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离合器皮带轮轮芯的拉伸模具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3-03-19  98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空调电磁离合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离合器皮带轮轮芯的拉伸模具。



背景技术:

汽车空调电磁离合器是汽车发动机和汽车空调压缩机之间的一个动力传递装置,汽车空调压缩机是由汽车发动机通过电磁离合器的吸合来驱动的。皮带轮作为汽车空调电磁离合器的动力传送组件,对于汽车空调的正常运作具有很大的影响。

皮带轮包括轮芯、转轮和带轮等,目前的轮芯多采用10号钢热锻造工艺,将轮芯的内外径留出单边至少1.5mm的加工的余量,然后用数控车床进行进一步的机械加工,直到成型。这种加工方式存在加工成本高、加工周期长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离合器皮带轮轮芯模具,可以简化轮芯的加工,降低加工成本。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离合器皮带轮轮芯的拉伸模具,所述拉伸模具包括上模和下模,所述上模和下模之间用以设置坯料;所述上模包括凸凹模垫板、凸凹模固定板和凸凹模;所述凸凹模设置在所述凸凹模垫板的下端面;所述凸凹模固定板包裹所述凸凹模垫板和凸凹模;所述下模包括凸模、凹模、压环、应力圈和凸模固定块;所述凹模包括第一凹模、第二凹模和第三凹模;所述第三凹模设置在所述凸模固定块的上面,所述第二凹模设置在所述第三凹模的上端面,所述第一凹模设置在所述第二凹模的上端面;所述应力圈包裹所述凹模;所述压环设置在所述应力圈的上面,且所述压环的内周圈接触所述第一凹模,所述压环用于压住所述凹模;所述凸模设置在所述凸模固定块上,且所述凸模设置在所述凹模中;所述推料块设置在所述凸模和所述第三凹模之间,且所述推料块设置在所述凸模固定块上;所述凸凹模对应于所述推料块和凸模。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凹模的内侧面与所述凸模的外侧面之间的距离为第一距离,所述第二凹模的内侧面与所述凸模的外侧面之间的距离为第二距离,所述第三凹模的内侧面与所述凸模的外侧面之间的距离为第三距离;所述第一距离、第二距离和第三距离的大小不相等。

进一步地,所述推料块的上表面为圆弧状。

进一步地,所述凸模的顶部设置有凸出部,所述凸出部用于对应所述坯料的冲孔。

进一步地,所述压环和所述应力圈通过第一螺钉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凸模和所述凸模固定块通过第二螺钉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拉伸模具还包括上模板和下模板;所述上模板设置在所述凸凹模垫板的上面;所述下模板设置在所述凸模固定块的下面。

进一步地,所述应力圈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螺钉通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通过采用一付模具变薄拉伸到位,并且设置拉伸模具的推料块的上表面为圆弧状,使得坯料的底部可以拉伸为圆弧状,用以作为轮芯外径的凸出部分增加的材料,使得后续的镦挤工序中将变薄拉伸后的坯料精压成型,得到生产中需要的单边加工余量0.15~0.35mm的轮芯,简化了生产工序,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为企业节约了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拉伸模具的截面图;

图2a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落料拉伸工序后的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b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图2a经过冲孔工序后的坯料的结构示意图;

图2c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图2b经过变薄拉伸工序后的初成型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d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图2c经过精压成型工序后的成型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构造、特征、及其功能有进一步的了解,兹配合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

请结合参照图1至图2d,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离合器皮带轮轮芯的拉伸模具,拉伸模具包括上模1和下模2,上模1和下模2之间用以设置坯料3。

上模1包括凸凹模垫板11、凸凹模固定板12和凸凹模13;凸凹模13设置在凸凹模垫板11的下端面;凸凹模固定板12包裹凸凹模垫板11和凸凹模13。

下模2包括凸模21、凹模22、压环23、应力圈24和凸模固定块25;凹模22包括第一凹模221、第二凹模222和第三凹模223;第三凹模223设置在凸模固定块25的上面,第二凹模222设置在第三凹模223的上端面,第一凹模221设置在第二凹模222的上端面;应力圈24包裹凹模22;压环23设置在应力圈24的上面,且压环23的内周圈接触第一凹模221,压环23用于压住凹模22;凸模21设置在凸模固定块25上,且凸模21设置在凹模22中;推料块26设置在凸模21和第三凹模223之间,且推料块26设置在凸模固定块25上;凸凹模13对应于推料块26和凸模21。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当上模1和下模2闭合后,凸凹模13位于凸模21和凹模22之间,通过凸凹模13、凸模21、凹模22和推料块26直接作用于坯料3,将坯料3变薄拉伸到位,代替了原来的将坯料3热锻造并留加工余量,然后进行机械加工的方法,简化了生产工序,提升了生产效率,为企业带来了经济效益。

进一步地,第一凹模221的内侧面与凸模21的外侧面之间的距离为第一距离,第二凹模222的内侧面与凸模21的外侧面之间的距离为第二距离,第三凹模223的内侧面与凸模21的外侧面之间的距离为第三距离;第一距离、第二距离和第三距离的大小不相等。为了实现一次性将坯料3变薄拉伸到位,将凹模22分为第一凹模221、第二凹模222和第三凹模223,且分别与凸模21相配合对坯料3作用,使得坯料3变薄拉伸到需要的尺寸。实际生产中,不限于将凹模22划分为三个,可以根据需求来将凹模22划分不同的数量和不同的内侧面形状。

进一步地,推料块26的上表面为圆弧状。通过设置推料块26的上表面为圆弧状,使得坯料3的底部可以拉伸为圆弧状,成为如图2c所示的初成型件3c;初成型件3c的底部可以作为轮芯外径的凸出部分增加的材料,使得后续的镦挤工序中将初成型件3c精压成型,成为如图2d所示的成型件3d,其中凸出部分包括第一凸部3d1和第二凸部3d2。

进一步地,凸模21的顶部设置有凸出部211,凸出部211用于对应坯料3的冲孔31。坯料3是由经过落料拉伸工序后的图2a所示的工件3a,再经过冲孔工序而得到的。

进一步地,压环23和应力圈24通过第一螺钉27固定连接。凸模21和凸模固定块25通过第二螺钉28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拉伸模具还包括上模板4和下模板5;上模板4设置在凸凹模垫板11的上面;下模板5设置在凸模固定块25的下面。

进一步地,应力圈24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螺钉通孔29。应力圈24将凹模22包裹,给凹模22内缩的作用力,防止拉伸坯料3时由于外胀的作用力导致凹模22破裂。螺钉通孔29主要通过内六角螺钉将下模2和下模板5连接,更好地保证拉伸模具的坚固性。

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一付模具变薄拉伸到位,并且设置拉伸模具的推料块的上表面为圆弧状,使得坯料的底部可以拉伸为圆弧状,用以作为轮芯外径的凸出部分增加的材料,使得后续的镦挤工序中将变薄拉伸后的坯料精压成型,得到生产中需要的轮芯,简化了生产工序,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为企业节约了生产成本。

本实用新型已由上述相关实施例加以描述,然而上述实施例仅为实施本实用新型的范例。必需指出的是,已揭露的实施例并未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相反地,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所作的更动与润饰,均属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离合器皮带轮轮芯的拉伸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拉伸模具包括上模和下模,所述上模和下模之间用以设置坯料;

所述上模包括凸凹模垫板、凸凹模固定板和凸凹模;所述凸凹模设置在所述凸凹模垫板的下端面;所述凸凹模固定板包裹所述凸凹模垫板和凸凹模;

所述下模包括凸模、凹模、压环、应力圈和凸模固定块;所述凹模包括第一凹模、第二凹模和第三凹模;所述第三凹模设置在所述凸模固定块的上面,所述第二凹模设置在所述第三凹模的上端面,所述第一凹模设置在所述第二凹模的上端面;所述应力圈包裹所述凹模;所述压环设置在所述应力圈的上面,且所述压环的内周圈接触所述第一凹模,所述压环用于压住所述凹模;所述凸模设置在所述凸模固定块上,且所述凸模设置在所述凹模中;推料块设置在所述凸模和所述第三凹模之间,且所述推料块设置在所述凸模固定块上;

所述凸凹模对应于所述推料块和凸模。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伸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模的内侧面与所述凸模的外侧面之间的距离为第一距离,所述第二凹模的内侧面与所述凸模的外侧面之间的距离为第二距离,所述第三凹模的内侧面与所述凸模的外侧面之间的距离为第三距离;所述第一距离、第二距离和第三距离的大小不相等。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伸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料块的上表面为圆弧状。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伸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凸模的顶部设置有凸出部,所述凸出部用于对应所述坯料的冲孔。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伸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环和所述应力圈通过第一螺钉固定连接。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伸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凸模和所述凸模固定块通过第二螺钉固定连接。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伸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拉伸模具还包括上模板和下模板;所述上模板设置在所述凸凹模垫板的上面;所述下模板设置在所述凸模固定块的下面。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伸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应力圈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螺钉通孔。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离合器皮带轮轮芯的拉伸模具,拉伸模具包括上模和下模,上模和下模之间用以设置坯料;上模包括凸凹模垫板、凸凹模固定板和凸凹模;下模包括凸模、凹模、压环、应力圈和凸模固定块;凹模包括第一凹模、第二凹模和第三凹模;凸模设置在凸模固定块上,且凸模设置在凹模中;推料块设置在凸模和第三凹模之间,且推料块设置在凸模固定块上;凸凹模对应于推料块和凸模。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一付模具变薄拉伸到位,使得后续的镦挤工序中将变薄拉伸后的坯料精压成型,得到生产中需要的轮芯,简化了生产工序,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为企业节约了生产成本。

技术研发人员:徐晓春;詹义;张含亮;徐子轩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苏州轩昌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6.28
技术公布日:2021.04.0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xbbs.6miu.com/read-116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