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纺织机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减少泡沫产生的装置。
背景技术:
染整工艺中在缸体内产生的泡沫会给湿加工过程带来干扰,或泡沫在织物表面上形成斑点,需要增加额外的工序对斑点进行处理。而泡沫给湿加工过程带来的干扰,常见的有:(1)使织物浮在液面上,在染机内形成导流,使得测定和计量不准;(2)机器堵塞;(3)织物轧液过程中携液不均。
现有技术中,工业上消除泡沫的方法常见的是运用消泡剂,但消泡剂的使用会增加生产的成本,造成水资源的污染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已有的技术现状,提供一种能够减少泡沫产生,从而减少消泡剂用量,节省生产成本的装置。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减少泡沫产生的装置,包括缸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缸体一侧开有进水口,进水口与缸体相连通,缸体位于进水口的上方内壁设有用于给通入的水柱以缓冲作用力的缓冲板,缸体的底部设有集水槽,集水槽通过导流管连接有水泵,从进水口通入的水流,流入集水槽和导流管再通过水泵抽取排出,集水槽上开有若干出水口与导流管连通,出水口处设有用于减少涡流产生的止旋件,水泵的进水管与导流管的连接处设有用于减少空气进入水泵的防旋板。
所述缓冲板为圆碟形壳体,壳体的外围设有护边,缓冲板从进水口的上方内壁向进水口方向倾斜设置,且护边朝向进水口。
所述出水口设有4个,且并列开设,每个出水口均设有止旋件。
所述止旋件呈斜斗形,止旋件包括圆弧板以及位于圆弧板两侧边缘的左右侧挡板,所述左右侧挡板之间设有支撑板。
所述止旋件遮盖出水口,左右侧挡板的顶端固定在集水槽的内壁,且位于出水口的上方,圆弧板带有圆弧挡水面,圆弧挡水面背向出水口设置。
所述水泵的进水管与导流管的连接处设有三通管,三通管位于导流管的中间,三通管的两个横管口分别与两个出水口连通,与两个横管口垂直设置的纵管口连接水泵。
所述三通管中心带有腔室,腔室向远离纵管口方向凸起并与两个横管口和纵管口连通,防旋板位于所述腔室内,并将腔室间隔成两个对称的转换腔。
所述防旋板与腔室相适配,且防旋板边缘与腔室贴合。
所述水泵为立式管道泵。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在进水口设置缓冲板,对通入的水柱以缓冲的作用力,减少水花的生成量;通过在集水槽出水口设置止旋件,减少涡流产生,从而减少泡沫的生成;通过在进水管与导流管的连接处设置防旋板,减少空气进入水泵,进而减少泡沫的生成。本装置能够减少泡沫产生,减少消泡剂用量,节省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中减少泡沫产生的装置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施例中减少泡沫产生的装置的侧视图。
图3为本实施例中减少泡沫产生的装置的俯视图。
图4为本实施例中缓冲板的立体图。
图5为本实施例中集水槽、止旋件、导流管、防旋板和三通管的立体图一。
图6为本实施例中集水槽、止旋件、导流管、防旋板和三通管的立体图二。
图7为本实施例中止旋件的立体图。
图8为本实施例中防旋板和三通管的立体图。
图9为本实施例中防旋板和三通管的分解图。
图中:10、缸体,11、进水口,12、缓冲板,121、壳体,122、护边,13、集水槽,14、导流管,15、水泵,16、止旋件,161、圆弧板,162、左右侧挡板,163、支撑板,17、防旋板,18、三通管,19、腔室,20、转换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请参阅图1-图9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减少泡沫产生的装置,包括缸体10,缸体10一侧开有进水口11,进水口11与缸体10相连通,缸体10位于进水口11的上方内壁设有用于给通入的水柱以缓冲作用力的缓冲板12,缸体10的底部设有集水槽13,集水槽13通过导流管14连接有水泵15,从进水口11通入的水流,流入集水槽13和导流管14再通过水泵15抽取排出,集水槽13上开有若干出水口与导流管14连通,出水口处设有用于减少涡流产生的止旋件16,水泵15的进水管与导流管14的连接处设有用于减少空气进入水泵15的防旋板17。
通过在进水口11设置缓冲板12,对通入的水柱以缓冲的作用力,减少水花的生成量;通过在集水槽13出水口设置止旋件16,减少涡流产生,从而减少泡沫的生成;通过在进水管与导流管14的连接处设置防旋板17,减少空气进入水泵15,进而减少泡沫的生成。本装置能够减少泡沫产生,减少消泡剂用量,节省生产成本。
缓冲板12为圆碟形壳体121,壳体121的外围设有护边122,缓冲板12从进水口11的上方内壁向进水口11方向倾斜设置,且护边122朝向进水口11。缓冲板12倾斜设置,其壳体121和护边122形成一个倾斜水流面,从进水口11通入的水流,缓冲板12对水柱以缓冲的作用力,避免通入的水流与缸体10内已有的水流发生冲撞,减少水花的生成量。
出水口设有4个,且并列开设,每个出水口均设有止旋件16。止旋件16呈斜斗形,止旋件16包括圆弧板161以及位于圆弧板161两侧边缘的左右侧挡板162,左右侧挡板162之间设有支撑板163。止旋件16遮盖出水口,左右侧挡板162的顶端固定在集水槽13的内壁,且位于出水口的上方,圆弧板161带有圆弧挡水面,圆弧挡水面背向出水口设置。
圆弧板161和左右侧挡板162之间形成水流的流入通道,圆弧挡水面可以对进入集水槽13内的水流产生缓冲作用,水流沿着由圆弧板161和左右侧挡板162形成的流入通道流入出水口,进而流向导流管14,避免了水流与出水口形成涡流,减小涡流的产生,止旋件16具有止旋的作用。
水泵15的进水管与导流管14的连接处设有三通管18,三通管18位于导流管14的中间,三通管18的两个横管口分别与两个出水口连通,与两个横管口垂直设置的纵管口连接水泵15。
三通管18中心带有腔室19,腔室19向远离纵管口方向凸起并与两个横管口和纵管口连通,防旋板17位于腔室19内,并将腔室19间隔成两个对称的转换腔20。通过将三通管18的腔室19一分为二,为了避免从三通管18的两个横管口汇入的水流发生正面撞击,并于纵管口处形成一股急流,容易生成水花,进而将空气带入水泵15内生产泡沫。
防旋板17与腔室19相适配,且防旋板17边缘与腔室19贴合。防旋板17除了具有减少涡流的产生,减少泡沫的生成外,还起到了分隔分流的作用,减少水泵15工作中的异响。
水泵15为立式管道泵。本实施例应用的立式管道泵为本申请人于2014年04月25日申请,并于2014年09月03日公告,公告号为cn203809312u,具体公告的一种高效率立式管道泵。
当然,以上图示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方式,并非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使用范围,故,凡是在本实用新型原理上做等效改变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1.一种减少泡沫产生的装置,包括缸体(10),其特征在于:所述缸体(10)一侧开有进水口(11),进水口(11)与缸体(10)相连通,缸体(10)位于进水口(11)的上方内壁设有用于给通入的水柱以缓冲作用力的缓冲板(12),缸体(10)的底部设有集水槽(13),集水槽(13)通过导流管(14)连接有水泵(15),从进水口(11)通入的水流,流入集水槽(13)和导流管(14)再通过水泵(15)抽取排出,集水槽(13)上开有若干出水口与导流管(14)连通,出水口处设有用于减少涡流产生的止旋件(16),水泵(15)的进水管与导流管(14)的连接处设有用于减少空气进入水泵(15)的防旋板(1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少泡沫产生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板(12)为圆碟形壳体(121),壳体(121)的外围设有护边(122),缓冲板(12)从进水口(11)的上方内壁向进水口(11)方向倾斜设置,且护边(122)朝向进水口(1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少泡沫产生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口设有4个,且并列开设,每个出水口均设有止旋件(16)。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减少泡沫产生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旋件(16)呈斜斗形,止旋件(16)包括圆弧板(161)以及位于圆弧板(161)两侧边缘的左右侧挡板(162),所述左右侧挡板(162)之间设有支撑板(163)。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减少泡沫产生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旋件(16)遮盖出水口,左右侧挡板(162)的顶端固定在集水槽(13)的内壁,且位于出水口的上方,圆弧板(161)带有圆弧挡水面,圆弧挡水面背向出水口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减少泡沫产生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泵(15)的进水管与导流管(14)的连接处设有三通管(18),三通管(18)位于导流管(14)的中间,三通管(18)的两个横管口分别与两个出水口连通,与两个横管口垂直设置的纵管口连接水泵(15)。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减少泡沫产生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三通管(18)中心带有腔室(19),腔室(19)向远离纵管口方向凸起并与两个横管口和纵管口连通,防旋板(17)位于所述腔室(19)内,并将腔室(19)间隔成两个对称的转换腔(20)。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减少泡沫产生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旋板(17)与腔室(19)相适配,且防旋板(17)边缘与腔室(19)贴合。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少泡沫产生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泵(15)为立式管道泵。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