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餐厨垃圾减量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3-03-22  81


本实用新型涉及垃圾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餐厨垃圾减量装置。



背景技术:

餐厨垃圾是指家庭、学校、机关、公共食堂以及餐饮行业的食物废料、餐饮剩余物、食品加工废料及不可再食用的动植物油脂和各类油水混合物,是城市生活垃圾的一部分。目前国内厨余垃圾处理方式主要是将含有油、水以及固体食物的餐厨垃圾通过大桶运输到垃圾处理厂以和生活垃圾一起填埋、焚烧处理为主。

本申请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技术问题:

现有的餐厨垃圾从垃圾源头到处理出厂之间并未进行先期预处理,食堂、餐饮行业都是将餐厨垃圾进行桶装收集后,然后再转运到垃圾车上,这种处理方式存在多个弊端:1、餐厨垃圾中含有85-90%的油水,占有餐厨垃圾的主要部分,在转运过程中,容易造成水油遗撒泄漏,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2、含有油水的餐厨垃圾量大,需求垃圾车数量多,造成投资成本高,也容易造成交通拥堵;3、餐厨垃圾中的油水运送到垃圾处理厂再进行分离处理,造成从源头到处理厂之间运输的成本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餐厨垃圾减量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需运输的餐厨垃圾量大、资源浪费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餐厨垃圾减量装置,安装在餐厨垃圾产生地以减少需运输的餐厨垃圾量,包括壳体、依次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第一分离模块、第二分离模块、第三分离模块和第四分离模块、设置在所述壳体上且位于所述第二分离模块和所述第三分离模块之间的废油出口以及设置在所述壳体上且位于所述第四分离模块后侧的清水出口。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分离模块、所述第二分离模块、所述第三分离模块和所述第四分离模块均采用无动力输入的分离方式。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壳体为l形结构,包括竖直段和水平段,所述第一分离模块可拆卸的安装在所述竖直段内,所述第二分离模块设置在所述竖直段和所述水平段衔接处;所述第三分离模块和所述第四分离模块依次设置在所述水平段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分离模块包括与所述竖直段上半部分规格相适配的固液过滤筒、设置在所述固液过滤筒顶部的拉手以及设置在所述固液过滤筒下部的过滤网。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分离模块包括设置在所述水平段前侧且能将所述竖直段与所述水平段部分隔开的下挡板,所述下挡板与所述竖直段右端面之间具有间隔,所述下挡板高度大于所述废油出口高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三分离模块包括能将所述水平段左右两侧至少部分隔开的上挡板,所述上挡板高度大于所述下挡板高度,且所述上挡板和所述下挡板与壳体的开口位置相反。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四分离模块包括下挡墙,所述下挡墙高度与所述下挡板高度相同,且所述下挡墙高度大于所述清水出口高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水平段内位于所述清水出口里侧位置设置有挡流件。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竖直段下部设置有第一排污口,所述水平段末端下部设置有第二排污口,所述第一排污口和所述第二排污口上均设置有排污阀。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竖直段宽度40cm,所述水平段长度60cm,所述下挡板距离所述水平段始端5cm,所述上挡板与所述下挡板之间距离为20cm,所述下挡墙与所述上挡板之间距离为20cm,所述水平段高度40cm,所述竖直段高度80cm,所述下挡板高度22cm,所述上挡板高度37cm,所述下挡墙高度22cm,所述废油出口和所述清水出口高度均为17cm。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餐厨垃圾减量装置,安装在餐厨垃圾产生地,从而在源头进行餐厨垃圾的固液分离处理,分离后的固体垃圾由运输车运到处理厂进行后续处理,分离的油水混合物进一步进行分离,以分别将油和水彻底分离后,分离出的油根据需要作为废物再利用;分离出的水符合国网排放标准进行管网排放,不仅大大减少垃圾运输车的运输量,节约车辆成本,也减少转运中液体泄漏避免对周围环境的污染,本实用新型的四个分离模块均是无动力输入的分离方式,是在无动力装置情况下完成垃圾减量收集工作的,本实用新型的餐厨垃圾减量装置使用范围广、社会效应较好,能够被广泛使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餐厨垃圾减量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餐厨垃圾减量装置的主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餐厨垃圾减量装置中挡流件的立体图。

图中1、壳体;11、竖直段;12、水平段;2、废油出口;3、清水出口;4、固液过滤筒;5、过滤网;6、下挡板;7、上挡板;8、下挡墙;9、挡流件;10、排污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餐厨垃圾减量装置,安装在餐厨垃圾产生地以减少需运输的餐厨垃圾量,包括壳体1、依次设置在壳体1内的第一分离模块、第二分离模块、第三分离模块和第四分离模块、设置在壳体1上且位于第二分离模块和第三分离模块之间的废油出口2以及设置在壳体1上且位于第四分离模块后侧的清水出口3。

进一步需要说明的是,壳体1采用不锈钢或镀锌板制成,壳体1顶部设置有可启闭的封盖,封盖上设置有把手,方便抓握封盖;

进一步需要说明的使,第一分离模块、第二分离模块、第三分离模块和第四分离模块均采用无动力输入的分离方式。

如图1所示,壳体1为l形结构,且壳体1横截面为矩形或方形,内部中空,壳体1包括竖直段11和水平段12,第一分离模块可拆卸的安装在竖直段11内,第二分离模块设置在竖直段11和水平段12衔接处;第三分离模块和第四分离模块依次设置在水平段12内。

封盖的数量为2个,分别位于竖直段11顶部和水平段12顶部。

如图2所示,第一分离模块包括与竖直段11上半部分规格相适配的固液过滤筒4、设置在固液过滤筒4顶部的拉手以及设置在固液过滤筒4下部的过滤网5。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中,固液过滤筒4的横截面也为矩形或方形,且固液过滤筒4高度与竖直段11高度一半相等,也就是等于竖直段11上半部分高度;固液过滤筒4上部为封闭金属板制成,下部为金属丝网制成的过滤网5,过滤网5孔径为5mm。

第二分离模块包括设置在水平段12前侧且能将竖直段11与水平段12部分隔开的下挡板6,下挡板6与竖直段11右端面之间具有间隔,下挡板6高度大于废油出口2高度。再此需要说明的是,餐厨垃圾从竖直段11顶部进入后经过滤网5过滤后,油水混合物以及小残渣会掉入到竖直段11下部,为了防止残渣或未经过滤的油水混合物掉入到下挡板6右侧,所以在本实用新型中,下挡板6安装位置位于水平段12前侧,更进一步的,下挡板6与竖直段11右端也就是竖直段11与水平段12衔接处之间距离5cm。

第三分离模块包括能将水平段12左右两侧至少部分隔开的上挡板7,上挡板7高度大于下挡板6高度,且上挡板7和下挡板6与壳体1的开口位置相反。

上挡板7底沿与壳体1底壁之间具有3cm间隔。

第四分离模块包括下挡墙8,下挡墙8高度与下挡板6高度相同,且下挡墙8高度大于清水出口3高度。

通过以上结构设置,使得在水平段12内形成s形的流体通路。

如图2和图3所示,水平段12内位于清水出口3里侧位置设置有挡流件9。

挡流件9为u形结构,两个自由端分别与壳体1内壁连接,u形部挡在清水出口3里侧,通过挡流件9使得从下挡墙8处流过来的符合排放标准的清水先进入到挡流件9下部,并由于挡流件9的u形部阻挡不会直接从清水出口3流出,而是先下沉到挡流件9下部后经沉淀净化后从挡流件9与壳体1内壁之间的开口处流入清水出口3并排出。

竖直段11下部设置有第一排污口,水平段12末端下部设置有第二排污口,第一排污口和第二排污口上均设置有排污阀10。

竖直段11宽度40cm,水平段12长度60cm,下挡板6距离水平段12始端5cm,上挡板7与下挡板6之间距离为20cm,下挡墙8与上挡板7之间距离为20cm,水平段12高度40cm,竖直段11高度80cm,下挡板6高度22cm,上挡板7高度37cm,下挡墙8高度22cm,废油出口2和清水出口3高度均为17cm。

使用时餐厨垃圾从竖直段11顶部的封盖处进入,首先掉入到固液过滤筒4内,经过滤网5进行过滤后,固体物存留在过滤网5上方,当固体物积存很多后通过提拉拉手将固液过滤筒4取出,将固体物倒出;经过过滤网5过滤的油水混合物首先掉入到竖直段11下半段内的油水混合区内,在油水混合区内小颗粒垃圾经沉淀后积存于竖直段11底部,同时油水由于密度不同,会在该区内进行第一次初步分层;然后油水混合物经下挡板6上部流入位于下挡板6和上挡板7之间的废油区,由于油密度小,水密度大,位于废油区上部的为油,下部的为水,而废油出口2设置在废油区上部,由此将该区内的废油排出,位于底部的水进一步经上挡板7底部的开口流入到位于上挡板7和下挡墙8之间的细微垃圾沉淀区,在该区内,水和细微垃圾进一步沉淀分离,经分离后的符合国网排放标准的清水经下挡墙8上部开口流入到清水区,并在清水区的清水出口3流出。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餐厨垃圾减量装置,安装在餐厨垃圾产生地,从而在源头进行餐厨垃圾的固液分离处理,分离后的固体垃圾由运输车运到处理厂进行后续处理,分离的油水混合物进一步进行分离,以分别将油和水彻底分离后,分离出的油根据需要作为废物再利用;分离出的水符合国网排放标准进行管网排放,不仅大大减少垃圾运输车的运输量,节约车辆成本,也减少转运中液体泄漏避免对周围环境的污染,本实用新型的四个分离模块均是无动力输入的分离方式,是在无动力装置情况下完成垃圾减量收集工作的,本实用新型的餐厨垃圾减量装置使用范围广、社会效应较好,能够被广泛使用。

这里首先需要说明的是,“向内”是朝向容置空间中央的方向,“向外”是远离容置空间中央的方向。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1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技术特征:

1.一种餐厨垃圾减量装置,安装在餐厨垃圾产生地以减少需运输的餐厨垃圾量,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依次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第一分离模块、第二分离模块、第三分离模块和第四分离模块、设置在所述壳体上且位于所述第二分离模块和所述第三分离模块之间的废油出口以及设置在所述壳体上且位于所述第四分离模块后侧的清水出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餐厨垃圾减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离模块、所述第二分离模块、所述第三分离模块和所述第四分离模块均采用无动力输入的分离方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餐厨垃圾减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为l形结构,包括竖直段和水平段,所述第一分离模块可拆卸的安装在所述竖直段内,所述第二分离模块设置在所述竖直段和所述水平段衔接处;所述第三分离模块和所述第四分离模块依次设置在所述水平段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餐厨垃圾减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离模块包括与所述竖直段上半部分规格相适配的固液过滤筒、设置在所述固液过滤筒顶部的拉手以及设置在所述固液过滤筒下部的过滤网。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餐厨垃圾减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分离模块包括设置在所述水平段前侧且能将所述竖直段与所述水平段部分隔开的下挡板,所述下挡板与所述竖直段右端面之间具有间隔,所述下挡板高度大于所述废油出口高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餐厨垃圾减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分离模块包括能将所述水平段左右两侧至少部分隔开的上挡板,所述上挡板高度大于所述下挡板高度,且所述上挡板和所述下挡板与壳体的开口位置相反。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餐厨垃圾减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分离模块包括下挡墙,所述下挡墙高度与所述下挡板高度相同,且所述下挡墙高度大于所述清水出口高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餐厨垃圾减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段内位于所述清水出口里侧位置设置有挡流件。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餐厨垃圾减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竖直段下部设置有第一排污口,所述水平段末端下部设置有第二排污口,所述第一排污口和所述第二排污口上均设置有排污阀。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餐厨垃圾减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竖直段宽度40cm,所述水平段长度60cm,所述下挡板距离所述水平段始端5cm,所述上挡板与所述下挡板之间距离为20cm,所述下挡墙与所述上挡板之间距离为20cm,所述水平段高度40cm,所述竖直段高度80cm,所述下挡板高度22cm,所述上挡板高度37cm,所述下挡墙高度22cm,所述废油出口和所述清水出口高度均为17cm。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餐厨垃圾减量装置,涉及垃圾处理技术领域,解决了餐厨垃圾量大、资源浪费的技术问题。该餐厨垃圾减量装置,安装在餐厨垃圾产生地以减少需运输的餐厨垃圾量,包括壳体、依次设置在壳体内的第一分离模块、第二分离模块、第三分离模块和第四分离模块、设置在壳体上且位于第二分离模块和第三分离模块之间的废油出口以及设置在壳体上且位于第四分离模块后侧的清水出口。本实用新型用于餐厨垃圾固液分离处理,以达到垃圾收集减量的目的,具有适用范围广、社会效应好,能够被广泛使用的特点。

技术研发人员:黄欣武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苏题桥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6.09
技术公布日:2021.04.0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xbbs.6miu.com/read-11750.html