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CO报警器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3-03-22  66


本实用新型涉及报警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co报警器。



背景技术:

一氧化碳是一种看不见的、无色、无味、无刺激无法用五官感觉的气体,能抑制血液的携氧能力,一氧化碳的毒性主要是影响氧气的供给和利用,一氧化碳与血红细胞的亲和能力比氧气与血红细胞的亲和力大300倍以上,造成人体组织缺氧,当吸入一氧化碳气体后,一氧化碳进入肺部抢先与血红细胞结合,使血红细胞丧失运输氧气的能力,现有技术的co报警器,报警器的探头通常通过胶固定在电路板上,使用时间长时,胶容易干燥,探头连接在报警器内不稳定,导致测试结果不准确,影响测试的效率。

故需要提供一种co报警器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co报警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co报警器,报警器的探头通常通过胶固定在电路板上,使用时间长时,胶容易干燥,探头连接在报警器内不稳定,导致测试结果不准确,影响测试的效率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co报警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位于所述壳体内的电路组件、位于所述壳体内用于检测co且与所述电路组件电性连接的探头、以及电性连接在所述电路组件上用于报警的警示灯,所述电路组件包括第一电路板和第二电路板,所述第一电路板位于所述第二电路板一侧,所述第一电路板设置有第一限位凹槽,所述第一限位凹槽用于限位所述探头;

其中,所述探头的底部包括多个用于固定在第一电路板上的固定柱,所述探头连接在所述第一电路板上时,所述探头的固定柱有原始位和卡扣位;

当所述探头位于原始位时,所述探头远离所述第一电路板,所述固定柱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位置相对;

当所述探头位于卡扣位时,所述探头位于所述第一电路板上,所述探头的固定柱呈l形,所述探头通过所述固定柱稳定的连接在所述第一电路板上。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壳体内设置有第一安装柱、第二安装柱、第一定位柱和第二定位柱,所述第一安装柱和所述第一定位柱位置相对,所述第二安装柱和所述第二定位柱位置相对;

所述第一电路板设置有第一安装孔、第二安装孔、第一定位孔和第二定位孔,所述第一安装孔和所述第一定位孔位置相对,所述第二安装孔和所述第二定位孔位置相对,所述第一定位柱和所述第二定位柱用于定位所述第一电路板,所述第一安装柱和所述第二安装柱用于固定所述第一电路板。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壳体还包括第一加强板和第二加强板,所述第一安装柱和所述第一定位柱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加强板的两端,所述第二安装柱和所述第二定位柱分别位于所述第二加强板的两端。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二电路板上还设置有屏幕组件和按键组件,所述按键组件位于所述屏幕组件的下部;

所述屏幕组件设置有限位孔,所述警示灯位于所述限位孔内,所述限位孔用于限位所述警示灯。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壳体远离所述第二电路板的一侧设置有用于安装电池的腔室。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壳体包括上壳和下壳,所述壳体的顶部设置有第一卡扣板,所述壳体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卡扣板,所述第一卡扣板和所述第二卡扣板用于定位所述上壳和所述下壳。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二卡扣板还设置有用于充电的数据接口,所述数据接口和所述第二电路板电性连接。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上壳位于所述探头的上方设置有进气槽。

本实用新型相较于现有技术,其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的co报警器,其通过将探头安装在第一电路板上,第一电路板的第一限位凹槽对探头进行限位,方便安装探头,探头的固定柱穿过第一电路板,且将固定柱通过外力形变成l行,从而将探头稳定的连接在第一电路板上,使探头测试co的结果更为精准。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为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例相应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co报警器的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爆炸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co报警器的优选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co报警器的下壳的主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co报警器的下壳的后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co报警器的第一电路板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现有技术中的co报警器,报警器的探头通常通过胶固定在电路板上,使用时间长时,胶容易干燥,探头连接在报警器内不稳定,导致测试结果不准确,影响测试的效率。

如下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能解决以上技术问题的co报警器的优选实施例。

请参照图1、图2和图3,其中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co报警器的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爆炸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co报警器的优选实施例的立体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co报警器的下壳的主视图。

在图中,结构相似的单元是以相同标号表示。

本实用新型术语中的“第一”“第二”等词仅作为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的重要性,以及不作为对先后顺序的限制。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co报警器,包括壳体11、位于壳体11内的电路组件13、位于壳体11内用于检测co(一氧化碳)且与电路组件13电性连接的探头12、以及电性连接在电路组件13上用于报警的警示灯14,电路组件13包括第一电路板131和第二电路板132,第一电路板131位于第二电路板132的一侧,第一电路板131设置有第一限位凹槽1315,所述第一限位凹槽1315用于限位探头12。

其中,探头12的底部包括多个用于固定在第一电路板131上的固定柱121,探头12连接在第一电路板131上时,探头12的固定柱121有原始位和卡扣位,当探头12位于初始位时,探头12远离第一电路板131,固定柱121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位置相对,当探头12位于卡扣位时,探头12位于第一电路板131上,探头12的固定柱121呈l形,探头12通过固定柱121稳定的连接在第一电路板131上。

第一电路板131和第二电路板132分别位于壳体11内,第一电路板131位于第二电路板132的一侧,第一电路板131包括第一限位凹槽1315,探头12的底部位于第一限位凹槽1315内,第一限位凹槽1315用于限位探头12,防止安装探头12时晃动,方便安装探头12,探头12的固定柱121穿过第一电路板131、且固定柱121呈l形,从而将探头12稳定的连接在第一电路板131上。

请参照图3和图4,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co报警器的下壳的后视图,本实施例中,co(一氧化碳)为一氧化碳,壳体11内还设置有第一安装柱1211、第二安装柱1212、第一定位柱1213和第二定位柱1214,第一安装柱1211和第一定位柱1213位置相对,第二安装柱1212和第二定位柱1214位置相对,第一电路板131上设置有第一安装孔1311、第二安装孔1312、第一定位孔1313和第二定位孔1314,第一安装孔1311和第一定位孔1313位置相对,第二安装孔1312和第二定位孔1314位置相对,第一定位柱1213和第二定位柱1214用于定位第一电路板131,第一安装柱1211和第二安装柱1212用于固定第一电路板131。

第一定位柱1213卡扣在第一定位孔1313内,第二定位柱1214卡扣在第二定位孔1314内,第一定位柱1213和第二定位柱1214用于限位第一电路板131,在安装第一电路板131时,用于限位第一电路板131,方便安装,第一安装柱1211卡扣在第一安装孔1311内,第二安装柱1212卡扣在第二安装孔1312内,第一电路板131通过螺丝连接在第一安装柱1211和第二安装柱1212上,用于将第一电路板131固定在壳体11内。

壳体11还包括第一加强板1215和第二加强板1216,第一安装柱1211和第一定位柱1213分别位于第一加强板1215的两端,第二安装柱1212和第二定位柱1214分别位于第二加强板1216的两端,第一加强板1215用于加强第一安装柱1211和第一定位柱1213的连接,用于加强第一安装柱1211和第二安装柱1212与壳体11的稳固性,第二加强板1216用于加强第二安装柱1212和第二定位柱1214的连接,用于加强第二安装柱1212和第二定位柱1214与壳体11的稳固性。

第二电路板132上还设置有屏幕组件15和按键组件16,按键组件16位于屏幕组件15的下部,屏幕组件15设置有限位孔,警示灯14位于限位孔内,限位孔用于限位警示灯14,一方面,限位孔用于限位警示灯14,防止在外力的作用下,警示灯14在壳体11内晃动,另一方便,警示灯14位于限位孔内,方便使用者查看。

请参照图5,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co报警器的第一电路板的主视图,壳体11远离第二电路板132的一侧设置有用于安装电池的腔室1217,电池安装在腔室1217内,电池用于为co(一氧化碳)报警器提供电能,方便携带使用。

壳体11包括上壳111和下壳112,壳体11的顶部设置有第一卡扣板17,壳体11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卡扣板18,第一卡扣板17和第二卡扣板18用于定位上壳111和下壳112,将上壳111和下壳112卡扣在一起时,第一卡扣板17和第二卡扣板18用于定位和限位上壳111和下壳112,便于将上壳111和下壳112卡扣在一起。

第二卡扣板18还设置有用于充电的数据接口,数据接口和第二电路板132电性连接,上壳111体11靠近探头12的上方设置有进气槽1111,数据接口用于为co(一氧化碳)报警器提供电能,同时还能为电池充电,进气槽1111用于方便气体进入探头12内,同时,进气槽1111还能用于保护探头12,防止探头12暴露在壳体11外受外部的挤压从而损坏。

工作原理:

电路组件13包括第一电路板131和第二电路板132,第一电路板131位于第二电路板132的一侧且第一电路板131和第二电路板132分别位于壳体11内,探头12位于第一电路板131上,第一电路板131的第一限位凹槽1315用于限位探头12,防止探头12在第一电路板131上晃动,探头12的固定柱121穿过第一电路板131且卡扣在第一电路板131上,固定柱121用于将探头12固定在第一电路板131上,防止探头12与第一电路板131分离。

第一卡扣板17位于壳体11的顶部,第二卡扣板18位于壳体11的一侧,第一卡扣板17和第二卡扣板18用于定位上壳111和下壳112,方便安装上壳111和下壳112的连接,警示灯14与第二电路板132电性连接,且警示灯14位于限位孔内,一方面,限位孔用于限位警示灯14,另一方面,方便观察警示灯14。

当使用co(一氧化碳)报警器时,气体顺着通气槽进入壳体11内,由于探头12的底部通过第一限位槽限位在第一电路板131上,探头12的固定柱121将探头12稳定的连接在第一电路板131上,防止探头12与第一电路板131分离,由于探头12位于进气槽1111的下方,当空气内的co(一氧化碳)超过标准后,警示灯14闪烁提醒使用者从而提醒使用者。

本优选实施例的co报警器通过将探头安装在第一电路板上,第一电路板的第一限位凹槽对探头进行限位,方便安装探头,探头的固定柱穿过第一电路板,且将固定柱通过外力形变成l行,从而将探头稳定的连接在第一电路板上,使探头测试co的结果更为精准。

综上所述,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优选实施例揭露如上,但上述优选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界定的范围为准。


技术特征:

1.一种co报警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位于所述壳体内的电路组件、位于所述壳体内用于检测co且与所述电路组件电性连接的探头、以及电性连接在所述电路组件上用于报警的警示灯,所述电路组件包括第一电路板和第二电路板,所述第一电路板位于所述第二电路板一侧,所述第一电路板设置有第一限位凹槽,所述第一限位凹槽用于限位所述探头;

其中,所述探头的底部包括多个用于固定在第一电路板上的固定柱,所述探头连接在所述第一电路板上时,所述探头的固定柱有原始位和卡扣位;

当所述探头位于原始位时,所述探头远离所述第一电路板,所述固定柱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位置相对;

当所述探头位于卡扣位时,所述探头位于所述第一电路板上,所述探头的固定柱呈l形,所述探头通过所述固定柱稳定的连接在所述第一电路板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co报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设置有第一安装柱、第二安装柱、第一定位柱和第二定位柱,所述第一安装柱和所述第一定位柱位置相对,所述第二安装柱和所述第二定位柱位置相对;

所述第一电路板设置有第一安装孔、第二安装孔、第一定位孔和第二定位孔,所述第一安装孔和所述第一定位孔位置相对,所述第二安装孔和所述第二定位孔位置相对,所述第一定位柱和所述第二定位柱用于定位所述第一电路板,所述第一安装柱和所述第二安装柱用于固定所述第一电路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co报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还包括第一加强板和第二加强板,所述第一安装柱和所述第一定位柱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加强板的两端,所述第二安装柱和所述第二定位柱分别位于所述第二加强板的两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co报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路板上还设置有屏幕组件和按键组件,所述按键组件位于所述屏幕组件的下部;

所述屏幕组件设置有限位孔,所述警示灯位于所述限位孔内,所述限位孔用于限位所述警示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co报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远离所述第二电路板的一侧设置有用于安装电池的腔室。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co报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上壳和下壳,所述壳体的顶部设置有第一卡扣板,所述壳体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卡扣板,所述第一卡扣板和所述第二卡扣板用于定位所述上壳和所述下壳。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co报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卡扣板还设置有用于充电的数据接口,所述数据接口和所述第二电路板电性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co报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位于所述探头的上方设置有进气槽。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CO报警器,其包括壳体、位于壳体内的电路组件、位移壳体内用于检测CO且与电路组件电性连接连接探头、以及电性连接在电路组件上的警示灯,电路组件包括第一电路板和第二电路板,第一电路板位于第二电路板的一侧,第一电路设置有第一限位凹槽,探头包括多个固定柱,探头位于第一限位凹槽内。本实用新型的CO报警器,其通过将探头安装在第一电路板上,第一限位凹槽用于限位探头,防止探头在安装时晃动,探头穿过第一电路板且卡扣在第一电路板上,固定柱呈L形,从而将探头稳定的连接第一电路板上,使测试的结果更为精准,加快检测的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刘伟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市汇天益电子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8.20
技术公布日:2021.04.0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xbbs.6miu.com/read-117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