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连续冲孔翻边成型的新型模具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3-03-14  89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成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连续冲孔翻边成型的新型模具。



背景技术:

在现有模具成型工艺基础上,只能考虑单序成型,既产品在完成连续成型后,切断为半成品,再由单序冲压模具完成翻边和冲孔两道工序工艺;在实际生产中,由于现有模具结构原因,无法一次成型,需要增加2个独立工位完成剩余的翻边和冲孔工序;由于涉及多工序,造成产品定位精度不够,造成产品不良;工序繁多,不利于大批量生产作业,造成成本上升为解决上述问题;为此,本申请中提出一种连续冲孔翻边成型的新型模具。



技术实现要素:

(一)实用新型目的

为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连续冲孔翻边成型的新型模具,本实用新型在连续成型的模具中,增加翻边和冲孔,利用负压原理,有效解决连续一步冲压成型问题并且提高了产品的精确度;同时,本实用新型只需配备一位操作员工,节约了人力。

(二)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连续冲孔翻边成型的新型模具,包括上模板、上模座、上垫板、夹板、限位板、卸料板、下模板、下模座、下垫板、冲孔柱、下脱板、弹簧、第一气管和第二气管;

上模座的下端面与上垫板连接;上垫板内设有进气仓;进气仓在上垫板上设有进气开口和用于将废料排出的排料开口;进气开口连接用于通过外界送气装置的第一气管;第一气管上设有第一电磁阀;

上垫板的下端面连接上模板;上模板延其中轴线方向设有多组第一通孔;多组第一通孔均与进气仓连通;限位板的两端分别连接夹板和卸料板;夹板远离限位板的端面与上垫板连接;夹板、限位板和卸料板套设在上模板外侧;

下模座上设有多组第二通孔;多组第二通孔连接用于通过外界送气装置的多组第二气管;多组第二气管上设有多组第二电磁阀;下垫板的两端分别连接下模板和下模座;下模板沿朝向下模座的方向设有贯穿下模板和下垫板的第三通孔;

下脱板滑动连接第三通孔的内壁,下脱板上设有多组第五通孔;多组弹簧均位于第三通孔内,多组弹簧的两端分别连接下脱板和下模座;

多组冲孔柱均位于第三通孔内,多组冲孔柱的一端连接下模座,多组冲孔柱的另一端分别穿入多组第五通孔内,多组冲孔柱延其中轴线方向分布设有多组第四通孔;其中,多组第二通孔、多组第四通孔和多组第一通孔一一对应,多组第二通孔、多组第四通孔和多组第一通孔依次连通。

优选的,多组弹簧分别位于多组冲孔柱的外侧。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中,操作人员将半成品送到下模板上,启动模具,上模板的底端将半成品压入第三通孔内,直至卸料板接触下模板为止,完成对半成品的翻边工序;翻边完成后,同时开启第一电磁阀和第二电磁阀,第一电磁阀控制第一进气管向进气仓内吹气,第二电磁阀控制多组第二气管,向多组第二通孔内吹气;此时,上模板的下表面、第三通孔的内壁和下脱板的上表面之间形成一个负压的空间,在压力作用下下模板继续下压,对半成品与多组冲孔柱进行冲压,完成冲孔工序;冲孔产生的废料随着多组第二通孔内的风向依次通过多组第一通孔和进气仓,通过排料开口排出模具;停止第一电磁阀和第二电磁阀,退出上模板,下脱板在多组弹簧作用下将翻边冲压后的成品推出模具;本实用新型在连续成型的模具中,运用负压原理,用一次成型工序代替了现有的翻边和冲压两个独立工序,提高了产品的精确度,节约了人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连续冲孔翻边成型的新型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上模座;2、进气仓;3、上垫板;4、夹板;5、限位板;6、卸料板;7、上模板;8、下模板;9、下模座;10、第二通孔;11、下垫板;12、第三通孔;13、冲孔柱;14、第四通孔;16、第一通孔;18、下脱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实用新型的概念。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连续冲孔翻边成型的新型模具,包括上模板7、上模座1、上垫板3、夹板4、限位板5、卸料板6、下模板8、下模座9、下垫板11、冲孔柱13、下脱板18、弹簧、第一气管和第二气管;

上模座1的下端面与上垫板3连接;上垫板3内设有进气仓2;进气仓2在上垫板3上设有进气开口和用于将废料排出的排料开口;进气开口连接用于通过外界送气装置的第一气管;第一气管上设有第一电磁阀;第一电磁阀机械控制第一气管,通过进气开口向进气仓2内吹气;

上垫板3的下端面连接上模板7;上模板7延其中轴线方向设有多组第一通孔16;多组第一通孔16均与进气仓2连通;限位板5的两端分别连接夹板4和卸料板6;夹板4远离限位板5的端面与上垫板3连接;夹板4、限位板5和卸料板6套设在上模板7外侧;

下模座9上设有多组第二通孔10;多组第二通孔10连接用于通过外界送气装置的多组第二气管;多组第二气管上设有多组第二电磁阀;多组第二电磁阀机械控制多组第二气管,向多组第二通孔10内吹气;

下垫板11的两端分别连接下模板8和下模座9;下模板8沿朝向下模座9的方向设有贯穿下模板8和下垫板11的第三通孔12;

下脱板18滑动连接第三通孔12的内壁,下脱板18上设有多组第五通孔;多组弹簧均位于第三通孔12内,多组弹簧的两端分别连接下脱板18和下模座9;当第一电磁阀机械控制第一进气管向进气仓2内吹气且第二电磁阀机械控制多组第二气管,向多组第二通孔10内吹气时,上模板7的下表面、第三通孔12的内壁和下脱板18的上表面之间形成一个负压的空间,下模板8继续下压,完成冲孔;冲孔产生的废料自动吹出,停止第一电磁阀和第二电磁阀,下脱板18在多组弹簧作用下恢复原位,为下一次冲压做准备。

多组冲孔柱13均位于第三通孔12内,多组冲孔柱13的一端连接下模座9,多组冲孔柱13的另一端分别穿入多组第五通孔内,多组冲孔柱13延其中轴线方向分布设有多组第四通孔14;其中,多组第二通孔10、多组第四通孔14和多组第一通孔16一一对应,多组第二通孔10、多组第四通孔14和多组第一通孔16依次连通。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多组弹簧分别位于多组冲孔柱13的外侧。

本实用新型中,将半成品送到下模板8上,启动模具,上模板7的底端将半成品压入第三通孔12内,直至卸料板6接触下模板8为止,完成对半成品的翻边工序;翻边完成后,同时开启第一电磁阀和第二电磁阀,第一电磁阀控制第一进气管向进气仓2内吹气,第二电磁阀控制多组第二气管,向多组第二通孔10内吹气;此时,上模板7的下表面、第三通孔12的内壁和下脱板18的上表面之间形成一个负压的空间,在压力作用下下模板8继续下压,对半成品与多组冲孔柱13进行冲压,完成冲孔工序;冲孔产生的废料随着多组第二通孔10内的风向依次通过多组第一通孔16和进气仓2,通过排料开口排出模具;停止第一电磁阀和第二电磁阀,退出上模板7,下脱板18在多组弹簧作用下将翻边冲压后的成品推出模具;本实用新型运用负压原理,用一次成型工序代替了现有的两个独立工序,提高了产品的精确度,节约了人力。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仅仅用于示例性说明或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因此,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此外,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旨在涵盖落入所附权利要求范围和边界、或者这种范围和边界的等同形式内的全部变化和修改例。


技术特征:

1.一种连续冲孔翻边成型的新型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模板(7)、上模座(1)、上垫板(3)、夹板(4)、限位板(5)、卸料板(6)、下模板(8)、下模座(9)、下垫板(11)、冲孔柱(13)、下脱板(18)、弹簧、第一气管和第二气管;上模座(1)的下端面与上垫板(3)连接;上垫板(3)内设有进气仓(2);进气仓(2)在上垫板(3)上设有进气开口和用于将废料排出的排料开口;进气开口连接用于通过外界送气装置的第一气管;第一气管上设有第一电磁阀;上垫板(3)的下端面连接上模板(7);上模板(7)延其中轴线方向设有多组第一通孔(16);多组第一通孔(16)均与进气仓(2)连通;限位板(5)的两端分别连接夹板(4)和卸料板(6);夹板(4)远离限位板(5)的端面与上垫板(3)连接;夹板(4)、限位板(5)和卸料板(6)套设在上模板(7)外侧;下模座(9)上设有多组第二通孔(10);多组第二通孔(10)连接用于通过外界送气装置的多组第二气管;多组第二气管上设有多组第二电磁阀;下垫板(11)的两端分别连接下模板(8)和下模座(9);下模板(8)沿朝向下模座(9)的方向设有贯穿下模板(8)和下垫板(11)的第三通孔(12);下脱板(18)滑动连接第三通孔(12)的内壁,下脱板(18)上设有多组第五通孔;多组弹簧均位于第三通孔(12)内,多组弹簧的两端分别连接下脱板(18)和下模座(9);多组冲孔柱(13)均位于第三通孔(12)内,多组冲孔柱(13)的一端连接下模座(9),多组冲孔柱(13)的另一端分别穿入多组第五通孔内,多组冲孔柱(13)延其中轴线方向分布设有多组第四通孔(14);其中,多组第二通孔(10)、多组第四通孔(14)和多组第一通孔(16)一一对应,多组第二通孔(10)、多组第四通孔(14)和多组第一通孔(16)依次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连续冲孔翻边成型的新型模具,其特征在于,多组弹簧分别位于多组冲孔柱(13)的外侧。

技术总结
一种连续冲孔翻边成型的新型模具,包括上模座、限位板、上模板、下垫板和下脱板;上模座的下端面设有上垫板;上垫板内设有进气仓;进气仓设有进气开口和排料开口;上垫板的下端面连接上模板;上模板内设有第一通孔;限位板的两端分别设有夹板和卸料板;夹板与上垫板连接;夹板、限位板和卸料板套设在上模板外侧;下垫板的两端分别设有下模板和下模座;下模座上设有第二通孔;下模板内设有第三通孔;下脱板滑动连接第三通孔,下脱板上设有第五通孔;下脱板的底面与下模座之间设有弹簧;第三通孔内设有冲孔柱,冲孔柱的一端连接下模座,另一端穿入第五通孔内,冲孔柱内设有第四通孔。本实用新型利用负压原理解决了翻边和冲孔的一步成型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杨忠森;余扬帆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武汉卫亚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7.21
技术公布日:2021.04.0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xbbs.6miu.com/read-115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