实际情况,在其他实施例中,横向桁架的断面轮廓可为正三角形或者直角三角形等形状。

横向桁架3的斜向连接筋33呈波纹形连接在上层横筋32与两个下层横筋32之间,具体的,斜向连接筋33在上层横筋32与下层横筋32之间呈简谐波形状延伸,其波长为182mm,夹角为76°,并且斜向连接筋33对称分布在上层横筋32的前后两侧,使上层横筋32与下层横筋31连接形成整体结构的横向桁架3。

在本实施例中,构造筋结构包括构造筋网和构造箍筋框14,构造筋网位于构造箍筋框14的内部,构造筋网设有向下延伸的弯折段130,构造筋网的弯折段130与横向桁架3的上层横筋32焊接连接。第一轨枕块1与第二轨枕块2的结构相同,以第一轨枕块1为例详细说明,第一轨枕块1的形状为上窄下宽的四棱台体,第一轨枕块1的各个侧壁的倾斜坡度为9:1,在其他实施例中,为了满足实际的使用需求,可将轨枕块的坡度设计成6:1至10:1之间的比例数值。

构造筋网包括交错布置的构造横筋11、构造纵筋12以及倒u形构造筋13,倒u形构造筋13的竖直段构成向下延伸的弯折段130,通过倒u形构造筋13的弯折段130与横向桁架3的上层横筋32焊接连接形成整体式构造筋,对第一轨枕块1、第二轨枕块2与横向桁架3之间起到了加强连接作用,提高了轨枕块与横向桁架3的结构整体性。而且,在施工过程中,横向桁架3可预埋在现浇混凝土道床板中,使双块式桁架轨枕与现浇混凝土道床板形成整体式的连接结构,提高了轨枕块结合稳定性和可靠性。

第一轨枕块1、第二轨枕块2均采用混凝土浇筑成型,所用混凝土强度要求为c60,第一轨枕块1为例详细说明,第一轨枕块1的长度为570mm、上侧面的宽度为280mm、下侧面的宽度为320mm、高度为230mm;并且,第一轨枕块1、第二轨枕块2的棱边位置设有倒圆角,便于预制轨枕块时进行脱模,同时还能够减小轨枕块与道床板连接处的应力集中效应。

第一轨枕块1、第二轨枕块2还分别包括预埋在块体10中的螺纹连接件。在本实施例中,螺纹连接件为内螺纹套筒15,第一轨枕块1、第二轨枕块2中分别设有两个呈对角分布的内螺纹套筒15,各个轨枕块中的两个内螺纹套筒15之间的横向距离为304mm、纵向距离为130mm,且内螺纹套筒15的上端部与块体10的顶面平齐,通过内螺纹套筒15与sfc扣件相匹配,进而对轨道起到定位紧固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双块式桁架轨枕的其他具体实施例,第一轨枕块、第二轨枕块不仅可设计成水平顶面,为了满足不同的使用要求,还可将一轨枕块、第二轨枕块设计成具有一定坡度的斜顶面,其坡度不仅限于前后倾斜,还可为左右倾斜,例如:将第一轨枕块的顶面设计成左右倾斜的斜顶面,斜顶面的坡度比例值为1:40。

本实用新型的双块式桁架轨枕的其他具体实施例,为了保证轨枕块的结构强度,在第一轨枕块、第二轨枕块的表面增设保护层,保护层的厚度为35mm,或者,将第一轨枕块、第二轨枕块的保护层厚度设计成30mm至40mm之间的任意数值。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双块式桁架轨枕,其特征是,包括第一轨枕块、第二轨枕块和横向桁架,所述第一轨枕块、第二轨枕块呈横向间隔布置在所述横向桁架上;所述第一轨枕块与第二轨枕块结构相同,所述第一轨枕块包括构造筋结构和块体,所述横向桁架包括下层横筋、上层横筋以及连接下层横筋和上层横筋之间的斜向连接筋;所述上层横筋预埋于所述第一轨枕块、第二轨枕块中,且上层横筋与第一轨枕块的构造筋结构、第二轨枕块的构造筋结构固定连接,所述下层横筋与所述第一轨枕块、第二轨枕块的底面间隔分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块式桁架轨枕,其特征是,所述横向桁架平行间隔设有两组,两组横向桁架分别位于所述第一轨枕块的宽度两侧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块式桁架轨枕,其特征是,所述横向桁架具有三角形断面,所述上层横筋位于所述三角形断面的顶点,所述下层横筋设有两个,两个下层横筋分别位于所述三角形断面的底边两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块式桁架轨枕,其特征是,所述斜向连接筋呈波纹形连接在上层横筋与两个下层横筋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块式桁架轨枕,其特征是,所述构造筋结构包括构造筋网和构造箍筋框,所述构造筋网位于所述构造箍筋框的内部,所述构造筋网设有向下延伸的弯折段,所述弯折段与所述上层横筋焊接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块式桁架轨枕,其特征是,所述构造筋网包括交错布置的构造横筋、构造纵筋以及倒u形构造筋,所述倒u形构造筋的竖直段构成所述向下延伸的弯折段。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块式桁架轨枕,其特征是,所述第一轨枕块的形状为上窄下宽的四棱台体,所述第一轨枕块的各个侧壁的倾斜坡度比例大于6:1。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双块式桁架轨枕,其特征是,所述第一轨枕块、第二轨枕块的棱边位置设有倒圆角。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块式桁架轨枕,其特征是,所述第一轨枕块、第二轨枕块还分别包括预埋在所述块体中的螺纹连接件。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双块式桁架轨枕,其特征是,所述螺纹连接件为内螺纹套筒,所述第一轨枕块、第二轨枕块中分别设有两个呈对角分布的内螺纹套筒,且内螺纹套筒的上端部与所述块体的顶面平齐。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双块式桁架轨枕,涉及轨枕领域。双块式桁架轨枕包括第一轨枕块、第二轨枕块和横向桁架,第一轨枕块、第二轨枕块呈横向间隔布置在所述横向桁架上;第一轨枕块和第二轨枕块均包括构造筋结构和块体,横向桁架包括下层横筋、上层横筋以及连接下层横筋和上层横筋之间的斜向连接筋;上层横筋预埋于块体中,且上层横筋与构造筋结构固定连接,下层横筋与第一轨枕块、第二轨枕块的底面间隔分布。通过构造筋结构与横向桁架的上层横筋固定连接形成整体式构造筋,提高了轨枕块与横向桁架的结构整体性;而且,横向桁架可预埋在现浇混凝土道床板中,使双块式桁架轨枕与道床板形成整体式连接结构,提高了轨枕块结合稳定性和可靠性。

技术研发人员:尹华拓;吴嘉;吴梦;罗信伟;贺利工;刘堂辉;陈帅;李平;李文武;黄辉;赖晨翔;王明昃;木东升;祝朋玮;袁菁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4.29
技术公布日:2021.04.0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xbbs.6miu.com/read-114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